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西汉乐府诗.ppt_第1页
10_西汉乐府诗.ppt_第2页
10_西汉乐府诗.ppt_第3页
10_西汉乐府诗.ppt_第4页
10_西汉乐府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西汉乐府诗 周琳1505417509 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第二节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第三节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第四节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继 诗经 楚辞 之后 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 作为一种新的诗体 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 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 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 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 一 乐府与太乐二 乐府的兴废三 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 一 乐府与太乐 1 释名 乐府机构 乐府本是汉代掌管音乐的机构 乐即音乐 府即官府 诗歌 由乐府机关编制保存下来的歌辞 也称乐府 文人拟作 后代文人模仿拟作的类似于乐府诗体的诗歌 一切配乐作品 一切可以配音演唱的诗歌 2 两汉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 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3 乐府和太乐的区别乐府和太乐在行政上分属于两个系统 起初在职能上有大体明确的分工 太乐主管的郊庙之乐 是前代流传下来的雅公布古乐 乐府执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 它不是传统古乐 而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 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 安世房中歌 章 另外 汉高祖刘邦的 大风歌 在祭祀沛宫原庙时用楚声演唱 也由乐府机关负责管理 二 乐府的兴废 1 西汉从惠帝到文 景之世 就有了记载的乐府歌诗 2 武帝到成帝期间是乐府的昌盛期 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 乐府的职能在武帝时进一步强化 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 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 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地位明显提高 3 哀帝时 废乐府 哀帝登基 下诏罢乐府官 大量裁减乐府人员 从此以后 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4 东汉时设立太子乐署和黄门鼓吹署 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 演唱 因此得以保存 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 一个是太予乐署 行政长官是太予乐令 相当于西汉的太乐令 隶属于太常卿 一个是黄门鼓吹署 由承华令掌管 隶属于少府 至东汉 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 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 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 演唱 因此得以保存 魏晋时期 旧的乐府歌辞有的还在继续沿用六朝时期 有些总集专门收录乐府古辞 其中主要是两汉乐府诗 在这不予评论 三 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 梁沈约编纂 宋书 其 乐志 收录两汉乐府诗尤为众多 1 分类 宋郭茂倩编 乐府诗集 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 共分为 类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 鼓吹曲辞 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 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2 作者 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 有的作于庙堂 有的采自民间 像司马相如这样著名的文人也曾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 3 收录 汉书 艺文志 著录西汉歌诗28家 314篇 基本都是乐府诗 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汉乐府诗 可以认定是西汉的作品有 大风歌 安世房中歌 17章 郊祀歌 19章 铙歌 18首 以及另外为数不多的几首民歌 其他乐府诗都作于东汉 第二节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苦与乐的深刻揭示爱与恨的坦率表白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主题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 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 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 爱与恨 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 一 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1 在诗中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 苦乐不均得到充分的反映 相和歌辞中的 东门行 妇病行 孤兒行 表现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 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呻吟呼号 分析 东门行 妇病行 孤兒行 两汉乐府诗在表现平民百姓疾苦时 兼顾到表现对象物质生活的饥寒交迫和精神 情感世界的严重创伤 尤其可贵的是 诗的作者对于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贫民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 是以恻隐之心申诉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 同是收录在相和歌辞中的 鸡鸣 相逢行 长安有狭斜行 三诗 与 东门行 等三篇作品迥然有别 这三首诗基本内容相同 都是以富贵之家为表现对象 三首诗的字句也多有重复 最初当是出自同一母体 分析 鸡鸣 相逢行 长安有狭斜行 相逢行 和 长安有狭斜行 二诗 作者是用欣赏的笔调渲染富贵之家 鸡鸣 一诗则警告豪门荡子不要胡作非为 以免触犯刑律 带有劝谏和批判的成分 上述三诗对富贵之家气象的展现 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具有示范性 后来许多同类作品都是以此作为蓝本 对比反差 表现平民疾苦和反映富贵之家奢华的乐府诗同被收录在相和歌辞中 这就形成对比鲜明 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 这两组乐府诗最初编排在一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它们的客观效果是引导读者遍历天堂地狱 领略到人间贫富悬殊 苦乐不均的两极世界 二 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汉代乐府诗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 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 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民间 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 因此 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 都显得大胆泼辣 毫不掩饰 鼓吹曲辞收录的 上邪 系铙歌18篇之一 是女子自誓之词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两汉乐府诗中的女子对于自己的意中人爱得真挚 热烈 可是 一旦发现对方移情别恋 中途变心 就会变爱为恨 果断地与他分手 而绝不犹豫徘徊 铙歌 有所思 反映的就是未婚女子这种由爱到恨的变化及其表现 孔雀东南飞 所写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爱与恨 孔雀东南飞 的作者在叙述这一婚姻悲剧时 爱男女主人公之所爱 恨他们之所恨 倾向是非常鲜明的 陌上桑 和 羽林郎 的作者也是爱憎分明 对秦罗敷和胡姬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 嘲笑 鞭挞好色无行的使君和金吾子 三 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 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 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 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 把创作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得特别充分 薤露 蒿里 是汉代流行的丧歌 送葬时所唱 都收录在相和歌辞中 铙歌 战城南 表现的是对阵亡将士的哀悼 以上几首诗在描写死亡的凄惨悲哀时 表现出对生命的珍惜和留恋 对死亡的疏远和拒斥 死亡被写成是无法回避而强加于人的残酷事件 恶死和乐生是联系在一起的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两汉乐府诗坦率地传达了人们对死亡的厌恶之情 同时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 郊祀歌 日出入 收录在杂曲歌辞中的 艳歌 相和歌辞中的 长歌行 董逃行 两汉乐府诗在表达长生幻想时 有时还写神界的精灵来到人间 和创作主体生活在同一世界 郊祀歌 练时日 华烨烨 铙歌 上陵 这些作品表面是写神灵来到世间 神灵向创作主体趋近 实际是暗示诗人借助神灵的力量获得长生属性 即将成为神仙世界的一员 两汉乐府诗无论是写举体飞升进入神国仙乡 还是写神灵来到人间 都把人和神置于同一层面 神灵不再是高高在上 和创作主体很疏远 而是人神同游 彼此亲近 两汉乐府诗是通过人的神仙化 神仙的世俗化 表达作者沟通天人的理想 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 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 受 诗经 影响较深 有国风 小雅的余韵 而在抒发乐生恶死愿望时 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统 是 庄 骚 的遗响 第三节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一 生活镜头的选取二 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三 人物形象各具物色四 叙事详略得当五 寓言诗的创作 两汉乐府诗中有叙事诗 也有抒情诗 而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 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 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一 生活镜头的选取1 两汉乐府诗都是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 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 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 及时摄入画面 2 两汉乐府诗作者在选择常见生活情节时别具慧眼 对于偶然性 突发性事件的捕捉也很有新意 3 两汉乐府诗作者在选择叙事题材时 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 对于那些来自异域的新鲜事物 诗人总是怀着惊异的目光去搜索 发现它们 并饶有兴致地写入作品 4 另外 那些迎神求仙诗 更是崇尚奇异的体现 二 故事情节完整曲折1 两汉乐府叙事诗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 而不限于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断 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 有连续情节的故事 2 妇病行 孤兒行 十五从军征 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 等 三 人物形象各具物色两汉乐府叙事在刻画人物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 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 他们各具特点 绝无雷同 四 叙事详略得当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娴熟技巧 还体现为叙事详略得当 繁简有法 何者详叙 何者简写 两汉乐府叙事诗大体遵循以下规则 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 铺陈场面 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五 寓言诗的创作两汉乐府有多首寓言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寓言的形式叙事 成为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 两汉乐府寓言诗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假托动植物之口进行自述 鼓吹曲辞 雉子班 相和歌辞 乌生 豫章行 杂曲歌辞 蜨蝶行 都是属于这种类型 另一类寓言则是植物和人对话 诗中出现两个角色 宋子侯的 董娇娆 虚拟桃李树和洛阳女子的对话 诉说枝折花落的不平 责备人为的力量使青春早夭 上述几首寓言诗的题旨比较接近 各种动植物都叙述自身惨遭戕害的命运 劝告世人谨于持身 爱惜生命 这些寓言诗多有奇特的想象 鱼鸟花木也会作人言 而且出人意表 第四节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楚声与三言 七言体北狄 西域乐与杂言体从四言到五言 楚声与三言 七言体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汉高祖刘邦是楚人 喜爱楚声 他的 大风歌 就是用楚声演唱的 骚体稍加改造 就变成七言句和三言句 因此 汉代乐府用楚声演唱的歌诗 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三言句和七言句 安世房中歌 是用楚声演唱的 其中第六章是七言和三言相杂 汉代楚声的流行 对三言和七言诗句的大量出现起了催化作用 北狄 西域乐与杂言体汉代乐府诗歌的曲调来源是多方面的 除了中土各地的乐曲外 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歌曲 鼓吹曲辞收录的铙歌 首就是配合北狄西域之乐演唱的 鼓吹曲本是军中用乐 来自北方少数民族 从四言到五言以西汉而言 惠帝时戚夫人所唱的 舂歌 六句中有五句是五言 成帝时长安流传的 尹赏歌 邪径败良田 歌谣 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 东汉开始有较多的文人五言诗 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 再到文人五言诗 这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 北方有佳人 汉 李延年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 最生死难忘的 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 而李夫人的得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