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培养学生听、说、写、译能力全面发展与提高的重要环节。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而提高语篇分析能力则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对语篇分析理论的研究,对提高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阅读理解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特殊的环境导致学生的阅读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他们在阅读中过度依赖工具书,遇到困难信心不足,对文字反应慢,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浅。显然,这样的阅读质量是不能真正达到将阅读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来获得所需信息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对语言学研究层面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学者们对于阅读理解的理论讨论也越来越深入。传统的理论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bottom - up p rocess) ,这种理论认为作者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文字、符号和语法规则变成语码。所以语篇阅读者要理解作者的意思就必须解释这些语码。换而言之就是语篇阅读者必须先弄懂最小的语言单位字母、字、单词,进而再弄懂短语和句子的意思,最后就能明白作者通过语篇传达给语篇阅读者的思想。根据这个理论可以判断如果要达到对语篇的理解就离不开对组成它的句子、分句或短语、单词和字的理解。由于自下而上的模式不能帮助语篇阅读者完全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古登曼(Goodman)提出自上而下( top - down app roach)的模式。在他的理论中,他提出语篇阅读者应该是阅读过程中的参与者,语篇阅读者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阅读文章,而是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文章的有用信息加强理解。其理论可以归纳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语言和思维互动的过程。80 年代, 美国人鲁姆哈特(Rumelhart)等人提出了“相互作用阅读理论”。他们认为,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模式都不能满足语篇阅读者对于理解文章的要求。因此他们综合上述两种理论: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的结合体。自下而上的模式可以帮助语篇阅读者发现新的信息,而自上而下的模式可以帮助语篇阅读者在语义方面做出判断。而在同时代美国人Carrel等提出了和“相互作用阅读理论”相似的“图式理论”。图式理论以认识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识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以图式的形式存储于记忆当中,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图式网络。由这个理论可以得出:阅读过程是语篇阅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做出预测,然后在文章中验证自己预测的过程。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集中到语篇分析理论上,并且对语篇分析在阅读理解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予以充分重视。二、语篇分析与阅读理解的关系篇章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语篇分析通常指的是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做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而语篇分析的这一特点对阅读者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语篇分析为语篇阅读者的语言学习以及对语篇理解提供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即从语篇的结构入手,从其所表现的交际功能与意念出发,从言语主体与言语对象的不同角度出发,在语言交际的动态环境中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语言现象,从而加深对语言现象及其交际功能的理解,训练和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一个连贯的语篇必须有语法、词汇等衔接成分,而且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句与句之间在概念上必须有联系,句与句的排列应该符合逻辑。首先从衔接这一语篇的重要特征入手,进行语篇表层结构上的分析。衔接是语篇结构中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 。如果我们在语言学习中能训练自己通过分析语法词汇的关系,掌握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句型之间和段际之间的意义上的连贯,把握全文的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同时还可以掌握句子、篇章在表达语篇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次,语篇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无论是衔接分析,还是意义连贯推理,都能够调动阅读者的积极思维活动,使阅读者摆脱语法分析的羁绊,培养把握语篇整体意义,逐步发展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语篇分析既有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如衔接、连贯分析) ,又有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训练(如语篇结构分析) 。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语篇阅读者特别是在校大学生阅读能力,能加深他们对语言现象的理解,从而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语篇分析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以衔接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语篇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不足之处望指正。语篇的衔接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而这每一类又包含若干具体的体现形式。衔接手段分为两层:语法层和词汇层。其中语法层体现的形式有: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11照应。照应是指语篇中的一个成分用作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的现象,即可以确定语言内部的联系。照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指( endophoric) ,一种是外指( exophoric) 。内指是指参照点存在于语篇当中,说明的是语言内部的联系。外指说的是有关成分的参照点存在于情景语境或文化语境当中。根据参照点和相关成分在语篇中的出现的前后顺序, 内指又可分为前指( anaphoric ) 和后指( cataphoric)两种。前指就是用一个成分反指上文中出现的某个成分,后指就是被指代的成分出现在下文中。例1. Iwould never have believed it. Theyve ac2cep ted the strange woman. ( It的所指对象Theyveaccep ted the strange woman. 在下文,因此是内指中的后指。)例2. Peter had a cat but he couldn t keep it.( he的所指对象是Peter ; it的所指对象是cat,均出现在上句,因此是内指中的前指。)21替代。替代是指用一个替代词去取代语篇中的某一个成分。被替代的部分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例3. - I have lostmy pen.Get a new one.例4. - Is L ily passed the English exam?Yes, I think so.如例3中的one来替代上文中出现的pen,指的是同类中的另一个,而不是相同的pen。例4中的so被用来替代句子L ily passed the English exam。由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替代可以通过替代成分与替代对象之间的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起到语篇衔接的作用;替代成分的出现必然会使语篇阅读者从语篇的上下文中去寻找被替代的语言成分。在语篇中替代不但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产生一定的对比度,这样会使语篇中新出现的信息更加突出,进而反过来加强了语篇的衔接关系。省略指的是语篇中的某个成分或某些成分被省去,被省去的成分一般都能在语篇中找到。如下面例中的yes的后面省去了I did not takemy brother with me yesterday。例5. - Did you take your brother with you yes2terday?N0. ( I did not take my brother withme yesterday)无论是在汉语中还是在英语中省略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因为它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要求人们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简约的表达方式的经济原则是语篇修辞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略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本文仅仅讨论句法层面的缩略现象。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省略不但能使语篇不会显得拖沓冗长,而且更突出了新信息;同时省略结构和省略成分之间的预设关系能使语篇前后衔接,从而更显结构的紧凑。41连接。连接是一种运用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不同成分之间具有何种逻辑关系的手段。在下面例子中,连接成分Also, But, Then, For, In thatcase, for examp le分别体现了递进关系、转折关系、时间关系、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例6. They ate a bigmeal. Also they drank threebottles of beer.例7. The weather was appalling. But we had ap leasant time.例8. Then they went to the zoo.例9. He died. For he didn t see the horsecoming.例10. In that case, he would have taken a p laneto New York.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连接是一个语义的概念,是体现连接这个概念的具体化。韩礼德曾经对语篇中连接成分的特征及衔接功能作过阐述:“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甚至可以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衔接手段中的词汇层的具体形式为重述和搭配。重述。韩礼德和哈桑认为,重述可以分为重复,同义/反义,上义与下义/整体与局部词汇重复,指的是某个词通常是关键词在同一个语篇中重复出现。如例11、12和13中的dogs, dogs; bear,bears; strove and strife。例11. I dont like dogs. I hate dogs.例12. Im always afraid of bears. I met a bearyesterday.例13.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worth mystrife.由上述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特点:词汇的重复可能是形式完全一致的(如dogs, dogs) ,也可能是基本一致的( bear, bears) ,甚至可能是同源不同形的( strove and strife) 。同义和反义也具有衔接的功能,其表现形式是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两个成分是否同义或反义,应由他们的意义决定,而不受该词的具体形式的制约,如例14中的“cheered and app lause”和例15中的“talking and reticent”。例14. All the boys and girls cheered, the leaderacknowledged the app lause.例15. Jane was talking with others while Elizaremained reticent all the time.搭配。搭配(亦称同现)指的是不同的词汇在意义上是有所联系的. 同现的词汇可以在同一个小句中,如例16中的“wine”和“beer”。例16. He 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德阳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 2025-2026学年度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组合班)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药店门店管理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度XX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总结报告
- 2025年职业选词测试题目及答案
- 重伤抢救应急预案(3篇)
- 商洛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
- 反应力挑战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阿里认证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厂纪厂规培训试题及答案
- 智能消防水炮试题题库及答案
- 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 室内卧室门定制合同协议
- 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应用
- 农村个人租地合同样本
- YS/T 3045-2022埋管滴淋堆浸提金技术规范
-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手册
-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六年级上册期末试题2
- 《电梯知识培训演示》课件
- 冲压车间安全培训
- 肝血吸虫病超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