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因式分解与配方一、因式分解公式基本公式:; ; 二、常见的因式分解的模式;三、方法要领1、观察各因式在“次数”、“系数”、“项数”上的“诱惑”2、联想相关分解公式的结构,合理换元、配方、整合因式、主元引导、巧妙转化;3、三次因式分解常结合观根法与特值尝试解决。经典范例问题1、因式分解 原式=注:观根法因式分解。【变式】问题2、 令 , 注:换元简化表达式。【变式】问题3、将因式分解。原式=注:选主元因式分解。【变式】将因式分解。原式=注:选主元因式分解。问题4、设为实数,则的最小值是 【变式】设x、y为实数。求证:。证:。【变式】问题5、若多项式 含因式 和 ,求 的所有根。【变式】设两个因式是x+1,x+2。求a、b。解:是的根。【变式】设n为1100间的整数,能分解为两个一次式之积。这样的n有_个。解: 设(p0,q0) p=1,2,3,9。故n有9个值。【变式】为何值时,二次三项式是完全平方式; 问题6、方程的整数解有_对。解:或 ,即有一对。若ab,a、b为正整数,为整数,且,则=( )AB或C1 D1或7解: 。 ab,且a、b为正整数。或7或1。 故选(D)。设为正整数。是质数,则=_。解: n=3.问题7、中,求证:。解: 【变式】若ABC三边满足,则ABC是 三角形。问题8、设。求。解:【变式】若,求x+y。解:两式相加。; 。问题9、。则M一定是( ) A正数B负数C0D整数【变式】设为正整数。求xy.。解:。x=1,2,,10.经检验,x=6或8时,y=6或4。xy=36或32。【变式】方程的整数解有_对。解:或 ,即有一对。问题9、设,则a、b大小关系()A ab.B a=b.C a0。分子有理化。+2 问题5、已知。求。解:,。【变式】已知。求值。解: ,问题6、已知是整数,求满足条件的正整数a的和。解: 或或198 1002+198=1200。【变式】求比大的最小整数。解:设,则,xy=1,。又0ybc B、bcaC、cabD、cba解法1:用特值法,取r=4,则有a=,b ,c cba,选D解法2:a,b c解法3:r41c abb.B a=b.C ab.D 不定.解:设2004=m,2002=n,同理,b=1,故选B。10.化简的结果是( )、; 、; 、; 、答案:解:,因此原式11. 已知(a+b)(b+c)(c+a)=345求abc 解:设a+b=3k,则b+c=4k,c+a=5k,全部相加得2(a+b+c)=12k, 即a+b+c=6k, 分别减上列各式 得a=2k, b=k, c=3kabc =213 12.己知,求证:a2b2c2=1证明:由己知a-b= bc= b-c= ca= 同理ab= abbcca1即a2b2c2=113.化简解:用带余除法得,原式111114.若实数x、y满足则xy。解法1:假设xya,则yax解法2:易知化简得:15.已知:ABC中,ABAC,点P在中位线MN上,BP,CP的延长线分别交AC,AB于E,F. 求证:有定值,分析: 本题没有明显的特殊位置,不过定值一般是用三角形边长a,b,c来表示的, 为便于计算引入参数t, 用计算法证明.证明:设MP为t, 则NP=at.MNBC,.即;= c 是定线段,是定值. 即有定值.16.求值:解:设n为正整数,则 令n=1,3,5,7,9,相乘得原式=221。第三讲方程掌握二次方程基础判别式,根概念,韦达定理,求根公式,重点是特定问题研究技巧。问题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求证:不论m为任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方程两根为x1、x2,且满足,求m的值问题2、设、是的两根,求。解:,注:用根定义“降次”。【变式】设=( A )A1B5C1或5D2【再变】关于x的方程的根有( A )A1个B2个C3个D0个问题3、解方程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3,得:设原方程化为 即 而没有实数解。【变式】如果方程较大的根为M,方程较小的根为m,求Mm的值。解:可分解成可分解成,问题4、已知方程的两根也是方程的根,其中均为整数,则=_7_【变式】已知:点在直线上,且,求的值。解、【再变】已知且为正整数,求的值。解: 设因此,为方程的两个根.解此方程,得若则是方程的两个根,但其方程无正整数解,故取不成立。若则是方程的两个根,解此方程得符合条件.所以所以问题5、设,且,求。解: (*)a、b是两根。 注:形如(*)两个同型式应用韦达定理。【变式】设,且。求。解: 是两根。, 问题6、设m、n是有理数。有一根是。求m+n。法1:,是两根。m=4,。m+n=3.法2: m+n=3.注:法1 体会有理方程无理成对出现 法2 用根概念。【变式】k取什么整数值时,下列方程有两个整数解?(k21)x26(3k1)x+72=0 ;kx2+(k22)x(k+2)=0.解:用因式分解法求得两个根是:x1=,x2=.由x1是整数,得k+1=1, 2, 3, 4, 6, 12.由x2是整数,得k1=1, 2, 3, 6.它们的公共解是:得k=0,2,2,3,5.根据韦达定理x1,x2,k都是整数,k=1,2.(这只是整数解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要进行检验.)把k=1,1,2,2,分别代入原方程检验,只有当k=2和k=2 时适合.问题7、 三边长a、b、c,满足,。求周长。解:b、c是 (*),则a=6。(*)为 b=c=4, 周长=a+b+c=14。注:构造二次方程使用判别式。问题7、关于x的方程,有且仅有一个公共实根。求m及公共根。解:设公根。则 若,代入原方程,知:(进一步检验两方程有唯一公根)若,代入原方程无实根。注:“公共根”按概念构造方程组。问题8、设a、b、c满足(1)求a的范围。 (2)对满足方程组(*)的任意a值,都有解:(1) b、c是 解之得(2)令则【变式】设a、b为正整数。,且(1) (2)有一个公共根,求。解:(1)两根为,。(2)两根为,。 ,。若,则, 或 =20。若,同理可得=20。问题9、方程的解是_.解: 填 理由:原方程可化为整理有通分得即(ll-2x)解这个方程,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变式】若关于x的方程只有一个解,试求k的值与方程的解,解: 原方程化简得当时,原方程有惟一解当时,式的故总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按题设原方程只有一个解,因此必有一个根是原方程的增根,从原方程知道增根只可能是0或1显然,0不是的根,故是方程的根,代入得由韦达定理得原方程的根为所以,当时,方程的解为当方程的解为问题10、已知是方程的一个根,求a的值以及方程另外的根,解: 依题意,有移项 两边平方,解得经检验,是方程的根把代入方程中,得 当时,两边同除以x一1,得 两边平方,移项,两边再平方,得 解得经检验,是方程的根故或是方程的根综上,方程的另一根为2【变式】设实数x,y,z满足则的值分别为_解: 填9,8,7理由:将方程移项、配方,得由非负数的性质,知解得问题11、当为整数时,关于的方程是否有有理根?如果有,求出的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解:因为为整数,帮 由 而为2的倍数,故必可表示为的形式,即为奇数. 但奇数的平方应为的形式。 不是完全平方式. 原方程无有理根.【变式】设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长,如果符合要求的三角形只有一个,求的取值范围。 解:设方程有两个正根,则 解得 若,则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只有一个(等边三角形),则. 若此时分两种情况:(1)这时以为底,为腰可作等腰三角形,以为底,为腰也可作等腰三角形。即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两个,不符合题意,舍去。(2)这时只能以为底,为腰等腰三角形,符合题意,所以由算术平方根性质,得又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问题11、解方程解,两边同除以原方程变成:设方程变为当时,当时,原方程的根是,【变式】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同除以得;则方程变为;,当当原方程的解为强化训练题1 若,是方程的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则是( ),A正数 零 C负数 D不大于零的数2 若且有及则的值是( ) 3 若方程的两个根为它也是方程的两个根,则的值为_4 设x,y,为实数,且满足则的值为_5已知实数满足方程组则 .13. 由得,把代入,可得.因此,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易求得这两个实数根分别为3和,所以.6 若关于x的方程的所有根都是比1小的正实数,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7 设m是整数,且方程的两根都大于而小于则_.8设等腰三等形的一腰与底边的长分别是方程的两根,当这样的三角形只有一个时,求a的取值范围9 方程的解为_.10方程的解为_.11 方程的解是 _12 解方程13 若关于的方程有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14 方程的所有根的和为_15 绝对值方程有_个不同的实数根16、已知三个实数满足方程组,试求方程的根。 17、设,为互不相等的实数,且满足关系式, ,求的取值范围解法1:由2得,所以当时, 又当时,由,得, , 将两边平方,结合得,化简得 ,故 ,解得,或所以,的取值范围为且,15分解法2:因为,所以,所以 又,所以,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不相等实数根,故,所以当时, 另外,当时,由式有,即,或,解得,或所以,的取值范围为且,18、已知关于的二次方程,(为自然数,且)当时,此方程的两根记作,当时,此方程的两根记作,当时,此方程的两根记作,求的值19、解方程 解:由得代入方程得解得 解得经检验,都是原方程的根。20、要使方程组有正整数解,则的值为多少?解:由方程得,将其代入方程中,得整理成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为实数,即为正整数,时,(舍去),这时时,(舍去),这时的值为时,方程有正整数解.第四讲 函数掌握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一般式,顶点式,交互式)图象及性质应用。(一)图象与解析式问题1、做下列函数图象。(1) (2)(3)解:(1),(2)(3)注:含绝对值函数一般化为分段函数。【变式】二次函数=( D )AB1CD1【再变】当时,函数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差是 ;16(二)二次不等式求解问题2、求下列不等式解(1) (2)注:求根、画图时解不等式之关键。【变式】已知函数和为常数)则不论为何值,这两个函数的图像( B )A只有一个交点 B只有二个交点 C只有三个交点 D只有四个交点问题3、二次函数交轴于交轴于C点,(1)求m; (2)在x轴下方是否存在抛物线上的点P。使ABP面积等于5?若存在,则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 由y=0 知又x1x10由AB2=12CO+1得 9m2+16m=24m+1解之得m=1(2)由S=5 知y= 2 【变式】如图设(a0)的图象经点A(0,2),与x轴交于B,C。且BC=5,ABAC。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解:由,B(1,0),C(4,0)。设,A点代入得,注:将几何条件合理转化时解题关键。二次函数三种表达式合理选择也是一项基本功。问题4、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且在x轴上截得弦长为6。(1)求解析式(2)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QABABC,若存在,求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设二次函数,由y=0,知,|AB|=6,知。(2)ACB是等腰三角形,CM=,MB=3,由ABCAQB而知,。设Q(x,y),B(7,0) tan60又,解得,另外Q关于x=4对称点也满足。【变式】已知点M,N的坐标分别为(0,1),(0,-1),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1)判断以点P为圆心,P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1的位置关系;(2)设直线PM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点Q,连接NP,NQ,求证:PNM=QNM(2) 区间根问题5、设关于x的方程,两个不等实根满足,求a范围。解:设,注:已知二次方程根的范围,一般转化为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求解。问题6、关于x的方程的两根,且,。求m范围。解:设,则。【变式】已知A,B的坐标分别为(1,0),(2,0),若二次函数y=x2+(a-3)x+3的图象与线段AB恰有一个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问题7、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不同的两点(1)证明: (2)若,求p的范围解:(1)由,得(2) 由(3) 综合应用问题8、设m、n均为正整数,且m2,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距离为d,且对一切实数t,都有,求m,n。解:y=0, ,由得, 或。例8、已知a0,且。求最小值。解:设,由a0,。抛物线图开口向下与x轴交于A(),B()。 ,不妨设。 对称轴, , ,当,b=0,c=1成立。 最小值为4。法2:设,则, , 。问题9、当时,恒有。求m范围。解:设,对称轴,当时,当时,当时,由,综上m0。注:求二次函数区间最值注意分类讨论。问题10、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为坐标原点,点的坐标为(1,0),点在轴上且在点的右侧,过点和作轴的垂线,分别交二次函数的图像于点和。直线交于,直线交轴于点,记点的横坐标分别为,点的纵坐标为。(1)请你验证以下的两个命题成立:;数值相等关系:;(2)请你研究:如果将上述命题的条件“点的坐标为(1,0)”改为“点的坐标为(,0)()”,其它条件不变,结论是否成立?(3)如果将上述命题的条件“点的坐标为(1,0)”改为“点的坐标为(,0)()”,又将条件“”改为“”,其它条件不变,那么和有怎样的数值关系?解:(1)由已知条件可得点的坐标为(2,0),点的坐标为(1,1),点的坐标为(2,4)。由点C的坐标为(1,1)易得直线OC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x,所以点M的坐标为(2,2)因此,从而证得结论成立,对结论证明方法有如下两个:方法一:设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则直线CD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3x-2;由上述可得,点H的坐标为(0,-2),yH-2,xCxD2,xCxD-yH,即结论成立;方法二:又根据题意,可证OCHMCD,得CHCM2所以,YH-2,证得成立 (2)方法同(1),由已知得B(2t,0)、C()、D(2t,4t2),直线OC对应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tx,故M(2t,2t2)。所以,结论仍然成立 (3)然后可求得直线CD对应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问题11、已知二次函数,为非负整数,它的图象与轴交于A、B,其中点A在点左边,点B在原点右边.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 交于点C,且,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边, 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异号的实数根。m=0或m=1把m=0,1分别代入m2+4m-3q B、pq C、pq D、p、q大小关系不能确定3、设坐标平面内,A(0,4),B(3,0),平面内一直线L,A到L的距离为3,B到L的距离为2,这样的直线L有( D)A1条B2条C4条D3条4、如果两点:,那么。已知:,在内求一点,使最小,则点的坐标是 ;5、设直线y=kx+k-1和直线y=(k+1)x+k(k是正整数)及x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Sk,则S1+S2+S3+的值是6、二次函数,则的变化范围是( A )A0S2B0S3C1S2D1S0,y20.在 设过C(1,3)、D(3,1)两点的直线CD的解析式是y=kx+b. 直线CD的解析式y=-x+4.(3)假设双曲线上存在一点P,使得,这个点应是的平分线与双曲线的交点,证明如下:的平分线上,强化训练题1、已知:,则的值等于( B )A B0 C1 D22、设,求z最大值。解:x、y为两根,3、解关于x的方程。解:,原方程化为,x=3.4、设。求最大值。解:又 最大为15。5、 已知b、c为整数,两根都大于且小于0。求b、c。解:6、一次函数(为正整数)的图象与轴、轴的交点是A、B,O为原点.设面积是,则等于多少?解:、为正整数. 7、设满足:(1)(2)当时,恒成立。(3)当时,最大值为2。求a、b、c。解:由(1)(3),由(2) 时,达到最小值。 . b=0,a=2。8、设,方程两根,且(1) 当时,证:;(2) 设对称轴,证:。解:(1)设,当时,又, ,。又 = 。 为证。(B) , 为两根。 ,。9、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两点P,Q.(1)如果都是整数,且,求的值.(2)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为A、B,与轴的交点为C.如果关于的方程的两个根都是整数,求ABC的面积.解:点P、Q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故,解得,. (1)由知解得.又为整数,所以,.(2) 设是方程的两个整数根,且.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消去,得,两边同时乘以9,得,分解因式,得.所以或或或解得或或或又是整数,所以后面三组解舍去,故.因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易求得点A、B的坐标为(1,0)和(2,0),点C的坐标为(0,2),所以ABC的面积为.10、函数的自变量取自然数,且对任意的自然数和都有求的值.解:令得 由已知取自然数,令得将代入得:第六讲 三角形相似与全等目标:解决三角形、四边形为背景的求值、证明问题。基础模型再现-相似图形的不同“造型”: 一、三角形的边长与角度的基本计算问题问题1、如图,ABC中,ABC=60,P是ABC内一点,APB=BPC=CPA。PA=8,PC=6.求PB。解:ABP与BCP中,BAP=60-ABP=PBC,又APB=CPB=120 ,ABPBCP, BP=。注:寻相似得线段关系。问题2、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90,ACBD于P,且,则。解:由ADBBAC知,设AD=3x,则BC=4x,AB=, 。问题3、如图,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AB、BC中点,连EC与BD交于G,EC与FD交于H,求EG:GH:HC。解:过G作GMBC交FD于M,EBGGCD,知,令GH=2x,HC=3x,则EG=GC= EG:GH:HC=5:4:6。注:反复使用相似寻找线段比。问题4、ABC中,BC=a,AC=b,AB=c,若AC、BC上的中线BE,AD垂直交于O,则c用a、b表示为_.解:设OE=x,则BO=2x,设OD=y,则AO=2y,则, ,c=2ED=注:中线(重心)及Rt是本题关键。问题5、DE是ABC中位线,M是DE中点,CM延长线交AB于N,求。解:过E作ERAB交NC于R,则DNMMER, DN=RE=AN,又,。注:面积关系是解题关键。【变式】已知的三边分别为,它们所对的角分别为.若,则_6_ 问题6、如图,ABC中,C=90,CAB=30,AC=BC=AD求证:BD=CD证法一:如图,过C作CEAD于E,过D作DEBC于FCAD=30,ACE=60,且CE=AC,AC=AD,CAD=30,ACD=75,FCD=90ACD=15,ECD=ACDACE=15CEDCFD,CF=CE=AC=BC,CF=BF RtCDFRtBDF,BD=CD证法二:如图,作AEB,使AEBC为正方形,连结ED BAD=45CAD=4530=15,EAD=EAB+BAD=60,又AD=AC=AE,ADE是等边三角形, ED=AD=AC=EB,DEB=90AED=30ACDEBD,CD=BD 【变式】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是BC延长线上的点,点F是AB延长线上的点.的平分线交BA延长线于点E,的平分线交AC延长线于点G.若CE = BC = BG,求的度数.解答 设. 因为,所以. 故.由,得。由,可知又,所以。二、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证明问题问题1、设P是等边ABC的边BC上的任一点,连AP、AP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M、N。求证:。证: MN为AP中垂线,MPN=MAN=60, 又BMP=120MPB,CPN=120MPB, MBPPCN,。注:寻相似证比例关系。问题2、ABC和均为正三角形,BC与中点均为D,求证:。证:连结AD,则ADBC, 又, , 。问题3、ABC中,AD、CE是高,且交于点F,P、Q分别是BF、AC的中点。求证:PQ垂直平分ED。证:RtAEC中,Q为中点,同理,EQ=DQ。同理:EP=PD,又PQ=PQ,EPQDPQ,PQ垂直平分ED。注:转化是关键。问题4、ABC中,AB=AC,ADBC于D,E、G分别为AD、AC边中点,DFBE于F。证:FG=DG。证: , EDBFED。 ,又AEF=90+EBDFDC=90+FDE=90+EBDAEF=FDCAEFCDFAFE=CFDAFC=90FG=,又DG=,FG=DG。三、综合能力提升型问题问题1、如图,在四边形中,求四边形的面积。【变式】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若,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A B C D【再变】平行四边形ABCD中,M是BC的中点,AM=9,BD=12,AD=10,则平行四边形ABCD面积是7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C=CDA=900,BEAD于点E,且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则BE=( C )A2B3CD矩形ABCD中,CEBD于E,BE=2,DE=8,ACE=,则tan=( C )AB CD2问题2、已知菱形的边长为,,为上一动点,在上,满足条件,判断的形状,并求的面积的最小值。解:如图,作在在分别过点B、E作CD的垂线,同理可得又即当时,即点E为AD中点时,有最小值,最小值为问题3、如图,在中,在的延长线上,且,求的长及的面积。问题4、如图所示,在ABC中,A=900,ADBC于DB的平分线分别与AD、AC交于E,F,H为EF的中点(1)求证:AHEF;(2)设AHF、BDE、BAF的周长为cl、c2、c3,试证明:,并指出等号成立时的值解:(1)BAC=900,ADB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士企业编制面试题库【网校专用】附答案详解
- 2025年生态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解读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增强现实交互技术在工业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中的应用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毛球修剪器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版企业知识产权采购合同参考范本
- 2025年涂料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许可合同模板
- 2025标识标牌户外广告发布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与划拨服务合同
- 2025年地面光伏电站施工劳务分包及安全生产协议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安全责任书及后勤管理制度
- 《小学开学第一课》课件
- 2025-2031年中国有源相控阵雷达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 消防车辆事故课件
- 2026届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剑阁县普安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商务楼宇管理办法
- 肺炎护理试题填空及答案
- 社用手机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