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湖南省永州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1“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2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的原理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声D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20000m/s4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5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音叉、长笛发声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B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响度相同C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D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6如图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B乙图中,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调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 dmB一节课的时间是45 min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mm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 m/s8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9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10“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它的浓度直接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其中2.5um相当于()A2.5109mB2.5106mC2.5103mD2.5102m11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12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的频闪照片,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13小明同学对某一物体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dm,宽为18.35d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 mmB1 cmC1 dmD1 m14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说自己是静止的,那么他选择的参照物()A路边树木B迎面驶来的汽车C后面追上来的同学D他骑的自行车15三个人步行的速度:甲为1.8km/h,乙为63m/min,丙为1m/s,比较他们的速度,则()AV乙V丙V甲BV甲V乙V丙CV丙V乙V甲DV甲V丙V乙16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公式v=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与路程s、时间t没有关系C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17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0m/sB25m/sC24m/sD10m/s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4分)18“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的19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min内通过了240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m/s,这个物体在前10s内的速度是m/s20小明在体育100m考试时开始时的速度是7m/s,中点时的速度是9m/s,终点时的速度是11m/s,100m跑步的成绩是12.5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m/s;在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力求做到相对21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5,则速度之比是22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人步行的速度为1.12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54km/h=m/s; 2h15min=s24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柱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5鱼会被水下的划桨声吓跑,表明能传声;“土电话”表明能传声26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27“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28大象靠次声波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29蝴蝶翅膀3秒钟振动了18次,则此时翅膀的频率是Hz,人耳(填“能”或“不能”)听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1分)30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铅笔的长度应为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m/s(5)实验中测得路程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BC段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AC段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选填“大”或“小”)32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听其响度,这说明响度与有关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6+6+9=21分)33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m34张先生驾车从零陵到桂林旅游,汽车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珠山,休息0.2h后,再以1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3h到达桂林请求:(1)零陵到珠山,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零陵到桂林,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5“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1)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2015-2016学年湖南省永州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1“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考点】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人说话的音色一般不同【解答】解:“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C错误;D正确2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三者当中,在固体中传播相对要快,这个规律要记牢【解答】解: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A正确故选:A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的原理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声D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20000m/s【考点】响度;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2)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4)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答】解:A、听诊器的前端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振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振幅就比前端大很多,医生听到的声音就大了很多,故A正确;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故B正确;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超声波的发声频率超过人耳的听觉范围,但速度不会改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故选:D4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专题】应用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1)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等级的单位,而不是用来计量音调的高低的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2)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解答】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可以用分贝来计量,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等级的单位,而不是用来计量音调的高低的;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故选C5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音叉、长笛发声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B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响度相同C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D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生体的结构、材料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A、由图可知,音叉、长笛的波形不同,所以发生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A错误B、音叉、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故B正确;C、由图可知,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故C正确;D、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A6如图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B乙图中,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调【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将甲乙丙丁四个图涉及的物理情景,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联系,然后加以分析,即可确定选择项中对物理情景分析的正误,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在声源与人耳之间建立了一层屏障,减弱了噪声的传播,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随着向外抽出空气的进行,集气瓶中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故C正确D、因为弦乐器发出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弦的长度有关,所以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D正确故选B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 dmB一节课的时间是45 min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mm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 m/s【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在4050min左右故B符合实际;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8.5cm=185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在18km/h=18m/s=5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8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长,甲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由甲先到达终点,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正确图象【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AB、两图的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B错误;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错误;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正确故选D9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男低音独唱时,他的音调低,但以他的声音为主,故他的响度大;女高音轻声伴唱,她的音调高,但是在伴唱,故响度小故选D10“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它的浓度直接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其中2.5um相当于()A2.5109mB2.5106mC2.5103mD2.5102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m=1012nm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解答】解:1m=106m,2.5m=2.5106m故选B11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解答】解:(1)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是错误,故A错误;(2)测量中应该尽量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12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的频闪照片,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运动,故B错误;C、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和B图一样,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C13小明同学对某一物体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dm,宽为18.35d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 mmB1 cmC1 dmD1 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用刻度尺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的数据上分析,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解答】解:解:由记录结果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9和3所对应的厘米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即1cm故选B14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说自己是静止的,那么他选择的参照物()A路边树木B迎面驶来的汽车C后面追上来的同学D他骑的自行车【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顺推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BC、以路边树木、迎面驶来的汽车、后面追上来的同学为参照物,小明与它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即小明是运动的,故ABC错误;D、以小明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与自行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小明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15三个人步行的速度:甲为1.8km/h,乙为63m/min,丙为1m/s,比较他们的速度,则()AV乙V丙V甲BV甲V乙V丙CV丙V乙V甲DV甲V丙V乙【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要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需要把三个速度统一成相同的单位,然后比较【解答】解:甲的速度为v甲=1.8km/h=1.8m/s=0.5m/s;乙的速度为v乙=63m/min=63m/s1.07m/s;丙的速度为v丙=1m/s;所以有v乙v丙v甲故选A16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公式v=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与路程s、时间t没有关系C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v=是不变的【解答】解:(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故AD错误、B正确;(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C错误故选B17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0m/sB25m/sC24m/sD10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设总路程为s,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则总时间为t=t1+t2,用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物体全程时间:t=t1+t2,全程平均速度:v=24m/s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4分)18“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1)“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被研究的物体是卫星,卫星是静止的,必须选择一个和卫星之间位置没有变化的物体做参照物,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卫星和地球之间发生了位置没有变化,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2)地球不停的绕太阳运动,卫星也不停的绕太阳运动,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卫星是运动的故答案为:地球;运动19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min内通过了240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2m/s,这个物体在前10s内的速度是2m/s【考点】速度的计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v=求出物体运动速度,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解答】解:物体的运动速度v=2m/s;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所以这个物体在前10s内的速度也是2m/s故答案为:2;220小明在体育100m考试时开始时的速度是7m/s,中点时的速度是9m/s,终点时的速度是11m/s,100m跑步的成绩是12.5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8m/s;在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力求做到相对静止【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计算题;参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已知运动员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他的平均速度(2)当两个物体同向同速行驶时,这两个物体就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时,可以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解答】解: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v=8m/s在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力求做到相对静止故选:8;静止21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速度之比是2:3,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5,则速度之比是5:3【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知道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根据v=求出速度之比【解答】解: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由v=可得,速度之比:=;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5,则速度之比:=故答案为:2:3; 5:322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dm;人步行的速度为1.1m/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cm=16.5dm左右;正常情况下,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答案为:dm;m/s2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54km/h=15m/s; 2h15min=8100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根据时间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由1km/h=m/s可得,54km/h=54m/s=15m/s;由1h=3600s、1min=60s可得,2h15min=23600s+1560s=8100s故答案为:15;810024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吹哨子时,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当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答案为:振动,音调25鱼会被水下的划桨声吓跑,表明液体能传声;“土电话”表明固体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实验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一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能传播声音,鱼会被水下的划桨声吓跑,表明液体能传声;“土电话”表明固体能传声故答案为:液体;固体26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分析】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解答】解: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故答案为 90,7027“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故答案为:传播28大象靠次声波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考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大象靠次声波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答案为:信息;能量29蝴蝶翅膀3秒钟振动了18次,则此时翅膀的频率是6Hz,人耳不能(填“能”或“不能”)听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频率的定义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2)人耳的听觉范围:2020000Hz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频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蝴蝶的翅膀在3秒内振动18次,所以蝴蝶翅膀1秒钟振动6次,即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是6Hz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是6Hz,所以人耳不能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故答案为:6;不能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1分)30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甲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铅笔的长度应为3.40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26.42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26.02cm(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3)根据金属的热胀冷缩,判断出尺子本身的变化,再结合刻度值不变来进行分析【解答】解:(1)读图可知,乙图中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6.02cm;(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故答案为:(1)甲;1mm;3.40; (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42cm;26.02cm;(3)偏大3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0.3m/s(5)实验中测得路程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BC段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AC段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v2v3v1(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选填“大”或“小”)【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分析所用的器材;(2)实验的测量原理:v=(3)如果斜面太高,物体运动时间太短,不容易计时;(4)小车沿斜面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v=来计算;(5)AB的平均速度等于AB段的路程除以运动时间;BC段的路程等于AC段路程减AB段路程;运动时间等于AC段时间减AB段时间,根据路程和时间求出平均速度;根据AC段路程和时间求出平均速度;(6)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根据v=,相同的路程,测量时间小,则计算的速度偏大【解答】解:(1)根据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可知,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2)“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3)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计时避免斜面太高时,小车运动速度太大,运动时间太短,难以测量;(4)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支持力、摩擦阻力作用下,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由图可知,sAC=0.90m,tAC=2320=3s,v3=vAC=0.3m/s;(5)由图可知,sAB=0.40m,tAB=2220=2s,v1=vAB=0.2m/s;sBC=sACsAB=90.0cm40.0cm=50.0cm;tBC=tACtAB=3s2s=1s;v2=vBC=0.5m/s;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故v2v3v1(6)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v=;(3)小;(4)变速;0.3;(5)v2v3v1;(6)大32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大,听其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简答题【分析】(1)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饶卫校面试题及答案
- 排球威力测试题及答案
- 文保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郑州美术面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销售回款管理细则
- 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0-2025年注册测绘师之测绘综合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 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保安岗位安全生产培训知识课件
- 医药冻库设备销售方案(3篇)
- 2025年食品安全抽样考试试题题库(含答案)
- 数字化种植牙技术
- 2025年秋招:财务岗笔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教育系统师德师风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平面设计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反洗钱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建筑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答案】《计算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大学)章节作业慕课答案
- 西藏代建管理办法
- 动火警示教育
- 淮北一中招生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