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阶段测试.doc_第1页
初一语文阶段测试.doc_第2页
初一语文阶段测试.doc_第3页
初一语文阶段测试.doc_第4页
初一语文阶段测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 一 语 文 阶 段 测 试一基础题:37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斑蝥(mo)揣摩(chui)呻吟(shn)木屐(j)B、嫉妒(j)泯然(mng)环谒(y)菜畦(q) C、祈祷(q)炽痛(ch)谰语(ln)红妆(zhun)D、澎湃(png) 迥乎不同(jin)磐石(pn)深邃(su)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脑随竹筛缘由来势凶凶 、耻笑包袱 肿胀 忘乎所以、泥宁简陋丁嘱 回环曲折 、悠郁瞬息博学 杂乱无张3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1)先生最初几天对我很 ,后来却好起来了。(2)他觉得非常 ,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 _对象。(3)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_的热爱。、严格 悲痛嘲弄炽痛 、严厉 悲哀 嘲笑 炽痛、严厉 悲哀 嘲弄 沉重 、严格 悲痛 嘲笑 沉重4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他无时无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人生的路途并不平坦,风雨可能不期而至。、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你真是丑得厉害,”野鸭们说。、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B、教师节那天,我校教师进行了骑车、投篮、唱歌等体育项目的比赛。C、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大家都很尊敬他。D、这种小轿车,最高时速为260千米每小时。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3分)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C、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D、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他的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我们学过他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林海音是香港著名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她的散文城南旧事,这篇散文后被改编成电影。C、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创作的一篇童话。D、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此文阐述了“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有关”的观点。9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用得得体的一项是( )(3分)A、听说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女孩子回来了,一下子来了一大群人,他们亲切地问这问那。B、下班后,你顺便购一些治感冒的药来。C、营业员说:“这里的衣服都不合你的身,你长得太肥了。”D、我们班有个同学不听老师同学的劝告,常同一些爱赌博的人混在一起,总有一天会做出自绝于人民的事来。10请用你最工整漂亮的书写抄写下面这段话。(3分) 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惟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11默写。(5句任选4句,4分)山际见来烟,_。此夜曲中闻折柳,_。夜发清溪向三峡,_。_,寒光照铁衣。_,关山度若飞。12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中的格式相似,修辞手法相同。(3分) 例句: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 仿写:_ _ ,_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 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3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4分)14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4分)15“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 (1分)作为长大的标准;后来,“我”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 (1分)作为长大的标准;最后,我终于意识到衡量是否长大的真正标准,那就是_(2分)。16试结合选文的最后一小节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理解:(4分)(二)野蔷薇苔野蔷薇的花多姿多彩,好看得很,并且,野蔷薇苔也是很好吃的。我们童年的春天,在原野上,见到野蔷薇抽苔了,就会很高兴地给摘下来,除掉柔柔的刺,剥去鲜嫩的皮,剩下一根翡翠样的杆儿,咬在嘴里,那味儿就甜在整个童年的记忆里了。现在也常在故乡见到这样的野蔷薇苔,见了也仍然像孩子一样将它给摘下来,去刺剥皮然后给吃掉。人见了就很不理解,怎么会有这种嗜好呢?其实别人不知道,这是在回味童年,童年是最难忘的,童年养成的习惯,有时到老也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 最不能忘记的是童年的春荒,为了度过那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家里的粮食只能省着吃,因此我们每顿只吃个半饱,这样,到野地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以这么说,我们小时候喜欢春天,绝不是因为春天里鲜花和蝴蝶,而是因为春天里有给我们果腹的野蔷薇苔。朱洪武小时落难,吃过野菜马兰头,后来他做了皇帝,也仍然不忘这种野菜,每年都让御缮房做一道马兰头菜给他品尝,我不知他是不是品出了当年的滋味,但有一点却是可贵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帝王而忘了苦难的童年。我当然没有朱皇帝的大富大贵,但帝王和平民百姓的某些情感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所谓的童年情结。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故乡山原上的野蔷薇是那么多,一丛丛一簇簇的,有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每人摘了一大把,然后躺在草地上慢慢地捋刺、剥皮,再品尝。我们将嘴唇吃得发绿,这样,不说家里省点儿粮食,也起码在这一天里不至于太饿肚子。俗话说:“常将有日当无日,莫在无时想有时。”我现在的日子自然比过去好得多了,但我从来没有因此忘记童年的野蔷薇苔。他常使我对生活怀有一种忧患意识,谁也不敢保证将来的世界就绝对没有战争,没有饥饿而那时,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得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我因此而感谢生长粮食和野蔷薇苔的土地,更因此而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17作者在第三段中写道:“到野地里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中“童年的天性”与“情理”的分别指什么? (4分)18作者回忆童年,表达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4分)19全文最后一句两次使用“因此”一词,作用是什么?(不超过20字)(4分)2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3分)( )A、作者在第一段末尾说野蔷薇“味儿甜“是借助感觉转换表现也蔷薇在童年生活记忆中最美妙的事物。B、作者难忘野蔷薇是因为它的花多姿多彩,苔鲜嫩翠绿,既具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C、文中两次使用对比手法,将童年生活和朱元璋对比是为了表现人都有童年情结;将童年生活和现在对比是为了强调人必须有忧患意识。D、作者设想将来“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是呼吁人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E、本文的主旨可以归纳为“不要忘了过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三、文言文阅读(17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2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2、下面句子中的“之”字分别指代什么?(4分)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传一乡秀才观之 ( )余闻之也久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4、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身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3分) 25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四片断练习:请以瞧我这个人为题目写一篇欣赏自己的文章。(15分) 要求:写出你的特点;有恰当的外貌描写;字数150200字。答 卷班级_姓名_学号_一基础题:3712345678910抄写311默写4_ _ _ _ _ 12仿写 _ _ _ , _ _ 3。二现代文阅读:3113 描写,作用是 (4分)14 (4分)15 (1分) (1分)是否长大的真正标准,那就是_ _(2分)。16 (4分)17 (4分)18 (4分)19 (4分)20 (3分)三文言文阅读:1721、 (4分)22、 (4分)23、 (3分)24、 “ ”;“ ”; (3分) 25 (3分)四片断练习:(15分)参考答案:123456789BBAACDDBA10.略11竹中窥落日 何人不识故园情 思君不见下渝州 朔气传金柝 万里赴戎机12参考:我愿是一片青翠的树叶,为春天点缀一丝新绿。(答案不是唯一,符合要求即可。)13、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14、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15、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16、拥有一定的学识;身体发育到一定的程度;是否敢于承担责任;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