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蔬 菜 病 害l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 主要病害: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菌核病、根肿病l 茄科蔬菜病害 主要病害:疫病、病毒病、青枯病l 葫芦科蔬菜病害 主要病害:黄瓜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病毒病l 豆科及其他蔬菜病害 主要病害:豆类锈病、芹菜斑枯病、蔬菜根结线虫病茄科蔬菜病害Solanaceous Vegetables Diseases番茄病害: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番茄病毒病、 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茄子病害:茄子绵疫病、茄子褐纹病、茄子黄萎病辣椒病害:辣椒疫病、辣椒炭疽病、辣椒病毒病茄科蔬菜苗期病害:猝倒病、立枯病、青枯病、灰霉病茄科蔬菜根结线虫病番茄晚疫病 Tomato late blight一、引言 Introduction二、症 状 Symptom三、病 原 Pathogen四、病害循环 Disease cycle五、发病因素 Epidemic factors六、防 治 Control一、 引言 Introduction晚疫病是马铃薯和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188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的爆发流行引起大饥荒,造成70万人死亡,150万人背井离乡。 该病害是一种可导致马铃薯茎叶坏死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 该病害是露地和保护地番茄上的重要病害。 1977,1979年北京严重流行 1983年南京爆发后减产2000t 1990-1994年,昆明5年内爆发3次 1999-2002年,广西地区有5次明显的流行 200-2003年,甘肃平凉发生面积达到60% 2002-2003年,厦门发生面积达到50%二、 症 状 Symptom发病部位;主要危害蕃茄的叶片、茎和果实,以叶片和青果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开始为暗绿色或灰绿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有白霉。茎及叶柄发病,很快绕茎一周呈现软腐症状,引起病部以上枝叶萎蔫。果实发病,主要危害青果,病斑呈现不规则的灰绿色水渍状硬斑块,但病果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可使果实迅速腐烂。三、 病 原 Pathogen Phytophthora infestans 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孢囊梗无色,单根或多根成束从气孔伸出,无限生长,孢囊梗膨大呈节状,顶端尖细。生理小种 致病疫霉的生理分化非常复杂,不同寄主、不同地域或生态环境均能影响其分化,而且病原菌不时发生变异,导致毒性、侵染力和寄主范围等特性发生改变。 2004年,首次明确了我国番茄晚疫病菌共有8个生理小种。交配型 致病疫霉有A1和A2两种交配型。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当A1和A2菌株同时存在时才可通过异宗配合形成卵孢子 1956年,墨西哥首先发现A2交配型 1996年,我国首次报道北京、内蒙、山西、云南发现A2 A2交配型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 交配型属于生理表型的范畴,对研究病菌的性分化与病菌繁殖起重要作用 交配型的本质是性激素的作用 A2交配型菌株的来源 由墨西哥迁移而来 各地原本存在,发现时间不同 A1菌株突变与体细胞重组后自发产生 A2交配型的出现使病菌的有性生殖成为可能,卵孢子可在土壤中顺利越冬,导致病害流行的可能性增大; 卵包子产生过程可能发生有性重组,从而产生大量不同的基因型,导致新的致病力更强的菌系和小种的产生,导致品种抗性丧失,加速了病害的流行。生物学特性 病菌形成孢子囊要求90%以上的相对湿度。 孢子囊必须在水滴或水膜存在时才能萌发。 孢子囊萌发方式和速度与温度有关。 10-13度条件下产生游动孢子,3-5h即可侵入 高于15度时直接萌发产生芽管,5-10h才能侵入 病菌侵入寄主后的扩展蔓延速度以20-23度时最快,潜育期最短 遗传多样性 番茄晚疫病菌菌株与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的同源性为99.17%;(ITS序列分析) 不同寄主的菌株间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但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不能完全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组群,而是交叉分布在不同的遗传组群中;(RPAD)四、 病害循环 Disease cycle越冬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或在保护地栽培的番茄上危害,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 传播和侵染孢子囊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病株。温度15度以上时,孢子囊不产生游动孢子,直接产生芽管侵入寄主,低温下萌发释放游动孢子以侵入寄主。病菌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蔓延,3-4天后病部可形成菌丝和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多次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流行特点晚疫病在田间的流行可分为三个阶段:中心病株出现阶段、普遍蔓延阶段、严重发病阶段该病害为典型的单年流行病害番茄晚疫病的流行程度分解为初始菌量和流行速度,虽然初始菌量对流行有一定作用,但主要靠流行速度高引致流行。五、 发病因素 Epidemic factors晚疫病是一种危害性大,流行性强的病害,病害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关系极为密切。1. 低温高湿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在番茄整个的生育期内,温度条件容易满足,病害能否流行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在相对湿度95-100%且有水滴或水膜条件下,病害容易流行。 当夜间气温为10度左右,重雾或有雨时,促进孢子囊大量产生;白天16-24度,伴有高湿,则促进孢子囊迅速萌发、侵入和菌丝的生长发育,引起病害流行2. 寄主抗病性 我国目前所栽培的番茄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低。 番茄抗晚疫病的种质资源主要是野生番茄材料,经济性状不够优良,抗病基因的转育需要较长的周期。 国内用来转育的方且抗源材料的抗性多数质量性状,易受生理小种的变化而迅速丧失。 大面积的单一品种栽培,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3. 抗药性的出现 甲霜灵是防治番茄晚疫病的主要化学药剂。 抗性出现的原因: (1)药剂的不合理应用 (2)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是由细胞核单个显性基因控制,其抗性形状可以稳定遗传七、防治 Control 应采取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 化学防治:封锁和消灭中心病株是大田防治的关键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几乎遍布所有番茄产区。春番茄每年因此病大约减产30左右,夏、秋番茄损失更为严重,有的年份或有的地块几乎绝产严重影响番茄生产。症状 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多种多样。在同一植株上有时会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症状类型;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病毒的复合侵染也相当普遍。常见的症状有:花叶型、条斑型和蕨叶型3种,其中以条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蕨叶病。病原 此病由多种病毒引起,我国报道的主要有6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和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 该病的毒源主要是TMV和CMV。我国北方以TMV为主,南方以CMV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TMV和CMV都是重要的毒源。春番茄上以TMV为主,秋番茄上以CMV为主。TMV:寄主范围很广,有32科200多种植物都能被侵染。在干燥病组织上可存活30年以上。该病毒部危害黄瓜。在番茄上形成的主要症状是各种类型的系统花叶,果实和叶脉上的枯斑和茎杆上的条状枯死斑。传播方式为汁液传播,蚜虫不传毒。CMV: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39科117种植物。在番茄上的主要症状是花叶、畸形、蕨叶、丛枝与严重矮化。传毒方式为汁液传播和蚜虫传播。发病条件 病害的发生发展受气温影响,一般平均气温达20,病害开始发生,25 时进入发病盛期。 气候条件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影响传毒介体蚜虫的发生与传毒,以及病害发生的迟早和轻重。 高温低湿有利于蚜虫的迁飞和传毒,也有利于病毒的增殖和症状表现。 番茄花叶病和条斑病主要有汁液传染,农事操作导致病健植株的相互摩擦而增加传毒的机会且发病严重。蕨叶病由蚜虫传播,田间杂草多,发病重。病害控制 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健壮的条件。1. 选用抗(耐)病品种2. 种子处理3. 加强栽培管理4. 早期避蚜治蚜5. 弱病毒的利用6. 药剂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简称TYLCV或TY,隶属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cgomovirus)是一类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单链环状DNA病毒。 最早于1939年在以色列约旦河一带被发现,并于1964年被正式命名。 日前己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地中海地区、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墨西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发生。 2002年传入中国,2009年己在中国多个省市发展蔓延,在云南、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危害严重,使当地番茄品质下降,大面积减产,部分失去商品价值。 在广西,TYLCD发病很普遍,发病严重地区病株率高达30%-50%,有的田块100%植株染病,损失惨重。2006年浙江苍南县大棚番茄发病而积达400 hm2,占全县番茄栽培而积的80%,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二、 症 状 Symptom 感染TYLCV的病株症状与病毒分离物、寄主的遗传背景、环境条件及番茄植株的生长阶段有关,染病表现有所不同 。 生长发育早期染病植株无法正常开花结果,会导致产量损失严重;后期染病,则仅有新叶及上部叶片表现症状,结果少,果实变小,也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二、 病毒种类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Bego-movirus中侵染番茄并造成其黄化曲叶症状的病毒划分为以下几种:TYLCAxV,TYLCCNV,TYLCGuV,TYLCIDV,TYLCKaV,TYLCMaIV,TYLCMLV,TYLCSV,TYLCTHV,TYLCV,TYLCVNV 由于双生病毒为单链DNA病毒,存在基因重组现象,因此病毒变异频率较高,越来越多的此类病毒在世界各地被分离出来。双生病毒科病毒全基因组核酸序列同源率小于89%的往往定名为不同病毒,大于89%则被认为是同一病毒的不同株系。 从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番茄上分离到的TYLCV,病原分子鉴定的同源性均在95%以上,都与中国台湾、广东、云南、广西等地以及泰国、缅甸、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报道的双生病毒DNA-A全序列亲缘关系较远,而与美洲、非洲等地的TYLCV亲缘关系较近。 三、 病毒的分子检测 生物学检测法 目测法就是通过观察番茄表现的症状来确定是否感染发病,指示植物鉴别法是借 助于对某些病毒敏感的植物而进行的病毒鉴定方法。 血清学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杂交 、特异或简并引物 、环介导等温扩增。 四、 发生规律 该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 番茄种子不带毒; 病株汁液不能通过人工摩擦传毒; 植株及果实可带毒,嫁接可导致病害流行。五、 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地区株系不同,品种抗性表现不同 加强田间管理; 化学防治,重视联防联治 生物防治:天敌番茄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在我国大部分番茄种植区均有发生。该病是保护地番茄上的重要叶部病害,发病后叶片变黄枯萎,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该病仅发生在番茄上。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偶尔也可危害茎、花等器官。病原菌:病原为Fulvia fulva, 属半知菌亚门褐孢霉属,异名为黄枝孢菌Cladosporium fulvum。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菌丝潜伏于种皮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从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出侵染,另外,播种带菌种子也可引起初侵染。 该病有多次再侵染,病菌萌发后,从寄主叶背面的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蔓延,并产生吸器深入细胞内吸取水分和养分,形成病斑。 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上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不断再侵染。 病菌也可从萼片、花梗的气孔侵入,并能进入子房,潜伏在种皮上。发病条件 温湿度对发病影响较大,其中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温度:病菌发育温度934度,最适温度2025度。气温低于10度或高于30度,病情发展可受抑制。 湿度:相对湿度高于90,有利于病菌繁殖,发病重;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孢子形成,也不利于侵染及病斑的扩展。病害控制 叶霉病一旦发生,扩展迅速,流行性强,应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及时喷药防治,以控制病害的发生。1. 选用抗病品种2. 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处理3. 加强栽培管理4. 轮作5. 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 灰霉病是北方保护地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今年来,由于保护地蔬菜的迅速发展,灰霉病逐渐上升,发生普遍,损失较大。 此病除为害番茄、茄子、辣椒外,还可侵染黄瓜、菜豆、莴苣、生菜、芹菜、韭菜、大蒜、草莓等。 灰霉病也是苗期重要病害。症状 主要危害花、果实、叶片及茎。 果实发病,青果受害重,造成大量烂果。 叶片发病,多从边缘呈“V”字形病斑,病斑产生灰霉,致叶片枯死。 茎部发病,开始呈水渍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病原菌 病原为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块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 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尤其在穗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葫芦科蔬菜病害葫芦科蔬菜种类:黄瓜、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丝瓜、苦瓜、节瓜、越瓜等。全世界10 0多种瓜类病害。其中黄瓜20 多种,西葫。主要病害有:黄瓜、甜瓜的霜霉病,瓜类枯萎病,瓜类白粉病,瓜类病毒病,瓜类炭疽病,瓜类疫病,瓜类灰霉病,黄瓜角斑病,瓜类黑星病,瓜类菌核病等。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都有发生,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常因此病为害而遭受很大损失。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流行速度快,一两周内即可使叶片枯死,减产高达30 -50 %,有的地块因此病为害只采1-2次瓜后就提早拉秧,菜农称之为“跑马干”。症状时期: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部位:主要为害叶片。症状: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病原:卵菌,霜霉目,假霜霉属(Pseuoperonosporacubensis)病菌的保存寄主活体保存离体叶保存低温冷冻保存液氮保存由于研究者所使用的菌株和鉴别寄主不同,结果不一致。同一品种在不同地方、不同年份抗病性表现不一致不同寄主来源的病菌互相接种,致病性有差异致病性差异还不足达到生理小种的水;叶片上有水膜,15度孢子囊1.5h萌发,2h游动孢子萌发并侵入寄主;高湿度孢子囊产生快且数量达。侵染循环越冬:1890年TANAKA 发现了霜霉病菌的卵孢子,并认为该病菌是以卵孢子越冬的。1903年ROSTOWZEW 在被黄瓜霜霉病菌侵染的叶片上发现了半成熟的卵孢子,并指出卵孢子是在土壤中遗留的病残体上完成其整个侵染循环的。其后他对发病地区的土壤进行接种试验显示黄瓜接近地面下部叶片出现褪绿病斑,而无病土栽培黄瓜则保持健康状态,从这些研究他确信该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CLINTON一直在研究该病菌的越冬问题,但始终没有发现卵孢子。1905年推测该病菌可能有两种越冬方式:(1)在一些地区该病菌在温室中越冬,然后在夏天传播到露地。(2)在南方地区,全年均有黄瓜栽培,病菌以孢子囊在各茬黄瓜上不断侵染为害,周年循环。北方地区的初侵染源可能是随季风吹来孢子囊侵染所致。1919 年FUKUI在研究黄瓜霜霉病时发现该病害最先来自于病土。他将稻草铺在黄瓜基部,以防土壤中病菌飞溅到下部叶片上,结果与对照相比发病率大大降低。由此他推断霜霉病菌在土壤中越冬,但究竟以何种方式越冬尚不明确。1927 年KAWADA在采自日本北海道的病斑上发现卵孢子1933年HIURA 与KAWADA 在日本Gifu发现大量卵孢子,对卵孢子进行了描述,并认为该病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病残体。其后很少有关于黄瓜霜霉病卵孢子的报道。至于越冬初始菌源的问题,多数人接受CLINTON的观点。至今尚无卵孢子萌发及接种成功的报道,且卵孢子在一般情况下又极少见,所以卵孢子在生活史和病害循环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南方地区,全年均有黄瓜栽培,病菌以孢子囊在各茬黄瓜上不断侵染为害,周年循环。华北、东北、西北等黄瓜区,冬季,病菌在保护地黄瓜上侵染危害,并产生大量孢子囊,第二年逐渐传播到露地黄瓜上,秋季,黄瓜上的病菌再传到冬季保护地黄瓜上为害并越冬,以此方式完成周年循环。北方高寒地区,全年约有1-4个月不种植黄瓜,目前多数人推测这一地区的初侵染源可能是由发病较早的地区随季风吹来孢子囊侵染所致。传播:在田间,发病的叶片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再侵染:孢子囊萌发后,从寄主的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环境适宜时潜育期仅为45 d,环境不适宜潜育期可延长至81 0d 。随后,病斑上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多次再侵染,不断扩大蔓延为害。发病条件环境条件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气温1 0度以上湿度适合就开始发病。20 2 4度最利于发病。孢子囊萌发和侵入要求叶片存在水滴或水膜,否则在干燥的叶面上,即使有大量病菌,也不会发病。在保护地发病情况与管理方式有很大关系。温湿度控制不好,通风不当,棚室内湿度过高,昼夜温差大,夜间易结露,会严重发生。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很大。多基因抗性单基因抗性栽培管理: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浇水过多,湿度大的地块发病重。防治措施黄瓜霜霉病潜育期短、流行速度快,病害控制应在选择抗性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较抗病的黄瓜品种有:津研2号、4号、5号、6号、7号等。加强栽培管理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大棚黄瓜灌水要在晴天早晨进行,避免阴天或雨天灌水。要及时通风。昼夜温差不易过大。高温闷棚:晴天中午密闭温室或大棚,棚温上升至45度,维持两个小时,可以控制病情7-10 天,低于42 度效果差,高于48 度黄瓜受害。药剂防治露地保护地:烟雾剂十字花科蔬菜病害(cruciferaediseases)全世界已报道50多种,至1991年中国有30多种。其中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称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三大病害。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黑腐病、黑斑病、白锈病、白斑病、菌核病、灰霉病和贮藏病害。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中国1899年在东北大白菜上发现。1900年,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的科学家对病害进行了研究,并将病原定名。软腐病在欧美主要为害甘蓝类。中国凡是栽种大白菜的地区都会发生,是包心后的重要病害,病害流行年份,造成大白菜减产50%以上。贮藏窖内大白菜软腐病严重时可使全窖腐烂。大白菜和甘蓝包心后开始发病,早期外围叶片在烈日下表现萎垂,早晚恢复常态,数日后外叶不再恢复,露出叶球,严重时叶柄基部和根茎部心髓组织完全腐烂,充满灰黄色粘稠物,并发出恶臭。腐烂的病叶在晴天干燥环境下,失水干枯变成薄纸状。萝卜受害部初呈水渍状,病健部界线明显,后期病部向四周发展成软腐,并常有汁液渗出。留种株有时老根外观完好,内部心髓完全腐烂。其它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症状与大白菜大致相同。病原物: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寄主范围很广,除十字花科蔬菜外还有马铃薯、胡萝卜、番茄、辣椒、大葱、芹菜、洋葱等茄科、豆科、葫芦科、散形科蔬菜和植物。发病规律越冬病菌在田间病株、窖藏种株、土壤中末腐烂的病残体及一些害虫体内越冬。侵入从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经雨水、灌溉水、施肥和昆虫等传播。通过自然裂口、病虫伤口和机械伤处侵入,致病机制软腐病细菌的致病作用与其分泌胞壁降解酶包括果胶酶和蛋白酶有关。病菌侵入寄主后,迅速繁殖并分泌果胶酶降解寄主细胞间的果胶层,使细胞分离,组织崩溃,病菌借高渗透压从这些分离的细胞中吸收养分,导致细胞死亡腐烂并形成软腐症状。蛋白酶降解寄主胞壁和膜上的蛋白质,产生吲哚,引发臭味。发病条件寄主的愈伤能力、品种抗病性、气候及栽培管理措施影响该病害的发生。伤口种类引起软腐病发病率最高的是自然裂口,其次是虫伤。自然裂口多发生在久旱降雨之后,病菌从裂口侵入后发展迅速,损失最大。寄主组织愈伤能力白菜不同生育期的愈伤能力与发病的关系:幼苗期愈伤能力强,愈合快;莲座期后愈伤能力弱,愈合慢。不同品种的愈伤能力亦有差异。虫害昆虫对软腐病的发生有两方面影响:昆虫危害造成伤口,提供病菌侵入通道昆虫携带大量细菌,直接起到传播作用气候条件雨水和温度影响最大。二者影响病菌的传播和发育,媒介昆虫的繁殖和活动,寄主植物的愈伤速度。栽培管理条件高垄栽培土壤中氧气充足,不易积水,利于寄主愈伤组织形成,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轻。播种期早,生育期提前,包心早,感病期提早,会加重发病。品种抗病性青帮型品种较白帮型品种抗性。疏心直筒品种较球形、牛心形品种抗性。病害控制:1.加强栽培管理:轮作、垄栽、施肥、适期播种、及时清除病株。2.防治害虫:3.选用抗病品种:4.药剂防治:农用链霉素,代森铵,噻枯唑等。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以大白菜受害最重。症状类型因病毒种类及株系、被害蔬菜类别和环境条件的不同有所差异。白菜:病叶皱缩成团、变脆、扭曲畸形,上有坏死斑点,有的叶背的主、侧脉上产生褐色坏死条斑,叶柄扭曲。重病株明显矮缩,不包心,叶片硬脆、皱缩成团,根系不发达,须根很少,病根切面呈黄褐色。轻病株不显畸形和矮化,只有轻微花叶和皱缩,仍能包心结球。病原物: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毒源种类在不同地区不完全相同,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地块,也可受不同病毒单独侵染,或几种病毒符合侵染。大部分地区以芜菁花叶病毒(TuMV)为主,其次是黄瓜花叶病毒(CMV )。发病规律越冬病毒主要在贮藏的大白菜、甘蓝、萝卜等上越冬,也可在田边杂草上越冬。传播TuMV和CMV均可有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春季把病毒从越冬植株传至春季作物上,再经夏季作物传至秋季作物上。发病条件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及品种抗病性影响该病害的发生。气候条件降雨量及降雨天数的影响最为关键。干旱高温病害严重。不适于菜苗正常生长有利于蚜虫大量繁殖和迁飞有利于病毒增殖高温缩短病毒的潜育期品种抗病性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青帮品种比白帮品种抗病。栽培管理秋菜早播,发病重病害控制以选用抗病品种和防治传毒蚜虫为主,以加强栽培管理措施为辅。十字花科蔬根病Cruciferous club root十字花科根肿病俗称根癌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寄主范围很广,可危害大白菜、小白菜、甘蓝、萝卜、荠菜、花椰菜、芥菜和油菜等100 多种栽培的和野生的十字花科植物。在环境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导致十字花科作物根和茎吸收传导养分受阻,生长不良,萎蔫、矮化,产量和质量受损,以致减产,造成经济损失。受到根肿病菌污染的土地将长期带菌,不再适宜栽培十字花科植物,因此,该病严重威胁着十字花科作物的可持续生产。症状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害主要发生在根部,被害根肿大成瘤状。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症状不明显,当病根已逐渐膨大时,根的生理机能受阻抑,病株地上部则表现出叶片淡绿、无光泽、叶边变黄、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以及萎蔫等症状。成株受害,根系的病部由于受病菌刺激,其薄壁细胞大量分裂和增大而形成肿瘤。肿瘤的发生部位、形状和大小因寄主不同而异。病原该病原菌属根肿菌目( Plasmodiophorales) 芸苔根肿菌( 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on) 。对于根肿菌目的分类地位, 目前尚有争议。Ainsworth ( 1971,1973) 和Hawksworth等( 1983) 将其归为真菌界、粘菌门、根肿菌纲Plasmodiophouomycetes) 中。Alexopoulos和Mims 则将它划到真菌界、鞭毛菌亚门、根肿菌纲内。1995 年12 月出版的菌物辞典第8 版(Ainswouth& BisbysDICTIONARY OF THE FUNGI,EighthEdition, CAB Interational) 根据该病原菌的生活史中存在变形虫体( 即原生质团) 阶段而将其归到原生动物界, 根肿菌门( Plasmodiophoromycota) 中。根肿菌属专性寄生菌。Williams根据被侵染的4 种十字花科蔬菜品种的反应类型制定了一个标示根肿菌小种的系统。他曾对16个国家的124个根肿菌分离系进行鉴定,确定为9个生理小种。正如研究其他寄主寄生物组合的生理小种那样,不同研究人员用不同的寄主病原物组合,因而很难进行比较。Buczacki等在吸收Williams小种鉴别系统的3个品种的基础上,再引进另外12个寄主品种,建立了一套由15个寄主品种组成的欧洲鉴别寄主,这套小种鉴定系统能克服上述问题,并对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变异和地理扩散问题作出了解释。现在全世界已鉴定出24 个以上的小种。至于我国大陆其他省份的根肿菌所属小种类群及分布尚不清楚。十字花科根肿菌是一种低等生物。病菌以休眠孢子(Resting spores)残存土中,大小为36m(2342 m),圆形,无色,单核,表面具剌状突起。病菌靠流水、雨水和土壤中的线虫、昆虫的活动以及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带病菌的菜苗、植株的调运或带菌泥土、种子的转移。休眠孢子萌发产生具2 条长短不等之前生鞭毛为游动孢子(Zoospore),大小2460 m。静止后由鞭毛侵入寄生,并形成无细胞壁第1 次原生质体(Plasmodia),不定形,多核,扩大侵害,分化成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无色,能释出416 个第2 次游动孢子,大小同第1 次者,释出土中后,再侵入寄主根部皮层细胞,形成第2 次原生质体,同时使寄主细胞增生肿大成根瘤,维管束组织受增生细胞的挤压,发育不正常,输导系统不能连贯,致使植株吸收水分和养料困难。因此,病株表现生长迟缓和叶片萎垂,直至整株死亡。待被害根部腐烂后,释出在病根内已形成的大量休眠孢子,渡过逆境而侵害寄主,存活期可达7 年之久。该病发生的土壤温度为1030(适宜温度为1925);土壤相对湿度为40%98%(适宜相对湿度为70%90%)。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在44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24,其平均萌发率高达73.76%;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萌发率均逐渐下降。当温度上升到40时,萌发率仅为5.52%;而温度降到4时,萌发率则为7.04%。不同寄主种类对根肿病抗性蘸根法插入法菌土法不同寄主种类对根肿病抗性日本蔬菜和观赏植物试验主要的田间试验表明,白菜类( B. campestris) 比甘蓝类( B. oleracea) 对根肿病更易感病。在大白菜中, 几乎完全缺少对根肿病的抗性, 日本芜菁和结球白菜同样缺少抗源。欧洲芜菁则表现了从抗到感的很宽范围, 有些品种高抗或完全抗生理小种2。甘蓝的抗和感的范围也表现得很宽。花椰菜、青花菜和球茎甘蓝是高度感病的, 缺少抗源。病害控制防治策略应在实行检疫、处理土壤和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药剂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Vegetable knot nematode一、引言IntroductionIntroduction二、症状SymptomSymptom三、病原PathogenPathogen四、病害循环DiseaseDiseasecycle五、发病因素EpidemicEpidemicfactors六、防治ControlControl一、引言introduction蔬菜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病害,尤其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的迅速发展,该病害日益加重,局部地区甚至达到毁灭性程度。根结线虫种类多,可危害瓜类、茄科、十字花科及其他多种蔬菜。线虫除了直接危害蔬菜外,还能传播枯萎病菌等病原菌,构成复合侵染,加重危害。发病部位二、症状Symtom主要危害根部,以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被害植株的根部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瘤状物,即根结。剖开根结,可见许多柠檬形雌虫。三、 病原Pathogen病原菌: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形态:雌雄异形,雌虫梨形,雄虫线形分布南方根结线虫遍及热带和温带,是北纬40度到南纬33度之间(年平均温度18-30度)地区的优势种群,也是我国根结线虫的优势种,占蔬菜根结线虫发生量的75%以上。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厦门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期中试卷及答案
-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压轴题试卷(含答案)-(一)
-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及答案解析
- 【语文】孝感市二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深圳建筑安管人员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少先队应知应会知识题库及答案
- 道路交通标志安装施工方案
- 广州运动木地板施工方案
- 情感心理咨询策划方案
- 甘肃彩钢配套施工方案
- 2025年学校少先队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含答案)
- (2025)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考核试题(附含答案)
- DB31∕T 1545-2025 卫生健康数据分类分级要求
- 起重机指挥Q1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合集
- 2023类器官技术与行业研究报告-复刻结构重现功能 构建组织器官替身
- 国有资产交易法律实务与疑难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课件
- 初中毕业证在哪里查询
- 九宫格智力数独200题(题答案)版
- GB/T 5796.4-2022梯形螺纹第4部分:公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