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层大气 低纬 17 18千米中纬 10 12千米高纬 8 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每上升100米 气温下降约0 6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从对流层顶到50 55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 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从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分层及特点 对流运动该层上冷下热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运动该层上热下冷 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利于高空飞行 大气密度极小距地面远 受到引力小 出现极光 宇宙火箭 人造卫星等运行于此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分层及特点 分层及特点 例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读图回答 1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 2 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 层顶部B 层底部C 层中部D 层 分层及特点 例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读图回答 3 2003年10月 我国发射的 神舟 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大气层A 气温在 50 20 之间B 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 最低气温约为 80 D 最高气温约为40 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1 概况 能量来源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热源是太阳辐射 但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 意义 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 温度分布和变化 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太阳辐射光谱 大气的热力状况 波长范围 紫外区 0 15 0 4微米可见光区 0 4 0 76微米 能量约占50 红外区 0 76 4微米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 反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吸收 散射 大气逆辐射 指向宇宙空间 指向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保温作用 2 受热过程 100 47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2 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2 受热过程 什么是近地面大气 对流层 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地面辐射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什么 太阳辐射地球上 地面和大气 的根本能量来源是什么 太阳辐射对地面直接起保温作用的是什么 大气逆辐射 反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 云层和较大尘埃特点 无选择性云层越厚 云量越多 反射作用越强 散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特点 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吸收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 O3 CO2 水汽特点 有选择性O3吸收紫外线 CO2 水汽吸收红外线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2 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逆辐射天空有云 特别是浓密的低云 大气逆辐射更强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2 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臭氧 平流层 水汽 二氧化碳 对流层 紫外线 红外线 有选择性 大部分可见光可穿透 云层 尘埃 各种波长的光都被反射 无选择性 反射光呈白色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 紫色光最易被散射 向四面八方散射 有选择性 1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如此之大 地球上有大气而月球上没有 这说明大气既能削弱太阳辐射 又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 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 早晚呈红色 正午太阳高度大 穿过大气路程短 仅蓝光被散射掉因而天空呈蓝色 早晚阳光斜射 穿过路程长 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 剩下红光投射地面 阳光红似火 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3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 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 多云雨 云量多 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的缘故 4 为什么在月球上白天看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圆盘 而四周背景却是黑暗的 没有大气的散射作用 5 为什么白天多云 气温比晴天低 夜间多云 气温又比晴天高 6 在晚秋和寒冬 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7 在寒冬 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大气逆辐射 因为晴朗的夜晚 天空少云或无云 大气逆辐射弱 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 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 容易出现霜冻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 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所以可防御霜冻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太阳辐射则是形成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能量源泉 三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 纬度因素 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 三 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 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高度越 等量太阳辐射散布面积越 经过的大气路径越 太阳辐射被削弱越 太阳辐射强度越 下垫面因素 地面反射率其它因素 天气状况等 大 小 短 少 大 低 大 大 2 下垫面因素 不同性质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 不同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效果不同 降水少 多晴天和空气稀薄的地区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3 气象因素 一般规律 颜色越浅的物体 其反射就越强 吸收就越弱 颜色越深的物体 其反射就越弱 吸收就越强 陆地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海洋 温室效应 太阳辐射 地面增温 地面辐射 大气增温 大气逆辐射 地面保温 直接热源 直接热源 解释下列现象 夏季天空多云时 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 大气逆辐射作用 保温作用 强 例1 下列四幅图中 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2 受热过程 6 下列各图中 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BCD 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A 沙漠地区距离海洋远B 沙漠地区反射率大C 沙漠地区水汽少 云量少 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都小D 沙漠地区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含量多 例2 2010年12月3日 北京被大雾笼罩 造成首都机场多次航班延误 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 这其中的道理是A 昼夜温差减小 水汽易凝结 但风力微弱 水汽不易扩散B 昼夜温差减小 水汽不易凝结 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 昼夜温差较大 水汽不易凝结 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 昼夜温差较大 水汽易凝结 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 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2 受热过程 三 热力环流 成因 地面冷热不均 特点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形成过程 地面间的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热力环流 1 概况 1030 1020 1010 hPa 假设ABC三地受热均匀的情况下 空气不会运动 且垂直等压面不会发生弯曲 思考 如果地面受热不均 气压和等压线又会有怎样的改变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 热力环流 1 概况 受热 冷却 冷却 低压 高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热力环流的形成 地面间的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热力环流 比较甲乙丙丁四点气压的高低 丙 丁 乙 甲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 热力环流 2 气压高低的判断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 热力环流 2 气压高低的判断 气压大小比较 在同一高度上 气温高则气压低 气温低则气压高 不同高度上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近地面气压高低往往与高空相反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2 气压高低的判断 等压面上凸为高压 下凹为低压 等压面的空间结构特点 1 垂直递减 等压面数值 2 高高低低 等压面弯曲方向与气压值的关系 3 温压相反 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4 上下相反 高空与地面 7 abcde为不同温度值 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 A 甲 乙 丁 丙B 乙 甲 丁 丙C 甲 乙 丙 丁D 乙 甲 丙 丁 A 8 abcde为不同气压值 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 甲乙丁丙甲B 丁丙甲乙丙C 乙甲 丙丁D 乙甲丙丁乙 D 例 下图是由热力作用形成的等压面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四点气压 B 甲地多晴朗天气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H km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 热力环流 2 气压高低的判断 3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海陆风 白天吹海风 夜晚吹陆风 海陆风 白天陆地升温快 相对为热源 海洋升温慢 相对为冷源 海风 海陆风 夜晚陆地降温快 冷源 海洋降温慢 热源 陆风 海风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 热力环流 3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山谷风 白天谷风 夜晚山风 谷风 山谷 山顶 热 热 冷 思考1 失街亭一战之后 诸葛亮为何挥泪斩马谡 司马懿为何能够用火攻成功 在博望坡一战 诸葛亮为何用攻能够成功 山风 山顶 山谷 热 冷 冷 思考 2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川盆地的夜雨量占总雨量的60 70 思考3 诸葛亮火烧葫芦谷 为什么感叹 某事在人 成败在天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 热力环流 3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城市风 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一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思考 你能解释城市与郊区间产生热力环流的原理吗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 热力环流 3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例1 下图是某一时刻山峰和山谷之间冷热不均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 叫做山谷风 回答 关于该图的说法 正确的是A 山谷风的产生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B 此时表示的是夜晚C 此时的风从山谷吹向山顶D 此时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 热力环流 3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例2 如果下图的东西两侧表示山峰 中间表示山谷 则能表示夜晚时等压面的是 画一画 1 画出35 35 5 等温线 2 若只考虑本区气温和气压关系 试在图中画出P点的风向 并解释原因 因人类工业生产 生活和交通运输排放出大量的废热而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称为 城市热岛 从而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 在郊区下沉的小型热力环流 称之为城市风 想一想 2 拓展延伸 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 引起空气运动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高空风向取决于哪些力的作用 风向稳定时指向何方 与高空风向相比 近地面风的受力 风向有何不同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 swf 请观察分析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 高空风向 近地风向 2 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又叫水平气压梯度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垂直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的形成 1 水平气压梯度力 1 气压梯度 3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小 方向 特点 等压线越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速越大 2 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 大小 赤道为0 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方向 垂直于风向 N 向右 S 向左 特点 只改变方向 不改变速度大小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二力作用 风向 平行于等压线 高空风 顺着风向走 高压在右手 近地面的风 斜穿等压线 1008 1010 1006 1004 1002 1000 hpa 风向 水平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顺着风向走 高压在右后 摩擦力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速 3 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三力作用 高 低 1 概况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直接原因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原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速 只影响风向 不影响风速 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速 高空大气中的风受2个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受3个力作用近地面大气中的风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 2 风的形成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北半球偏右 南半球偏左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垂直于风向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 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南半球偏左 北半球偏右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垂直于风向 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 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北半球偏右 南半球偏左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垂直于风向 与风向相反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 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 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北半球偏右 南半球偏左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垂直于风向 与风向相反 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 2 风的形成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 北半球近地面 3 在等压线图上确定风向 风力 1 风向的判定 在等压线图上 画出该点的切线 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由高压指向低压 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确定南北半球 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 北半球 或向左 南半球 偏转角度为30 45 画出实线箭头 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 以北半球为例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 3 在等压线图上确定风向 风力 2 风力的判读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因此 等压线密集处 水平气压梯度大 风力大 如下图 风力 A B C D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 3 在等压线图上确定风向 风力 2 风力的判读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 如下图 A B C D处风力的大小是A B C D 在实际的等压线图上画出ABCD处实际风向 C D 课堂练习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 例1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 N为等压线 其气压值分别为PM PN M 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是只考虑水平受力 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 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 1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 PM PN 则O点风向为A 或 B 或 C 或 D 或 2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压面 PM PN 则O点风向为A 或 B 或 C 或 D 或 第三单元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 例1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 N为等压线 其气压值分别为PM PN M 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是只考虑水平受力 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 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 3 近地面 空气作水平运动时 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 角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 角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 角D 与气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移交印章的协议书
- 公司软件订购合同范本
- 企业销售培训合同范本
- 卫生局位聘用合同范本
- 厨师老板分红合同范本
- 合同履行转让协议模板
- 代理品牌销售合同范本
- 卖东西授权协议书范本
- 厂房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南京月嫂中介合同范本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339)
- 2024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Unit1~Unit8全册各单元语法知识点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房屋安全性鉴定方案
- 工作责任感的衡量与评价标准
- 麻精药品考试题及答案
- 感觉运动整合理论-洞察及研究
- 备孕知识课件
- 小班健康活动:风婆婆与小树叶
- 国企资产管理办法细则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背诵提纲
- 慢性根尖周炎病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