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结构和功能_第1页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_第2页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_第3页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_第4页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kin,skin, cutis, derma, tegument, integument,Copyright 2014 WUST. ALL Rights Reserved.,皮肤的外观,包裹人体表面,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在口、鼻、尿道、阴道、肛门等腔口处与体内粘膜移行覆盖毛发指趾端有甲,2,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重量:全层占体重16%,表皮和真皮占体重58面积:成人约1.5m2 ,新生儿约 0.21m2,3,皮肤的解剖,厚度(不含皮下脂肪)平均厚度约0.54mm眼睑、外阴、乳房处0.5mm掌跖处34mm表皮厚度0.1mm,真皮厚度是表皮的2040倍,4,皮肤的解剖结构,表皮 (epidermis)真皮 (dermis)皮下组织 (subcutaneous tissue)皮肤附属器 (adnexa of skin)毛发与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指/趾甲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5,皮肤的解剖类型,薄皮(有毛发)被覆在身体大部分具有皮肤的一般功能厚皮(无毛发)仅见于掌、跖处角质层厚,耐磨擦有较多的汗腺,无皮脂腺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特殊部位口唇,外阴和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6,7,表皮(epidermis),复层鳞状上皮含多种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占80%以上)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占35%)麦克尔细胞未定类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有桥粒相连表皮与真皮之间有基底膜带相连,8,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有角质形成作用的上皮细胞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由外胚叶分化而来依据分化阶段分为五层由内向外: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细胞之间依靠桥粒连接(基底细胞和基底膜带之间为半桥粒连接)基底层借助基底膜带与真皮连接,9,光镜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10,基底层(stratum basale),位于表皮的最下层单层柱状或立方状细胞胞浆嗜碱性,胞浆内含黑素颗粒胞核椭圆位置偏下,核仁明显,核分裂相较常见,11,棘层(stratum spinosum),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10层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表面呈棘刺状凸起,并与相邻细胞的凸起处相连,上部的细胞渐趋扁平核较大呈圆形,12,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位于棘层上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与角质层厚度成正比细胞核和细胞器逐渐溶解,13,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仅见于掌跖处位于颗粒层上方为23层扁平,境界不清的细胞无细胞核,胞质均匀,嗜酸性,有折光性,透明层(红色箭头处),14,角质层(stratum lucidum),位于皮肤最上(外)层由510层己经死亡的扁平,无核,无细胞器的细胞组成掌跖部可达4050层,角质层(绿色箭头处),15,角质层,16,角质层是人体重要的屏障,由角质形成细胞最终产生的角蛋白组成的致密结构角质层不断更新和脱落防止皮肤水分透过和蒸发防止机械,化学和生物因素的损伤反射紫外线,17,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演变,18,表皮的更新,基底层是表皮的生发层正常时有30的基底细胞处于分裂相基底细胞分裂周期为14天表皮通过时间为28天 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由颗粒层移至角质层并脱落约需14天,19,皮肤的连接结构,皮肤的连接结构桥粒(desmosome)和半桥粒(semidesmosome)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角质形成细胞之间靠桥粒互相连接基底细胞和真皮之间以半桥粒和基底膜带连接表皮通过基底膜带与真皮连接,20,桥粒、半桥粒,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以桥粒(desmosome)连接;基底细胞与基底膜带以半桥粒(semidesmosome)连接桥粒基本结构为相邻角质形成细胞胞膜内侧增厚形成附着板,胞浆内的张力细丝附着于附着板上并折回胞浆内半桥粒基本结构为基底细胞真皮侧胞膜增厚形成附着板与基底膜带连接桥粒可分离并重新结合,21,桥粒和天疱疮(pemphigus),天疱疮患者由于血液中出现抗桥粒芯蛋白的抗体,导致桥粒破坏,表皮细胞松解分离,出现尼氏(Nikolsky)征阳性,表现为外观正常的皮肤上出现松弛性大疱,22,黑素细胞(melanocyte),位于基底细胞之间平均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每个黑素细胞可给大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输送黑素颗粒数量与肤色、人种、性别无关数量与部位(暴露部位,外阴处多)和年龄(每10年减少10%20%)有关,23,黑素细胞,黑素细胞和黑素小体(电镜),24,黑素细胞,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使酪氨酸羟基化产生DOPA,再使DOPA氧化成DOPA醌,经聚合而形成黑素小体黑素小体在黑素细胞内逐渐成熟黑素颗粒随角质层脱落并被溶酶体水解,25,黑素细胞,遮挡和反射紫外线,保护表皮、真皮和深部组织免受辐射影响与合成有关的因素遗传激素:促黑素分泌激素(M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雄激素紫外线炎症,外伤,黑变病 (melanosis),26,日光暴露,接触石油制品,不当使用化妆品等引起皮肤色素增加,27,白癜风(vitiligo),一般认为是具有遗传素质的个体在多种内外因素作用下,导致免疫功能异常,神经精神因素异常和内分泌代谢异常等,引起酪氨酸酶系统抑制或黑素细胞破坏,产生皮肤色素脱失,28,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细胞呈树枝状来源于骨髓,具有免疫活性细胞主要存在于表皮中部及毛囊上皮内约占表皮细胞的3%5%有多种表面标志和抗原 ,如IgG、IgE和C3b受体,HLA-DR、CD4、CD45、S-l00抗原等具有抗原递呈,免疫监视,吞噬异物,清除异体细胞等作用,朗格汉斯细胞,29,HE染色,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染色,30,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细胞和Birbeck颗粒(电镜),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31,耳环的金属和内裤松紧带的橡胶引起皮肤致敏,导致皮肤炎症,其中朗格汉斯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参与炎症过程(IV型变态反应),32,麦克尔细胞(Merkel cell),散在于基底细胞间多见于掌跖指趾,口腔,生殖器等皮肤有短指状突起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含神经内分泌颗粒Merkel细胞与末端扩大,脱去髓鞘的神经轴索融合成复合体能感受触觉,33,表皮的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和麦克尔细胞,34,真皮(dermis),由中胚叶分化而来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和基质等构成真皮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乳头层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游离神经末梢等网状层含致密纤维,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以及皮肤附属器等,35,真皮的纤维和基质,胶原纤维(collagen fiber) 真皮的主要成分韧性强大,缺乏弹性弹力纤维(elastic fiber)有弹性,缠绕在胶原纤维之间基质(ground substance)均质状物质,充填于纤维和细胞之间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 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妊娠纹(striae),36,妊娠时皮肤过度牵拉导致真皮纤维变性,其中妊娠时的激素变化也有关,37,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与真皮无明显界限下方与肌膜等组织相连其厚薄因不同部位及营养状况而异含有有汗腺、毛囊、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38,皮肤附属器(adnexa of skin),皮肤附属器表皮衍生而来,包括毛发和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指趾甲,39,毛发和毛囊(hair and hair follicles),身体被覆的毛发分为终毛(terminal hair)和毫毛 (vellus hair)长毛:头发、胡须、阴毛及腋毛等短毛:眉毛、睫毛、鼻毛及外耳道毛等毫毛:俗称“汗毛”,广泛分布于面、颈、躯干及四肢等处,胎儿体表覆盖毳毛指(趾)末节伸侧、掌跖、乳头、唇红、龟头及阴蒂等处无毛,40,41,毛发和毛囊,42,毛干和毛球模式图,43,毛发的不同断面,毛小皮,高度卷曲的毛发,头发中的黑素,44,毛发的生长周期,周期分三阶段生长期(anagen)退行期(catagen)休止期(telogen)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3周,休止期3月,后毛乳头再度萌发,新毛球出现,毛发开始生长长毛:生长期长,休止期短;短毛:生长期短,休止期长,生长期的毛发,休止期毛发,45,毛发的生长和脱落,头发的生长速度每天0.270.4mm三年约生长40cm每日头发会脱落70100根,同时有等量头发再生,脱落的头发,46,受损的毛发(电镜),47,普秃(alopecia universalis)与多毛症(hypertrichosis),48,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分布广泛,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掌跖和指趾屈侧无皮脂腺开口于毛囊上部立毛肌和毛囊的夹角之间;口腔粘膜、唇红、乳晕、小阴唇、包皮内侧等处直接开口于皮肤属全浆腺(holocrine gland)有腺体及导管腺体呈泡状腺,无腺腔导管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49,皮脂腺腺体和导管,50,皮脂腺与痤疮(acne),黑头粉刺,51,小汗腺(eccrine glands),遍布全身,约160400万个,以掌、跖、腋、额较多唇红区、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无汗腺经真皮自表皮突下端进入表皮,在表皮中呈螺旋状,开口于皮肤分泌部和导管部分泌部:单层细胞排列成管状,盘绕成球型;有透明细胞和暗细胞两种细胞导管部:管腔两层细胞,管外肌上皮细胞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神经介质为乙酰胆碱,52,小汗腺的分泌部和导管部,53,顶泌汗腺(apocrine glands),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脐窝、肛门及外阴等处通常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口上方,少数直接开口于皮肤由分泌部和导管部组成:分泌部为一层分泌细胞;导管类似小汗腺,管腔粗大外耳道的盯聍腺、眼睑的Moll腺和乳腺都属顶泌汗腺分泌活动主要受性激素影响,于青春期分泌旺盛分泌物为乳状液,形成体味,54,甲(nails),覆盖在指趾末端伸侧由多层紧密排列的坚韧角化细胞组成厚度约0.50.75mm指甲的生长速度为每3个月生长1cm,趾甲的生长速度为每9个月生长1cm营养,环境,生活习惯,全身疾病,外伤等可影响甲的生长,55,甲的异常,56,皮肤的功能,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分泌排泄功能体温调节功能代谢功能免疫功能,57,与皮肤功能相适应的结构,小结:皮肤的结构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