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米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1),一、玉米病害及其防治,近几年我市玉米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种子腐烂、根腐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茎腐病、丛生苗、叶斑病及苗期生理性病害等,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一下:,(一)种子腐烂,种子腐烂通常是由镰孢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该病在玉米播种后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发病较为普遍,是玉米缺苗的主要原因之一。症状 :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遭受土壤或种子携带的真菌侵染,引起种子腐烂或根腐 。发生规律:土壤中的病菌或依附在种皮上的病菌在种子萌发时直接穿透种皮或从种皮的开裂处侵入种子,或种子内部的病菌直接从休眠状态转入生长状态。由于玉米种子内含有大量的淀粉,成为这些土壤中致病菌大量、快速繁殖的营养基础,因此病菌在种子内扩展极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占据全部种子,引起细胞组织崩溃,严重者造成种子整体腐烂,无法继续生长成为幼苗。病菌能够在侵染种子后形成各种孢子,借助灌水、降雨等条件在土壤内进一步扩散,也可以通过菌丝生长,向相邻幼苗扩展,引起根腐等病害。在排水不良、低温、土壤湿度大、播种过深和土壤黏重的条件下,易发生种子腐烂;甜玉米由于含糖量高,更易被各种致病菌侵染引起种子腐烂。,防治(1)选用良种,测定发芽率,发芽率低于85时要更换种子或加大播种量。(2)适时播种。土壤表层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土壤含水量在60以上,方可播种。(3)选用适宜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4)其他种子处理措施。用ABT4号生根粉1520毫克/千克溶液浸种68小时,或用0.30.5毫克/千克的芸薹素内酯溶液浸种12小时后播种,促壮苗早发、增强抗逆力。(5)提倡采用地膜覆盖。(6)提高播种质量。,(二)根腐病,根腐病是由腐霉菌、立枯丝核菌、轮枝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是苗期玉米根部或近地的茎组织腐烂的总称,不同地区病原菌组成因生态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状况下,根腐病发病率较低,不会造成严重的生产问题,但在特殊环境条件下,也出现过植株死苗率高达80%的情况。,症状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主要表现为中胚轴和整个根系逐渐变褐、变软、腐烂,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幼苗死亡。由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病斑主要发生在须根和中胚轴上,病斑褐色,沿中胚轴逐渐扩展,环剥胚轴并造成胚轴缢缩、干枯。病害侵染严重时,可导致幼苗叶片枯黄直至植株枯死。由镰孢菌引起的根腐病,主要表现为根系端部的幼嫩部分呈现深褐色腐烂,组织逐渐坏死;与籽粒相连的中胚轴下部发生褐变、腐烂;植株叶片尖端变黄,病害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根腐病表现症状,玉米真菌性苗期病害,玉米根腐病,苗茎基腐病,(一)玉米苗期病害,(三)苗枯病,由轮枝镰孢菌、禾谷镰孢刀菌、玉米丝核菌等多种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是苗期玉米根部或近地茎组织腐烂的总称。种子可带菌传播,病菌也可随病残体越冬成为未来的初侵染。低温高湿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近年,随着秸秆还田和少免耕技术及不抗病品种的推广,玉米苗枯病发生有加重趋势。苗枯病已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感病品种的病苗率达30%40%。,症状玉米苗枯病一般在苗期发生,先在种子根和根尖处产生褐变,后扩展到整个根系,根毛减少,无次生根或少有次生根,并向上引起茎基部水浸状腐烂。叶鞘变褐色并呈撕裂状,叶片变黄,叶缘呈枯焦状,心叶卷曲易折,随后自下而上叶片逐渐干枯,无次生根的则死苗,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危害轻的幼苗地上部无明显症状,多在叶尖处发黄,并逐渐向叶片中部发展,严重的心叶逐渐青枯萎焉。,发生规律:种子、病残体和土壤带菌。发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秸秆还田面积的迅速增加、及持续秸秆还田多年连作导致的土壤中病菌数量大和种子带菌所致,种子带菌是苗枯病发生早并能形成中心病株的主要原因。病菌的芽管和菌丝与玉米种子或幼苗接触, 从种皮裂口、幼嫩部位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萌发的种子、侧根或幼茎,菌丝体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组织崩解和死亡。气候条件是发病的主要诱因,春播玉米4月下旬至5月上旬,阴雨天较多,土温低,发病率高。未包衣或未使用杀菌剂拌种的田块,沙质土、地势低洼、播种过深、苗期生长弱的地块,连年种植玉米的地块发病重。田间管理粗放、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发病重。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明显。,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合理施肥、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肥,加强苗期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和生长健壮,提高抵抗能力;雨后及时划锄,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败叶,减少越冬病原菌。(3)种子处理。采用种衣剂包衣或用三唑类杀菌剂等拌种、浸种。如用25粉锈宁(三唑酮)拌种(拌种量为0.30.4)和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克加水100毫升,拌种5千克。(4)及时喷药。可选用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重点喷施玉米苗基部或根部。,(四)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大斑突脐孢菌,有性态为大斑刚毛球腔菌引起的以叶部产生大型病斑症状为主的玉米病害,又称条斑病、煤纹病。近年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变革、单一抗性品种的大面积种植,病菌生理小种发生变异并趋于多元化,大斑病又有回升趋势,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达到30%-50%。,症状: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严重时苞叶和叶鞘上也可见连片病斑。常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点,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 一般大小为50100毫米510毫米,有些病斑可长达200毫米。叶片上病斑多时,常导致整叶枯死。湿度大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萎蔫斑S型,褪绿斑R型,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外越冬。田间传播发病的初侵染菌源主要来自玉米秸秆上越冬病组织重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和气流传播。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土壤肥力差,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68月份气温大多处于发病适温范围,因此这3个月的降雨天数和降雨量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如田间病斑出现较晚的年份,不论后期气候条件如何,大斑病的发生都不会太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目前已发现Ht1、Ht2、Ht3、HtN、HtP 五个显性单抗性基因,抗性相对稳定。自交系8112、5003等为高感。,防治:种植抗病品种。根据各地的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株底部病叶并带出田间销毁;秋收后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促进植株残体腐烂。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科学排灌,合理安排株行距提高田间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田间湿度,促使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有助于延缓病害发生过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通透性差的单作田及玉米多年连作田有利于该病发生。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于玉米抽雄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l次。,(五)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称拟眼斑病、黑霉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由新月弯孢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1996年该病在辽宁省玉米产区大面积暴发流行,发生面积28.8万亩,其中绝收24.9万亩。该病主要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发病严重时叶片提早干枯,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症状: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一般从上部叶片向中下部蔓延,病斑在叶片上分布较均匀,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初侵染病斑为水浸状褪绿半透明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大小为25毫米12毫米,最大的可达7毫米3毫米。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黄褐或红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并具黄褐相间的断续环纹,似“眼”状。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由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成的灰黑色霉状物,感病品种叶片密布病斑,病斑结合后叶片枯死。,病原菌 新月弯孢菌 Curvularia lunata( Wakker)Boedijn发生规律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玉米田间的初侵染源。在玉米拨节和抽雄期遇高温多雨天气有利于发病。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在田间反复侵染、蔓延。,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体组织中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状态越冬。遗落于田间的病叶、秸秆或施入田间的由带病玉米秸秆沤制而未腐熟的农家肥是该病重要的初侵染源。病菌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32,最适的湿度为超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低于90%则很少萌发或不萌发。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发育而递减,苗期抗性较强,13叶期以后易感病,此病属于成株期病害。在华北地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是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高温、高湿、降雨较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低洼积水田和连作地发病较重。,防治1)清洁田园。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集中处理或深耕深埋,减少初侵染源。2)选用和推广抗病品种。3)药剂防治。天气适合发病、田间发病率达10%时,用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600倍液喷雾防治。,(六)玉米纹枯病,为立枯丝核菌、禾谷丝核菌及玉蜀黍丝核菌。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叶片、茎杆甚至果穗,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造成叶枯,降低光合作用和同化产物积累,影响子粒灌浆,严重的可以上穗导致穗腐,并可造成植株倒伏,损失较大。该病在我国始见于1966年吉林省,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逐渐成为全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在东北春玉米区的部分地区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症状:该病可侵染叶鞘、叶片、果穗及苞叶,也会侵染种子、根系引起烂籽或苗期根腐病。病斑先出现在茎基部叶鞘上,再向上扩展蔓延。初期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的近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展,变为白色、淡黄色到红褐色云纹斑块。病斑可沿叶鞘扩展至果穗,在苞叶上产生同样病斑,并侵入籽粒、穗轴,导致穗腐。后期可在病部叶鞘内侧形成黑褐色颗粒状、直径12毫米的菌核。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霉,即菌丝和担孢子,以后产生菌核,初为白色,老熟后呈黑褐色。,发生规律:病菌以留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的菌丝和菌核越冬,第二年温湿度适宜时长出菌丝侵染植株,并流行扩展。发病主要在玉米生长中后期,拔节后如长期阴雨,病害严重。土壤肥沃、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偏旺、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郁蔽、温度高(最适温度为2832)、湿度大(相对湿度85%以上),都有利于发病。若温度低于20,又遇干旱(相对湿度75%以下),不利于病菌菌丝的生长,致病力很弱,甚至不能发病。菌核在2730和有足够的水湿时12天就可萌发为菌丝,610天又可形成新的菌核。玉米品种整体抗纹枯病水平较低,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自交系478、掖107和黄早四表现高感。,防治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渍降湿,均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密植或采用间作方式以降低田间湿度,及早剥除病叶控制病菌的蔓延。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深翻土壤,减少表层土壤中的菌核数量。2)选用抗病品种。有一些品种发病轻,具有一定的耐病性,可供选择种植。如农大108、登海1号等。3)药剂防治。用5%井冈霉素1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或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胂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23次。施药时要注意将药液喷到雌穗及以下的茎秆上以取得较高防治效果。,(七)玉米顶腐病,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的一种新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轮枝镰孢菌亚黏团变种引起。2006年在吉林省梅河口地区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达30%左右。流行趋势呈上升趋势,危害损失重,潜在危险性较高,症状表现为单果穗小,籽粒不饱满。,症状:该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1)苗期表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重病苗也可见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而形成枯死苗。2)成株表现症状。成株期病株多矮小,但也有矮化不明显的,其它症状更呈多样化: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叶缘和顶部褪绿呈黄亮色,严重时1个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只留下叶片中脉以及中脉上残留的少量叶肉组织。叶片基部边缘褐色腐烂,叶片有时呈“撕裂状”或“断叶状”,严重时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长鞭状”,有的在形成鞭状时被其它叶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弓状”,有的顶部几个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缠结的叶片常呈“撕裂状”、“皱缩状”。穗位节的叶片基部变褐色腐烂的病株,常常在叶鞘和茎秆髓部也出现腐烂,叶鞘内侧和紧靠的茎秆皮层呈“铁锈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内部维管束和茎节出现褐色病点或短条状变色,有的出现空洞,内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刮风时容易折倒。穗位节叶基和茎部发病发黄,叶鞘茎秆组织软化,植株顶端向一侧倾斜。有的品种感病后顶端叶片丛生、直立。感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结籽少;严重的雌、雄穗败育、畸形而不能抽穗或形成空秆。,玉米顶腐病,多数发病植株上部叶片失绿、畸形,叶片边缘产生黄化条纹或叶尖枯死,有的植株心叶基部卷曲腐烂。品种的抗性不同,症状表现不一样。,玉米顶腐病,病原菌 串珠镰刀菌亚粘团变种,细菌性苗期病害危害程度:2000年在榆树市大岗乡四密25品种上发 生,发病率为47.5%。2007年在伊通县大虎山 乡制种田中也有发生。2009年在内蒙古东西部 地区大面积发生。病原菌:玉米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zeae Hsia et Fang)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复合侵染。,发生规律:病原菌在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种子中越冬,成为下一季玉米发病的初侵染菌源。种子带菌还可远距离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家电用橡胶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研组语文兴趣培养计划
- 二(2)家委会成员职责划分
- 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标准范文
- 2025年养老护理员专业知识测试卷-老年慢性病护理技巧试题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外科护理学专项护理诊断与评估试题
- AdaBoost算法赋能投资策略有效性预测:理论、实践与展望
- 2024-2030年中国桑蚕养殖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大家电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中国智能无铅焊台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输电线路基础占地补偿协议书
- 2023年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库
- 蒙古国金矿开采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的开题报告
- 螺钉螺栓扭力标准
- 高级生命支持(ACLS)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发电机用柴油机说明书
-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的配置方法
- 10kV线路施工安全及技术交底
- 宋词-教学讲解课件(全)
-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10+Office2016)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电网检修工程预算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