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车速里程表的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电子车速里程表的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电子车速里程表的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电子车速里程表的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电子车速里程表的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电子车速里程表 院 (系) 宁夏理工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学生姓名 赵龙 班 级 自动化08102指导教师 牛少杰 开 题 报 告学号081022161123姓 名赵龙指导教师牛少杰系别电气信息工程系专业/班级自动化08102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电子车速里程表题目类型工程设计 技术开发 软件工程 理论研究和方法应用 管理模式设计 其他选题目的及意义本次设计的意义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深刻理解单片机串口并口中断等方面的知识,微机小系统的设计。 2、学习并运用电路硬件方面的知识,如信号的放大过滤,如何让传感器存储芯片或其他器件在合适的电压电流下工作。 3、运用C语言在单片机上编程。如信号的检测,按键消抖,模数转换,液晶显示,子程序结构程序设计的运用。 4、设计一种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多,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的电子车速里程表,促进汽车电子仪表的发展。设 计(研 究)现 状 和 发 展 趋 势随着汽车工业发展,电子式仪表及新型传感器是各类车型汽车的首选配套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外汽车车速里程表已广泛采用电子式机芯结构,而国内汽车仪表一直是机械式车速里程表的天下,少数采用动圈式电子仪表。国外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30%,然而我国汽车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十分落后,电子产品仅占整车成本的5%。例如国外汽车早已装配电子式仪表,而我国汽车仍在应用传统的机械仪表,可靠性很差。目前汽车仪表控制电子化是一种发展趋势,由先进的传感器与显示装置构成的电子仪表已开始全面取代传统的机电式仪表,成为现代汽车的明显标志。一般汽车的常规仪表有车速里程表、转速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燃油表、充电表等。仪表板中最常用的是车速里程表,目前很多轿车仪表已经使用电子车速表,它通过变速器上的速度传感器获取信号,通过脉冲频率的变化使指针偏转或者显示数字。随着汽车电子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多功能、高精度、高灵敏度、读数直观的电子数字显示及图像显示的仪表已不断应用于汽车。汽车仪表的功能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显示,而是通过对汽车各部件参数的监测和计算机处理相配套,从而达到控制汽车各种运行工况的目的。因而电子式里程表的广泛应用将会很大的提高中国的汽车电子技术水平。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查阅主要器件的资料主要包括: 1、光电传感器HS0038的引脚功能及工作过程 输入输出信号。 2、存储芯片24C16引脚功能及工作过程及串行工作时的编程。 3、DS18B20数字温度芯片引脚功能及工作过程及工作时的编程。 4、复习有关硬件电路设计有关的知识。第二部分 设计硬件电路,并在PROTUES上进行电气规则检测。主要包括:1、电源复位晶振电路的设计。 2、数码显示管电路的设计。 3、存储芯片24C16电路的设计。 4、光电传感器HS0038电路的设计。 5、报警电路的设计。第三部分 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主要包括:1、初始化程序的编写。 2、信号检测程序的编写。 3、显示程序的编写。 4、存储芯片24C16的编写。 5、光电传感器HS0038的编写。 6、报警电路及按键程序的编写。 7、用KEIL软件汇编及单步执行检查。第四部分 下装程序并调试器件。 第五部分 写论文的文字部分。 课题的工作方案本设计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里程表,主要由车速表和里程表两部分组成,其传感器采用无接触测量的光电传感器。它可显示车辆行驶的总里程、一段时间的阶段里程、车速,以及实现超速报警等功能,并具有较强的再开发能力。它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安装在汽车转轴上的测量盘,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检测转速的脉冲信息,在脉冲状态下,将转速的变化转换成光通量的变化,再通过光电转换元件将光通量的变化转换成电量的变化,接着通过频率测量电路将脉冲信号输入到单片机中,然后依据电量与转速的函数关系实现转速测量,通过计算,得出里程、车速的信息,并由LED显示器显示出来。里程表累积的里程数字存储在非易失性的EEPROM存储器内,在无电状态下数据也能保存。课 题 研 究 有 无 困 难准 备 如 何 解 决困难:1 PROTUES上无传感器模型,仿真不能完全实现设计。2 无检测调试设备,在焊接安装元件时可能出错。3 芯片的焊接。4 在单片机上用C语言写程序。解决方法:1 在仿真时用一个信号发生器代替传感器。2 利用学校实验室的仪器。3 在开发板上好好学习相关的程序设计或请教导师。主要参考文献1吴绍琳.孙祖达.检测与转换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4324372梁森.王侃夫.黄杭美.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51563刘灿军.实用传感器M.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4:2372434戴焯.传感与检测技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231245宋文绪.杨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92726陈润泰.许琨.检测技术与智能仪表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791677张福学.传感器应用及其电路精选(上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48538白驹珩.雷晓平.单片计算机及其应用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81459朱定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458710黄遵熹.单片机原理接口与应用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1311411徐惠明.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1992:14714912田良.王尧.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9188计划进度第一阶段(第七学期第16、17周),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毕业论文题目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第二阶段(第七学期第18周),完成毕业设计提纲。第三阶段(第八学期第1周3周),在查阅部分文件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