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2010各检测器说明.doc_第1页
GC-2010各检测器说明.doc_第2页
GC-2010各检测器说明.doc_第3页
GC-2010各检测器说明.doc_第4页
GC-2010各检测器说明.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C-2010操作说明一, 通用注意事项: A:钢瓶及气源1 钢瓶及减压阀要经常检漏。2 在使用空气压缩机时要定期放水,更换干燥剂。3 钢瓶总压2.0Mpa时,更换新钢瓶。 B:电源电压不稳,需配制稳压电源,同时有良好的接地设施。 C:进样口 1定期更换进样垫。2进样口内的玻璃衬管要定期清洗,SPL需注意分流及不分流两种衬管,衬管内 最好加石英棉。3不用的进样口和检测器要用死堵堵好。 D:色谱柱的安装毛细柱两端切口要平齐,长时间不用或新的毛细柱两头要切掉2cm左右,再分别接进样口、检测器。两边长度参照带有标识的石墨调节器即可。 E:色谱柱的老化 接进样口,不接检测器,最好用程序升温老化色谱柱,老化的最高温度要高于平时使用 温度20以上而低于柱子的最高使用温度。老化时间不低于1.5小时。载气流速应与测定样品时保持一致。FID检测器 A:开机步骤1打开气源,载气(N2/He):0.7Mpa,H2:0.20.3Mpa,Air:0.30.4Mpa。2打开GC,计算机的电源。3在计算机桌面上打开Real Time Analysis快捷键,进入时实分析窗口。4 打开System Configuration 进行自动进样器、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的配制,在此窗口需设置载气、尾吹气种类;柱参数(柱长、内径、膜厚、最高使用温度)输入及色谱柱的选择;样品瓶(ml、1.5ml)、进样针(10ul、50ul、250ul)大小的选择,设定完毕,回到System Configuration窗口,点击SET键确认。5 仪器参数的设定:先设柱温(可做程序升温),再设进样口温度、柱流量及分流比,检测器温度、2、Air流量。(通常2:47ml/min、Air:400ml/min)。6 用鼠标点File菜单找到Save Method File As输入你想保存的方法文件名(如果硬件配置相同的话,可以直接调用此方法)。7 如沿用上次关机前的配制,直接在步的窗口下用鼠标点File菜单找到Open Method File 打开需要的方法文件名。8 点击Download Parameters ,再点击System On。9 等FID检测器温度升到160以上时,点火,点击Flame On。10等仪器稳定后,进行Slope Test,出现对话框点OK即可。11没配备自动进样器的直接点Single RunSample Login出现样品注册对话框,样品名、数据文件名、样品重量等输完后,点确定键。再点一下Start键,等数据采集窗口上面出现Ready(Standby)之后,即可进样,在按GC Start键进行数据采集。12配备自动进样器的直接点Batch Processing进行批处理编写,批处理必须要输入样品瓶号、样品名称、样品类型、方法文件、数据文件,保存批处理文件。点Start键即可自动运行。B:关机步骤1 点一下System Off,等柱温50,检测器温度100以后,退出Real Time Analysis窗口,关闭计算机。2 关闭气源,载气(N2/He)、H2、Air。3 关闭GC电源开关。C:注意事项1 H2 比较危险,一定要经常检漏,不用时要立即关上。2 柱子要老化后再接上检测器,以免流失造成喷嘴堵。3不使用的检测器、进样口最好在OFF状态。TCD检测器 A:开机步骤1 打开气源,载气 如He:0.7Mpa、或H2:0.20.3Mpa。2 打开GC,计算机的电源。3 在计算机桌面上打开Real Time Analysis快捷键,进入时实分析窗口。4 打开System Configuration 进行自动进样器、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的配制,在此窗口需设置载气、尾吹气种类,柱参数(柱长、内径、膜厚、最高使用温度)输入及色谱柱的选择,样品瓶(ml、1.5ml)、进样针(10ul、50ul、250ul)大小的选择,设定完毕,回到System Configuration窗口,点击SET键确认。5 仪器参数的设定:先设柱温(可做程序升温),再设进样口温度、柱流量及分流比,检测器温度、桥流、尾吹气流量。6 用鼠标点File菜单找到Save Method File As输入你想保存的方法文件名(如果硬件配置相同的话,可以直接调用此方法)。7 如沿用上次关机前的配制,直接在步的窗口下用鼠标点File菜单找到Open Method File 打开需要的方法文件名。8 点击Download Parameters ,再点击System On。9等仪器稳定后,进行Slope Test,出现对话框点OK即可。10没配备自动进样器的直接点Single RunSample Login出现样品注册对话框,样品名、数据文件名、样品重量等输完后,点确定键。再点一下Start键,等数据采集窗口上面出现Ready(Standby)之后,即可进样,再按GC Start键进行数据采集。11配备自动进样器的直接点Batch Processing进行批处理编写,批处理必须要输入样品瓶号、样品名称、样品类型、方法文件、数据文件,保存批处理文件。点Start键即可自动运行。B:关机步骤1 点一下System Off,等柱温50,检测器温度100以后,退出Real Time Analysis窗口,关闭计算机。2 关闭气源,载气(He /H2)。3 关闭GC电源开关。C:注意事项1 载气及尾吹气种类的设定一定要与实际使用的一致。2 N2做载气的话,会同时出现正负峰的情况,且灵敏度较低。3 不使用的检测器、进样口最好在OFF状态。 FTD检测器 A:开机步骤1打开气源,载气(N2/He):0.7Mpa,H2:0.20.3Mpa,Air:0.30.4Mpa。2打开GC,计算机的电源。3在计算机桌面上打开Real Time Analysis快捷键,进入时实分析窗口。4 打开System Configuration 进行自动进样器、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的配制,在此窗口需设置载气、尾吹气种类,柱参数(柱长、内径、膜厚、最高使用温度)输入及色谱柱的选择,样品瓶(ml、1.5ml)、进样针(10ul、50ul、250ul)大小的选择,设定完毕,回到System Configuration窗口,点击SET键确认。5 参数的设定:(见笔记).6 鼠标点File菜单找到Save Method File As输入你想保存的方法文件名(如果硬件配置相同的话,可以直接调用此方法)。7 如沿用上次关机前的配制,直接在步的窗口下用鼠标点File菜单找到Open Method File 打开需要的方法文件名。8 点击Download Parameters ,再点击System On。9 等仪器稳定后,进行Slope Test,出现对话框点OK即可。10没配备自动进样器的直接点Single RunSample Login出现样品注册对话框,样品名、数据文件名、样品重量等输完后,点确定键。再点一下Start键,等数据采集窗口上面出现Ready(Standby)之后,即可进样,再按GC Start键进行数据采集。 11配备自动进样器的直接点Batch Processing进行批处理编写,批处理必须要输 入样品瓶号、样品名称、样品类型、方法文件、数据文件,保存批处理文件。点Start键即可自动运行。B:关机步骤1 点一下System Off,等柱温50,检测器温度100以后,退出Real Time Analysis窗口,关闭计算机。2 关闭气源,载气(N2/He)、H2、Air。3 关闭GC电源开关。C:日常维护及注意事项1 铷珠的更换 (1).把长短螺丝拧松,取下。 (2). 把挡尘板取下。 (3).把碱源拧松,取下。 (4).把新碱源按(3)(2)(1)安装即可。 2.铷珠的老化 (1)选定分析用色谱柱(一定已老化好),按分析条件设定载气及尾吹气。 (2)进样口、柱温设为室温,检测器为分析测定时使用的温度。 (3)等温度升到设定值后,设定H2、AIR流量(同分析)。 (4)打开POWER CONTROLLER。 (5)老化碱源:在电流方式下一般比分析测定电流略高即可,老化3060分钟左右, 新的碱源(较长时间不用的)会有一个比较标准的老化曲线。这时的铷珠为亮红色。3.背景电流校正 (1).进样口、柱温为室温, 检测器为分析测定时使用的温度。 (2).设定载气、尾吹气、H2、AIR(同分析)。 (3).设定分析测定时电流(010PA)。 (4).按GCDET键,找到FTD检测器,按翻页键,再按PF3,开始背景电流校正;或者Real Time Analysis 窗口中进行设定。在这时的铷珠比老化时暗些。 (5)校正时间1小时以上。 (6)校正完后,把进样口、柱温设定好,并READY后,即可进行分析检测。4.注意事项(1) H2、载气(N2. He)纯度99.999%,最好用钢瓶气。(2) 各路气必须净化(主要除水)。(3) 铷珠属于易耗品.(与水、样品处理程度、使用电流大小、气体纯度等有关)。(4) 在做N分析时,H2:12ml/min AIR:150ml/min在做P分析时,H2:36ml/min AIR:150ml/min (5)铷珠长时间不用时,拆下,在密闭干燥条件保存。 (6)改变分析电流时,须重新做背景电流校正。 (7)不使用的检测器、进样口最好在OFF状态。 (8)灵敏度改变了,也须做背景电流校正,分析方法中的校正曲线也须重新校准。ECD检测器 A:开机步骤 打开气源,载气(N2/He):0.7Mpa 。 打开GC,计算机的电源。 在计算机桌面上打开Real Time Analysis快捷键,进入时实分析窗口。 打开System Configuration 进行自动进样器、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的配置, 在此窗口需设置载气、尾吹气种类,柱参数(柱长、内径、膜厚、最高使用温 度)输入及色谱柱的选择,样品瓶(ml、1.5ml)、进样针(10ul、50ul、250ul)大小的选择,设定完毕,回到System Configuration窗口,点击SET键确认。 仪器参数的设定:先设柱温(可做程序升温),再设进样口温度、柱流量及分流比,检测器温度、电流、尾吹气流量。 6 用鼠标点File菜单找到Save Method File As输入你想保存的方法文件名(如果 硬件配置相同的话,可以直接调用此方法)。 7 如沿用上次关机前的配制,直接在步的窗口下用鼠标点File菜单找到Open Method File 打开需要的方法文件名。 8点击Download Parameters ,再点击System On。 9等仪器稳定后,进行Slope Test,出现对话框点OK即可。10没配备自动进样器的直接点Single RunSample Login出现样品注册对话框,样品名、数据文件名、样品重量等输完后,点确定键。再点一下Start键,等数据采集窗口上面出现Ready(Standby)之后,即可进样,再按GC Start键进行数据采集。11配备自动进样器的直接点Batch Processing进行批处理编写,批处理必须要输入样品瓶号、样品名称、样品类型、方法文件、数据文件,保存批处理文件。点Start键即可自动运行。B:关机步骤 点一下System Off,等柱温50,检测器温度100以后,退出Real Time Analysis窗口,关闭计算机。 2 关闭气源,载气(N2/He)。 3 关闭GC电源开关。C:日常维护及注意事项1, ECD放空气通过导管引出室外。2, 所用柱子必须老化好,流失少。3, ECD 检测器最高使用温度小于 350。一段时间后要老化检测器。ECD池的老化:接上老化好的柱子,其它同分析测定条件,只把检测器温度升到340,老化3060分钟。4, ECD 易污染,因此样品前处理要注意,尽量避免电负性强的物质及含氧的溶剂。5, 载气一定要是高纯的。6, 检测器的灵敏度与电流大小无关。7, 平时操作时尽量避免把空气带入到ECD检测器。8, 不使用的检测器、进样口最好在OFF状态。 FPD检测器 A:开机步骤1打开气源,载气(N2/He):0.7Mpa,H2:0.20.3Mpa,Air:0.30.4Mpa。2打开GC,计算机的电源。在计算机桌面上打开Real Time Analysis快捷键,进入时实分析窗口。打开System Configuration 进行自动进样器、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的配制,在此窗口需设置载气、尾吹气种类;柱参数(柱长、内径、膜厚、最高使用温度)输入及色谱柱的选择;样品瓶(ml、1.5ml)、进样针(10ul、50ul、250ul)大小的选择,设定完毕,回到System Configuration窗口,点击SET键确认。仪器参数的设定:先设柱温(可做程序升温),在设进样口温度、柱流量及分流比,检测器温度、2、Air流量。(通常S测试时2:60ml/min、Air:70ml/min; P测试2:80ml/min、Air:120ml/min)。 用鼠标点File菜单找到Save Method File As输入你想保存的方法文件名(如果硬件配置相同的话,可以直接调用此方法)。如沿用上次关机前的配制,直接在步的窗口下用鼠标点File菜单找到OpenMethod File 打开需要的方法文件名。点击Download Parameters ,再点击System On。等FPD检测器温度升到160以上时,点火(点Flame On)。10等仪器稳定后,进行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