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教师用高档.doc_第1页
现代文阅读教师用高档.doc_第2页
现代文阅读教师用高档.doc_第3页
现代文阅读教师用高档.doc_第4页
现代文阅读教师用高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现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4题。贯穿于人类社会文明中的精神发展,千姿百态,源远流长。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思想情感,归根结蒂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历史的产物。人文精神,也是它们自身形成时所处的那个社会的产物。每个社会时代都有其相应的人文精神。同一时代的人文精神,也会因具体历史时期和条件的不同,显出其差别性和具体的特点。然而,在肯定人文精神源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而联系到整个精神文化的层面,才能进一步把握和理解。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与发展中,必然会孕育出体现崇高价值追求、激励人们前进、支撑文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宝贵精神。由是,我们可以大致对人文精神做出这样的认定:所谓人文精神,即是(甲)的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这里的科学是狭义的,是就自然科学、科学技术而言的。科学精神是迷信思想和神学观念的克星,是人类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显然,由人类优秀文化孕育的人文精神,是包含了科学精神在内的。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短文中,曾把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对人类历史意义的重要思想,同他的两个伟大发现相提并论。应当看到,伴随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固然凸显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精神的光芒有所黯淡。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在于对科学技术的正确的社会运用,在于把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1.文中第一段所提到的“社会的产物”,实际指的是社会.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文中第二段所提到的“整个精神文化的层面”同本段提到的“_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与发展(要求作答的部分有“引号”,所以应填写文中的原句。) ”的含义是基本一致的。2.结合一二段,在第三段(甲)处填写对人文精神的认定内容。所谓人文精神,即是 在一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由各民族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精神)(“社会”和“历史”两个要点要答全。与“孕育”一词有相近意义的词语均可,如“凝聚”“积淀”等:“优秀文化”主要是为了体现人文精神对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因而用类似的词语,如“宝贵精神”等也可)的精神。(不超过30字)3.在第四段中,作者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是为了强调什么? (不超过20字)“凸显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的意思是:强调了要注意解决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联的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不超过30字)4.对这篇短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C)A.每个社会时代都会有与其相应的,完全相同的人文精神。B.任何一个民族都会由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凝聚而产生宝贵的人文精神。C.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相互包容的,因此二者是一致的。D.文中第四段“他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E.本文的主旨是强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二阅读下面小小说一枚古金币,完成文后的题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还不错,弗朗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弗朗科雷勃素来自尊心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每年,这些老战士都要聚会一次。有一年,他们在格兰汀家里聚会。格兰汀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一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金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坐在长桌边一一传着观赏,溢美之辞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弄杯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金币转到了别的上面去了。忽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众人哗然,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搜身的建议。大家深表赞同,只有雷勃反对。朋友们无不为之惊讶。“你不同意搜身?”格兰汀问道。雷勃涨红了脸说:“是的,我反对搜身。” “你是否明白,拒绝搜身意味着什么?”金币的主人毫不客气地追问道。 “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搜身。”雷勃回答。尽管如此,搜身照样进行。人们一个个把口袋翻开,等着搜查,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转移到雷勃身上。“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吧?”格兰汀问道。雷勃默不作声。主人气乎乎地走出房间,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人们有意避开他,雷勃更穷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人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格兰汀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金币。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到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搜身呢?”格兰汀嗔怪道。雷勃那呆滞的目光落在格兰汀的脸上:“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啊。” 练习1.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一是交代了雷勃的性格特点,二是为故事的最终结局埋下了伏笔。(意思对即可) 2.小说第一段最后一句说:“弗朗科雷勃素来自尊心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1)这样写和结尾所写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形成对比,表现了主人公性格的变化,揭示了作品主题3.小说结尾安排得非常巧妙,雷勃是因为“偷”了食品而拒绝搜身的。对此,前文至少有三处伏笔,请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答:(1)雷勃红着脸拒绝搜身;(2)雷勃说他没有偷金币,所以不允许搜身;(3)雷勃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BD )A 小说以一枚古金币为线索,通过金币的失而复得,展现了返乡老战士之间的友情。B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悲惨境遇的描述,高度赞扬了雷勃这样的穷人的自尊与坦诚。C 小说讲述了一枚古金币失而复得的故事,批评了人们常犯的主观臆断的错误,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丑恶现象。D 小说主题鲜明深刻,通过一个微小的故事,揭露了互相猜忌的人际关系,指出雷勃的悲剧就是这种关系的必然。E 小说短小而意蕴深刻,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主人公的性格,并含蓄地揭示了造成雷勃悲剧的真正罪魁是战争。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站在启功先生墓前徐可 站在启功先生墓前,遥望西山,回顾先生传奇般的人生,心绪难平。 先生于1912年生于北京,虽为皇族贵胄,但家道早已衰落。他早年丧父,家里就靠寡母苦苦操持。在父辈的几位门生仗义相助下,才得以在汇文学校读书,但终因经济困难,中学未毕业便辍学了,从此背上养家糊口的重担。先生并未因此沉沦,而是发愤自学,先后师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修古典文学,后来更拜陈垣为师,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终成一代大家。先生在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骄人成就,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他学识渊博,在诸多领域都有研究和建树;他是古书画鉴定专家,尤精碑帖之学,独具慧眼,见识卓异,几十年来为整理和保护国家珍贵文化遗产作出了卓越贡献。 启功先生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品格特征,凡是跟先生有过接触的人,无不被先生的人品所感动。先生为人至真。他以一颗博爱之心、忧世之心,密切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他诚恳待人,爱憎分明,从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先生为人至善。他对妻子至爱,对母亲至孝,对师长至敬,对朋友至诚,对晚辈、学生关爱至切,和蔼可亲,悉心教诲。为资助考入北师大的贫寒学生,先生于1990年在香港举办书画义卖,筹集资金16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和激励青年学生辛勤耕耘、严谨治学。先生为人至坚。他除幼年失怙、少年失学外,又中年丧母、晚年丧妻,并曾被打成右派和准牛鬼蛇神,可以说是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他从未被命运击倒。先生在原则问题上非常认真,绝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先生为人至净。他性格洒脱,胸襟旷达。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生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功名所累。对人生的坎坷,他总能以乐观的精神、旷达的心胸加以化解,从不怨天尤人。对假冒他书法的行为、对一些人不负责任的议论。他一笑了之,表现得很超然。先生身为帝胄后裔,从不以此自炫。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先生亲自拟定的校训正是对老人一生最好的概括。 站在启功先生墓前,我又一次捧读着这部大书。启功先生去了,可他没有死,他永远活在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16选出下列对启功先生评说正确的一项(3分) A先生身为帝胄后裔,但家道早已衰落,因此从不以此自炫。 B先生独具慧眼,见识卓异,师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终成古书画鉴定专家。 C“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启功先生生前对自己一生的高度概括。 D先生有一颗博爱之心,关注国家、孝敬师长、诚信待友、教诲学生。D(A项,前后无因果,B项,师名家后才“独具慧眼,见识卓异”,C项,不是对自己的概括,是后人借此来评价先生) 17选出能说明启功先生“为人至善”的高尚人格的一项(3分) A诚恳待人,爱憎分明,以一颗博爱之心、忧世之心,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建设。 B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他从未被命运击倒;原则问题认真,绝不随波逐流。 C和蔼可亲,悉心教诲,筹资设立奖学助学基金,资助和激励青年学生。 D胸襟旷达,淡泊名利,对假冒他书法的行为、不负责任的议论,他一笑了之。C(A项是至真,B项是至坚,D项是至净)18启功先生在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骄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述。(6分)自强不息师从名师涉猎广泛人格高尚(每点2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19从文中看,作者从启功先生这部人生大书中读出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6分)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术成就:学识渊博,见识卓异;建树颇丰,贡献卓越。高尚人格:具有至真、至善、至坚、至净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品格特征。(每点3分。学术成就、高尚人格两个角度概括,意思对即可。只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一代才女林徽因林 杉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从大足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无奈他也学会了打针。 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开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 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 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 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帐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了。在最艰苦的日子里,音乐成了他们的药品和粮食。林徽因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一曲维也纳森林故事、一曲月光水仙女之舞、一曲胡桃夹子,便把人带人一个奇幻的世界,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同遥远的先哲对话,让心灵听到明日的传闻,只有音乐才能让他们暂时忘掉苦难。 从这只黑色底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把浸渍在盐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那音符是一群精灵,因为它们的降临,这两间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光辉。阴冷的冬天,在大面积地退去。音乐的芳香,在所有的空间弥漫着一个季节的活力。 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雪莱和拜伦的诗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那些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她的心里生长着: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你给了我们有力的教训:你是一个标记,一个征象,标志着人的命运和力量;和你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浊流来自圣洁的源泉。 当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快要耗尽的时候,她便从这些诗句中,重新汲取到了力量,如同一个在沙漠里跋涉太久的旅人,惊喜地发现了甘泉和绿洲。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为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 林徽因、梁思成和大家一起商量恢复营造学社已经停了几年的社刊。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出版刊物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李庄乡下。没有印刷设备,他们就用药水、药纸书写石印。莫宗江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把绘制那些平面、立体、刨面的墨线图一揽子包了下来。他描出的建筑图式甚至可与照片乱真。从抄写、绘图、石印、折页、装订,学社的同仁一起动手,最紧张的时候,连家属和孩子们也都参与了劳动。一期刊物漂漂亮亮地出版的时候,大家高兴得又笑又跳。 继抗战前的六期汇刊之后,第七期刊物便诞生在这两间简陋的农舍里。 向命运喘息的人,却终究不会把自己抵押给命运。有时候,命运当胸一拳,会击倒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然而,林徽因却顽强地抗争着。 窗子外面的景色变幻着,田野重新勃发生机,雨后的甘蔗林,可以听到清脆的拔节的声音,那声音如火苗般燃烧着。棒棒鸟照旧是窗台上的客人,它们洞悉所有季节的秘密。林徽因把她的诗句写在纸上的时候,阳光仍旧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选自一代才女林徽因,有改动)19.“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反映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时怎样的生活状况?(4分)为了给患病的林徽因补充营养,梁思成不得不将一支伴随二十年的心爱的金笔和一只从美国购得的手表拿去当铺当掉,当出的价钱却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这反映了在战乱时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而冷漠的帐房先生又乘人之危,使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陷入了极度的生活困窘之中。【试题解析】“清炖”、“红烧”对应的是上文中的“两条草鱼”,其生活状况主要结合上文来理解,重点抓住“通货膨胀”“冷漠和不耐烦”等词语。20.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窗外的阳光和小鸟,试简要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作用。(5分)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阳光和小鸟,明艳的阳光与欢快的小鸟,构成生命的色彩与活力。这些景物描写不仅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而且烘托了文章主旨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看到窗外充满生机的景物,反衬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结尾部分更为热烈明快,充满诗意的景物描写,则是林徽因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礼赞。【试题解析】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阳光和小鸟,很明显是首尾照应。写作特点与作用则从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两个方面作答。21.综观全文,林徽因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遭遇?在她与命运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6分)(1)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无钱医治。事业受阻,经费枯竭,出版刊物非常困难。物价飞涨,生活陷入极度贫困境地。.(2)林徽因虽然生活在离乱和贫病交加的困苦中,但却与命运顽强抗争,表现出热爱生活、钟情事业、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可贵品质。.【试题解析】第三段写她劳累过度、疾病缠身,4-9段写她生活贫困,16段写她事业受阻。10段至文章结尾表现了她在这些艰苦的环境中与命运的抗争。董解元(有删节)王 刚董解元这位在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至今连名字也不为人知晓,所谓“解元”,是当时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未必就是科举中的乡试第一名。元代戏曲家钟嗣成的戏剧史料专著录鬼簿中记载:“董解元,金章宗时人。以其创始,故列诸首云。”这是现今关于董解元生平的几乎唯一可靠的资料。历史资料如此匮乏,我们不得不从西厢记诸宫调的本身来寻找作者生活和思想的某些痕迹。西厢记诸宫调开篇的“引辞”和“断送引辞”中说:“携一壶儿酒,戴一枝花。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每日价疏散不曾着家”(整金冠)。“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今古,圣朝难遇”(般涉调耍孩儿。当然,这些曲子也不能作为信史看待,因为诸宫调作品的开端,大约都有一些劝人及时行乐的片断,用以招徕观众。西厢记诸宫调的题材,源于唐代元稹带有自传性质的传奇莺莺传。在莺莺传问世后的四百年间,各种文学体裁竟相描摹,但情节、思想仍没有超出莺莺传的范畴。只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问世,才使这古老的故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张生不再是“始乱终弃”的负情人,而是一个对爱情始终不渝的追求者;崔莺莺也不再是一个自怨自艾、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经历了痛苦的心理过程,在爱情的感召下最终与张生双双出走。董解元还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