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1页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2页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3页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4页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然后探讨了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生物制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062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047-01 生物技术制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生物技术领域,也是各级地方政府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点选择。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即指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的延续性、创新动力机制的持续性、创新过程的能动性、创新战略的适宜性、创新活动的时效性、核心技术的领先性和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性。 1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1.1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人才培养状况。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支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主要以医药科研单位人员为核心,以高等医药院校和综合大学生命科学院相关研究人员为分枝的科研队伍。目前,国内有1万余名科研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作,有20个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基因工程药物开发中心。 1.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盈利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对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的统计,我国制药产业2001年的销售收入为1924亿元,同比增长18.2%;利润总额为168亿元,同比增长23%。而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同期的销售收入为148亿元,同比增长32%;利润总额为19亿元,同比增长35.6%。另外,我国生物制药产业2001年的毛利率为38.5%,2002年1月11月为37.6%。由此可见,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既是制药产业中增长很快的一部分,也是高收益的产业。产值的增长、盈利的积累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从而有利于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 1.3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状况。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研发费和广告费的相对值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更注重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也就是更注重技术创新,而大型企业则更注重生产和销售。于是,我国生物制药企业中便存在着一种矛盾,即想技术创新的没有资源,有资源的不去技术创新。 1.4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状况。2001年公开的生物技术发明专利共2204件,是增长幅度最大的板块。其中,国外申请数为338件,占15.3%;国内申请数为1866件,占84.7%。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中,有关基因药物的专利申请约占75%以上,这其中由企业申请的有1510件,占80.92%。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大部分专利还未实现产业化,生产主要还是仿制。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只能仿制国外已过专利保护期的产品或未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产品,因此,对于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来讲,最好的生存之道就是研发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2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对策研究 2.1建立一支以技术和管理复合型人才为高层领导的强大的管理队伍。持续技术创新要求企业高层领导对技术发展方向具有独到的理解,能适时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进入新的技术轨道,并能对这一过程和技术创新的常态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要求企业的高层领导应该既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又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降低新药研发所具有的高风险性,减少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无谓消耗,从而维持持续技术创新的基础。在中国现阶段,这样的人才还非常少,但海外学子的归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 2.2重视基础研究,培养持续技术创新型人才。根据持续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学习尤其是基础研究,可以培养和造就不同层次的具有掌握、运用和创造高新技术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应该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指派有潜力的人员到这些机构从事基础研究工作,这样有利于生物制药企业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有利于为下一阶段的技术创新培养人才,从而获得竞争的主动。 2.3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技术创新平台。在生物技术企业界,具有成功潜力的企业往往拥有已申请专利或可申请专利的“贷现”技术或“平台”技术。所谓“贷现”技术或“平台”技术通常是指一些技术上的突破,使之在药物发现和开发中拥有新的研究开发能力,用之以开发多种药物靶化合物或开发不同的治疗领域。这类技术的例子有高流通量DNA测序、组合化学、DNA芯片等。与采用常规技术生产单一产品的公司比较,拥有上述技术的生物技术公司取得成功的机会更多。所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技术创新平台是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的当务之急。 2.4建立生物技术药品的专利保护体系。对生物制药企业而言,专利已取代设备、实验室和工厂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以美国Amgin公司为例,它非常重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专利的保护和开发应用,从而由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跃成为美国生物工程医药领域的领头羊。由此可见,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应该建立专利保护体系以防止技术创新成果扩散,从而获取专利药的前期超额利润,收回技术创新的投入,为下一阶段的技术创新积累资源。 2.5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加强下游研究和改革现行的生物制品审批制度。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生物工程上游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接近,但下游技术相差10年左右。长期以来,我国各生物工程所、室和公司孤军奋战,自成体系,从而导致它们对下游技术缺乏总体构思,中试力量薄弱,中下游技术滞后,群体优势难以发挥。另外,我国政府对药检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使其运转不畅,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跟不上,药审程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所以我国的生物制品审批制度也应当尽快改革,以促使我国生物医药早日打入市场。 参考文献 1夏保华.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结构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119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