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点.doc_第1页
专业知识点.doc_第2页
专业知识点.doc_第3页
专业知识点.doc_第4页
专业知识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萃取率(extraction efficiency)1萃余相:Raffinate phase2萃取相:Extraction phase2萃取相比2分配比定义:3选择性、转化率、收率、产率和回收率4如何自动生成目录并动态更新:6一、利用大纲级别自动生成目录6二、标记索引项自动生成目录9沸点与挥发度的关系11关键组分的概念及各组分在塔顶和塔底产品中的预分配13一、关键组分13二、组分在塔顶和塔底产品中的预分配13热负荷单位换算表:(能量单位换算)16网络打印机设置18单板效率:18实际回流比(适宜回流比)R和最小回流比Rmin18夹紧点d点:19在ASPEN中定义回流比的两种方法:19恩式蒸馏与实沸点蒸馏:19石油知识氢碳比20石油知识石油的元素组成21石油知识石油的馏分组成22石油知识石油气体的烃类组成23石油知识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直馏汽油馏分、中间馏分和高沸馏分的烃类组成)23石油知识石油固态烃24石油知识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25石油知识石油中的微量元素25萃取率(extraction efficiency)萃取体系达到平衡后被萃取物质进入有机相中的量(包括溶质的各种分子形式)与原始料液中被萃取物质的总量比的百分数,以E表示。它与分配比和相比的关系为:式中D为分配比;O/A为相比。萃取率表示经过萃取以后,物质被萃入有机相的完全程度。被萃物的分配比越高,相比越大,萃取率越高,也就是萃取得越完全。相比等于1时,萃取率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分配比。在一个萃取体系中,当分配比较小时,可采用两种途径来得高萃取率。一是增大相比,但增大相比会导致溶剂用量增加和被萃物在有机相的浓度降低,故实际中多不采用。二是采取多级连续萃取(见溶剂革取),一般多采用这种方法。萃余相:Raffinate phase萃取相:Extraction phase萃取相比一般用于液液萃取中,是表示萃取效果的参数之一。指的是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分配比定义:有机相中被萃取物的总浓度与水相中被萃取物的总浓度之比,它随实验条件(如被萃物浓度、溶液的酸度、萃取剂的浓度、稀释剂的性质等)的变化而异。分配比大的物质,易从水相中转移到有机相,分配比小的物质,易留在水相,借此将它们分离。萃取率则是指萃入有机相的物质总量占两相中物质总量的百分比,是表示萃取的完全程度。分配比愈大,萃取率愈高。 在溶剂萃取过程中,当萃取体系达到平衡后,被萃物在有机相的总浓度和在水相的总浓度之比,以D表示:分配比由实验测定。它不是常数而是随水相的酸度、被萃物的浓度、革取剂的浓度、稀释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参数。 在萃取体系中,根据能斯特(Nernst)分配定律,当某一溶质在不相混溶的两个溶剂中分配时,如果在给定温度下,在两相达到萃取平衡以后,且溶质在两相中分子形式相同,则该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的比值是一常数,即分配系数以。n只适用于溶质的浓度较低及溶质在两相中的存在形式相同的场合,由于溶质在两相的存在状态往往不同,所以,通常均采用分配比D表示被萃物在水相及有机相的分配情况。选择性、转化率、收率、产率和回收率收率是产品对某种原料计算得出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率;; P产率收率;+ oC- n: UU J回收率:某种原料因过量,通过回收工序回收量与理论可回收量之比1、收率- i& x0 E# Dz所谓收率是指某一产物的实际产量占(按某一反应物的加入量计算的该产物)理论产量的百分率。或者说,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某反应物的量占该反应物的加入量的百分率。 c* p2、产率+ d% A# Y cP0 q& w- P产率= 实际产量/ 理论产量) 2 A: H; v3 U4 理论产量指按反应方程式,实际消耗的基准原料全部转化成产物的质量。5 ?_. $ S) |3 r3 ?5 j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由于存在副反应、反应进行不完全以及分离提纯过程中引起的损失等原因,实际产量往往低于理论产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求产量高,而不是产率高,因为未反应的原料可循环使用。3、选择性某一产物的实际产量占(按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的量计算的)理论产量的百分率。或者说,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某反应物的量占该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总量的百分率。0 + S A1 J& t3 6 C4、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的关系转化率X=某一反应物的转化量/该反应物的起始量,收率Y=生产目的产物消耗的关键组分量/关键组分的起始量,或指在化学反应或相关的化学工业生产中,投入单位数量原料获得的实际生产的产品产量与理论计算的产品产量的比值。选择性S=生产目的产物消耗的关键组分量/已转化的关键组分量,转化率是相对于原料而言,收率是对于产物而言。0 F3 G: F* G5 f$ - r9 O收率与选择性有关,转化率与选择性无关 b% 9 g; h/ L! k收率 选择性转化率即Y=XS如何自动生成目录并动态更新:一、利用大纲级别自动生成目录如果要插入目录,请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的画面,点击“目录”标签,倘若直接按下“确定”按钮,则会以黑体字提示“错误!未找到目录项”。那么何谓“目录项”呢?目录项即文档中用来显示成为目录内容的一段或一行文本。因此,要想自动显示目录,必先定义目录项。目录项的定义很简单,点击“视图”“大纲”切换至大纲模式,如下图所示,大纲模式下文档各段落的级别显示得清楚,选定文章标题,将之定义为“1级”,接着依次选定需要设置为目录项的文字,将之逐一定义为“2级”。当然,若有必要,可继续定义“3级”目录项。定义完毕,点击“视图”“页面”回至页面模式,将光标插入文档中欲创建目录处,再次执行“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画面,点击“目录”标签,则显示如图:一共只定义了二个级别的目录项,因此将上图“显示级别”中的数字改为“2”。“显示页码”与“页码右对齐”这二项推荐选择,前者的作用是自动显示目录项所在的页面,后者的作用是为了显示美观。“制表符前导符”即目录项与右对齐的页码之间区域的显示符号,可下拉选择;此外,有多种目录显示格式可供选择,下拉“格式”就可以看到了。最后点“确定”,如图所示,目录就这样生成了,包括页码都自动显示出来了。按住Ctrl键,点击某目录项,当前页面自动跳转至该目录项所在的页码使用这种方法生成目录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你想更改目录项,可以切换至大纲模式调整目录项的内容与级别,然后点击一下图中所示的按钮,目录就可以自动更新了 二、标记索引项自动生成目录第二种实现自动生成目录的方法是标记索引项,即预先将每个目录项标记成为一个索引项,最后实现目录的生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页面模式下,选定文章中的第一个目录项,也就是文章的标题,执行“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画面后点击“索引”标签,接着点击“标记索引项”按鈕,显示这样的窗口:“标记”标记文章标题“一个文坛独行者”为主索引项,这时文中标题出现如下字样(引号内的内容):“ 一个文坛独行者 ”接下来定义的是次索引项,操作方法同上,但在标记时应当注意:你所选定的文本内容在默认情况下会出现在“主索引项”而不是“次索引项”中,请在“次索引项”中输入你选定的文本“新作阿难:言情+问题”,同时在“主索引项”中输入刚才标记过的“一个文坛独行者”,这时该次索引项后出现如下内容:“ 一位文坛独行者:新作阿难:言情+问题 ”对了,这些标记的主次索引项其实是一个域,因此可以不必重复操作,将引号内的内容直接拷贝至下一个次索引项后即可,要改动的只是其中的文字内容。如此,可快速地将所有主次索引项一一标记完毕。下面的事情就简单了,依次选择菜单“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在弹出的窗口中设定。沸点与挥发度的关系在任何温度下,液相中物质的分子可以从液相进入气相,该种特性称为挥发性。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的纯物质饱和蒸气压是不同的。饱和蒸气压大者,称为易挥发物质,其挥发性较大;饱和蒸气压小者,称为难挥发物质,其挥发性较小。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同时,液体处于沸腾状态,此时的温度即为沸点。如果外界压力(一般指1atm)保持恒定时,某物质的沸点高,其挥发性较小,某物质的沸点低,其挥发性则较大。组分i的挥发度定义为:当体系达到相平衡时,某组分i在气相中的分压pi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xi之比。挥发度的大小表示组分由液相挥发到气相的趋势。对于组分互溶的混和液,两组分的挥发度之比称为相对挥发度,以表示。例如,当外压为标准大气压时:水 t沸=100 水比乙醇的挥发性小;乙醇 t沸=78.4 乙醇比水的挥发性大;关键组分的概念及各组分在塔顶和塔底产品中的预分配一、关键组分在待分离的多组分溶液中,选取工艺中最关心的两个组分(一般是选择挥发度相邻的两个组分),规定它们在塔顶和塔底产品中的组成或回收率,即分离要求,那么在一定的分离条件下,所需的理论板层数和其它组分的组成也随之而定。由于所选定的两个组分对多组分溶液的分离起控制作用,故称它们为关键组分,其中挥发度高的那个组分称为轻关键组分;挥发度低的称为重关键组分。所谓轻关键组分,是指在进料中比其还要轻的组分(即挥发度更高的组分)及其自身的绝大部分进入馏出液中,而它在釜液中的组成应加以限制。所谓重关键组分,是指进料中比其还要重的组分(即挥发度更低的组分)及其自身的绝大部分进入釜液中,而它在馏出液的组成应加以限制。当分离由组分A、B、C、D和E(按挥发度降低的顺序排列)所组成的混合液,根据分离要求规定B为轻关键组分,C为重关键组分。因此,在馏出液中有组分A、B及限量的C,而比C更重的组分(D和E)在馏出液中只有极微量或没有。同样,在釜液中有组分E、D、C及限量的B,比B还轻的组分A在釜液中含量极微或不出现。 此外,有时因相邻的轻、重关键组分之一的含量很低,也可选择与它们邻近的某一组分为关键组分,如上述的组分C含量若很低,就可选择B、D分别为轻、重关键组分。二、组分在塔顶和塔底产品中的预分配在多组分精馏中,一般先规定关键组分在塔顶和塔底产品中的组成或回收率,其它组分的分配应通过物料衡算或近似估算得到。待求的出理论板层数后,再核算塔顶和塔底产品的组成。根据各组分间挥发度的差异,可按以下两种情况进行组分在产品中的预分配。 1. 清晰分割情况 若两关键组分的挥发度相差较大,且两者为相邻组分,此时可认为比重关键组分还重的组分全部在塔底产品中,比轻关键组分还轻的组分全部在塔顶产品中,这种情况称为清晰分割。 2.非清晰分割情况 若两关键组分不是相邻组分,则塔顶和塔底产品中必有中间组分,或若进料中非关键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与关键组分的相差不大,则塔顶产品中就含有比重关键组分还重的组分,塔底产品中含有比轻关键组分还轻的组分,上述二种情况称为非清晰分割。 非清晰分割时,组分在两产品中的分配不能用上述的物料衡算求得,但可用芬斯克全回流公式进行估算。计算中作以下假设: (1)在任何回流比下操作时,各组分在塔顶和塔底产品中的分配情况与全回流操作时的相同。(在全回流时推导出芬斯克方程) (2)非关键组分在产品中的分配情况与关键组分的相同。 多组分精馏时,全回流的芬斯克方程式的分配情况与关键组分的也表示为: (式中下标l表示轻关键组分,h表示重关键组分) 因 , / 式中: 分别为馏出液中轻、重关键组分的流量,kmol/h; 分别为釜液中轻、重关键组分的流量,kmol/h。将上式代入芬斯克方程得:互换位置 (3)式(3)表示全回流下,轻、重关键组分在塔顶和塔底产品中的分配关系。根据前述的假定,式(3)也适用于任意组分i和重关键组分之间的分配,即 由上式得: 故 上式表示全回流下任意组分在两产品(塔顶与塔底产品)中的分配关系。根据前述的假设上式可用于估算任何回流比下各组分在两产品中的分配,这种方法称为亨斯特别克法。热负荷单位换算表:(能量单位换算) 瓦 (W)千瓦 (kW)米制马力 (PS)英制马力 (HP)公斤米 / 秒 (kgm/s)千卡 / 秒 (kcal/s)英热单位 / 秒 (Btu/s)英尺磅 / 秒 (ftlb/s)110 -31.3610 -31.34110 -30.1022.3910 -49.47810 -40.737610 311.361.3411020.2390.9478737.6735.50.735510.9863750.17570.6972542.5745.70.74571.014176.040.17810.70685509.8079.80710 -31.33310 -21.31510 -212.34210 -39.29510 -37.23341874.1875.6925.614426.913.968308710551.0551.4341.415107.60.2521778.21.3561.35610 -31.84310 -31.8210 -30.13833.2410 -41.28511 瓦 (W)=1 焦耳 / 秒 (J/s)=1 牛顿米 / 秒 (Nm/s) ; 1 尔格 / 秒 (erg/s)=10 -7 瓦 (W) ; 1 英尺磅达 / 秒 (ffpdl/s)=0.04214 牛顿米 / 秒 (Nm/s)KW是功率单位,KJ是能量单位, 1KW=1KJ/S=36OOKJ/h,1度=1KW.h卡、千卡、大卡、卡路里、千焦都是能量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是:1卡=1卡路里=4.186焦耳; 1千卡=1大卡=1000卡=1000卡路里 =4186焦耳=4.186千焦。千卡/时、千瓦、瓦、千焦/时、兆卡/时、MMcal/h和Gcal/h都是功率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是:1KW=3600KJ/h 1Kcal/h=1.163W,1W=0.8598Kcal/h 1Gcal/h=1MMcal/h=1000Mcal/h=109cal/h网络打印机设置只要主机器设置了网络打印机,只须在IP栏中输入该主机器的IP地址,然后安装打印机驱动即可。单板效率:单板效率又称默弗里(Murphree)效率,它是以混合物经过实际板的组成变化与经过理论板的组成变化之比来表示的,单板效率即可用汽相组成表示,也可用液相组成表示.实际回流比(适宜回流比)R和最小回流比Rmin实际回流比(适宜回流比)R: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之和为最低时的回流比最小回流比Rmin:精馏段操作线和提馏段操作线的交点为夹紧点时的回流比夹紧点d点:在点d附近(通常在进料板上下区域),各层塔板的气液相组成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即没有增浓作用,故点d称为夹紧点,这个区域称为夹紧去或恒浓区。在ASPEN中定义回流比的两种方法:定义回流比的实际值或定义回流比与最小回流比的比值,前者直接输入数值即可,后者输入负号后再入数值。恩式蒸馏与实沸点蒸馏:恩氏蒸馏也叫ASTM蒸馏,是一种简单蒸馏,本质属于渐次气化,不具有精馏作用。其测定过程是将100ml(20摄氏度)油品放入标准的蒸馏瓶中按规定的速度进行加热,其滴出第一滴冷凝液时的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HK)。随后温度逐渐升高而不断的馏0出,依次记下馏出液达10ml, 20ml直至90ml时的气相温度,称为10%,20%.90%馏出温度。当气相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后,不再升高反而回落,这个最高的温度称为干点(或终馏点,KK)。( s) W: L4 A2 实沸点蒸馏是一种实验室间歇精馏,规定其蒸馏柱应相当于17块理论塔板。可用气相色谱法模拟。初馏点和终馏点分别称为IBP和FBP。 恩氏蒸馏是一种简单的测定油品馏分的一种方法。一般应用最广泛。但这种方法不是很准,只是测量简单实用。实沸点蒸馏测定比较准确,一能较准确反应油品的馏分,只是测量方法有点麻烦。一般在做比较准确的原油分析的时候用这种方法。恩氏蒸馏常用于生产控制中的化验,由于不打回流,操作方便,实验速度快,仪器相对便宜。&实沸点蒸馏是一种精馏实验,需要打回流,所得数据与实际操作一样,所以常用其评价原油。但是实验装置比较复杂,需要10多万元或几十万元购置,实验时间也比较长,不适合在生产中作控制化验。* I4 z5 $ f3 c1 X* A# l Q! Y% A/ B2 C q两种数据可通过图表进行换算,也可通过软件进行换得。实沸点蒸馏收率为质量收率恩氏蒸馏收率为体积收率。石油知识氢碳比原油的氢碳原子比能很好地反映原油的属性,一般说来,轻质原油或石蜡基原油的氢碳原子比较高(约为1.9),而重质原油或环烷基原油的氢碳原子比较低(约为1.5)。原油的氢碳原子比还包含着重要的结构信息,它是一个与其化学结构有关的参数。对于不同系列的烃类,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情况下(碳原子数相同)其氢碳原子比大小顺序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并且随着烷烃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随着环烷烃环数和芳香烃环数的增减,其氢碳原子比逐渐降低。石油知识石油的元素组成各种原油基本上由五种元素即碳、氢、硫、氮、氧所组成,原油中碳的质量分数一般为83.0%87.0%,氢的质量分数为11.0%14.0%,硫的质量分数为0.05%8.00%,氮的质量分数为0.02%2.00%,氧的质量分数0.05%2.00%,从元素组成上看,含硫低、含氮高是我国原有的特点之一。除了这五种元素外,原油中还含有微量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含量一般为百万分之几甚至十亿分之几,但其中有些元素却对石油的加工过程,特别是对所用的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影响。石油知识石油的馏分组成原油是一二多组分的复杂混合物,其沸点范围很宽,从常温一直到500以上,因此必须对原油进行分馏。分馏就是按照组分沸点的差别将原油“切割”成若干“馏分”,每个馏分的沸点范围简称为馏程或沸程。一般把原油中从常压蒸馏开始馏出的温度(初馏点)到200(或180)之间的轻馏分成为汽油馏分(也称轻油或石脑油馏分),常压蒸馏200(或180)350之间的中间馏分称为煤柴油馏分或常压瓦斯油(简称AGO)。一般将相当于常压下350500的高沸点馏分成为减压六分或润滑油馏分或减压瓦斯油(简称VGO),减压蒸馏后残留的500的油称为减压渣油(简称VR),将常压蒸馏后的350的油称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简称AR),即常压渣油实际上也包含了减压渣油这部分。原油中的汽油馏分含量低、渣油含量高是我国原油馏分组成的一个特点。从原油直接分馏得到的馏分成为直馏馏分,基本上保留着石油原来的性质(如基本上不含不饱和烃)。原油的轻馏分既可作为直馏汽油的调和组分,也是催化重整的原料,重整原料切割的终馏点一般在130180。石油知识石油气体的烃类组成从化学组成看,石油中主要含有烃类和非烃类这两大类。在同一原油中,随着馏分沸程的增高,烃类含量降低而非烃类含量逐渐增加。石油烃类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以及在分子中兼有这三类烃结构的混合烃构成。石油气体主要由气态烃组成,因其来源不同可氛围天然气和石油炼厂气两类。天然气是指埋藏与地层中自然形成的气体。天然气中有烃气体、非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等),一般不含氧,也不含一氧化碳和不饱和烃,氢含量也极少。石油炼厂气的组成因加工条件及原料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石油知识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直馏汽油馏分、中间馏分和高沸馏分的烃类组成)直馏汽油馏分、中间馏分和高沸馏分的烃类组成:包括各个馏分的单体烃组成、烃族组成和结构族组成方面。石油知识石油固态烃石油中有一些高熔点、在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这些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在是有种通常是处于溶解状态,但是如果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部分结晶析出,这种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固态烃在工业上称为“蜡”。按照结晶形状和来源的不同,蜡分为两种:一种是从柴油及减压馏分中分离出来的结晶较大并呈板状结晶的蜡石蜡,另一种是从减压渣油中分离出来的呈细微结晶的蜡微晶蜡(旧称地蜡)。石蜡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300450,分子中碳原子数为1735,相对密度约为0.860.94,熔点在3070。从化学组成来看,石蜡的主要组成是正构烷烃,还含有少量的异构烷烃、环烷烃以及极少量的芳香烃。微晶蜡蜡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450800,分子中碳原子数为3560,其化学组成比石蜡复杂而无明显熔点,一般用滴点或滴熔点表示,微晶蜡滴点范围是7095。从化学组成上看,微晶蜡主要成分是带有正构或异构烷基侧链的环状烃,尤其是环烷烃。石油知识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通常将含硫量高于2.0%的石油成为高硫石油,低于0.5%的石油成为低硫石油,介于0.5%2.0%之间的石油成为含硫石油。硫在石油馏分中的分布一般是随着石油馏分沸程的升高而增加,大部分硫集中在重馏分和渣油中。氮在石油馏分中的分布也是随着石油馏分沸程的升高而增加的。石油中的含氧量一般在千分之几的范围内,只有个别石油含氧量较高,可达2%3%。石油知识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到目前为止已从石油中检测出59种微量元素,其中金属元素45中。石油中的微量元素暗器化学属性可划分为三类:变价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和其他元素。石油知识物理性质之关于ASPEN 中的物性方法:/viewthread. . F%D0%D4%B7%BD%B7%A8 ASPEN模拟MDEA脱除天然气中硫的物性方法 Z) i) G: N8 G+ B4 r4 c; o L+ I0 9 F9 ?/viewthread. . F%D0%D4%B7%BD%B7%A8. ?, _& y- H: Q J9 h+ w# W乙醇胺体系包括MEA、DEA、TEA、MDEA等,用于处理酸性气体诸如CO2、H2S等,选用ELECNRTL为物性方法,Aspen有带的工艺包如KEMEA、KEMDEA等。, S e6 q+ V 7 H# y2 m& SA# X( R6 u9 k3 g/viewthread. . F%D0%D4%B7%BD%B7%A8* H5 N3 q. E w. A7 3 uPR-BM和RKS-BMA+关于燃烧计算的推荐方法% T0 A: m9 Q- k& F. S! 9 O9 & U1 J6 K% k/ 2 M/viewthread. . F%D0%D4%B7%BD%B7%A82 c% l# XY- G$ 如果是ALCOHOLWATER 系统, WILSON 应该最好,只有甲醇时, SRPOLAR,WILSON,NRTL。U5 u# y3 K4 W$ O1 T6 S9 _, p4 t- ?8 V+ T: g( / g/viewthread. . F%D0%D4%B7%BD%B7%A8, ! H9 j6 K4 s: d6 /viewthread. . F%D0%D4%B7%BD%B7%A8. i/ 9 A) ) Y* + 对乙醇-水物系,物性方法有二元交互作用参数可选Wilson,NRTL或QINQUAC,无二元交互作用参数可选UNIFIC。在进行乙醇一水汽液相平衡计算时,若是是常压、温度小于100的条件下操作,汽相可按Rdelihc一KWnog方程处理,液体的活度系数的计算采用NRTL(Nonrandom一Two一Liquid)模型。有二元交互作用参数,推荐选择NRTL物性方法。& ?7 - Q D/ d2 T# L& ; e0 /viewthread. . F%D0%D4%B7%BD%B7%A8NAOH水溶液、氨水选择ELECNRTL为物性方法* z# p, G% S% k5 p, , p6 T4 n# b! m% g3 O! P$ d. a/viewthread. . F%D0%D4%B7%BD%B7%A8HAC-H2O-正丁酯(或异丁酯或仲丁酯)体系物性方法NRTL-HOC& v5 ?8 ) , P; C. j* : c) M9 - Y$ n9 /viewthread. . F%D0%D4%B7%BD%B7%A8乙炔加氢物性方法:RK-Soave,高压条件可考虑RKS-BM8 1 U+ p9 r7 T5 d$ T N- G; V9 2 b) l! u/thread-450853-1-1.html 三乙胺水系统用NRTL1 P! A+ Q; ?: O6 J W7 O& 3 ; s7 q/viewthread. . F%D0%D4%B7%BD%B7%A88 y5 h/ n D3 W/ b/viewthread. . F%D0%D4%B7%BD%B7%A8 醋酸体系使用NRTL-NTH或NRTL-HOC物性方法( I0 u% ( U OQ% L B8 W( o/ T V0 O , i S/viewthread. . F%D0%D4%B7%BD%B7%A8 O! $ a5 c( : L3 B环氧乙烷吸收用NRTL-RK,甲苯-苯物系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