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及《老子》三章.ppt_第1页
老子及《老子》三章.ppt_第2页
老子及《老子》三章.ppt_第3页
老子及《老子》三章.ppt_第4页
老子及《老子》三章.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及 老子 三章 教学课件 1 了解老子其人 其书 其 道 2 认识老子抱朴 守柔 谦下 不争的处世观念 3 体会 老子 在语言 修辞上的特色 学习要点 一 老子其人 老子 约公元前571年 前471年 春秋时思想家 据传被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 姓李名耳 字伯阳 又称老聃 d n 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文化名人 一 老子其人 相传老子的母亲 理氏吃李子 怀了七十二年身孕 从腋下将他产出 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 白胡子 大耳朵 所以被称为老子 名耳 大耳贼 曾做过东周王朝的 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书的史官 晚年辞官归隐 老子学问渊博 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受益颇多 见周王室衰微 弃官西去 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 五千余言 而去 最终成了隐士 莫知所终 茅山神像 泉州石像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像 宋代石雕 高约6米 著名规划专家任震英题词曰 老子天下第一 无锡铜像 孔子向老子问礼 唐 赵孟頫书法作品 道德经 部分 青牛骑出函谷关 紫气东来敬老聃 道法自然垂宝训 无为而治仰高瞻 道德经 又名 老子 文约义丰 仅五千言 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 原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为 道经 37章 下编为 德经 44章 合称 道德经 共81章 为道家学派经典 二 道德经 简介 道德经 是一本微妙令人费解的书 文笔极其隐晦 可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书中主要概念是 道 道的大体意思是 自然 或 自然法则 道法自然 老子 以 道 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以为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 乃 夫莫之命 命令 而常自然 因而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二 道德经 简介 道德经 陶艺书法现身广州 老子画像 道家认为 人不应该与道作斗争 而应服从道 按道来办事 积极追求得到权力与其说是不道德的 倒不如说是愚昧无知和徒劳无益的 道是不可消灭的 人们在生活中应力求顺道而行 道家学者指出水是无限柔软的 它驯顺地流向最低点 甚至对最弱的力也不加抵制 但是它却是不可毁灭的 而最硬的岩石是最终会被磨掉的 二 道德经 简介 对个人来说 通常应提倡纯朴和自然 应避免使用暴力 如同避免一切追名逐利的行为一样 人们不应该寻求改造世界 而应该尊敬世界 对政府来说 稍有消极的政策 通常也是最英明的政策 规章繁冗 通过更多的法律或严厉施行旧法律 通常会使事情弄得更糟 高税赋 雄心勃勃的政府计划和发动战争 这一切都是与道教哲学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二 道德经 简介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 道生万物 的宇宙生成说 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 自然演变的过程 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 而 道 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 前后相随 二 道德经 简介 在政治思想上 老子主张 无为 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 让人民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老子 的历史观是落后的 要求回到 小国寡民 的时代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死不相往来 二 道德经 简介 春秋时期 西周那种邦国分封制度已被打破 周王室地位衰微 无力掌控 约束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致力于武力征伐 争强图霸 天下争战不断 动荡不安 而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又凸显出来 不少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 卿大夫掌握 公族 卿大夫和国君之间矛盾尖锐 甚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 臣子弑君篡国的事情 到了战国时期 周天子更是名存实亡 几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通过战争吞并其他国家 统一天下 它们之间爆发的战争规模更大 杀人更多 三 历史背景 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 老子和他基本同时而略早 关于为政 孔子最看重的是 礼 对于从政者 他提出要 爱人 要 身正 即讲求 德治 老子提倡以 无为 之道治国 要求统治者无事 无欲 好静 顺乎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为 让天下百姓也复归于 朴 静 像婴孩一般无知无欲 与此相联系 老子反对战争 三 历史背景 老子反对提倡 仁义 和 礼 因为在他看来 仁义 并不是人的天性中本然具有的东西 而 礼 则完全是外在的虚文 适足以助人作伪 和 无为 思想相适应 在个人立身处世上 老子也强调柔弱 谦下 自足 不争 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全身远害 三 历史背景 四 阅读理解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始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四 阅读理解 第二章 天下都知道美好所以为美好 于是丑恶就呈现出来了 都知道善良所以为善良 于是不善良就呈现出来了 有无相互转化 难易相互对立 长短相互成形状 高下相互倾向 音声相互协调 前后相互跟随 这是自然永恒的状态 因此 圣人用 无为 去处事 用不言去教导 任凭万物自由生长变化 而不开创它 生养了万物 而不据为己有 推动了万物 而不自以为尽了力 功成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 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译文 四 阅读理解 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 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 无为思想 生 为 功成 正是要人去工作 创建 去发挥能动性 去贡献力量 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有为 理解 第二章 四 阅读理解 第二章 而顺着自然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 却不必据为己有 不有 不恃 弗居 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 人类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欲望 因而老子极力鼓吹 功成而弗居 的精神 理解 四 阅读理解 第二章 怎么看待 清静无为 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 有为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 而有意地不作为以求返于自然原始 实乃违反人之自然天性无为悖乎人类生活之趋势 逆乎生活创造进步之主流 受其影响 国人生活萎靡不振 道家之流毒亦难辞其咎 但让人减低欲望保养自身 亦可救弊 亦可养人 理解 四 阅读理解 第二章 1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和 论语 无伐善 无施劳 有何异同 无为 有为2 有无相生 表现了很鲜明的辩证思维特点 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拓展 四 阅读理解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 故明 不自是 故彰 不自伐 故有功 不自矜 故长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 曲则全 者 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四 阅读理解 第二十二章 委曲便会保全 屈枉便会直伸 低洼便会充盈 陈旧便会更新 少取便会获得 贪多便会迷惑 所以圣人执守返璞归真的大道作为行驰天下的处世方式 不自己显现 所以明智 不自以为是 所以值得表彰 不自我夸耀 所以有功 不自负 所以能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 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古时所谓 委曲便会保全 的话 怎么会是空话呢 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译文 四 阅读理解 第二十二章 这一章 老子从生活经验的角度 进一步深化了第二章所阐释的辩证法思想 阐述处世之道 本章一开头 老子就用了六句古代成语 讲述事物由正面向反面变化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即委曲和保全 弓屈和伸直 不满和盈溢 陈旧和新生 缺少和获得 贪多和迷惑 他用辩证法思想作用观察和处理社会生活的原则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 不争 理解 四 阅读理解 第二十二章 人生在世要经历许多事 所以处事就得以得当的方式进行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须从小事做起 一个人行事要尽其善美 想得长远 不能只看眼前 该舍的时候一定要舍 不该争的时候一定不去争 竞争提升了就是斗争 斗争提升了就是战争 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到死都争不休 理解 四 阅读理解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四 阅读理解 第三十三章 能了解 认识别人叫做智慧 能认识 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 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坚持力行 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身虽死而 道 仍存的 才算真正的长寿 译文 四 阅读理解 第三十三章 本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 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系列观点 在老子看来 知人 胜人 十分重要 但是 自知 自胜 更加重要 他认为 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 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并且切实推行 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满饱的精神风貌 理解 四 阅读理解 第三十三章 兵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而常道 知己知彼从而不会迷茫 知人知己才能学会处世处事 知晓自己 就明白自己可以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知晓别人 就明白了什么人可以结交什么人不可结交 能超过别人的人 说明自己能力强于他人 能超越自我的人 说明自己追求卓越 知晓适可而止的人才能富有 人生在世不失掉根本才能长久 这就是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 即使有朝一日命离于世 但事迹也不会立刻随着时空的转移而消失匿迹 这才是长寿者 理解 五 语言特色 1 哲理诗形式 老子 语言洗练 辞意幽微 行文流畅 形式精彩 富有诗意 2 正言若反 意谓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正言若反 在同一个判断中包含了对立概念的流动 转化 言相反而理相成 既体现了概念的灵活性 更蕴涵着思维的辩证性 例如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思考与练习 作业 P5 二 训练 P5 三 老子的名言 上善若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天长地久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 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 我独闷闷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的名言 不出户 知天下圣人常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老子的名言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小国寡民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天之道 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 老子的名言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躁胜寒 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与我们的生活 知足者富大器晚成功成身退大巧若拙上善若水宠辱若惊和光同尘柔弱胜刚强无为而无不为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与我们的生活 老子的三件宝贝 老子说 我有三件这宝贝 持有而珍重它 第一件叫慈爱 第二件叫节俭 第三件是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老子 在第六十七章说 吾有三宝 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 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 舍俭且广 舍后且先 死矣 夫慈 以战者胜 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 以慈卫之 老子的智慧 之一 自然无为之二 柔弱不争之三 崇俭节欲 智慧之一 自然无为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恒也 译文 人们都知道美的具体标准而去人为的制造 美 那就是丑恶了 都知道怎样做能被称为善良 那么其中就已经存在不善良的因素了 所以说有和无 难和易 长和短 高和低 音乐和噪声 前和后都是互相比较 互相衬托而成的 本质是浑然一体的 智慧之一 自然无为 原文 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译文 所以圣人顺应自然不造作生事 发扬的是不依赖文字语言的教化 听凭万事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去人为干预 生成了不去占有 作育了不去把持 大功告成而不居功德 正由于不居功德 所以永远也不会失去功德 之二 柔弱胜刚强 守柔曰强弱之胜强柔弱处上柔弱者生之徒舌存齿亡原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译文 最高的善就象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 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 低下 地方 所以最接近 道 之二 柔弱胜刚强 原文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 故无尤 译文 最高的善人 居住要 象水那样 选择 低下的 地方 心胸要保持深沉宁静 交友要真心相爱 说话要诚信可靠 从政要有条有理 干事要利用特长 行动要抓住时机 正因为他 象水那样 与世无争 才没有过失 之三 崇俭节欲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野 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 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此取彼 译文 五种颜色让人眼花缭乱 种声音让人听觉失灵 五种滋味让人口不辨味 纵情于狩猎作乐 让人内心狂乱 稀有货品让人行为不轨 因此 圣人只求饱腹而不求目眩 所以摒除物欲的诱惑 重视内在的满足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一 道法自然 与尊重规律 道德经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一是指 道 是以其本来状态存在的 二是指 道 是因顺其固有态势运行的 引申开来 前者揭示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后者揭示了事物运行的规律性 道法自然 思想的当代价值 启示我们要尊重事物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尊重事物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是人类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二 无为而治 与管理艺术老子的 无为 不是指一无所为 无所作为 而是 为 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和手段 其基本含义是反对违背事物的自然特性而勉强作为 强调要因顺事物的自然规律 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 老子的 无为而治 在现代管理中的启示作用 1 无为而治 提倡一种 抓大放小 的领导策略 抓大放小 小事 无为 大事 有为 领导者应处理好三对关系 管向 与 管事 的关系 管总 与 管分 的关系 管帅 与 管将 以及 管兵 的关系 抓好大事则事半功倍 专管小事则事倍功半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 无为而治 提倡一种人性化管理 无为而治 的人性化管理 信任部下 尊重他们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他们的工作不作过分的干预 无为而治 与原则 规章 纪律相辅相成 无为 管理的含义 该严则严 该宽则宽 宽严得当 宽严适中 3 无为而治 提倡一种 自然化管理 无为而治 的自然化管理 因势利导 尊重现实 顺应规律 为当为之事 不为不当为之事 老子将管理者区分为四个层次 太上 不知有之 其次 亲而誉之 其次 畏之 其次 侮之 老子 无为而治 的名言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的处世艺术及其现代启示 一 反者道之动 祸兮福所倚 的人生智慧老子名言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提出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 事物永远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矛盾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化 当我们处于顺境时 不能忘乎所以 而要居安思危 当我们处于逆境时 也不要悲观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