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建筑物理热工阶段测验.doc_第1页
【答案】建筑物理热工阶段测验.doc_第2页
【答案】建筑物理热工阶段测验.doc_第3页
【答案】建筑物理热工阶段测验.doc_第4页
【答案】建筑物理热工阶段测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室内热湿环境的构成要素有: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02影响室内热湿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微波辐射和降水。03影响热湿环境的室内因素包括,设备产生的热和湿,和人体产生的热和湿。04影响自然对流强度的主要因素是风速。05自然对流的热流方向是由下向上的,进、出气口之间距离越大,越有利于对流。06影响受迫对流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热流方向。07假如空调设备使得室内冬夏两季温度、湿度和风速都相同,则人体冷热感觉必然相同。08即使冬夏室内温度、湿度和风速都相同,由于壁面辐射不同,人体仍可能感觉冬冷夏热。09在传热的三种方式中,对流方式不需要彼此接触,也不需要传播的媒介。10空调是采用辐射方式传热的热工设备.11热汀是采用对流方式传热的热工设备。12人体与室内环境之间保持负荷热平衡,是热舒适的充分与必要条件。13人体与室内环境之间处于正常热平衡,即能保持热舒适。14“热舒适”要求人体的各种散热中,辐射方式占据最少的比例。15人体与室内环境热交换的方式有:辐射,对流和导热。16玻璃能够透进太阳光、加热室内,阻挡红外线透出散热,形成温室效应。17玻璃能够透进红外线、加热室内,阻挡热空气透出散热,形成温室效应。18封闭空气间层内部的热辐射,仅涉及红外线辐射。19封闭空气间层能够阻断实体材料的对流传热,因此增加了保温能力。20低辐射玻璃比普通玻璃更多地反射红外线,因此增加了保温能力。21空气间层内壁铺贴反射薄膜,有利于减少对流传热。22呼吸玻璃运用通风间层手法,有利于减少辐射传热。23保温材料受潮后,由于水代替了孔隙中的空气,导热系数将显著增大。24轻质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必然越轻越好。35外围护结构的传热中,表面换热过程通常只涉及导热传热方式。36实体材料层的热阻与其厚度成正比,与其导热系数成正比。37地坪热损失比墙面更大,应加强保温构造。38由于大地的蓄热作用,地坪热损失比墙面小。39采暖建筑使用外保温构造,有利于防止结构内部冷凝。40冷库建筑使用外保温构造,有利于防止结构内部冷凝。41间歇使用房间采用内保温,有利于实现快速升降温。42外保温构造保护主体结构减少热胀冷缩,有利于防止开裂渗水。43外围护结构最小总热阻的设置,必须保障采暖时室内壁面温度等于室内气温。44外围护结构最小总热阻的设置,必须保障采暖时室内壁面不结露。45保温综合设计中要求选择规整的平面与体型,是为了减少传热异常部位。46保温综合设计中要求选择规整的平面与体型,是为了减少散热表面积。47建筑外形设计借鉴高层建筑减少侧向风载的手法,是为了减少对流散热量。48采用非贯通式热桥,是为了减少热桥部位散热。49非贯通式热桥设置在室外侧有利于保温,因为此处温度高所以辐射少。50断桥窗框由于增加了窗玻璃的反射系数,可以提高窗户的保温能力。51为减少外墙散热,应控制建筑北朝向立面的窗墙面积比。52夏季室外综合温度是室外空气温度与太阳辐射等效温度之和。53夏季室外综合温度通常小于室外空气温度。54遮挡日照和加强表面反射可以降低夏季室外综合温度。55采用低辐射玻璃可以有效降低夏季室外综合温度。56夏季室外综合温度随围护结构所处位置不同而起伏变化。57建筑热工中的“地方风”是指季候风、穿堂风等。58建筑热工中的“地方风”是指巷道风、庭院风等。59加强对阳光的反射,属于建筑防热中“减少室外热作用”方法。60立体绿化全面遮阳,属于建筑防热中“减少室外热作用”方法。61呼吸玻璃通风散热,属于建筑防热中“减少室外热作用”方法。62自然通风减少余热,属于建筑防热中“减少室外热作用”方法。63关于自然通风的动力因素,利用竖向井道组织对流属于“风压”。64关于自然通风的动力因素,门窗布置形成穿堂风属于“热压”。65关于自然通风的动力因素,改变门窗扇角度,调整室内通风流场属于“风压”。66关于自然通风的动力因素,加大室内进出风口之间的高差属于“风压”。67关于自然通风的动力因素,导风进入建筑组群属于“热压”。68墙面绿化可以遮阳,但并不能降低室外综合温度。69绿化蒸发时消耗的汽化潜热,能够降低局部空气温度。70喷雾降温的作用原理,是因为提高了湿度而降低室外综合温度。71喷雾降温的作用原理,是汽化耗热而降低空气温度。72建筑正对风向,即投射角为0度时,对后排建筑的影响最小。73通风屋顶的开口常采用山墙通风、老虎窗通风和女儿墙通风等布置形式。74外墙内壁降温至发生冷凝时的温度,称作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75发生冷凝时,实际水蒸气分压力超过了饱和水蒸气分压力。76发生冷凝后继续降温,相对湿度在达到饱和后将持续上升。77沿水蒸气渗透方向,材料布置应先疏松后密实,有利于防止冷凝。78为防止内部冷凝,采暖房间宜内侧采用密实的结构材料,外侧采用疏松的保温材料。79隔蒸气层应设置在水蒸气流入侧,即墙体温度比较高的一侧。80采暖房间,隔蒸气层应设置在保温层外侧;冷库房间,隔蒸气层应设置在隔热层内侧。81为防止地坪返潮,应采用热阻较大、且表面尽量致密的材料。82为防止地坪返潮,应采用蓄热量大、而有一定吸湿能力的材料。83为防止热桥表面冷凝,应加强供热通风,或用家具和装修加以隐蔽。84针对高湿房间顶棚冷凝,可设置斜面、弧面吊顶引水排水。85太阳位置用高度角和方位角标示。其中方位角以正北向为0度。86太阳方位角和时角表达相似,都以正南向为0度。87按太阳方位角和时角表达,正东方向为 +90,上午六点。88影响太阳位置的三个参量是地理纬度、地理经度和时角。89赤纬角表达季节,冬至日的赤纬角是+2327.90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的余角。91建筑热工使用当地平均太阳时,需要根据当地的纬度与标准时换算。92北京时间就是北京当地经度的平均太阳时。93太阳方位角15,时间1小时;经度差15,时差1小时。94地方时与标准时换算,经度每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95日照棒影图中,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棒高影长之比是太阳高度角的正切。96遮阳形式中,垂直式针对东南、西南朝向。97遮阳形式中,水平加垂直(综合)式针对东北、西北朝向。98遮阳形式中,挡板式针对东、西朝向,实际中常用卷帘方式。99水平式遮阳板不应紧贴墙面,而要留出空隙,避免阻挡上升热流。100 遮阳板应设置在室内侧,避免板体晒热后形成两次辐射。光学计算题1有吊灯向空间各个方向均匀发光,其光源光通量为1256 lm,求此灯正下方2米处水平面上工作点(P1)的照度和该点侧旁1米处工作点(P2)的照度。(作计算草图)已知:F =1256(lm);W = 4p;h = 2(m);l = 1(m) 求:E1;E2 解:(均匀扩散,呈球面分布。对于任意球面,有 W = A / r = 4p r / r= 4p ) I = F / W = 1256 / 4p = 100(cd) E= I / rcos a 对于P1点,有r1 = h = 2(m);a1 = 0,cos a1 = 1; 则E1 = I / r1 cos a1 =100 / 4 1 = 25(lx); 对于P2点,有r2 = h + l = 5(m);cos a2 = h / r 2 = 25 /5 ; 则E2 = I / r2 cos a2 =100 / 5 25 /5 = 85 = 17.9(lx);答:工作面上P1点照度为25(lx);P2点照度为17.9(lx)。2某灯向下半球空间发光强度均为100cd,该灯正下方,直线距离1m处,有水平放置的均匀扩散反射材料,已知其反射系数为0.8,求材料表面亮度值。若材料表面蒙覆一层透射系数为0.75的玻璃,则材料表面亮度降为多少?已知:I =100(cd);W = 4p;r = 1(m);a = 0; r = 0.8;t = 0.75 求:L;L 解:E = I / rcos a = 100 / 1 1 = 100(lx) L = E r = 100 0.8 = 80(asb) 或 = E r / p = 80 / 3.14 = 25.5(cd/m) 当蒙覆一层玻璃时,透过玻璃到达材料的照度变为E = E t = 100 0.75 = 75(lx), 则材料的表面亮度为L= E r = 75 0.8 = 60(asb); 光线从材料表面再一次透过玻璃到达观察者 L= L t = 60 0.75 = 45(asb)答:材料表面亮度为80(asb)。若蒙覆一层玻璃,材料表面亮度降为45(asb)。热工计算题1有200厚钢筋混凝土外墙(=1.51w/mk),内25厚、外30厚水泥沙浆(=0.93w/mk)。室内气温20,室外0。设定内、外表面换热阻为0.115 mk/ w和0.043 mk/ w。 求:该外墙总热阻;热流强度;外墙内、外表面温度。已知:d1=0.025 m;1=0.93w/mk; d2=0.2m;2=1.51 w/mk; d3=0.03 m;3=0.93 w/mk;Ri= 0.043 mk/w;Re = 0.115 mk/w; ti=20C ;te=0C求: q i;e解: Ro = Ri+ d1/1+ d2/2+ d3/3 + Re= 0.115+ 0.025/0.93+ 0.2/1.51+ 0.03/0.93+ 0.043 = 0.35 mk /wq =( ti- te)/ Ro=(20-0) /0.35=57w/mq = (ti-i) / Ri; i= ti- Ri q = 20-0.11557=13.4 C q = (e- te) / Re; e= te+ Re q = 0+0.04357=2.5 C答: 总热阻为0.35 mk /w;热流强度为57w/m;内、外表面温度为13.4 C和2.5 C。 误1: RoR;遗漏Ri Re;误2:i ti+ Ri q,壁温高于室温;误2:求时无算式推导。2已知某外围护结构的实体材料层热阻为0.342 mk/ w,欲使其总传热系数达到1.0 w/mk,需加设导热系数为0.1 w/mk的保温材料多少毫米厚度?(内、外表面换热阻同上题)已知:R = 0.342 mk /w; Ko =1.0 w / mk; x = 0.1w/mkRi= 0.043 mk/w;Re = 0.115 mk/w;求: dx解:1/ Ko = Ro = Ri+R+ dx/x+Re ;dx = 1/ Ko-(Ri+R + Re) x = 1 -(0.043+0.342 + 0.115)0.1 = 0.05m = 50 mm答: 需加设保温材料50毫米厚。 误1:R加R新-R,未计入Ri Re;误2:无算式直接代入数据,或缺少代入数据环节。3已知室内空气温度为24C,当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降低至18C时即发生冷凝现象.求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请查阅教材附录中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表)已知: ti = 24C; td =18C求: 解:查表得Ps = 2983.7Pa; Pstd = 2062.5 Pa; 根据td的定义, Pstd即为P = P/Ps100% = 2062.5/2983.7100% = 69%答: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9%。 4某地位于北纬3045,东经121。求该地在冬至、夏至、春秋分日期,地方时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该地的地方时正午时刻为北京时间的几时几分?已知: =;Lm = 121;1=-2327;2 =;3 = 0;Lo=120;Tm =12h求: hs1;hs2;hs3;To解:hs = 90 -(-);hs1 = 90 -(-1)= 90 - 3045-(-2327)= 3548;hs2 = 90 -(-2)= 90 -(3045- 2327)= 8242;hs3 = 90 -(-3)= 90 -(3045- 0)= 5915;To = Tm +4(Lo - Lm)= 12h +4(120-121)=11h 56;答:该地冬至、夏至、春秋分的太阳高度角分别为3548;8242和5915,该地的地方时正午时刻为北京时间的11时46分。声学计算题1. 求70 dB, 70 dB, 70 dB,三个声音叠加后的噪声级。已知:L1= L2 = L3 = 70 dB;求: L123解: 1)根据LN=L +10logN,L123= L1 +10log 3=70 dB+5 dB = 75 dB; 2)根据LN=L +10logN,L12 = L1 +10log2 = L1 +3 dB = 73 dB; 3)根据两相同声级叠加增加3 dB,L12 = L1 +3 dB = 73 dB; 根据差值查表:L= L12- L3 = 73 dB-70 dB = 3 dB L= 2 dB,附加在L12上, L123 = L12 +2 dB = 73 dB+2 dB = 75 dB答:三个声音叠加后的噪声级为75 dB。凡直接写两分贝数相加的均不 合适例如70 dB +70 dB = 73 dB2. 求70 dB, 70 dB, 60 dB,三个声音叠加后的噪声级。已知:L1= L2 = 70 dB;L3 = 60 dB;求: L123解: 1)根据LN=L +10logN,L12= L1 +10log 2 = 70 dB+3 dB = 73 dB; 2)根据两相同声级叠加增加3 dB,L12 = L1 +3 dB = 73 dB; 根据差值查表:L= L12- L3 = 73 dB - 60 dB = 13 dB 10 dB 当差值大于10 dB时,附加值忽略不计,即L= 0 dB; L123 = L12 + 0 dB = 73 dB答:三个声音叠加后的噪声级为73 dB。3 求70 dB, 70 dB, 68 dB,三个声音叠加后的噪声级。已知:L1= L2 = 70 dB;L3 = 68 dB;求: L123解: 1)根据LN=L +10logN,L12= L1 +10log 2 = 70 dB+3 dB = 73 dB; 2)根据差值:L= L12- L3 = 73 dB 68 dB = 5 dB ; 查表:当差值L = 5 dB时,附加值 L= 1 dB; L123 = L12 + 1 dB = 74 dB答:三个声音叠加后的噪声级为74dB。4 某车间有两种类型的机器,其中A型机器四台,每台噪声为70dB;B型机器十台,每台噪声为66dB。求全部A型机器的噪声级,全部B型机器的噪声级,两种类型机器同时运行的噪声级。已知:LA = 70dB;NA= 4;LB = 66 dB;NB = 10求: LNA; LNB; L NAB解:LN = L +10logN LNA = LA + 10log NA = 70dB + 10log4 = 70dB + 6 dB = 76dB LNB = LB + 10log NB = 66dB + 10log10 = 66dB + 10 dB = 76dB 根据LNA = LNB L NAB = LNA + 10log2 (或以文字说明:根据两相同声级叠加增加3 dB)L NAB = 76dB + 3 dB = 79dB答: 全部A型机器的噪声级为76dB;全部B型机器的噪声级为76dB;两种类型机器同时运行的噪声级为79 dB。型设备十台。列算式应有环节:标准式具体符号算式填入数据算式答案,多缺第三步列70dB+70dB+70dB+70dB,不必,也不对。 人眼的视觉特征是;角膜,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下题正 人眼的视觉特征是;颜色感觉,明暗视觉,亮度感觉和视野范围。 光谱光视效率是指:光的波长不同,人眼的光感觉量不同。 光谱光视效率是指:光的颜色不同,人眼的光感觉量不同。 明视觉时,黄绿色的光视感最大。 暗视觉时,波长为507nm的光视感最大。 人眼双眼视觉的视野范围是30。60 人眼视野中具有清晰构图的近背景视场是60。30 人眼具有最高敏锐度的中心视场仅有2。 当观众与展品的距离大于展品尺寸的2倍时,属于清晰视野。1.52 当环境亮度变暗时,人眼感受光谱蓝移的现象,称作普金野效应。 当亮度变暗时,人眼对环境色调的感受将向暖色偏移。冷 暗视觉缺乏色彩感觉,但具有与明视觉同样的细节分辨能力。不辨 由亮转暗时,人眼暂时看不清环境,需要几分钟的明适应时间。暗 暗适应需要比明适应更长的时间。 由室外进入电影院等黑暗场所,常采用空间迂回的设计手法争取明适应时间。暗 对比眩光引起反复的明暗适应,导致视觉疲劳。 长时间处于极端的亮度对比,会引起视觉疲劳。 眩光按形成原因,可分为直接眩光和失能眩光。间接 眩光按产生后果,可分为间接眩光和不舒适眩光。失能 明暗对比极端强烈未必就是眩光,亮度超过16sb以上才能称作眩光。对比眩光 眩光源越接近视平线,眩光感受越强烈。 眩光源与视平线夹角在45以上时,称作强烈眩光,中等 提高灯具的背景亮度能够防止反射眩光。直接 提高灯具的悬挂高度能够防止反射眩光。直接 增大灯具的遮光角能够防止反射眩光。直接 降低灯具的表面亮度有利于防止直接眩光,但无益于防止反射眩光。均利 有大量显示屏的场所要防止眩光,应调整灯具、工作面与视线的几何关系。下题正 有大量显示屏的场所要防止眩光,应选择合适的灯具配光类型。 明亮窗洞或灯箱侧边布置展品,应使展品与窗洞边线相距14以上夹角。 灯箱侧边布置展品,应使展品与灯箱边线相距50以上夹角。14 侧窗光线与光滑画面的法线间保持50以上夹角,可以避免反射眩光。 射灯光线与光滑画面的法线间保持14以上夹角,可以避免反射眩光。50 采用低反射材料制作透明罩,可以防止展柜发生两次反射眩光。 为防止展柜发生两次反射眩光,应加强柜内展品照明,减弱观众、环境照明。 照度是光源光线在被照面上的分布密度,即每平方米的流明数,单位是cd。lx 发光强度是光源光线在发射空间中的分布密度,即每度立体角中的流明数,单位是cd。 亮度表示光线进入眼睛的量,是视看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的发光强度。 亮度标准单位是cd/,描述光源时常用sb亮度单位,它是标准单位的 p倍。万倍 亮度标准单位是cd/,描述材料表面的反射亮度常用asb单位,它是标准单位的1/p倍。 材料按反射、透射后的光线分布,分类为规则型材料、漫射型材料和混合型材料。 漫射型材料反射、透射后的亮度分布以法线方向为最大,呈余弦分布。发光强度 漫射型材料反射、透射后的发光强度分布各向均等。亮度 磨砂玻璃属于漫射透射材料,木饰面钢琴漆属于规则反射材料。混合,混合, 乳白玻璃属于漫射透射材料,石膏饰面属于规则反射材料。漫射,漫射, 全云天天空亮度分布稳定,室内采光受窗口朝向的影响较小。 CIE全云天的天空亮度分布特征是:天顶亮度约为地坪附近亮度的 2倍。3 全云天地面照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云量,地面反射率和大气透明度。云状 采光标准中,根据视觉作业尺寸确定室内天然采光最低照度。 采光标准中,根据采光口的形式确定室内天然采光最低照度。上题正 采光标准中,刚能满足室内采光要求的室外照度称为最低照度。临界 采光标准中,室外临界照度取值5000lx。 我国光气候分为五个等级,照度南高北低,华南级,东北级。 采光系数是室内天然光照度与同一时刻的室外临界照度的百分比数值。仅标准值时 某教室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为2 %,即室内天然采光的最低照度为150 lx。100 采光质量包括均匀度,防眩光,合适的光反射比和光源稳定性。混淆照明 侧窗光线立体感强,采光纵向均匀度高。差 侧窗采光沿进深方向快速衰减,仅能满足窗高3倍尺寸范围内的采光要求。2 侧窗纵向采光均匀性受窗洞高度的影响,横向均匀性受窗间墙宽度的影响。 为加强侧窗纵深采光,可设置反光板、配合斜顶棚,把光线投向纵深。 为加强侧窗纵深采光,可采用磨砂玻璃折射光线,或玻璃砖扩散光线。扩散,折射 天窗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远大于侧窗,根据立体角投影定律,天窗效能远高于侧窗。 锯齿形天窗具有统一的光线方向,为避免眩光,窗口常取南朝向。北 锯齿形天窗有斜屋面、斜顶棚反光增亮,采光系数可高于平天窗。低于 电光源分为热辐射灯、气体放电灯和节能冷光灯三个基本种类。固体光源 荧光灯在气体放电光源中单灯功率较大,因此多用于层高较低的室内空间。小 金卤灯属于热辐射灯,卤钨灯属于气体放电灯。气体放电,热辐射 热辐射灯显色性高,但光效差,在公共建筑中应限制使用。 灯具三项特性指标中,配光曲线标示对于眩光的保护角度。设计、计算 灯具三项特性指标中,遮光角影响利用系数,用于照度计算。眩光的保护 直接型灯具,其光线全部向上,效率最高,能避免一切眩光。下 均匀扩散型灯具,遮挡了水平方向的光线,在接近视线高度的位置防止眩光。直接间接 间接型灯具,其光线均匀发散至空间各处,观感饱满,利于表现整体造型。均匀扩散 台灯向下有集中光线,向上灯罩透光照亮顶棚,可以单灯实现混合照明方式,属于半间接型灯具。半直接 顶棚嵌入式筒灯属于均匀扩散型灯具,水晶大吊灯属于直接型灯具。均匀扩散,直接 直接型灯具使空间扩张、离散,间接型灯具使空间紧缩、内聚。间接,直接 混合照明方式就是以局部照明为基础,再增加重点照明。一般 单独使用局部照明,容易引起对比眩光,造成视觉疲劳,应与一般照明结合使用。 吸顶灯属于直接型灯具,单独使用时容易形成暗顶棚,导致对比眩光。嵌入灯 照明质量包括:照度均匀度,防止眩光,光线方向性,光色与显色,环境亮度比例和光源稳定性等。 灯具布置遵循最大距高比规定,是为了满足照明质量中关于光线方向性的要求。照度均匀度 气体放电灯采用高频电子镇流器,有利于满足照明质量中关于照度均匀度的要求。光源稳定性 具有方向性的光线能够形成光影立体感,也有利于表现室内界面材料的独特质感。 LED射灯通常比卤钨射灯具有更好的显色性能,适合于表现绘画作品。差 对容貌表现有较高要求的场所,应选用中等显色性能的光源。高 根据人们的心理感受,较亮的环境宜采用暖色调光源,较暗的环境宜采用冷色调光源。冷,暖 办公场所的照明属于工作照明,商业、娱乐场所的照明属于环境照明。下题正 工作照明以观察视觉对象为目标,环境照明以表现空间界面为目标。 环境照明要求亮度分布形成变化,高亮度环境和低亮度环境相比,更应当避免过分均匀。相反 环境照明要形成视觉中心区域,其亮度应为周围的二至三倍。五至十倍 灯具利用系数受灯具配光类型,界面反射情况和空间形态比例三方面的影响。 对于顶棚灯具形成桌面照度,高耸的空间要比扁宽的空间具有更高的利用系数。扁宽,高耸 灯具布置时应使灯具的间距不小于最大距高比的规定值,以保障照度均匀。不大于 灯具布置时边跨灯具离墙的距离应为中间灯具间距的一半。1/31/4 与间接型灯具相比,采用直接型灯具时,室内界面反射率对灯具利用系数的影响更大。直接,间接 建筑一体化照明由于发光表面积大,必然表面亮度过高,容易形成眩光。亮度低,无眩光 建筑一体化照明有利于防止眩光,是因为发光表面积大,使得照度均匀度高。表面亮度低 建筑立面装饰照明有轮廓照明,透光照明和泛光照明三种基本形式。 建筑立面装饰照明中,轮廓照明的方式容易对行人造成眩光损害。泛光 为避免影响建筑立面构图,宜隐藏泛光灯具,可将灯具设置在建筑物的竖向构件上。水平 建筑立面的玻璃幕墙使用泛光照明效果显著,但对天空的光污染严重。不明显 01声音的计量采用对数标度,即实际声音和基准声音之比的对数。02声音的分贝数是实际声强、声压和最低声强、声压之比的对数。03人耳对声音大小的感觉与声音物理量的频率大致成正比关系。04声音在障板边缘大量衍射而进入声影区,说明声音的指向性强。05声音遇到障板时,声音的波长远大于障板尺寸,则严重遮挡不能绕射。06声音遇到凸弧面时其反射的强度小于遇到凹弧面时。07声音的反射遇到凹弧面时内聚,而遇到凸弧面时发散。08声速等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500Hz的声音其波长是340mm。09波长等于声速除以频率,20Hz的声音其波长是34000mm。10声音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是横波;水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是纵波。11不同声源形成不同波阵面,一般设备发声属于点声源,形成柱面波。12不同声源形成不同波阵面,交通干线发声属于线声源,形成平面波。13点声源的声能随距离平方衰减,距离加倍,声能降低3dB。14关于乐音和噪音的频谱特征,噪音的音调取决于基频。15关于乐音和噪音的频谱特征,乐音的音色取决于谐频。16噪音的频谱谱图呈线状,乐音的频谱谱图呈连续状。17语言中心频率为1000Hz,提高一个八度,其中心频率为2000 Hz。18关于声级计的四种计权网络,A网络参考70方等响曲线,模拟人耳对低频的不敏感。19关于声级计的四种计权网络,C网络参考40方等响曲线,代表总声级。20关于声级计的四种计权网络,D网络参考4000 Hz 5000 Hz范围的等响曲线,针对航空噪声。21在声音的掩蔽现象中,两个声音的频率差异越大,则掩蔽作用越强。22在声音的掩蔽现象中,高频声音容易掩蔽住低频声音,反之不然。23入射声与反射声相向叠加产生的干涉现象称作驻波。24房间内的驻波是由界面反射引起的,各界面之间相互平行可以避免驻波的发生。25为防止房间共振导致音质畸变,矩形房间的轴向尺寸应尽量保持三向均等。26为防止房间共振导致音质畸变,应使房间的三向尺寸保持合适的整数比例。27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100dB所经历的时间定义为混响时间。28室内与室外声音现象最大的差别在于反射声,混响是由反射声形成的。29根据赛宾公式,混响时间与房间的面积成正比。30根据赛宾公式,混响时间与室内的总吸声量成反比。31帘幕、织物以及人们的着装都属于柔性吸声材料,能够吸收中高频声音。32多孔材料以吸收中高频声为主,若加大厚度则有利于中频声的吸收。33发泡材料有开泡闭泡之分,若内部泡孔相互封闭不联通,则可作为多孔吸声材料。33发泡材料有开泡闭泡之分,若内部泡孔相互联通,则可作为柔性吸声材料。34关于针对的吸声频率,薄板吸声结构针对中频吸声较好。35穿孔板的吸声,当背后铺设多孔材料时有利于中高频吸声。36石膏板吊顶的吸声,当背后铺设多孔材料时有利于中频吸声。37多孔材料背后必须留有空腔,形成共振结构才能吸声。38石膏板、木饰面等薄膜、薄板的背后必须留有空腔,形成共振结构才能吸声。39空间吸声体由于其展开表面积大,吸声效果好,可以计取到大于1的吸声系数。40不反射即为吸声,因此门窗的透射也作为吸声量。41不反射即为吸声,开向室外自由声场的洞口,常计取0.5的吸声系数。42主观听音要求包括:合适的响度,较高的清晰度和足够的丰满度。43语言用房的主观听音要求侧重于丰满度,而音乐用房的要求侧重于响度。44按照脉冲声响应分析,早期反射声定义为与直达声间隔小于100毫秒的反射声。45早期反射声对观演厅内的响度,清晰度和丰满度都十分重要。46观演厅的后墙与顶棚交角部位容易缺乏早期反射声.47观演厅的前场中部容易造成回声。48观演厅体型设计的三原则是:充分利用混响声,争取早期反射声,消除声学缺陷。49相同容积情况下,音乐用房的混响时间应长于语言用房。50相同容积情况下,电影院的混响时间应长于歌舞剧院。51观演厅设计中,为争取与控制直达声,应调整侧墙与顶棚的角度。52观演厅设计中,收缩前部侧墙与顶棚,是为了充分利用直达声。53在确定房间容积时常采用每座容积来控制混响时间。54观演厅内观众的吸声量通常占总吸声量的三分之一。55观演厅设计中,根据声源声功率限制最大容积与长度,是为了充分利用直达声。56打破界面间的相互平行,有利于消除观演厅内的回声现象。57观演厅界面间做细部声扩散处理,有利于消除的颤动回声。58观众座席每排有足够的升高,有利于减少掠射吸收,保障早期反射声。59关于混响时间长短与频率关系的要求,语言用房应使得低频长于中高频,因此需要吸收中高频。60关于混响时间长短与频率关系的要求,音乐用房应使得高、中、低频保持一致,因此需要吸收低频。61多功能厅的混响设计有折衷法,可变混响时间法和电声技术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可变混响时间法。62关于电声技术法的运用,KTV包房室内设计应为短混响,演唱时应加入电声混响。63关于电声技术法的运用,文艺礼堂室内设计应为长混响,做报告时应加入电声混响。64 为避免扩声啸叫,应使话筒尽量向外靠近台口布置,扬声器尽量向内靠近后墙布置。65 长混响空间采用扩声技术加强直达声,可采用声柱,或分散式扬声器接近观众布置。66 噪声控制的原则是尽量在发声、传播和接收过程的早期采取措施。67 噪声控制通常在传播阶段采取措施最为经济实用。68 噪声分为环境噪声和干扰噪声,空间内部产生的是干扰噪声,外界传入的则是环境噪声。69 控制环境噪声,主要采用隔声的方法;控制干扰噪声,主要采用吸声的方法。70 噪声控制指标,对于隔撞击声,数据越大越好;对于隔空气声,数据越小越好。71 室内贴铺吸声材料,并不能够影响到噪声中的直达声部分。72 距离声源很近时,直达声占主导作用,室内贴铺吸声材料,降噪效果特别显著。73 噪声传播途径分为:空气直接传播,空气激发墙体振动传播,固体撞击墙体振动传播。74 关于噪声传播途径,门窗缝隙透射声音,属于空气激发墙体振动传播。75 关于噪声传播途径,楼板传递上层脚步声,属于空气直接传播。76 墙体厚度加倍,质量同样加倍,根据质量定律,隔声量增加3 dB。77 根据质量定律,入射声频率加倍,隔声量增加6 dB。78 轻质隔墙内部填充玻璃棉材料,对两侧房间的吸声性能都有增加。79 低频的背景噪声能够掩蔽语言声,有利于保障公共空间中交谈的私密性。80 工作时间八小时,工作环境中的最大允许噪声级为90 dB。81 工作工作时间减半,工作环境中的最大允许噪声级可提高9 dB。82 脉冲噪声的最大允许噪声级为115 dB,超过此数值可能造成一次致聋。83 关于噪声评价的多项指标,语言干扰级专门针对交通噪声。84 关于噪声评价的多项指标,等效声级针对单个设备,需要考察设备的噪声频谱。85 关于噪声评价的多项指标,昼夜等效声级专门针对交通噪声。86 关于噪声评价的多项指标,统计百分数声级中L90代表交通高峰时段的噪声。87 屏障隔声的方法针对中高频声效果明显。88 屏障隔声,应使屏障尽量靠近声源,并在面向声源侧做吸声处理。89 建筑内部控制噪声,应当“闹”、“静”功能相互分离,并使“静”区相对集中。90 门窗多缝隙,而且质量轻,因此隔声量远低于密实墙体。91 玻璃窗隔声应增加玻璃厚度和层数,加强密闭性能,做断桥窗框。92 多层玻璃窗,玻璃厚度相互避免平行,以防止发生驻波现象。93 为避免吻合效应降低隔声量,多层窗玻璃应采取相同的厚度。94 多层材料为避免吻合效应,常采用相同材料相同厚度、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构造处理。95 为避免吻合效应降低隔声量,可使结构更硬而降低临界频率,或结构更轻而提高临界频率。96 声闸常用于观演厅的走廊,其开向观演厅的门和开向外部公共区域的门应当尽量错开远离。97 组合墙的隔声量取决于门窗,墙的隔声量宜略高于门窗。98 组合墙的隔声量取决于墙,门窗的隔声量宜略高于墙。99 楼板隔绝撞击声的措施之一,是在面层和结构层之间设置弹性垫层以减弱传声。100弹性吊顶隔绝楼板撞击声,宜采用穿孔板加吸音棉的构造,并加大吊顶重量。平作10正误1正 响度均需;清晰度语言侧重;丰满度音乐侧重 误 2 正 直达声间隔50ms,声程差17m;三方面均有贡献;缺乏干涩飘忽;部位前场中部;原因界面原远离;改善界面收拢、反射板 误 缺三方面贡献,缺具体不良,缺部位原因,缺界面处理3 正 回声(早期反射声)高强度、长延时,特定表面(后墙顶角、挑台栏板),调整角度; 颤动平行界面,调整角度,扩散,吸声; 聚焦特定表面(凹弧),扩散,吸声; 误 三项未全4 正 直达限制距离(排数),加大起坡,控制台口角度; 早反收拢台口界面,调整墙、顶角度,加反射板,造型扩散 误 误介绍早期反射声作用;体型处理未列全5 正 音乐要求混响长,语言要求混响短;音乐低频长于中、高频,语言低中高相等; 电影院、类语言短混响,短于报告厅吸收中、高频,留出低频,宜用多孔材料、软包; 报告厅、语言用房应吸收低频(观众吸收中、高频,留出了低频),宜用共振结构(木饰面等) 误 混谈看似全面,实际未明确区分两者差别;电影误为长混响;缺吸声具体用材、两者差别6 正 折衷法混响时间取中、要求较低;可变法混响时间改变,变吸声、变容积,要求极高; 电声法设计长混响,声柱、分散扬声器补语言清晰;设计短混响,演唱家电声混响 误 直接举例,以偏概全;混淆于音乐、语言的长短;电声法两种处理不具体平作1正误1正 温、湿、风、辐;气候、结构、人&设备1误 未具述气候各因素2正 空调可控温、湿、风,不可控辐;冬夏壁辐异;人体换热辐占半;2误 未述空调不可控辐;未述冬夏壁辐异;未述人体换热3正 导热、对流、辐射;实体接触、流体内、表面间(无媒介);壁内、壁表与空气、壁之间&人3误 未述实体接触、流体内、表面间(无媒介);未述三方式在壁体表现4正 色深浅阳光、光滑度红外线;内红外线(冬夏同);外阳光(冬深夏浅),百叶敞闭;4误 未针对表面反射辐射;未述表面阳光、红外线之别;未明确内仅红外线未述外阳光之冬夏矛盾处理,或分主次,或予敞闭调节;宜列举材料5正 4+2;温、湿、风、辐物理;代谢、着装人体5误 未具述各因素6正 必要产热、散热平衡;必要辐占半、对流占1/4、蒸发占1/46误 未述正常热平衡具体比例平作2正误1正 保日照、防风、规整、热特性等;防减热、遮阳、绿化、通风、热惰性等; 规整减风压,减表面积,减热桥误 综合日照未扩展,缺热特性等;减弱室外未扩展 规整缺减风压2正 指标同为i,保温与室内气温差,防热与室外气温差;计算均计Ro,保温作稳定传热计算,防热作不稳定传热计算;构造实体材料层各方式均同,防热侧重表面,通风间层仅利防热 误 保防分列,未加对照;指标、计算不明确3正 内灵活,材广价廉,占空间,容易冷凝,无此作用,无此作用,间歇用快速升降; 外整体,耐候价高,不占内,防止冷凝,保防水层,免主材裂,全天候蓄热稳定; 误 内外分列,未加对照;缺热特性、防冷凝4正 闭减导热而保温,保防皆宜;辐射居首,改善贴膜反射,分层减辐;通对流散热、减外传内,仅适防热;对流居首,改善出入高差、内部通畅;误 通扩大到外饰反射 组织通风等综合措施; 混淆了隔汽层(下章内容)5正 轻孔隙空气导热系数,太轻孔大对流、辐射增加,最佳容重误 缺工艺所限,孔大增热6正 两动力风压、风速,热压、温差(高差); 导风入群(风),门窗穿堂(风),井道拔风(热),呼吸玻璃(热),场院温差(热), 误 缺风压热压的动力因素;平作3正误1正 因气热壁冷湿高;防普畅供热、勿遮挡、蓄;防高吸湿、引水;防泛加阻、勿蓄、勿密 误 未区分三项,其措施并不相同;缺地坪返潮2正 采暖蒸汽流由内向外;先密实后疏松Ps与P先开后合利防冷凝;先结构后保温外保温 误 未分析Ps与P走势,笼统;优势不必全述外保温各项,仅防冷凝优势3正 目的入前剧降;要求满足数值,位置正确,留有出路;流入侧,采暖内、冷库外 误 缺数值项5 正 正东906点,正南012点,正西9018点,正北1800点 误 未列表6正 水平南、高上,综合东南西南、中高侧,垂直东北西北、低侧,挡板正东正西、低前; 外侧避免二次辐射,水平留间隙避免阻挡热流误 未列表;缺构造项7正 已知:=3045,冬至1-2327,夏至22327 ,春、秋分30,Lm=121,Lo=120,Tm=12h求:冬至hs1 ,夏至hs2,春、秋分hs3,To解:hs = 90-(-) hs 1= 90-(-1)= 90-3045-(-2327) = 3548; hs 2= 90-(-2)= 90-(3045-2327) = 8242; hs 3= 90-(-3)= 90-(3045-0) = 5915; To = Tm + 4(LoLm) = 12h + 4(120121) = 11h56答: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548,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242,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915;该地正午为北京时间11点56分。 误 时间未计负号,变减为加,误12h04;未换算时间1正 颜波长,谱极值,野各值,两分布、功能;明暗适应 误 四项未具体;四项混淆眼睛构造;四项混淆视度指标;普金野效应属光谱,误入颜色;误列眩光项缺明暗适应时间,建筑设计用途,眩光成因2正 规则,混合,漫射;镜面、玻璃,油漆、磨砂,石膏、乳白误 材料分类混淆灯具分类;缺混合类(定向扩散类);缺每项例举;3正 数量C标准值;质量均匀度、防眩光等;C内外同时、%;标准Emin、作业尺寸,El、5000lx;五分区调整系数 误 缺采光质量;缺C标准值介绍;分区调整4正 优适、廉、眺、向;劣纵向衰减;均横窗间墙、纵位置高; 改善纵深玻璃扩散、折射,反光板,斜(弧)顶棚 误 缺改善纵深5正 形式平,矩,梯,井,锯;效率分析天窗水平投影大,天顶亮度高 误 缺立体角投影分析,称教材有图而不述6正 定义近视线、小范围、过大L、极端C;分类直接、反射,不舒、失能; 展厅对比,窗口14;反射,光线50;两次反射,内亮外暗、倾斜玻璃、消光 误 展厅措施缺数值平作5正误1正 类热,白、卤;气荧、钠、金、氙;半两、冷 误 缺半导体类2正 效BCA,显ACB,温BAC,亮CAB 误 效CBA,显ABC,温BCA,亮CBA3正 依据上下、百分比;六类直接、半直接、直接间接、均匀扩散、半间接、间接 误 缺依据比例;依据光源判断均误;模糊、未加具体限定4正 直接高效,高眩,内聚,生硬;半直次之; 均扩中效,中眩,饱满; 间接低效,低眩,外扩,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