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神经系统功能 一 神经系统对运动功能的调节 一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兴奋传递过程 1 概念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纤维末梢和肌纤维的联系点 运动单位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连同它的分支末梢和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一块肌肉有许多个运动单位 2 结构 接头前膜接头间隙 20 50nm 接头后膜 终板膜 3 传递过程 当冲动到达接头前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入前膜小泡下沉并释放乙酰胆碱弥散后与受体结合接头后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后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爆发动作电位肌肉收缩 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特点 1 化学递质是乙酰胆碱 2 终板电位一定能达到阈电位水平 3 神经纤维的一次冲动传来一定能导致肌肉收缩一次 2 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 在人体内骨骼肌受到牵拉伸长时 刺激了肌肉感受器 反射性地引起了被牵拉肌肉收缩 称为牵张反射 肌紧张 正常人处于清醒状态时 骨骼肌经常处于一种持续性轻度收缩状态 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 称为肌紧张 属于牵张反射的一种 腱反射 3 脊髓与高级中枢的关系 脊髓休克 当脊髓被横断时 由于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 在损伤以下的部位 一切反射活动立即暂时消失 进入无反应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表现 横断面以下骨骼肌紧张性降低以至消失 外周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直肠核膀胱中粪尿潴留关系 存在低级的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中枢 脊髓的正常功能状态需要高级中枢的调节 脊髓是人体各部与脑之间的联系通路 二 脑对肌紧张的调节 1 熟悉 脑干网状结构 上行通路 下行通路 易化区 抑制区 2 肌紧张的易化区网状结构易化区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大脑皮层易化区 3 肌紧张的抑制区网状结构抑制区小脑蚓部大脑皮层抑制区尾状核 4 去大脑强直 表现原因分析 三 小脑的躯体运动功能 小脑半球 主要是新小脑部分 协调随意运动小脑前叶 主要是旧小脑部分 调节肌紧张绒球小节叶 古小脑部分 维持身体的平衡 四 大脑皮质对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 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统 调节骨骼肌的运动 1 大脑皮质运动区 主要运动区 中央前回 第一运动区运动前区 6区 其他运动区 第二运动区补充运动区 特点 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 但对头面部的支配是双侧性的有精细的功能定位 其安排呈身体的倒影 但头面部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运动越精细越复杂的肌肉 其代表区也越大 中央前回等 皮质脑干束 皮质脊髓束 脑神经运动核 眼外肌 咀嚼肌 表情肌等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约90 的纤维交叉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躯干和四肢的骨骼肌 交叉 2 锥体系统 锥体系 锥体束 其功能 控制精巧 细致 复杂的运动 3 锥体外系统 锥体外系 纹状体 由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起源 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纹状体 红核 黑质 小脑 网状结构 前庭核 主要通过两条传导通路 皮质纹状体通路皮质 脑桥 小脑通路 大脑皮质 纹状体 脑桥核 中脑黑质 中脑红核 延髓网状结构 网状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红核脊髓束 小脑皮质 小脑齿状核 小脑的上脚 其功能 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维持姿势平衡 4 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的区别与联系 起源区别 路径功能联系 锥体外系功能的完好是锥体系功能实现的基础 小测验 1 请画出突触的结构 并表明各部分的名称2 名词解释 神经纤维神经节3 在12对脑神经中 哪几对脑神经中含有植物性神经的成分 二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特异投射系统感受器大脑皮质非特异投射系统 一 感受器 1 感受器的分类感受器是指具有感觉神经末梢的结构 分布于体表和体内的器官组织之中 能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感觉器官 感受器 辅助装置外 浅 感受器内 深 感受器 2 感受器活动的一般规律 1 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对某一种能量形式的刺激特别敏感 只需能量强度极小的刺激就可发生兴奋 这种刺激即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 感觉阈值把引起人体产生某一感觉所需的对感受器的最小刺激量感受器受刺激时冲动发放的频率参与兴奋的感觉神经元数量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机能状态 3 感受器适应 感受器适应当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后 如继续作用于感受器的刺激强度不变 许多感受器的感受器电位幅度会降低 传入神经发放的神经冲动的频率会减少 甚至停止 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二 特异投射系统 1 概念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沿特定的传导通路传到大脑皮层特定部位而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路径 2 问题各传导通路的功能 起点 终点 纤维交叉的部位 换元的部位等 3 深 本体 感觉传导通路 肌肉 肌腱 关节 脊神经节 薄束核 楔束核 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等 树突经脊神经 轴突经后根进入脊髓组成薄束 楔束 X内侧丘系上升 经内囊 4 浅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 四肢的皮肤 脊神经节 后角固有核 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等 树突经脊神经 轴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 2个脊髓节 交叉或不交叉组成脊髓丘脑束 经内囊 5 上述传导通路的特点 一般有三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一般要交叉到对侧第三级神经元是丘脑外侧核终点是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 6 第一皮质感觉区 中央后回 的特点 人体在皮质上的定位呈倒立的人影 但头面部的顺序是正立的头面部的投射是双侧的 其它躯体部分是对侧的皮质代表区的大小与神经支配密度及感觉的精确程度成正比 而不与身体的实际面积大小呈正比 7 视觉传导通路8 听觉传导通路 三 非特异投射系统 感觉传导通路第二级神经的轴突在上传的途中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 脑干网状结构 丘脑内侧核 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网状上行激动系统 经过内囊 其功能 维持和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四 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结构上功能上2 联系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信息来源于特异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功能的实现以非特异投射系统使大脑皮质维持一定的觉醒状态为基础 思考题 一侧内囊损伤对躯体感觉及运动功能有何影响 脊髓半横断 对端面以下躯体的运动 深感觉 浅感觉 不包括粗略触觉 有何影响 三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 植物性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 植物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2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与联系 调节特点 内脏器官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二者都有紧张性的发放二者的作用是拮抗的 但在CNS的调节下是统一的安静状态下 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 当环境骤变时 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交感神经作用比较广泛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比较局限 二 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 脊髓存在一些最基本的反射中枢 但在正常情况下受高级中枢的控制2 脑干网状结构存在重要的生命中枢 vitalcenter 3 下丘脑 大脑边缘系统 下丘脑 丘脑 脑干网状结构 内分泌系统 3 下丘脑 是调整内脏的中枢 也称为 内脏脑 例 体温调节中枢又例 情绪反应电刺激下丘脑的某一区域 猫出现假怒反应 194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1954年 老鼠实验 找到下丘脑愉快中枢 痛苦中枢60年代 美国两位医生用电极刺激病人下丘脑的有关部位 被刺激的病人面带微笑 4 边缘系统 曾认为边缘系统是脑内无所不包的情绪系统 因而将其称之为 情绪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民用高端线缆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文化活动组织交流策划方案
- 舟山硅胶软连接施工方案
- 阳台矮墙施工方案设计
- 泰安水泥排气道施工方案
- 综合管网及道路施工方案
- 高中角色扮演活动方案策划
- 绵阳防静电地坪施工方案
- 钢结构梁板施工方案
- 可持续看板与绿色消费引导-洞察及研究
-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学案
- 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崔一民-北京大学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DL∕T 502.26-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 第26部分:亚铁的测定啉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 TD/T 1065-2021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正式版)
- 信息组织与信息构建课件
- CIM登峰系列方冰制冰机技术服务手册
- 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可行性方案
- 视频监控调取记录表
- 质量控制计划QCP
- 七田真1000图记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