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doc_第1页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doc_第2页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doc_第3页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doc_第4页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 件 名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版本号文件编码SMP-QC00500起 草专业审核形式审核起草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批 准批准日期生效日期变 更记 录变更原因:替 代执行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SMP-QC-013-01一、目的:建立洁净区的管理标准,监测环境是否达到规定的洁净级别。二、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洁净区域和微生物限度室。三、责任1. QC室主任对本规程的制定负责;2. QC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四、内容1. 悬浮粒子1.1 监测频率和限度如下表:洁净度级别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m3监测频率静态动态0.5m5.0m0.5m5.0mC3520002900352000029000每周进行D352000029000不作规定不作规定每月进行1.1.1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出生产现场并经1520分钟自净后,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应达到表中的“静态”标准。1.2 监测方法1.2.1采样管道必须干净,严禁渗漏,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并定期对仪器作检定。应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避免5.0m悬浮粒子在远程采样系统的长采样管中沉降。1.2.2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过程中进行,证明达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1.2.3可根据需要采取静态测试或动态测试,静态测试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所采用的测试状态。1.2.4在静态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m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m后开始。1.2.5测试人员应穿戴好与其洁净度相适应的工作衣、工作帽,采样时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1.2.6应按采样点布置规定布置采样点位置及其数目,布置采样点应避开回风口,最小采样量应按其相应规定确定。1.2.7最少采样点数目如下表:面积m2洁净度级别CD102210202220402240100221.2.8采样点的位置: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上均匀布置,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以在离地面0.8m1.5m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5点。采样点的布置参照GB/T 16292-2010执行。1.2.9采样次数的限定:对任何小洁净室(区)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1.2.10更换初中高效过滤器之后必须监测,合格后才可正常运转。2. 沉降菌2.1 监测频率和限度如下表:洁净度级别沉降菌(90mm)cfu/4小时表面微生物监测频率接触(55mm)cfu/碟5指手套cfu/手套C5025-每周一次D10050-每月一次2.1.1表中数值均为平均值。2.1.2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2.2 监测方法2.2.1沉降菌的测试点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和气流扰动较小的地方。采样点的布置参照GB/T 16294-2010执行。2.2.2采样点的位置:一般在离地面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2.2.3沉降菌测定时,培养皿布置在有代表性的气流扰动极小的地点,培养皿放置的点数与尘粒数采样的点数相同,但每点培养皿数应不小于2个。2.2.4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不大于4h。2.2.5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均可进行测试。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2.2.6在静态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m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m后开始。2.2.7在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目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洁净度级别最少培养皿数(90mm)C2D22.2.8用平均菌落判断每个测试点的沉降菌,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相应洁净级别的标准。3. 洁净区温度、相对湿度、静压差3.1 洁净区的温度、相对湿度与药品生产工艺相适应,一般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4565%。3.2相同洁净度等级但功能不同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静压差不低于10帕。3.3设备运行时,必须每两小时对系统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巡检,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4. 附文件4.1 洁净区沉降菌测定记录 SMP-QC005-R014.2 沉降菌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