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业路上好支书(doc 7页).doc_第1页
谈创业路上好支书(doc 7页).doc_第2页
谈创业路上好支书(doc 7页).doc_第3页
谈创业路上好支书(doc 7页).doc_第4页
谈创业路上好支书(doc 7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市“艰苦创业好支书”.莱城区农村党支部书记简要事迹编者按:在刚刚过去的一年,莱城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大环境,以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负重前行,真抓实干,全区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尤其在广大农村涌现出了一大批心系发展、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村党支部书记。为进一步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中营造艰苦创业谋发展、一心一意促转型、千方百计惠民生的浓厚氛围,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振奋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将分三期刊登被评为2010年“莱芜市艰苦创业好支书”的16名农村党支部书记简要事迹,望各级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为榜样,扎实工作,创先争优,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莱城作出新贡献。 1. 吕克法,男,61岁,牛泉镇吕家楼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去年以来,他带领两委一班人完成了多项群众热切期盼的大型工程。一是投资100万元,扩建云台山旅游景区设施;二是投资60万元扩建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云台山停车场;三是投资150万元修建人工湖,大大改善了旅游及生产生活环境;四是投资120万元,硬化村内街道2万平方米,使大街小巷全部硬化;五是正在实施的引水上山工程,预计投资30万元。这些惠民工程都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树立了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 2. 张怀山,男,56岁,茶业口镇南腰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先后筹措资金110多万元建大坝1座,畜牧小区1处,架设电力线路、修建了1500米街道、安装了20盏路灯,完成了文明街道的美化和亮化工程,建起了1200平方米文体广场,完善了电子书屋、档案室。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于2010年5月份启动了旧村改造挂钩试点工程,该工程计划总投资2272万元,拆迁77户,复垦土地29亩。2009年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共发展生姜面积50亩,大蒜种植面积30亩。栽植优质樱桃5000株,板栗、花椒苗木10000多株,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去年共引进外资2000万元,新建大型石材加工企业1家,增加就业岗位200多个,年增加群众收入900万元,集体收入80万元。 3. 张修勤,男,55岁,大王庄镇白炭坡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带领全村群众发家致富,他与村“两委”干部经多次调查研究,确立了姜蒜、畜牧、三产服务等多业并举、多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短短几年间,全村新发展生姜300亩、大蒜520亩,经济作物占了全村耕地面积的95%以上。同时,积极鼓励村民干事创业,引导、帮助村民发展畜牧养殖,在全镇率先推行生态养猪、养鸭,提高畜禽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目前,该村生态养猪、养鸭基地达到6处,增加养殖户收入20余万元,群众收入大幅提升。同时,在共建单位的帮扶下,以良好的村风、民风,吸引客商投资,发展民营经济,先后引进资金1200多万元,建设冷库及农副产品加工厂6处,年贮运加工能力4000吨。发展铁编厂等个体私营大户8家,培植优良畜牧养殖场10处,建筑队3个,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30多人,人均增收800多元。2010年,投资180万元,新建老年房18座,安置房26座,现已全部入住;立项土地挂钩试点35亩,内有住房52座,现已拆迁51座,拆迁房屋490间,总用工日4000个;投资6万元,建标准化卫生室1处;投资28万元,打深井1眼,改建自来水,埋设地下暗管3000米;投资6万元,硬化道路200米,石砌边沟400米。 4.李世金,男,43岁,苗山镇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自200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积极筹措资金38万元,历时40多天完成了2000多米的环山路硬化任务,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运输条件;投资20余万元,建设大型高标准烤烟房10处,解决了群众的烤烟问题,为全村做大做强黄烟产业奠定了基础;投资57万元,对南沟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投资2.8万元对莱东抗战纪念馆进行了重新整修。5.栾贻会,男,44岁,和庄镇大英章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自2007年10月任职以来,以身作则,狠抓村两委班子建设,积极处理遗留问题,为村庄发展打牢组织基础。一是先后筹措建设资金200多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农村面貌。完成自来水工程改造,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硬化道路3000多米,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二是围绕经济发展做文章,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2009年10月成立了红冠桃合作社,注册资金700万元,发展社员120多户,2010年4月新注册“赢农”商标,红冠桃种植面积达700亩。2010年12月成立了生猪养殖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并与得利斯集团合作,生产绿色生猪打入北京市场,发展社员26户。先后举办各类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共计20余期。三是高瞻远瞩,加大荒山绿化力度,累计绿化荒山500多亩,投资35万元,治理河道300米,保护了村庄土地和村民财产的安全。投资5万元,修防渗渠250米,改善全村灌溉条件。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150元,各项工作均列全镇前茅,使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逐步走向了富裕文明之路。6.刘建国,男,46岁,方下镇沈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对村两委工作建立了有效监督检查机制。积极协调水利等部门对村西水库进行规划设计。投资150万元建成了“明珠花园”。投资32万元完成南水北调工程。筹资133.2万元完成了村内外街道的硬化任务。投资63万元建成了游园广场。投资5万余元对文体广场进行了整修。投资5万元建设了为民服务中心服务大厅。投资45万元新上自来水和纯净水项目。村集体出资为全体村民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50周岁以上的村民办理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合率和参保率都达到100%。7.吕学宝,男,39岁,张家洼街道贾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投资1.5亿元实施旧村改造二期工程。投资150万元开工建设了老年公寓,完成了老年公寓的通电、通水、通电话和通网络任务,统一配置了生活用品。 8.卢战书,男,47岁,羊里镇仪封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规划了占地70多亩的经济园区,发展农产品储藏、购销和钢铁物流。投资50万元对村小学进行扩建,对校园进行了硬化、绿化。投资16万元建设了高标准卫生室。同时,为全村55岁以上老人缴纳养老保险,为全村村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规划建设了仪封集中居住区,投资250万元,埋设供暖管道1880米,为居民楼住户实行免费供暖。投资300余万元建设社区办公楼、文化广场。9. 赵成彬,男,46岁,高庄街道魏家洼村党支部书记。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居民楼6栋,小康楼24户,沿街楼10户,周转房24户。投资213万元建成排水沟、拦河坝、人工湖。投资30万元建设了文化广场。投资20万元建成文化大院。投资105万元建设公园2处。投资10万元打深井1眼并完善配套设施。投资10万元实施北水南调工程,扩大水浇地面积150亩。10. 陶常国,男,44岁,莱城工业区(口镇)陶北村党支部书记。自任职以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旧村改造和集中居住区建设,现已拆迁110户。投资2500万元,建设居民楼6栋,安置180户。积极搞好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协调工作,调整土地38亩,拆迁企业3家、个体门头房3户。投资30万元进行了光缆、高压线移位。投资4万元维修生产路、清理排水沟、埋设地下管道。投资5万元维修自来水管道和补贴水费。投资1.5万元帮助五保户、孤寡老人困难户,帮扶困难大学生8名。 11. 亓传庆,男,38岁,凤城街道南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争做莱城先锋活动,引导党员群众在旧村改造中公开承诺、认岗履职。采取由建设单位垫资建设、楼房预售等方法,解决了旧村改造建设资金问题。总建筑面积60900平方米的居住区已开工,共建设居民楼11栋、沿街商业楼2栋,总投资6000万元。一期工程8栋居民楼将于明年5月份交工。钢城区: 创业路上好支书1.“让老百姓富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记黄庄镇台子村党支部书记桑帅文编者按:2010年,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钢城区各级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涌现出一大批全身心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用满腔真情和辛勤汗水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的村党支部书记。为宣传典型,进一步营造农村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引导农村党员干部争做带头创业致富先锋,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创业致富,今特设创业路上好支书专栏,今天发表第一篇“让老百姓富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记黄庄镇台子村党支部书记桑帅文,敬请关注。 2月22日,记者来到钢城区黄庄镇台子村,在村委办公室见到了刚刚从区里汇报完抗旱工作赶回来的台子村党支部书记桑帅文。 站在记者面前的桑帅文面色红润,风吹日晒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就是眼前的这位汉子,自1998年12月任黄庄镇台子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台子村的全体村民,用他们的朴实坚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历经十余年奋斗,将台子村从当初一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硕果累累、拥有千亩桃园的艰苦创业模范村,先后多次荣获市、区、镇先进单位,工作实绩突出单位,先进村(居),模范村等荣誉称号,而他本人也被评为“艰苦创业”好支书、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 台子村东临沂源,南靠新泰,地处莱芜、新泰、沂源三市交界处,是汶河的源头,共有村民621人,11个自然村,有6000亩山场和上千亩果园。前些年,由于山高丘陵多、自然条件较差,靠天吃饭的村民们面对这样的现实求富无门。“原来村里有百十亩果园,每一户拥有的面积都不一样,不光发展不起来,就连山上直径近一米粗的老槐树也几乎被人砍光了,要是那满山的树不砍,现在我们肯定绿化得更好。”桑帅文一脸心疼地告诉记者。于是,桑帅文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全村的土地整合起来。1999年,台子村搞土地开发,鼓励大户连片,规模经营,将全村未承包的山场划分为31份,进行公开拍卖。村民们家家户户种上了苹果、桃、栗子,这样一来,不但绿化了荒山,也为村民们趟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种上了果树,可是不修路,这满山的果子运不出去,单靠人肩扛担挑也不是办法,而且一旦遇上雨天更是一踩一腿泥。为此,桑帅文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把工作重点转到修路上来。他带领40多人的队伍,日夜吃住在工地上,最硬最难干的地段,全部由党员干部承担,村民也纷纷响应,全村劳力齐上阵。“当时有的村干部脚都冻烂了。”村民们怀揣干粮,靠钢钎、锨镐,人拉肩扛,冒风雨、顶严寒,就是靠着这一股子劲头,用两年时间,修建大小桥涵40座、环山路60华里,使全村20多个山头都通上了汽车。到了果品销售旺期,来自外地的客商直接把车开到果园旁边。就这样,台子村的果树越种越好,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多。 台子村过去都是靠天吃饭,果树收益好不好全受老天的制约,治水成为村民望眼欲穿却一直没有实现的大事。桑帅文和村两委班子决定改变村民们靠天吃饭的局面。他多次聘请水利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测,决定投资160万元,在山上建一座库容52万立方、坝高20米、坝长140米的大型水库,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资金成了摆在台子村和桑帅文面前最大的难题。为多方筹措资金,他通过争取立项、发动党员群众捐款等多种措施,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将台子水库顺利建成。面对今年百年一遇的旱情,台子村修建起来的蓄水池派上了用场。刚刚从区里赶回来的桑帅文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马上把已经老化的管子换成聚乙烯管,接上管子,直接用我们水库里的水就能实现自流灌溉。” 如今的台子村,三十几个山头都能通汽车,路面全都是水泥路面。谈到今后有什么打算,这个当了13年的老支书告诉记者:“让老百姓富起来比什么都重要,现在台子村通了路,通了水,老百姓能吃好穿好,下一步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过得更幸福。村干部不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事,那我当这支书还有什么用。下一步我们打算再把几个山头的路修一修,依托汶水的源头和旋崮山的自然风光,利用我们村果树多的特点,加快发展旅游观光和农家乐餐饮业,让台子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2.让村民生活更幸福 记艾山街道清泉岭村党支部书记曹泉清 3月1日,记者来到艾山街道清泉岭村这个位于钢城区西部山区的偏僻山村。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景象出人意料。只见近处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远处一棵棵果树成行成排,脚下的水泥道路干净整洁。正值午后,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欣赏山上的雪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村党支部书记曹泉清带领村民艰苦创业,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昔日的清泉岭贫困落后。1980年,31岁的曹泉清担任村支部书记,上任后的他清醒地看到了制约清泉岭发展的瓶颈:交通和人畜饮水。交通不便不仅困扰着村民出行,还制约着山村的发展。曹泉清下定决心要为村里修路。2003年,曹泉清积极争取到上级各单位的支持,鼓励老百姓出资,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对村里主干道的硬化工程。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在曹泉清的主持下,村里还对小街小巷进行了硬化。路通了,交通方便了,村民们也富裕了。现在全村有20多辆私家车,家家户户都有了摩托车。村民们从肩挑背磨中解脱出来,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为了让大家喝上干净水,他又四处奔波,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解决专项款30万元,再加上村民们自发筹集的部分,该村打了3眼机井,修建了水渠,将水管铺设到各家各户,村民们饮上了干净的自来水。2010年,曹泉清又为村里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新建了蓄水200立方的蓄水池。 在清泉岭村村民的眼里,曹泉清不仅是与村民心贴心的好支书,更是率领大家致富的带头人。根据村里的实际,曹泉清制定了以发展玉米、花生、地瓜等种植业为基础,发展花椒、山楂、寒露蜜桃等特色农业为重点,拉动全村经济稳步发展的思路。目前,该村有11户村民承包了800余亩山地种植花椒、山楂等。种了千余棵花椒树的王公娥去年收入了一万多元,种植山楂的曹建清净挣了7000多元,村民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曹西明说:“以前我们村是一个比较贫困的村,现在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原来村里道路泥泞,现在道路都硬化了,村里大变样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曹泉清带领百姓致富,件件事情做到了村民的心坎上,在村民们眼中,他是个一心为民的好支书。3. 村民致富领头雁 记辛庄镇坡庄村支部书记吕宜山吕宜山,辛庄镇坡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致富的带头人、领头雁。自2006年担任坡庄村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创先争优争做汶源先锋,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共建美好家园。他心系村民,时刻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里,努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受到村民的爱戴和拥护。 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为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2009年,坡庄村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村支部书记吕宜山多方筹集资金30万元,新建了一间变电室,使本村的变电室由一间变为两间,为本村电网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较好地完成了电力整网工作,减轻了村民负担,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2007年,为方便村民看病就医,投资9万元新建卫生室5间,共约120平方米。此外,该村还对幼儿园进行修缮,改善了幼儿的就学环境。 治理街道,改善环境。坡庄村是个山村,村民的房屋依山势建在几条“羊肠小道”两侧。几年前,村内的道路崎岖难行,困扰着村民出行。这一切,吕宜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吕宜山带领村“两委”成员筹集资金10万元对原生产路进行了修理拓宽,投资80万元硬化了村内道路6000米,投资60万元修建拦河坝2座、塘坝1座,极大改善了全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