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渗透汽化膜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的研究进展周小龙,杨艳,谷圣军,刘俊生*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090415211). 第一作者简介:周小龙,男,1989生,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2008级学生通讯作者简介:刘俊生,男,1964生,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分子功能膜及膜分离技术,电话E-mail: ,邵国泉(合肥学院 膜材料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 化学与材料工程系 合肥230022)摘要: 由于石油资源短缺和我国新能源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甲醇被认为是主要的石油替代品之一。随着甲醇需求量的增加,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醇废水也急剧增加,由此造成低浓度甲醇废水污染也日趋严重,综合治理这种废水污染刻不容缓。渗透气化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治理低浓度甲醇废水的较好方法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渗透汽化膜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渗透汽化;甲醇废水;膜分离中图分类号:TG028.8 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in the Removal of Dilute Methanol Solution by PervaporationXiaolong Zhou, Yan Yang, Shengjun Gu, Junsheng Liu*, Guoquan Shao(Key Laboratory of Membrane Materials & Processes,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373 Huangshan Road, Hefei, 230022, China)Abstract: With the sharp drop in the resource of mineral fuel and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strategical plan for new energies, many efforts are made to develop new substitutes for petroleum. Among which, methanol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nd renewable new candidates. However, the pollution from dilute methanol solution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methanol. Consequently, the removal of methanol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is turned into significantly urgent. Currently, various novel approaches are proposed to remove the pollution from methanol. Among them, membrane separation by pervaporation is expect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useful and promising methods.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the techniques for the removal of methanol from the contaminated water. The present stat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 are also discussed.Keywords: pervaporation; methanol wastewater; membrane separation1 引言近年来,由于石油资源短缺和我国新能源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用于生产无铅汽油添加剂MTBE(甲基叔丁基醚)和用作石油替代品的燃料甲醇需求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市场的巨大需求刺激了我国天然气甲醇、煤基甲醇大型生产装置的相继上马以及甲醇生产企业的急剧膨胀1-3。由于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已于2007 年8 月30 日正式颁布实施,限制了我国天然气甲醇的生产;造成国内甲醇生产向以煤为原料的领域集中2。同时,我国在煤气化、煤液化、煤化工联产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醇醚燃料、甲醇制烯烃等新兴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随着国家有序推进煤化工领域示范项目的建设,作为“煤基烯烃及衍生物产业链”以及“替代燃料产业链”的煤基甲醇等新兴煤化工项目建设在全国迅速展开。然而,随着甲醇生产量的迅速增加,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醇废水也急剧增加,水污染日趋严重;由此造成资源开发与环境安全的严重对立,这必将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兴煤化工产业的建设。虽然各设计院和生产企业对高浓度甲醇废水采取了一定的污染处理和防治措施,但是对低浓度甲醇废水的处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4。同时,由于低浓度甲醇废水中甲醇的含量低,加之甲醇本身挥发性高、亲水性强、极性大,采用传统的精馏或萃取等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的设备投资大、成本高、效率低5,所以难以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导致低浓度甲醇废水污染日趋严重。如何有效治理低浓度甲醇废水污染,解决资源开发与环境安全的矛盾就成为我国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这既关系到我国新兴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环境安全;也关系到我国水污染综合治理和节能减排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治理低浓度甲醇废水污染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资源开发与环境污染控制”矛盾的一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2 渗透汽化膜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治理低浓度甲醇废水的方法主要有:曝气法5、活性炭吸附6、活性污泥4, 7、生物降解8以及膜分离技术9, 10等。相比较而言,膜分离技术处理甲醇废水的潜力巨大,更引人关注。这是因为:虽然采用曝气法、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和生物降解等方法脱除高浓度甲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活性炭吸附不仅成本高、工艺复杂,而且效率低。而曝气法和生物降解又存在曝气时间长、曝气池和沉淀池占地面积大、二次污染、菌种培养困难等缺点,所以这些方法都不是脱除废水中低浓度甲醇的理想方法,不能满足大批量处理的要求。而膜分离技术,特别是优先透过有机物的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 through organophilic membranes, POM)技术对于废水中甲醇的脱除具有明显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是一项发展潜力极大的废水处理新技术,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9-13。所谓渗透汽化(或渗透蒸发,Pervaporation, PV),是指利用料液中各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和扩散速率不同,以膜下游侧负压为推动力,在膜中溶解度和扩散系数较大的组分能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如图1所示)。图1渗透汽化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的示意图它具有操作简单、无污染、能耗低,无需外加分离剂、不受汽液平衡限制和一次分离效率高等特点14, 15。其中,膜是渗透汽化的核心部件;针对醇水的分离目前有两种主要渗透汽化膜:透水膜和透醇膜。前者主要是利用亲水膜(如聚乙烯醇,PVA)从高浓度醇溶液中去除水分16-19,后者是利用硅烷聚合物(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从低浓度醇的溶液中富集醇20, 21,这两种膜在针对乙醇水溶液体系时都获得了较好的结果22, 23。但是这些对乙醇-水溶液分离效果良好的PV膜在分离甲醇-水溶液时效果并不理想24。同时由于目前的渗透汽化膜主要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体制备的均质膜或复合膜,针对实际工业废液,它们也较难适用。这是因为废液成分复杂,不仅会对膜构成污染,更严重的是对膜进行侵蚀,破坏膜的结构。例如,我国甲醇生产主要是以煤和天然气为原料,所以甲醇废水中既含有少量有机物,也含有微量的固体颗粒,它们会堵塞膜孔而造成膜的污染。更为重要的是:甲醇分子较小、极性较强,它能与聚合物的极性基团产生相互作用,造成聚合物链的松弛而被溶解,破坏膜的结构24。为此开发适用于低浓度甲醇废水处理的新型渗透汽化膜成为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外研究者采用PDMS或PDMS复合膜13, 20, 21对低浓度甲醇水溶液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与其它醇类相比,甲醇在膜中的扩散比吸附对它的通量影响更大,并且甲醇的极性对其扩散也有重要的影响;从而造成渗透通量和分离系数衰减。Sulzer Chemtech公司也开发了渗透蒸发系统,它可以从废水中除去乙酸甲酯、甲醇和MTBE的混合物;但是对甲醇的分离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甲醇脱除效率不高10。而国内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甲醇脱水16, 25, 26,而有关脱除废水中低浓度甲醇的研究报导较少。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甲醇的高度挥发和高极性,容易使聚合物膜溶胀,这就阻碍了POM脱除废水中甲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因此设计、制备和开发热稳定性好,甲醇选择透过性高和价格便宜的新型甲醇渗透汽化膜是提高其分离效果、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将是膜法渗透汽化脱除废水中低浓度甲醇研究的重点课题。3 研究趋势及发展前景展望近年来,无机-有机杂化膜是膜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它是无机和有机组分在微观层次上结合得到的一种新型分离膜。由于其特殊的组成和结构,无机-有机杂化膜有望集中无机膜和有机膜各自的优点,如柔韧性、成膜性能、强度、硬度、热力学、机械和化学稳定性,弥补它们的缺陷,而且可以发展单一膜材原先所没有的综合性能,满足特定应用领域的需要,特别是渗透汽化过程的需要。为什么无机-有机透醇渗透汽化杂化膜就能解决目前低浓度甲醇废水处理方面存在的科学难题?这是因为目前的渗透汽化膜主要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所制成,膜的柔润性好,但是致密度较高、亲水性强、热稳定性差,因此透醇能力低。而采用透醇杂化膜进行渗透汽化时,杂化膜中的无机成分不仅能够降低膜的亲水性,防止膜过度溶胀而导致自由体积的增加,而且能够提高膜的热稳定性;同时有机成分之间的交联则有利于提高有机物间的亲和力,增加有机物在膜中的选择透过性。更重要的是:无机-有机杂化网络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抑制杂化膜的溶胀,避免由于溶胀作用而导致的分离因子下降,并且杂化网络又可以适当控制杂化膜的致密度和膜内有机聚合物链自由体积的变化,增加空隙率和调节膜的微孔微隙结构,这样有利于甲醇在膜中的扩散和渗透,增加杂化膜的透醇性能;从而可以大力提高甲醇的渗透通量,解决目前的科学难题。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用适当的无机/有机组分的成分和比例,可以有效调节杂化膜的物化性能,同时获得高通量和高选择性的无机有机渗透汽化杂化膜27-29。例如,Uragami等人29报道:含硅量高的优先透过有机物渗透汽化膜脱除废水中的DVOCs具有明显效果。这是因为膜中无机硅含量的增加有利于降低膜的亲水性,而有机成分之间的交联则有利于提高有机物间的亲和力,增加DVOCs在膜中的选择透过性。同时,目前的制备方法中,在有机聚合物中掺杂无机成分24-27也是为了降低膜的致密度和亲水性,增加空隙率,提高膜的分离效果。因此有研究者认为30-32,用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制备渗透汽化膜的技术,为渗透汽化分离技术的突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必将成为未来甲醇渗透气化膜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虽然低浓度甲醇渗透汽化膜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解决。但是,用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的发展必将给我国新兴煤化工领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研究新思路,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发展前景广阔,需要进一步给予关注和支持。参考文献1 徐兆瑜,甲醇产业的发展和工艺技术新进展,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7, (6): 23-26.2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十一五”期间国内甲醇市场容量分析,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07, ( 20): 4-11.3 钟洪权,王亚明,张松,甲醇汽油的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西部煤化工,2007, (1): 28-30.4 毕玉燕,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甲醇废水,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3): 55-57.5 陈致泰,李世刚,韩光瑶,谢有畅,微气泡纯氧曝气法处理甲醇废水,中氮肥, 2008, (1): 8-11.6 余志坚,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的工程应用,安徽化工,2005, (4): 47-48.7 M. L. Cano, A. Saterbak, R. van Compernolle, M.P. Willams, M.E. Huot, I.A. Rhodes, C.C. Allen, A laboratory batch reactor test for assessing nonspeci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biodegradation in activated sludge,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2003, 75 (4): 342-354.8 D. Arulneyam, T. Swaminathan, Biodegradation of mixture of VOCs in a biofilte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4, 6(1): 30-33.9 刘茉娥,蔡邦肖,陈益棠. 膜技术在污水治理及回用中的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陈翠仙, 韩宾兵, 朗宁威. 渗透蒸发和蒸气渗透.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 S. P. Nunes, K.-V. Peinemann, Membrane Technology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2nd ed.),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KGaA, 200612 夏德万,张强,施艳荞,赵芸,矫庆泽,陈观文,渗透汽化膜分离研究的新进展, 高分子通报, 2007, (9): 1-8.13 A. Bakhshi, T. Mohammadi, O. G. Nik, A. Aroujalian, Effect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pervaporation of methanolwater mixtures: Part 1, Membrane Technology, 2006, 7-9.14 J. Gu, X. Shi, Y. Bai, H. Zhang, L. Zhang, H. Huang, Silicalite-filled polyether- block-amides membranes for recovering ethanol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pervapor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09, 32(1): 155-160.15 张庆武,曹蕊,陈翠仙,李继定,渗透汽化膜技术及其在有机溶剂脱水领域的应用,过滤与分离, 2008, 18(1): 31-33.16 M.N. Hyder, R.Y. M. Huang, P. Chen, Pervaporation dehydration of alcohol water mixtures: Optimization for permeate flux and selectivity by 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 J. Membr. Sci., 2009, 326: 343353.17 W. Qiu, M. Kosuri, F. Zhou, W. J. Koros, Dehydration of ethanolwater mixtures using asymmetric hollow fiber membranes from commercial polyimides, J. Membr. Sci., 2009, 327: 96103.18 T.A. Peters, N.E. Benes, J.T. F. Keurentjes, Hybrid ceramic-supported thin PVA pervaporation membranes: Long-term performance and thermal stability in the dehydration of alcohols, J. Membr. Sci., 2008, 311: 711.19 Qiu Gen Zhang, Qing Lin Liu, Yu Chen, et al., Microstructure dependent diffusion of waterethanol in swollen poly(vinylalcohol): A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9, 64: 334-340.20 A. Bakhshi, T. Mohammadi, A. Aroujalian, Pervaporation separation of binary and ternary mixtures with polydimethylsiloxane membranes, J. Appl. Polym. Sci. 2008, 107: 17771782.21 展侠,李继定,黄军其,陈翠仙,渗透气化优先透醇分离膜,化学进展,2008,20(9):1416-142622 王任,汤晓玉,杨晶,石尔,肖泽仪,疏水白炭黑填充PDMS - PA复合膜的渗透汽化性能,有机硅材料,2007, 21 (2):61-6423 Q. G. Zhang, Q. L. Liu, Z. Y. Jiang, Y. Chen, Anti-trade-off in dehydration of ethanol by novel PVA/APTEOS hybrid membranes, J. Membr. Sci., 2007, 287: 237-245.24 张浩,孙元,邓新华,边栋材,周晓峰,张涛,渗透汽化复合膜分离甲醇-水溶液的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7, 26(2): 24-26.25 叶宏,杜中杰,张晨,励杭泉,碳黑填充PDMS 渗透蒸发优先脱醇膜的制备研究,膜科学与技术, 2006,26(4): 27-31.26 Lei Li, Zeyi Xiao, Shujuan Tan, Liang Pu, Zhibing Zhang, Composite PDMS membrane with high flux for the separation of organics from water by pervaporation, J. Membr. Sci., 2004, 243: 177-187.27 L. M. Vane, V. V. Namboodiri, T. C. Bowen, Hydrophobic zeolitesilicone rubber mixed matrix membranes for ethanolwater separation: Effect of zeolite and silicone component selection on pervaporation perf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区块链金融科技行业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创新研究报告
- 护理专业国家题库及答案解析
- 食堂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及答案解析
- 通信安全评价师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安全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工程现场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员电脑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广州统计从业资料证考试及答案解析
- 太原客运段人身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辽宁锦州凌河区面向社会招聘市容管理工作人员6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崔一民-北京大学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DL∕T 502.26-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 第26部分:亚铁的测定啉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 TD/T 1065-2021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正式版)
- 信息组织与信息构建课件
- CIM登峰系列方冰制冰机技术服务手册
- 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可行性方案
- 视频监控调取记录表
- 质量控制计划QCP
- 七田真1000图记忆
- GB/T 4456-2008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