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节选).doc_第1页
最后一课(节选).doc_第2页
最后一课(节选).doc_第3页
最后一课(节选).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后一课(节选)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散学了,你们走吧。”1在_里填上恰当的标点。2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_3“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_4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_6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_7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2)“散学了,你们走吧。”( )社戏(节选)(一)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 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 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的意思是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的意思 。2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 ,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 的特点。 3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4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2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标出;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第一段_(活泼 轻松)第二段_(急切 焦虑)第三段_(惘然 陶醉)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1段中与加点的“也许”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 ;段中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 。2“那声音大概是”中的“那声音”指的是段中的 。3“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的是什么?4这段文字是从 、 、 、 等方面进行景物描写的。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二)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 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 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比喻有什么特点?2“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此句话从描写角度看是 ,说明了 。3结合以下两句话,简析水乡农家少年的性格特点及品质:(1)“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那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2)“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很多呢。”4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美景?又为什么要塑造江南水乡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背影(节选)(一)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由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业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内陆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看我,说;“进去吧,里边没有。”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到了,我便于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 这个文段有一句话与原文不符,它应该是“_”。2、 有“”画出的写父亲背影的三句话。3、 文中用哪些词语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答:_4、“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句中的“这时”指什么时候?答:_5、“我的泪委快地流下来的了”的原因的什么?答:_6、“我赶紧拭干了泪”的原因是什么?答:_7、“显出努力的样子”能否改成“显出吃力的样子”?为什么?答:_8、买橘子的过程分“去”和“来”两段,为什么详写“去”?答_9、文中父亲过铁路买橘子的情景进行细致的描写。这部分主要是通过 _描写和_描写来刻画人物的。10、选段中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其中主要是 。 A、肖像 B、语言 C、行动 D、心理11、说说“蹒跚”一词的表达作用。 答:12、文中两个“赶紧”各反映出作者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 答:13、“心里很轻松似的”中的“似的”表达了什么( )A、 父亲心里确实轻松。B、 父亲装出轻松的样子,免得儿子牵挂。C、 父亲心情复杂难以说的清楚。D、 父亲爱子之心无需在说明了。14、选段写“我”的两次流泪都和“背影”有关,不同点在哪里? 答:15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中国石拱桥(节选)(一)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拱。桥洞不是普遍的丰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圆都能独立支掌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也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鹜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1.本段的说明对象:( )A.赵州桥 B.卢沟桥 C.石拱桥 D.中国石拱桥2.本段文学使用的说明顺序:( )A.总分 B.特点到用途 C.整体到局部 D.概括到具体3.本段文字在说明桥的四个特点时使用的说明顺序:( )A.概括到具体 B.主要到次要C.总说分说 D.现象到本质4.将本段文字的14句话分层,选择正确的答案( )A.(1)(3)|(4)(12)|(13)(14) B.(1)(3)|(4)(14)C.(1)(12)|(13)(14) D.(1)(9)|(10)(14)5.本文段第(1)句运用了( )说明方法,说明了(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赵州桥的雄伟 E.赵州桥的设计合乎科学原理F.赵州桥的施工技术巧妙绝伦6.第二句话运用了( )说明方法,说明了( )A.引资料 B.举例子 C.作比较D.赵州桥施工技术巧妙绝伦E.赵州桥设计科学,施工巧妙F.赵州桥的设计合乎科学原理7.文段中间叙述赵州桥的四个特点时,用最简炼的话概括,不得超过15个字。8.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划线词用词准确,说明其作用( )A.说明小拱与大拱在一条平行线上,“各有两个小拱”写小拱的分布与数量。B.形象地说明小拱在大拱两端之上,而不是与大拱平行。“各有两个小拱”写小拱的分布与数量。C.说明小拱在大拱的顶上;各“有两个小拱”写小拱的分布与数量。9.“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解释划线词所起的作用?(选两项)( )A.“在当时”说明时间的范围,显示了语言的严密,准确。B.“可算是”表示估计,作者在说明事物特点时,既有一定的资料根据,又有资料掌握不全的顾虑,说明作者在说明事物时留有余地。C.“可算是”是作者的一种估计与推测,只能是估计而已。D.“可算是”是作者的一种预测,没有充分的理论根据。10.第(6)句是一个复句,复句的第一层关系是( )A.并列关系 B.递进关系 C.选择关系 D.转折关系11.第(6)句,这个复句主要说明( )的好外。A.这个创造性的设计B.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C.大拱的道路没有陡坡D.大拱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12.在说明赵州桥第三个特点时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列数字,打比方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13.(8)(9)两句的关系是:( )A.并列 B.递进 C.因果 D.转折14.(8)(9)两句话所说的内容与文段前边哪句话相照应:( )A.(2)句 B.(1)句(2)句 C.(1)句 D.(5)句15.(13)(14)句运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及歌颂的内容:( )A.记叙 B.议论 C.说明 D.描写E.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F.高度评价赵州桥的技术水平与艺术水平,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G.歌颂了古代能工巧匠李春的智慧16.本文段的结构特点:( )A.总分总 B.总分C.分总 D.分分总(二)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