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价格变化与农业补贴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doc_第1页
农资价格变化与农业补贴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doc_第2页
农资价格变化与农业补贴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doc_第3页
农资价格变化与农业补贴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doc_第4页
农资价格变化与农业补贴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资价格变化与农业补贴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中化化肥-农大研发中心赴吉林白山小分队总结报告 李妍 (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04级)【摘要】2004年以来,国家逐渐降低、最终取消了农业税,并对种粮农户进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这些措施较大幅度地降低了玉米的生产成本。但在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玉米的生产成本仍然很高,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对农民的收入和生产行为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利用吉林、四川两省三县15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资价格变化对玉米生产、收益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近几年,农资价格不断上涨,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其收入和生产行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玉米生产成本,玉米收益,农资价格上涨,补贴政策 1、引言农产品成本和收益历来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核心问题之一,自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 “三农”问题放在首位,并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措施减免农业税,实施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及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些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了农业生产,但是,2003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政府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但仍没有抑制其上升的趋势(刘导波,2005)。在国家实行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的同时,由于能源短缺、石化产品价格上涨等原因,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明显上升,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各种增收政策的积极影响。如何正确及时地判断农产品成本与收益水平,努力稳定并降低其成本,提高其收益,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制药、能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不仅给国家的工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原料,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玉米的生产成本收益情况不仅决定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而且与从事玉米生产的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产行为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两省的玉米成本构成、农资价格变化带来的玉米生产成本变动、玉米收益情况及生产趋势,以期探明目前农资价格变化与玉米生产的关系,为农业部门决策提供参考。2、样本点及研究方法概况2.1 样本选择此次调查把吉林、四川两省作为样本点主要出于以下考虑:吉林、四川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又是我国玉米的主要分布省份,把其作为样本点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而且,一个处于我国玉米带的北端,一个处于我国玉米带的南端(闫丽珍等,2003),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此次调查在两个省随机选取了三个县,每个县选取两个乡镇,在每个乡镇又随机选择两个村(其中,四川黑龙乡只选了一个村),这样,在3县6个乡镇11个行政村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走访了150户农户,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卷与农户进行面对面交谈,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38份,问卷有效率为92%。此外,我们还从村、镇、区政府的宏观角度进行访问,从农户、政府两个层次调查了解,以获得更科学客观的调查数据。调查搜集的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运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2.2 研究方法玉米生产成本,从构成上大致可分为物质费用、用工作价、期间费用、税金和成本外支出五部分。其中,成本的主体是物质费用(刘志刚、吕杰,2006)。将投入成本与生产收益,农资补贴与生产收益,农资价格变动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差异来反映农资价格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3、调查结果分析3.1 玉米生产成本构成分析3.1.1 物质费用玉米生产成本中的物质费用主要包括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两大部分:(1)直接生产费用直接生产费用主要包括化肥费、种子费、农药费、农膜费、畜力费、机械作业费、燃料动力费和其它直接生产费用,其中占主体的是化肥费。调查地点2006年平均每亩地的直接生产费用约为326.47元。2005、2006、2007三年化肥费用平均占直接生产费用的比例分别为38.24%、36.71%、41.24%,其他主要费用有种子费、农药费、机械燃料费(或机械租用费)等,平均分别占直接生产费用的16.47%、15.60%、7.87%。此外,雇佣劳动力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大多数农户都自己完成耕作任务,只有一少部分农户由于缺乏劳动力或劳动力外出打工而雇佣劳动力,这里暂且不做计算。(2)间接生产费用间接生产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小农具购置修理费及其他间接费用。在调查的150户农户中,有78户有不同类型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占被调查农户的52%,如小型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播种机等,这些生产性固定资产每年都会发生折旧和一定的修理费用,这就构成了间接生产费用,但这部分费用农户很难衡量。3.1.2 用工作价从耕地到播种到锄草再到收割等各个环节,农民基本上都是依靠自己家庭的劳动力完成,而且,劳动时间十分灵活,有时候趁早晚凉快干一会儿活,白天热的时候干点轻松的活或休息,这样,劳动工日很难衡量,因此,农民并没有把这部分用工作价计入到玉米的生产成本当中去,只是有雇佣劳动力的家庭把雇佣劳动力所花费的费用计入到成本当中。因此,在此次调查中,并没有涉及到用工作价这部分成本。3.1.3 税金、期间费用及成本外支出从2005年开始,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税金从此便从玉米的生产成本中消失了,玉米的生产成本有所减少;期间费用包括土地承包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其中,土地承包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支出;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很小,几乎为零。成本外支出包括村提留费、乡统筹费和其它成本外支出,税费改革后,村提留和乡统筹急剧下降,因此,成本外支出近几年在玉米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从2005年到2007年,税金、期间费用及成本外支出等成本都在下降,但占玉米生产成本主体的物质费用却在不断上升,而且,上升的幅度很大,特别是化肥价格上涨的幅度已经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范围,农民抱怨声不断。3.2 农资价格变动与补贴政策对农民及玉米生产的影响从全国来看,2003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一直呈上升状态,虽然政府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但仍没有抑制其上升趋势。与2002年相比,2003年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上涨了1.4%,而2004年农资零售价格在2003年的基础上又上涨了10.6%,2005年农资零售价格上涨幅度达到历年之最,2006年1月,虽然一部分农资零售价格略有下降,但在2月份又普遍回升(刘导波,2005)。从此次的调查地点来看,农民普遍反映,化肥的价格上涨很快,前几年一袋磷酸二铵不到100元,05年平均达到135元一袋,最近两年,平均已达到150元一袋,有的则达到155元;尿素05年85元一袋,今年农民平均要花95元才能买一袋尿素;机耕一亩地05年需要20块钱,06年涨到30元一亩,今年则涨到40元一亩。按每亩地需要二铵40公斤、尿素40公斤算,从05到07年,仅化肥和机耕这两项费用,每亩地就增加了40块钱的投入,更不要说种子、农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从2005到2007年玉米的几种主要投入成本如表1。在调查地,2007年,农民得到的粮食直接补贴加上农资综合补贴最高也不过五十块钱,而低的地方还不到30块钱(两项补贴加起来,最高的为吉林省乾安县,为49.7元,而吉林省江源县两项加起来只有28.15元),国家给农民的好处几乎全被“掏走了”,有的甚至还得自己贴钱。表1 2005-2007年被调查农户玉米主要成本投入情况 生产成本2005年2006年2007年06年比05年增长(%)07年比06年增长(%)化肥费(元/亩)70.3676.1772.328.26-5.05种子费(元/亩)21.9022.8825.614.4711.93农药费(元/亩)13.4214.6715.799.317.63由于调查地点使用机械和雇佣劳动力的现象并不突出,只有约40%的农户使用机械,不到20%的农户雇佣劳动力,所以,表1中反映的只有种子、化肥、农药等普遍投入的成本,而没有涉及机械燃料费、雇佣劳动力的费用。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2005年到2007年种子、农药的投入成本与前一年相比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种子上涨的幅度很大;农药的成本投入在上涨,但上涨幅度有所减小;每亩化肥的投入成本06年比05年有一定的上升,07年比06年有所下降,但这并不能说明由于化肥价格下降所以每亩地的投入成本下降了,更可能的原因是化肥价格上涨的太多,很多农民不得不减少化肥的使用。总之,虽然国家有补贴,但农资价格上涨仍然增加了玉米生产成本,对农民和农业生产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3.2.1 玉米成本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首先,对耕地少、农资使用量小的农民来说,来自农资涨价的负担不算太大。通过调查,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实:有一部分农户只有不足5亩地,甚至还有农户拥有只有不到2亩地。以一个拥有5亩地的农户为例,我们来给农民朋友算比帐:按平均每亩施40公斤二铵、40公斤尿素算,5亩地需要二铵200公斤,尿素200公斤。前面已经提到:从05年到07年,二铵每100斤涨价15元,尿素每100斤涨价10元,机耕每亩涨价20元,由于地少,机耕的费用我们暂且不算,光算化肥一项,5亩地就要多投入15*4+10*4=100元,以江源县为例,2007年农民每亩地拿到的直接补贴只有14.14元,加上14.01元的农资综合直补,5亩地的补贴款共计140.75元。再加上种子、农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一个拥有5亩地的农户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而多投入的费用远远不止100元,补贴款几乎全部抵消了甚至可能不够抵消农资价格的上涨;虽然近两年玉米等粮食的价格也在上涨,但其上涨幅度远远低于农资价格上涨的幅度,农民种地仍然是不赚钱甚至赔钱。但毕竟地少,农民不会把种植玉米的收入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种地不划算,农民可以把地出租出去,或是少花一些成本、精力在其上,转而去寻求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外出打工。在这种情况下,农资价格上涨减少了农民的农业收入,但其外出打工增加的非农收入可能远远超过其农业收入的减少,这样,农民的收入可能反而增加了。其次,对于耕地多、农资使用量大且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来说,农资价格上涨对其收入的影响将是很大的。耕地多、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其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种地上,外出打工的时间很短,甚至没有,这样,在农资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其收入必将减少。调查地点的现实情况究竟怎样?我们通过农户拥有土地的情况和收入结构情况来做一下大致的分析。农户拥有土地情况和收入情况如图1和表2:表2 被调查农户收入结构情况收入结构种植业收入(%)10%以下1030%3050%50%5070%70%以上户数(户)131712121371打工收入(%)10%以下1030%3050%50%5070%70%以上户数(户)849106821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耕地面积在30亩以上的农户占45%,而这45%的农户中,有21户耕地面积在60亩以上,还有2户耕地面积超过100亩,这些农户拥有大面积的土地意味着他们将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种地上,而外出打工的时间很少,甚至根本不去打工,而大面积的土地又意味着大量生产资料的投入,这样,农资价格上升带来其生产成本的增加必然对其收入有很大影响。再来看表2,种植业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的农户有71户,占被调查农户的51.45%,其中有20户其收入来源完全靠种地,占被调查农户的14.49%;而打工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的农户仅有21户,占15.22%,打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到10%的农户有84户,占60.87%;种植业收入和打工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的农户分别为96户和35户,其比例分别为69.57%和25.36%。从表2中,我们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约70%的农户以种植业收入为主,农资价格上涨必然对其收入产生负面影响。从上述图1和表2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农民仍然以种地为主,种植业收入仍然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吉林、四川两省农民的主要种植作物就是玉米,玉米的播种面积占总耕种面积的80%以上),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玉米的生产成本上升,其结果必将是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另据调查发现,90%以上的农户,无论地多地少,都选择在农闲季节出去打工,打工时间有两三个月的,有五六个月的,也有常年在外的,无论在外打工时间长短,都保证了其有相对比较稳定的收入,不至于因为农资价格上涨而对其收入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3.2.2 玉米成本变动对农民生产行为的影响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在调查中,大部分农民没有明确表示农资价格上涨到何种程度,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但几乎所有的农民都表示当农资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只好减少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或者改种其他需要较少农资投入的作物。目前,已有30%左右的农户把一部分原来种植玉米的土地改种蔬菜了,还有一小部分只种一些粮食留自家用,其余地耕地全都种蔬菜或其它经济作物。前面也提到过,还有一部分农户干脆把土地承包给出去,自己出去打工了。总之,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的生产行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3.2.3 补贴政策对农民收入及生产行为的影响 补贴政策的直接结果可能是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可能是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实际上,这两种效果都不是很明显。由于现行的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都是与计税面积而非种植面积挂钩,即无论农民种植什么,只要拥有土地,就可以得到补贴,这对于调动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产生的作用很小;而另一方面,如果农资价格保持不变,这种按计税面积补贴的方式会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但现实情况是,农资价格一直在上涨,而且上涨幅度很大,农民从补贴中得到的实惠被抵消了。因此,虽然补贴政策对农民的收入和生产行为会产生一些积极影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作用很小,至少目前的情况是这样。3.2.4 玉米成本变动与补贴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前面已提到,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玉米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的生产行为,对玉米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大部分农民对目前的补贴政策还是比较满意的(满意程度及补贴政策对其种粮积极性的影响见表3),但对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玉米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从而抵消了国家支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积极影响而纷纷抱怨也是一个事实。对农民的补贴间接地降低了玉米生产的成本,但农民普遍反映种植玉米的成本还是太高。在被调查农户中,有55%的农户反映虽然国家有补贴,但种植粮食的成本还是太高了,种粮不划算;只有25%的农户认为国家发放的补贴足以抵消化肥、农药等的价格上涨,种粮还是划算的;其余20%的农户则大部分都表示种粮划不划算都得种。虽然大部分农民都表示国家有补贴已经很高兴了,没有补贴地也得照样种,不敢奢望国家提高补贴标准,但调查结果表明,98%的农户都希望提高补贴标准,而且是越高越好。表3 被调查农户对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及补贴政策对其种粮积极性的影响 单位:%满意程度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对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大小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非常满意23.4520.24很大17.2420.24比较满意45.5235.52较大29.6617.86一般17.2429.78一般26.9033.33不满意6.907.14很小13.798.33非常不满意6.9011.90没有12.4120.24在调查中,被访问的150户农户有145户知道粮食直补,84户知道农资综合直补。从上面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户对目前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总体上是满意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共占68.97%,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共占13.8%;分别有17.24%和29.66%的农户认为粮食直补对其种粮积极性的影响是很大或较大的;相比之下,对于农资综合补贴,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共占38.10%,比粮食直接补贴少30.87%,其中,认为对自己种粮积极性影响很大和较大的农户分别占20.24%和17.86%,比例也要小于粮食直接补贴,而认为对自己种粮积极性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的农户的比例要大于粮食直接补贴。大部分农户认为,自己不会因为有补贴就增加玉米的种植面积,玉米种植的多少主要还取决于玉米市场价格和成本。因此,可以认为,各种补贴政策对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的影响作用十分有限。3.3 玉米收益分析玉米的收益主要是指农民出售玉米所得的收入,其主要取决于玉米的生产成本、出售价格和产量,与生产成本呈负相关,而与出售价格和产量呈正相关。2005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并且采取了粮食直补政策,但由于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农民普遍反映国家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全部让农资生产商和经营商赚去了,甚至还出现了负数,情况到底怎样呢?下面是此次调查得出的一些数据:由于07年玉米还没有收割出售,价格也难以预料,现以05、06两年为例来分析玉米的收益。05年农民出售玉米的价格最低为每斤0.3元,最高为每斤0.6元;06年最低为每斤0.4元,最高为每斤0.7元。平均起来,按05年0.45元/斤、06年0.55元/斤来算,06年比05年每斤上涨了0.1元。在正常年景,玉米平均亩产850斤左右,这样,按户均占有耕地5亩、全部耕地都用来种玉米算,05年每户农民种植玉米的收入为850*5*0.45=1912.5元,06年种植玉米的收入为850*5*0.55=2337.5元,06年比05年平均多收入了425元,平均每亩多收入85元。再来看看种植玉米的成本。前面已经计算过,由于农资价格上涨,仅化肥一项,5亩地就要多投入100元,如果把所有的投入都算上,农民由于玉米价格上涨而得到的收益将很小,甚至为负。这是正常年景,而实际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旱灾、雹灾,影响着玉米的产量。2005年,吉林一些地区遭受了非常严重的雹灾,玉米基本上是绝收,农民损失严重。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玉米的价格在上升,种植玉米的毛收入在增加,但除去成本后,种植玉米的净收益的增加却十分有限。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种植业收入在农民的总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玉米收益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而这种影响与玉米生产成本对其的影响是正好相反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玉米收益高,农民的收入就高。因此,要想保证玉米的生产不受影响,就要千方百计稳定农资价格,提高玉米的收购价格,使农民种植玉米的收益有所提高。3.4 玉米生产趋势分析虽然种植玉米的成本在不断上升,一些农户开始选择种植蔬菜和一些经济作物,但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玉米的价格也呈现出上涨趋势,特别是2006、2007两年,当地农民的玉米最高销售价格已经达到1.4元每公斤,而04、05两年当地的平均玉米出售价格在1元每公斤以内,最低的时候只有0.6元每公斤。再加上,国家的补贴也逐年增加,相信,在未来几年内,玉米的生产前景还是应该不错的。首先,饲料用玉米消费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直接的口粮消费下降,肉、蛋、奶等畜产品的消费增加,今后几年将迎来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再加上,今年以来,市场上肉、蛋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畜禽补栏将明显加快。玉米是“饲料之王”,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玉米消费的增长,根据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及价格机制的作用,在玉米供给保持不变,或上升幅度较小的情况下,玉米需求的增加必将带动玉米价格的升高。因此,今后几年,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其次,工业加工用玉米增长潜力大。玉米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2006年一些主产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相继投产,扩大了对玉米的需求。如吉林省2006年底已形成1000万吨的玉米加工能力(李启,2007)。目前,我国燃料酒精生产刚刚起步,将需要大量的玉米,玉米深加工前景十分广阔,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的生产。当然,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保持高涨的条件,除了玉米保持持续的高价格外,政府的补贴也要有所增加,至少不能减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还要千方百计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保证农民种植玉米的成本不会太高。虽然,在调查中,95%以上的农民都表示无论国家有没有补贴,他们都会种地,因为,土地是他们最基本的保障。但农民也是理性的,当玉米的种植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农民可能就会选择放弃种植玉米。但是,只要国家政策保证农民种玉米有利可图,哪怕只是一点微利,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就不会消失。因此,在保证国家的补贴政策和农资价格稳定的前提下,玉米需求增加带来玉米价格的上升将会调动农民生产玉米的积极性,玉米生产将有所发展。4、结论和建议4.1 结论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玉米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下降。由于能源稀缺,石化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农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从而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其上涨幅度已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范围,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下降。(二)玉米价格有所上涨,但上涨的幅度远远小于农资价格的上涨。由于我国玉米加工业在逐步发展,特别是燃料乙醇生产已经起步,对玉米的需求不断增加,玉米的价格有所上涨,但玉米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的增加仍然抵消不了玉米生产成本的上升,农民种粮仍然不划算。从2004年起,国家逐步取消了农业税,并开始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农资价格不断上涨抵消了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国家给农民的各种好处被“掏走了”,甚至被“掏光了”。(三)玉米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生产行为。一方面,玉米生产成本上升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却很难说。农资价格上涨,农民种植玉米的直接收入减少了,但农民可以改种其他作物或是经济作物等;也可以外出打工,从而增加非农收入。但对大多数农户来说,玉米生产成本上升对其收入的影响是负面的。另一方面,农资价格上涨使得农民种植玉米不划算,一部分农民开始选择种蔬菜、种药材及其他经济作物,农民的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而还有一部分农民选择把地租出去,自己常年外出打工,或者只有农忙季节在家务农,其余时间外出打工。4.2 对策建议对于上述种种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要逐步稳定并降低农资价格。国家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经济和行政措施,尽快将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稳定并降低下来。如可以设立价格调节基金,建立化肥储备制度,由中央、省、市、县分别储备一定量的化肥,用来调控化肥市场供应量,以平抑化肥的价格;国家也可以采取核定主经销公司淡季储备的规模和储备时间,并强制企业执行的措施(刘导波,2005),从而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引导农资市场的供求和价格走向。(二)加强农资流通渠道建设。首先,要减少农资流通环节,从而降低农资的流通成本。目前,农资一般是采取四级批发一级零售的多环节流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可将其改为一级批发一级零售,从而降低流通成本(刘导波,2005);其次,可以建立农资连锁销售方式。目前,农资连锁超市还很少,而农资连锁经营是有效的农资经营模式,它不仅可以促进规模经营,降低销售成本,还有利于规范流通秩序,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可靠。(三)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倡导农民使用农家肥。农资价格上涨一方面是由于农资本身的生产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农民对农资特别是对化肥的需求增加,而农民对化肥的需求增加主要是因为化肥对粮食具有增产增收的作用,但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化肥对增产的边际效益递减,其作用越来越小。而农民没有找到更好的化肥的替代品,只有更多地施用化肥。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补贴,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有效方法。此外,国家应鼓励农民施用农家肥,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四)加强对科学施肥、合理投入的指导。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的成本构成中,物质费用大约占50%,而吉林省的玉米生产成本构成中,物质费用比全国平均水平约高1020个百分点(赵玉春,2000),特别是化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