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能力测试1选出加粗字的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A发髻(j )驿站(y )匿名(n )深恶痛疾( )B陌生(mu)诘责(ji )教悔(hu )抑扬顿挫(cu )C烂漫(m n)解剖(p u)畸形(j )烟尘斗乱(d u)D芦荟(hu )可鉴(ji n)绯红(f i )出言不逊(x n)2选出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别寻去处别有用心别开生面 B深恶痛疾讳疾忌医痛心疾首C好意难却望而却步却之不恭 D勿漏为要鲜为人知为期不远3结合句意解释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坐在教室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掌故: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件。)B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是在讥讽我了。(毫不介意:一点都不放在心上。)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不逊:不虚心。)D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模胡:马虎,不讲究。)4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的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那字也在讽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A句既用了夸张,又用了比喻。B句都用了比喻。C句都用了反语。D句也用了比喻。5画线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B日本报纸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C实在标致极了。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二、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油光可鉴 A镜子 B当镜子照 C借鉴2深恶痛疾 A疾病 B急速 C痛恨3出言不逊 A谦逊 B避让 C差4抑扬顿挫 A挫折 B挤压 C降低三、结合句意解释加粗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模胡:即“模糊”,马虎,不讲究。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C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客死:死在他乡异国。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时事:这里是讽刺的说法,“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四、加粗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五、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借代夸张 B比喻夸张反语C夸张反语拟人 D反语比喻对比六、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有明暗两条,它们是 A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B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C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D“我”到日本后的所见所闻所感。6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实需要大大提高。B我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的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C大峪乡的粮食专业户为了取得来年的大丰收,自觉的扩种了绿肥的面积。D这时要防止以偏概全、一叶蔽目的片面、急躁情绪。7有一本书的书名是由五个汉语拼音字母拼成两个音节,把这五个字母倒过来排列,仍是这本书的书名。这本书就是鲁迅先生写的_8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七篇作品,其中选自小说集呐喊的有_;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抬的有_;选自杂文集坟的有_;选自二心集的有_。9在我们学过的初中课文中,有四篇写老师的文章。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语言材料,写出与之相关的老师姓名及该文的作者。(1)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老师_作者_(2)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老师_作者_(3)他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老师_作者_(4)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老师_作者_10揣摩一定语境中的词义,试用现在的通俗说法替换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1)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2)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4)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5)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11本文记述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中的四件具体事例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1)_ ,表现了藤野先生_ _。(2)_ ,表现了藤野先生_ _。(3)_ ,表现了藤野先生_ _。(4)_ _,表现了藤野先生_ _。12本文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然而,这些内容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关系。试分析下列事情与藤野的内在联系,各用一句话加以说明。(1)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_ (2)途经日暮里和水户。_ (3)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_ _(4)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_ (5)课堂上看电影。_ 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回答1317题。13“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能管到这段文字的哪个地方?_ 14我也颇受到“这样的优待”,是指怎样的待遇?_ _15几个职员为我“操心”,说的是怎样的操心?_ _ 16鲁迅认为到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是什么?_ 17试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副词对表达意思的作用。(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_ _(2)居然睡安稳了。_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 这段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在文中的作用如何? 2 从文中画出三个比喻句(标上序号),并依次说明各是比喻中的哪种,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 3 这一段除了比喻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出例句说明,并谈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作者为什么生动地描述“清国留学生”梳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大做文章?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 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 B 社会已发展到20世纪初叶,男人留辫子显得太陈腐落后。C 日本男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给中国人丢脸。D 当时剪不剪辫子是反不反清朝、革命不革命的标志。这些留学生舍不得剪掉辫子,说明他们是清王朝的驯服奴才,回国后凭着一条辫子表示对主子的忠心,以便升官发财,所以鲁迅对他们给以辛辣的嘲讽。(二)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大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这两段对藤野先生进行了 、 、 的描写,作用是:(1) ,(2) 。(三)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1 用横线画出侧面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2 这个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品质? 3 “我”“不安”是因为: “我”“感激”是因为: (四)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依次写出作者是怎样怀念藤野先生的: 2.“良心发现”的意思是: 3.“正人君子”是指那些 。这里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4.“深恶痛疾”,其中“痛”是 的意思,“疾”是 的意思。(五)下列各语段应如何理解?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A 为自己在日本受到优待而感到满意和自豪。B 幽默地表现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感情,也表达了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C 讽刺日本人对自己的关照并非出于好的动机。2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A 作者的意思是:中国当时贫弱,教育落后,因此一般中国人智商低,日本学生的怀疑是有道理的。B 作者承认弱国国民智商低,但认为60多分的成绩并不高,因此不应受到怀疑。C 句子前半部分是模拟日本青年的思路进行推理,揭露他们的逻辑是荒唐的;后半句是反语。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匿名信事件强烈的义愤,也表达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3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A 反映作者对同胞们的愚昧麻木无可奈何。B 表现了作者对同胞们的愚昧麻木非常痛恨、鄙视的思想感情。C 表现作者对自己同胞的愚昧麻木强烈的愤激和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封建统治的深切痛恨。(六)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一)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1、文中划线的两个“他们”各指代什么? 2、“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那时那地”到底指何时何地?“我的意见”指什么?“变化”指什么? (1)(一)段中第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答:。(2)指出(一)段中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的部分。叙述从到,议论从到抒情(3)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A B (4)(一)段中的第句“那时那地”指的是,“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5)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B对噪音特别反感。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6)“何尝”是哪类词?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答:。(7)“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答:。(8)(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9)从(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10)从表达方式看(一)段以为主,(二)段以为主。8、阅读并回答问题。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1)“小而言之”的意思是。(2)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3)这段文字共3句话,第句表现了,第句表现了,第句表现了。(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答案与提示1C 2A 3C 4D 5A二、1B 2C 3A 4C三、B(这里的“掌故”是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四、C(A、B、D三项中加粗词语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褒词贬用,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五、B(这段话中没有运用借代、拟人和对比。)六、C、B(注意“明、暗”的顺序。A项是作者所赞扬的内容,但不是线索,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过程才是文章的线索。) 6A 7呐喊 8社戏故乡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 9(1)韩麦尔,阿尔封斯都德(2)蔡芸芝魏巍(3)藤野严九郎鲁迅(4)寿怀鉴(寿镜吾)鲁迅10(1)讲述(2)考试;公布;(3)想法(4)教案(5)通知11(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12(1)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2)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在藤野教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3)是对下文写藤野作正面陪衬。(4)是对藤野作反面衬托(5)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13全段 14不收学费,操心食宿 15是指认为“我”住在监狱旁边,兼办囚人饭食的客店里“不相宜”,而使我搬到离监狱很远,但却每天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的客店。 16物以稀为贵,即仙台的中国留学生很少。 17(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然。(一)1.表达了作者失望的思想感情,为后面写去仙台学习作了铺垫。 2.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明喻,本体:上野烂熳的樱花;喻体:绯红的轻云 头顶上富士山。暗喻。本体: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或:头顶上盘着的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富士山 也有发髻一般。明喻。本体:解散辫子、盘得平平的头发;喻体:小姑娘的发髻 3.夸张,如:头顶上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油光可鉴。反语:实在标志极了。 作者用冷潮热讽的笔触描写出“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极端厌恶、鄙视的思想感情。 4.D(二)肖像、动作、语言 作用:表现藤野先生为人俭朴诚恳 表现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三)1.我拿下来打开看时,也都一一订正。2 工作认真负责,待人诚恳热情,没有民族偏见。 3 “不安”是因为:自己学得不够好,对不起老师;老师为自己订正笔记,花去了他许多宝贵时间。“感激”是因为:他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异国他乡、学习有困难的我及时给予热情帮助。(四)1.将先生订正过的讲义,订成三厚本,作为永久的纪念。当不幸丢失时,想方设法去寻找。将先生的照相挂在书桌对面的墙上。将对先生的怀念化为实际行动;不断从先生那里汲取精神力量,增强与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斗争的勇气,多写战斗的文章。2.“良心发现”即“发现良心”,意思是:认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应该以革命行动与反动派做斗争。3.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人。说反话(反语)4.并列关系;动词;极,深切地;恨(五)1 B 2 C 3 C(六)“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指代“围着看”枪毙的“一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审计服务咨询合同范本6篇
- 【《陕西省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用的实证分析案例概述》2800字】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保险产品创新与法规适应性报告
- 政工科工作汇报
- 窃血综合征的护理
- 2026届浙江省杭州西湖区四校联考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大健康员工培训方案
- 2026届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各地英语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医院培训课件:《精神科暴力特征及实战技巧》
- 202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第一单元》新版真题卷(含答案)
- 雅砻江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T/CACE 0128-2024一次性原竹餐具通用技术要求
- 湖北省2025届高三数学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含答案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 《优化教学策略:打造卓越课件的秘诀》课件
- 猪蹄供货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数学新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5年版)》解读
- 《拍摄校园微视频》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抗美援朝“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第11年迎回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