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doc_第1页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doc_第2页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doc_第3页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doc_第4页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16?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O月第5卷第19期ChinJModDragAppl.Oct2011.V01.5.No.19笼中正常条件饲养,21d后处死小鼠,测定肿瘤的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V,计算公式为V=ab0.52(a为最大长径,b为横径),计算治疗组抑瘤率.抑瘤率=(对照组平均体积.治疗组平均体积)/对照组平均体积100%.对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学变化.2结果对照组,5.FU缓释化疗粒子治疗组小鼠在粒子植入21d后肿瘤体积分别为(14425.804-2656.91)mm和(4997.294-538.71)mm.5-FU缓释化疗粒子治疗组体积抑瘤率为65.36%.病理学检测显示:对照组肿瘤细胞生长良好,治疗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坏死区域.3讨论在肝癌的化疗药物中,5-FU是为数不多的被证明对肝癌有效的药物之一.5-FU属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对s期细胞最为敏感,其抗肿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然而5-Fu的血浆半衰期较短,仅为1O20rain,静脉给药(全身给药)12h后血中药物浓度已降至有效肿瘤浓度(0.1g/m1)之下,导致对肿瘤的疗效不佳.Takao等学者设想用肝动脉插管24h连续灌注5-Fu的方法使血药浓度较长时间维持在有效的低浓度水平,以提高5一FU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疗效.但肝动脉导管长时间插在患者体内会造成动脉血栓等并发症,另外容易引起感染也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肿瘤组织内化疗药物有效药物浓度的维持时间,人们开发了各种缓释系统,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中人氟安)就是其中的一种J.5-FU缓释化疗粒子在肿瘤内的扩散半径46am,5-FU24h释放20%左右,120h释放40%一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苏敏静60%,360h释放75%以上,可使直径在1cm左右的小鼠移植瘤始终处于较高浓度的5-FU中.孙听等将5-FU缓释化疗粒子植入荷肝癌移植瘤的小鼠动物模型肿瘤旁或肿瘤内,并与腹腔注射5-Fu的对照组相比较,发现5-Fu腹腔注射组的肿瘤组织中药物浓度,随多次给药后血中5-FU浓度的波动而出现峰谷现象;缓释化疗粒子组小鼠肿瘤组织的5一FU浓度则在24h达峰值,且高于5-FU腹腔注射组的峰浓度,其后虽缓慢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始终保持在5-FU腹腔注射组所致的峰谷浓度之间.并且5-FU缓释化疗粒子植入组的小鼠肿瘤抑瘤率高于5-FU腹腔注射组.提示5-FU缓释化疗粒子对肝癌的治疗比常规冲击化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5-FU缓释化疗粒子置入21d后H肝癌动物模型的肿瘤体积抑制率为65.36%,提示5-FU缓释化疗粒子置入治疗肝癌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参考文献1汤兆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45-547.2Takao-T,Nisida?M,MaedaT,eta1.Studyofcontinuousaterialinfusionchemotherapywithlowdosecisplatinand5-FluromuraeiforpatientswithhepatoeeUularcarcinoma.Gan-To?Kagaku?Ryoha,1999,26(12):1836?1840.3刘爱国,梅蔚德,许健健,等,缓释植入化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癌症进展杂志,2004,2(4):270-276.4孙听,陈殿良,许健健,等.中人氟安局部植入对小鼠肝癌的治疗作用.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5):520.【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处方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处方用药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的3000张门诊普通处方和药师日常处方审核工作中所记录的疑义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处方基本控制较好,不合格处方129张,占4.3%,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的121张,用药不适宜的8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比率为4%,0.27%.结论通过处方点评,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特别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了基础.【关键词】儿科;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合理用药ThecommentandanalysisofoutpatientserviceprescriptioninpaediatricsSU肋一rain.MaternalandChildCareServiceCentreofShaoguanCity,Shaoguan512026,ChinaIAbstract】ObjectiveToprobeintothestatusquooftheutilizationofprescriptiondrugsinoutpatientpediatricpatientsinourhospitalSOastopromoterationalandstandarduseofprescriptiondrugs.MethodsA?nalysis,statisticallyandcommentthe3000dailygeneraloutpatientprescriptionsandpharmacistprescriptionswhichwereproducedin2010.ResultsTherationaluseofmedicinesinourhospitaloutpatientcontrolofinter-nationalindicatorsaremostlygood,therewere129prescriptionofirratnalbehavior,accountingfor4.3%,a-mongofwhichirregulateprescriptionwritingswere121,inappropriate:prescriptionswere8.Theyseparatelyrank4%.0.27%amongsampleprescriptions.ConclusionHelptoimproverationaldruguseofcliniciansespecial-lyrationaluseofantimicrobialdrugs.【Keywords】Outpatientpediatricprescriptions;Prescriptioncomment;Rationaluseofmedicine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作者单位:512026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l1年10月第5卷第19期ChinJModDrugAppl,Oct2011,Vo1.5,No.19疗文书n.它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剖析,对其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l晦床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J.卫生部颁发的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格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j.为贯彻落实以上规定,我院于2007年制定了处方点评制度和处方评价标准,对全院处方进行抽查,点评,登记,并组织相关专家人员定期药理查房,综合考评,定期总结处方中的常见问题并向临床医师反馈,使门诊处方书写质量与合理用药水平逐年提高.本人随机抽查我院2010年的儿科门诊处方3000张,进行点评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随机抽取2010年我院儿科门诊处方3000张(不包含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和处方调剂问题专用登记表.?17?1.2点评方法根据处方管理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等,结合医院处方点评标准和细则的有关规定,将随机抽取的处方按处方评价表的表格填写,统计分析.内容包括:统计不合格处方张数和处方合格率,使用药品种数,使用抗生素的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率,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等.2点评结果2.1处方基本指标情况年龄:出生57d的婴幼儿至12岁的儿童,平均3.1岁;药品品种种数:15种,平均3.4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处方1161张,抗菌药物使用率38.7%;注射剂:注射剂处方598张,注射剂使用率19.93%,平均每张处方金额73.41元.2.2不合格处方情况在抽取的3000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有129张,占4.3%,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121张,处方用药不合理的8张,且部分处方同时存在多处不规范或不合理现象,具体情况依次见下列表1,表2,表3所述.表1处方书写不规范分布情况表3处方错误数分布情况3不合格处方分析3.1书写不规范处方分析3.1.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的.处方前记是记录门诊患者个人信息的重要部分,如果此部分内容书写不完整,有所缺漏项,不仅给药师在审方发药时带来困难,还在建立患者用药历史档案和回访调查方面带来困难,无法有效追踪患者的用药情况及后续服务跟踪.在处方中主要表现在:部分处方未填写科别,年龄,日期,地址或联系电话;无临床诊断或笼统地写诊断项;婴幼儿未写明日,月龄;医师忘记签名或只有进修医生的签名等.3.1.2部分处方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如:个别处方中,0.9%NSIO0ml+注射用美洛西林钠X1.5/1,静脉滴注.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有1.0g和1.5g两种规格,在处方中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不清楚,使药师无法正确判断处方的适宜性.又如片剂处方中,片剂药品单位应书写为片,而不应以#或s符号代替.3.1.3处方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的.药品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如无收载,可采用说明书通用名,在卫生部未正式公布习惯用名目录之前,各省,各医院均不得自行编制,使用习惯名_4J.如吗丁啉混悬液,应书写为多潘立酮混悬液,又如肠虫清片应书写为阿苯达唑片等.3.1.4在处方中,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自备等含糊不清字句时,易使患者错误服用药品而产生不良后果.特别是儿童在使用片剂药物时,儿童用量常只有成人量的几分之几,若用法用量字句含糊不清,极易造成家长错误分取药量,导致错服药量而产生不良后果.针对此情况,我院为方便患儿服药,已提供部分片剂药品磨药分包装服务,?18?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l0月第5卷第19期ChinJModDmgApD1.Oct2011.Vo1.5.No.19同时药师做好用药,贮药时的注意事项讲解工作,以减少错服药量等的情况发生.3.1.5处方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易增加处方订错价,发错药等的风险.处方如果随意涂改而没有签名和日期就难以保证处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甚至可能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3.1.6处方中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等规定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应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判定.如青霉素类药,如不做皮试而使用,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在我院部分处方中还存在未注明皮试结果或已皮试的同批号药品连续治疗时漏注明免皮试的情况,增加了用药安全性方面的风险.3.2处方用药不适宜情况分析3.2.1重复给药,联合用药不适宜的.如处方中双扑伪麻分散片+扑尔敏片,因双扑伪麻分散片中已含有扑尔敏成分,属重复给药.又如复方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因复方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含有溴已新成分,与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同为祛痰药,作用机制相同,两者没有必要合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延迟或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掌握抗菌谱和病原学知识,抗生素的滥用易诱导耐药菌株产生,使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发生二重感染.在我院输液处方中,常以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等繁殖期杀菌剂与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快速抑菌剂联用,理论上认为,抑菌剂迅速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期,导致杀菌剂不能发挥繁殖期杀菌作用,使疗效降低,因此不建议两药合用.确需联用时,可先用杀菌剂再用抑菌剂,以获得更好的疗效.3.2.2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处方.处方中如抗菌药物与蒙脱石散等吸附剂合用时,易造成抗菌药物被吸附,减少吸收,降低疗效,因此两药服用的时间应间隔23个小时.又如抗菌药物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或复合乳酸菌胶囊等药物同服时,因微生态制剂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合用易被灭活失效J,因此两者应间隔23个小时使用为宜.处方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其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茵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此类抗生素无抗菌后效应(PAE),其用药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而不是每次大剂量给药,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日剂量分34次给药J.我院儿科处方常采用1次/d的静脉滴注给药,一方面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符合药动学及药效学特点,另一方面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应引起医师的重视.4讨论通过本次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的点评,我院处方合格率为95.7%,处方各项基本指标控制基本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占不合格处方绝大部分,达93.8%.由于患者较多,为减少患者就诊轮候时间,而造成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只要对处方质量多加重视,合理安排好各项工作流程,做好解释工作,更好地疏导患者,减少医生工作压力,处方合格率将有明显的提升.点评中还发现,部分处方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医师对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的培训,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还应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做到督查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结合药理查房,对发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及时点评,分析,及时反馈,纠正,逐步建立医院合理用药管理的长效机制.参考文献1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2007-02-14.2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3J卫生部.处方点评工作表.2010,3.4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处方管理办法答疑.2007,6.5李祥,刘皈阳,阎嫒嫒.134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o1,11(1):54.6王君耀,赵峰.3种微生态制剂与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