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4节-高分子化合物.ppt_第1页
第2章-第4节-高分子化合物.ppt_第2页
第2章-第4节-高分子化合物.ppt_第3页
第2章-第4节-高分子化合物.ppt_第4页
第2章-第4节-高分子化合物.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概述 高分子化合物又名聚合物或共聚物 其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千至几百万 但其化学组成比较简单 它们都是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 聚合是许多单体连接起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此过程中不析出任何副产品 如许多单体乙烯聚合成聚乙烯 缩聚是指单体先缩合析出一个分子的水 氨 氯化物或醇以后 再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如苯酚与甲醛缩聚成酚醛树脂 高分子化合物范围极广 包括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以及粘胶剂 离子交换树脂等 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许多优异性能 如高强度 耐腐蚀 绝缘性能好 成品无毒或毒性很小等 因而广泛用于工业 农业 化工 建筑 通讯 国防及生活用品 在医学科学研究领域中亦广为应用 如一次性注射器 输液装置 各种纤维导管 人工心脏瓣膜 人工肾等 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由化工原料合成单体 单体经聚合或缩聚成聚合物 第二步是聚合物的加工塑制 在聚合物合成以前的生产过程中 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较多 除单体和各种添加剂外 还须注意聚合物生产中的原料 中间体和溶剂的毒性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1 基本的化工原料 2 合成单体 3 单体的聚合 或缩聚 4 聚合物的塑制和制品的应用 在每一个生产过程中 工人均可接触不同类型的化学毒物 而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来自前三个生产过程中 氯乙烯CH2 CHCl 1 理化特性氯乙烯 vinylchloride VC 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 略有芳香味 在12 140C时为液体 沸点为 13 90C 蒸气压403 5kPa 25 70C 易燃易爆 与空气混合时的爆炸极限为3 6 26 4 容积 微溶于水 可溶于乙醇 极易溶于乙醚 四氯化碳 2 接触机会 1 氯乙烯主要作为制造聚氯乙烯的单体 2 可与丙烯腈 醋酸乙烯 偏氯乙烯等制成共聚物 用作绝缘材料 粘合剂 涂料 制成合成纤维 薄膜 3 可以作为中间体或溶剂 4 氯乙烯生产过程中 在转化器 分馏塔 贮槽 压缩机及聚合釜内清洗或抢修时 接触氯乙烯浓度最高 3 毒理 吸收途径 氯乙烯蒸气主要经呼吸道吸收 液化可经皮肤吸收 代谢过程 通过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进行代谢 1 在该酶的作用下 氯乙烯氧化为有高度活性的中间代谢物环氧化物 氧化氯乙烯 CEO CEO可自发重排 或经氧化 形成氯乙醛 CAD 2 这些中间活性产物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催化下 与谷胱甘肽 GSH 结合形成S 甲酰甲基谷胱甘肽 S formylmethylglutathione 3 随后GSH分子中的谷氨酸与甘氨酸分离 结合物水解 形成S 甲酰甲基半胱氨酸 S formylmethylcysteine 由尿排出 4 或经进一步氧化后形成N 乙酰 S 2 羟乙基 半胱氨酸经尿排出 5 氯乙醛可在醛脱氢酶作用下转变为氯乙酸 部分经尿排出 部分氯乙酸与GSH结合并进一步氧化分解为CO2 并形成硫代二乙酸 thiodiaceticacid 经尿排出 4 毒性作用 1 急性毒性主要为麻醉作用 人麻醉阀浓度为182g m3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 有眩晕 头痛 乏力 恶心 胸闷 嗜睡 步态蹒珊等 重者发生短时意识不清 昏迷甚至死亡 2 慢性毒性 氯乙烯长期吸入试验可诱发大 小鼠肝血管肉瘤及肝 肾 肺 乳腺等肿瘤 氯乙烯为人类致癌物 氯乙烯致癌机制还未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氯乙烯的活性环氧化中间代谢物 氧化氯乙烯为双功能烷化剂 可直接与体内大分子物质DNA RNA和蛋白质共价结合 并可形成DNA加合物 引起DNA碱基配对错误 诱导基因突变 导致细胞恶性转化 氯乙烯为双功能烷化剂 可直接与体内大分子物质DNA RNA和蛋白质共价结合 并可形成DNA加合物 引起DNA碱基配对错误 诱导基因突变 导致细胞恶性转化 引发肿瘤 慢性中毒的主要表现 如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 周围性神经病 肢端溶骨症 肝脾肿大 肝功异常 血小板减少等 有人将这些症状称为 氯乙烯病 或称为 氯乙烯综合征 长期接触高浓度氯乙烯单体的清釜工可发生肝血管肉瘤 但较为罕见 5 诊断与处理原则 1 诊断原则 急性中毒 根据短时间内大量吸人氯乙烯的接触史 现场劳动卫生调查及患者出现以麻醉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 急性氯乙烯中毒诊断并不困难 慢性中毒 根据长期接触高浓度氯乙烯职业史 健康检查及现场劳动卫生调查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疑有肢端溶骨症者可作手指x线摄片 氯乙烯所致肝病应与病毒性肝炎作鉴别 2 处理原则 急性中毒 轻症中毒患者应及时脱离现场 吸人新鲜空气 采取对症治疗恢复较块 重度中毒时急救措施与内科急救相同 慢性中毒 一般采取对症治疗 注意营养 适当休息 给予保肝治疗 有肝病或肢端溶骨症者应及早调离 6 预防措施 1 生产车间应做好设备及管道的密闭 加强通风 减低车间空气中氯乙烯浓度 聚合反应容器使用夹套水冷却装置 防止聚合釜内温度骤升及氯乙烯蒸气大量逸出 加强设备维修 做好防爆措施 防止氯乙烯气体外泄 2 在聚合釜出料和清釜过程 工人进釜之前必须先进行釜内通风换气 或用高压水或用无害溶剂冲洗 并经测定釜内温度和氯乙烯浓度合格后 穿防护服和戴通风式面罩 在另一人的监督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