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黛玉与简爱之对比研究综述 中文1101 王源 3111002001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第一女主角,学界将她与国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比较研究的最多,而其中尤以与简爱的主人公简爱对比研究之最为热门。但学界对这两位女性的比较研究主要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几乎没有形成单独的综述类文章。因此本文拟就以林黛玉与简爱之对比为主题,对学界的相关文献进行一个研究综述。一、 研究现状自20 世纪80 年代至今的30 年中,将林黛玉和简爱进行对比研究的论文数量呈现出阶段性递增的趋势,迄今为止已有18篇论文研讨这一论题。虽然论文数量不是很多,但其中涉及的对比关键词却有不少,例如身世、生活经历、性格、爱情观、人生观、人格魅力、个人素养、时代环境、文化背景、宗教等等。这表明了学者对这一论题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细致看来,有些关键词虽然说法不同,但陈述的内容相似,也有极少部分比较点似乎是为了刻意求新而略显牵强。二、 研究内容(一)异同之比较 对于二者的异同之处,学界有多种看法。李珠最先撰文将林黛玉与简爱形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者以二者同中有异的寄居生活作为论述基础,探讨了她们在不同环境中所形成的不同性格,认为她们的性格差异在于“ 简爱性格倔强,富于反抗性,追求自由平等; 林黛玉纤弱多病,尖刻任性,多愁善感,坐享其成。” 在比较她们的爱情观异同时,认为“林黛玉的爱情观要远远落后于简爱”,林黛玉“意识不到女性作为与男人一样而存在的性别意识,更不可能意识到经济独立的意义”,她对贾宝玉虽有依恋,却“常常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既向往又不敢承认,更不敢大胆追求”。这个论断似乎带有片面性。论者忽略了林黛玉身上体现出的强烈的爱情平等观,也忽略了简爱的爱情一定程度上带有对现实社会阶层、门第的妥协性和悲剧性色彩。张婷婷撰文从出身遭遇、性格特征、反抗精神和爱情观念四个方面对二者形象作了比较。在出身遭遇方面,其认为她们都过着寄人篱下的悲惨生活,但简爱的出身比林黛玉凄惨。在性格方面,论者比较赞赏简爱的性格,认为她自尊自强、爱憎分明、积极乐观、纯洁善良、总有新的追求和向往,但林黛玉孤芳自赏、多愁善感、说话尖酸刻薄、且心胸狭窄、妒嫉多疑,常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且因为性格的不同,导致简爱的反抗是积极、大胆、有力的,而黛玉相比来看比较孤立无援和苍白弱小。对于论者对林黛玉性格的分析,我觉得有失偏颇,只看到了她性格的表层涵义,而忽略了她真正意义上的性格特点。戴峰在他的论文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揭示了林黛玉性格中率真、自尊自爱、笃实善良的一面,指出了林黛玉与简爱性格中相似的因素。 对于她们的爱情观的异同,张婷婷、戴峰等学者都认为她们有着相似的爱情追求,她们都追求精神契合的爱情,不掺杂丝毫的金钱、外貌等外界因素。但她们表达爱情的方式却是不同的,正如马振丽在他的论文里所述,黛玉的爱情缠缠绵绵,含蓄而不张扬,而简爱表达爱情的方式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低三下四的祈求,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关于她们反抗精神的异同,学界普遍认为在她们俩人身上都有着明显的反抗精神,但由于各种因素,简爱反抗得比黛玉更彻底、更强烈。这一点在李珠、赵莉等人的论文中都有所体现。而赵方瑜学者则从黛玉最后以死抗争得出她的叛逆也是足够彻底的。笔者比较赞同前者的观点。后期的一些论者在比较她们的异同时,大都承袭了前人同中有异的生活环境、性格之异、爱情观之异同等比较点,例如孙艳、何翠薇、何娟、范晓迪等,缺少一定的创新性。但也有不少学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使得对她们的比较更加全面。如赵方瑜、赵莉两位学者增加了对她们的人格魅力的对比。赵莉认为简爱和林黛玉的人格魅力都在于她们善良纯真的性格和宽大的胸怀。后期的赵方瑜则加以区分,认为简爱的人格魅力在于她自尊自爱,勇于追求平等;林黛玉的魅力在于她的真性情、不慕名利以及她的诗歌才华。笔者比较赞同赵方瑜的观点。张中伟补充了她们两个人对待理想的态度的比较,他认为虽然孤立无援,但她从没有放弃对自主爱情的渴望和自由美好的向往。简爱的态度较之林黛玉更加直接和激进,在追求理想时表现出了强烈欲望和坚韧毅力。戴峰补充了对她们的人生观的比较,丰富了对比的内容。他认为二者的人生观是迥然不同的,黛玉持一种悲观的人生态度,而在简爱身上则体现为一种乐观抗争的人生观。笔者认为将她们的人生观进行比较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理解她们的不同结局有较大帮助。(二)原因之探析学者在比较了黛玉与简爱的异同的同时,还注意探讨了产生这种不同之处的原因,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她们诸多方面的不相同。如张中伟、马振丽、冯英杰等学者。另一方面,马振丽、廖小琴、朴英爱、何翠薇等学者从两位主人公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探讨了原。朴英爱、何翠薇认为不同的社会制度造成了她们的不同,马振丽、廖小琴都认为黛玉处于乾隆盛世,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而简爱处于欧洲工业革命完成、思想解放的时期,这种时代背景的不同导致了她们各方面的迥异。张中锋则从宗教学的角度分析了林黛玉、简爱爱情悲喜剧的结局,立论角度虽较新颖,但将宗教信仰作为造成作品主人公最终命运的主要原因,似有些牵强。宗教信仰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对人物虽起一定的作用,但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关系更为密切。戴峰则另辟蹊径,从作者的视角探讨了原因。他从两部小说的作家,曹雪芹和和夏洛蒂勃朗特所处时代、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阐释了二者的恋爱方式、命运结局及人生观的巨大差异。与之相呼应的还有何翠薇学者。在二者形象的比较中,论者开始将视角转向作家,摆脱了以往研究一味立足于社会时代环境等普遍性因素的框架,拓宽了阅读的视野。笔者认为从这一角度分析主人公形象的异同的原因是合情合理的,能够将作者与作品精密结合起来。张其云、李晓晖则通过林黛玉和简爱的性格和话语来探究她们的女性意识,认为其觉醒程度的深浅、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平等的理性程度高低,对爱情结局有着重要影响。三、 研究趋势综而观之,相关论文多探讨林黛玉与简爱的相似性,也多集中在两者寄居的生活环境、自尊自爱的性格特征、追求人格平等和自由爱情观等方面,而对于两者爱情的细节方面的分析比较则往往或流于空泛,或一笔带过。在陈述异同之时,主要有两种方式,要么异与同分开陈述,归成两类,要么异同结合,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格局。随着研究内容的饱满,后期的学者创新性不强,研究的内容与结构趋于稳定。参考文献:1 李珠 同是天涯沦落人简爱和林黛玉形象比较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9( 4) 2 张婷婷 简爱与林黛玉比较谈J 绥化师专学报,2001( 3) 3 张中锋 试论不同宗教信仰对主体心理和谐程度调节的差异性J 济南大学学报,2004( 2) 4 赵莉 折翅鸟之歌简爱与林黛玉比较谈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 12) 5 戴峰 幻灭与抗争林黛玉与简爱形象比较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6) 6 张其云,李晓晖 爱情模型中的女性意识觉醒J 时代文学,2006( 4) 7 孙艳 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林黛玉与简爱之对比分析J 安徽文学,2009( 2) 8 冯英杰 悲喜两重天林黛玉、简爱爱情命运的跨文化分析J古典文学漫步,2010( 2) 9 朴英爱 林黛玉与简爱的爱情观比较J 新西部,2010( 4) 10 马振丽 绚烂与质朴之美对比林黛玉与简爱的悲喜爱情J名作欣赏, 2010( 9) 11 赵方瑜 简爱与林黛玉的形象比较谈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10( 6) 12 何娟 论简爱与林黛玉之异同J 南华大学学报,2011( 4)13 何翠薇 相同的命运,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领导职责分析
- 雕塑小品清洁维护操作流程标准
- 智能铁路交通控制系统-洞察及研究
- 医疗咨询行业政策研究-洞察及研究
- 爱国教育主题班会案例
- 新媒体艺术金融化-洞察及研究
- 模具设计风险管理与可持续性-洞察及研究
- 教师角色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洞察及研究
- 小学英语基础词汇表及背诵技巧
- 7.2 量身高(课件)-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 教育的人口功能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 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管理制度
- 2025年芳香保健师(初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真题解析试卷
- DB44∕T 2499-2024 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导则
- 2025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 GWZBQ-10(6)G 型微机高压启动器保护装置产品使用说明书
- 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讨论
- 国内创新素养研究报告
- 二衬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