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检专业大纲课程教大纲.doc_第1页
汽检专业大纲课程教大纲.doc_第2页
汽检专业大纲课程教大纲.doc_第3页
汽检专业大纲课程教大纲.doc_第4页
汽检专业大纲课程教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检专业大纲课程教大纲目 录1.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12.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73.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44. 汽车构造与拆装教学大纲195. 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大纲306. 汽车维修服务管理教学大纲407. 汽车电器教学大纲468. 车身电控技术教学大纲539. 底盘电控技术教学大纲6110. 汽车自动变速器教学大纲6711.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教学大纲7612. 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教学大纲8113. 汽车专业英语教学大纲9014. 第三学期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汽车拆装与维护岗位)9715. 第三学期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汽车维修岗位)10216.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10617.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108112机械制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一般课程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75(68/7)开课学期大一第一学期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考核方式考查编写人员赵凤伟制定日期2009.9.01审核人员王佳审核日期2009.9.04修订人员赵凤伟修订日期2010.3.10审核人员王佳审核日期2010.3.15二、教学目的:机械制图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绘制和阅读各种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三、教学内容(一)绪论教学内容:1.工程图样的概念、图样用途、图样的形成;2.学习内容、学习方法;3.工程图学发展史。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工程图样的概念、图样的用途;2.了解机械制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3.了解工程图学发展史;4.掌握图样的形成。教学重点:图样的形成。教学难点:立体图的形成。(二)制图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1.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2.手工绘图工具的使用;3.几何图形画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2.掌握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3.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教学重点:国家标准规定内容。教学难点:平面图形绘制中圆弧的连接方法。(三)正投影法及三视图教学内容:1.点、线、平面的投影;2.三视图投影规律;3.三视图的画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2.掌握三视图投影规律;3.掌握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重点:三视图投影规律。教学难点:三视图投影规律。(四) 立体的三视图教学内容:1.基本体及尺寸标注;2.截交线的读法;3.相贯线的读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相贯线的画法;2.掌握基本体三视图;3.理解截交线的画法。教学重点:截交线的画法。教学难点:相贯线的画法。(五) 轴测图教学内容: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2.正等轴侧图的画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正等轴侧图的画法;2.理解轴测图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平面体正等测图的画法。教学难点:平面体正等测图的画法。(六)组合体教学内容:1.组合体分析与画法;2.组合体尺寸标注;3.读组合体视图。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组合体的尺寸标注;2.掌握组合体视图画法;3.掌握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教学重点: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教学难点: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七)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教学内容:1.视图的基本知识;2.剖视图的画法;3.断面图的概念、作用与种类;4.局部放大图的简化画法及其它表达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视图的方法;2.掌握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3.掌握机件简化画法及其它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剖视图的画法。教学难点:剖视图的画法。(八) 标准件及常用件教学内容: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2.键联接和销联接;3.滚动轴承在装配图中的表示法;4.齿轮的规定画法;5.弹簧在装配图中的表示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键连接和销连接的规定画法;2.了解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3.理解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计算;4.理解弹簧的规定画法;5.掌握齿轮的规定画法;6.掌握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教学重点:螺纹的规定画法。教学难点:齿轮各部分名称及计算。(九)零件图教学内容: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4.公差与配合;5.零件图常见工艺结构;6.读零件图;7.画零件图。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2.了解零件图常见工艺结构;3.理解零件图的视图选择方法;4.理解公差与配合;5.掌握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方法;6.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7.掌握绘制零件图的方法。教学重点:识读零件图。教学难点:绘制零件图。(十) 装配图教学内容:1.装配图的概述;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3.装配图的序号和明细表;4.装配图的工艺结构;5.读、画装配图。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装配图的工艺结构;2.了解装配图的序号和明细表;3.理解装配图的概念;4.掌握装配图的表达方法;5.掌握读、画装配图的方法。6.能够识读和绘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教学重点:装配图表达方法。教学难点:绘制装配图。四、学时分配表课 程 内 容学 时 分 配讲课实践环节小计绪论22制图的基本知识8210正投影法及三视图88立体的三视图1010轴测图44组合体8210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1010标准件及常用件66零件图8311装配图44合计68775附:实践环节说明1.制图的基本知识:实践环节2学时主要内容: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手工绘图工具的使用、几何图形画法。考核方式:上交图纸作业。2.组合体:实践环节2学时主要内容:组合体分析与画法、组合体尺寸标注、读组合体视图。考核方式:上交图纸作业。3.零件图的绘制:实践环节3学时主要内容:读零件图、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及画法。考核方式:上交图纸作业。五、参考附录(一)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张崇本.机械制图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参考书:李爱平, 黄燕.机械制图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二)参考文献邓晓刚.机械制图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5机械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75(68/7)开课学期大一第一学期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考核方式考试编写人员秦帅制定日期2009.3.21审核人员王佳审核日期2009.4.10修订人员修订日期审核人员审核日期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构和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其特点,理解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掌握分析、设计通用机械零部件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三、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教学内容:1.绪论:(1)机械的概念;(2)机器、机构的特征。2.力、质点、刚体和平衡的基本概念;3.力的基本原理;4.力的投影;5.力矩:(1)力对点之矩;(2)力对轴之矩。6.约束与约束反力:(1)常用约束的类型;(2)约束反力的分析方法。7.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2.了解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3.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4.理解力的四个基本原理;5.理解约束与约束反力的分析方法;6.掌握机械的概念和机器、机构的特征;7.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基本方法和具体步骤,会画受力图。教学重点:机械、机器、机构的特征;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难点:受力分析的方法、步骤,画受力图。(二)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教学内容:1.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2.力偶、平面力偶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3.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4.平衡方程的应用。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2.理解力偶的概念和性质;3.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4.掌握力系平衡方程的计算。教学重点: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的计算。教学难点:平面力系、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三)常用机构教学内容:1.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3.平面连杆机构:(1)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类型;(2)平面连杆机构的特性。4.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2)推杆常用运动规律;(3)用作图法设计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5.其它常用机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类型;2.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3.了解其它常用运动机构的特性;4.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和传力特性;5.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6.理解推杆常用运动规律;7.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8.掌握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教学重点:自由度的计算;凸轮轮廓线的设计。教学难点: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自由度的计算;凸轮轮廓线的设计。(四)轴向拉伸与压缩教学内容:1.拉压杆的应力与变形;2.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力学性能;3.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强度计算。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塑性、脆性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力学性能;2.理解拉压杆的应力和变形的基础知识;3.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强度计算方法。教学重点: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强度计算。教学难点: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强度计算。(五)联接教学内容:1.键联接:(1)键联接的类型与特点;(2)平键联接的强度计算。2.花键联接、销联接、无键联接的类型和特点;3.螺纹联接:(1)螺纹的类型、主要参数,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2)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3)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4)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花键联接、无键联接的类型和特点等基本知识;2.了解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方法;3.了解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和常用方法;4.理解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简单应用;5.理解螺纹的类型、主要参数,螺纹联接的四种基本类型;6.掌握螺纹联接预紧与防松的目的;7.掌握平键联接的强度计算方法和步骤。教学重点:平键联接的强度计算;螺纹联接基本类型;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的目的。教学难点:键联接的强度计算方法和步骤;螺纹联接预紧和防松的目的。(六)机械传动系统教学内容:1.带传动:(1)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2.链传动:(1)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2)链传动的组成和应用。3.齿轮传动:(1)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2)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3)渐开线和渐开线齿廓;(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主要尺寸计算;(5)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基本知识;(6)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4.蜗杆传动:(1)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2)蜗杆传动的设计准则。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2.了解链传动的组成和应用;3.了解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基本知识;4.理解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5.理解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6.理解渐开线的形成和特点,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7.掌握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的设计准则;8.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几何尺寸的计算。教学重点: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的计算。教学难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几何尺寸的计算。(七)齿轮系教学内容:1.轮系传动比的计算:(1)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2)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2.齿轮系的应用;3.减速器的类型、特点和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减速器的类型、特点和结构等知识;2.了解齿轮系的实际应用;3.理解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学难点: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八)轴和轴承及润滑教学内容:1.轴的功用和分类;2.轴的结构设计;3.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特点;4.摩擦与润滑、密封装置。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轴的简单功用和分类;2.了解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和各类型的特点;3.理解轴的简单结构设计;4.理解摩擦、润滑方式和密封装置。教学重点:轴的简单结构设计。教学难点:轴的结构设计;摩擦、润滑和密封。(九)其他常用零部件教学内容:1.联轴器的分类及结构特点;2.离合器的分类及结构特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分类和应用;2.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和区别。教学重点:联轴器、离合器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联轴器、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四、学时分配表课程内容学时分配讲课实践环节小计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88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66常用机构1010轴向拉伸与压缩66联接88机械传动系统1616齿轮系66轴和轴承及润滑44其他常用零部件44机械设计课程设计77合计68775附:实践环节说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环节7学时主要内容:减速器的零部件和整体设计考核方式:项目作业。五、参考附录(一)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霍振生.机械技术应用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参考书: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二)参考文献王三民.机械原理与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一般课程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48(42/6)开课学期大二第一学期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考核方式考查编写人员薛小红制定日期2008.8.20审核人员王佳审核日期2008.8.30修订人员薛小红修订日期2009.8.28审核人员王佳审核日期2009.8.30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对汽车的基本电路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三、教学内容(一)直流电路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电路的基本概念;2.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3.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1)基尔霍夫定律;(2)支路电流法;(3)叠加定理;(4)戴维南定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2.理解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3.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工作状态;4.理解实际电源的等效方法;5.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教学重点: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教学难点:基尔霍夫定律。(二)正弦交流电路基础教学内容:1.正弦量的三要素;2.正弦量的有效值相量表示;3.正弦量的相位差;4.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2.理解正弦量的相位差;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正弦表达式;4.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相量表示。教学重点:正弦量的有效值相量表示。教学难点:用相量法求解交流电路问题。(三)磁路和变压器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1.磁路的基本概念;2.电磁感应定律;3.变压器的基础知识:(1)变压器的基本概念;(2)变压器的结构;(3)变压器的两种运行方式。4.传统点火系统:(1)基本组成部件;(2)工作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磁路的基本物理量;2.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含义;3.理解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掌握传统点火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四)电机的控制及应用教学内容:1.三相交流电路;2.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三相异步电动机:(1)基本构造;(2)工作原理。4.汽车交流发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理解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基本概念;3.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4.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5.掌握汽车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汽车交流发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汽车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五)常用低压电器教学内容:1.常用的低压控制电器:(1)接触器的工作原理;(2)继电器的工作原理;(3)熔断器的工作原理。2.车用低压电器电路的分析;3.安全用电常识。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作用;2、 了解车用低压电器电路的作用;3、 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4、 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六)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1)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知识;(2)反馈电路的分析;(3)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知识。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数字电路概述;(2)基本门电路的工作原理;(3)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反馈电路的作用;2.了解数字信号的概念;3.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4.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作用;5.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基础知识;6.理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7.理解与门、或门、非门的工作原理;8.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9.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教学重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教学难点: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四、学时分配表课程内容学时分配讲课实践环节小计直流电路的基础知识10414正弦交流电路基础88磁路和变压器的基本知识44电机的控制及应用88常用低压电器2 2电子技术基础10212合计42648附:实践环节说明1.认识实验:实践环节2学时主要内容:了解安全用电常识,认识电路中的基本器件,学会用万用表电压、电流及电阻。考核方式:上交实验报告。2.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实践环节2学时主要内容:验证KCL、KVL定律,加深对KCL、KVL的认识。考核方式:上交实验报告。3.半导体二极管及晶体三极管的认知:实践环节2学时主要内容:验证半导体二极管及晶体三极管的特性。考核方式:上交实验报告。五、参考附录(一)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冯渊.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参考书:沈忆宁.汽车电工电子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二)参考文献席时达.电工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汽车构造与拆装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与拆装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96(70/26)开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编写人员孟丽丽制定日期2009.2.15审核人员王佳审核日期2009.2.16修订人员孟丽丽修订日期2010.2.09审核人员王佳审核日期2010.2.10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交通工程系汽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的组成结构、理解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汽车各总成的拆装能力。三、教学内容(一)汽车和发动机整体构造认识教学内容: 1.汽车的定义;2.汽车型号编制规则;3.汽车的基本构造;4.发动机的基本术语;5.发动机的工作原理;6.发动机的型号编制规则。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汽车的定义和汽车的分类方法;2.了解轿车、客车、货车的型号编制规则;3.理解发动机、底盘、车身与电器设备的作用;4.理解汽车的分类方法;5.掌握汽车的组成部分;6.了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7.了解上止点、下至点、压缩比等发动机基本术语的含义;8.理解国产发动机的型号编制规则;9.掌握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10.掌握四冲程发动机进气、压缩、做功、排气的工作过程;11.掌握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机构及系统名称;12.了解二冲程发动机和转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汽车的基本构造及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汽车发动机的型号编制规则。(二)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认识教学内容:1.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及组成;2.机体组:(1)机体组的组成、气缸体的结构和气缸盖的排列形式;(2)燃烧室的形状;(3)气缸垫的安装方法和缸盖螺栓的拆装方法。3.活塞连杆组:(1)活塞连杆组的组成、各部件作用及结构;(2)活塞环的安装原则;(3)活塞销的安装。4.曲轴飞轮组:(1)曲轴飞轮组的组成及各部件的结构;(2)曲拐布置规律;(3)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2.了解气缸体的结构形式与气缸的排列形式;3.了解活塞、连杆的结构形式;4.理解汽油机燃烧室的特点;5.理解活塞环的安装原则;6.掌握气缸垫的安装原则和气缸盖螺栓的拆装方法;7.掌握多缸发动机的曲拐布置规律;8.掌握多缸发动机工作循环;9.掌握活塞销的安装方法。教学重点: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气缸垫的安装原则和缸盖螺栓的拆装方法。教学难点:多缸发动机工作循环。(三)配气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教学内容:1.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和分类;2.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和凸轮轴的布置形式及传动方式;3.配气相位的定义和作用;4.气门间隙及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5.气门组的作用、气门组各部件的作用和结构;6.气门传动组的作用、气门传动组各部件的作用和结构;7.可变配气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配气机构的作用和组成;2.了解配气机构的分类和布置形式;3.了解可变配气系统的类型;4.了解充气效率、气门间隙、配气相位的定义;5.理解液力挺住的工作原理;6.理解配气相位中各相位角的含义和作用;7.理解可变配气系统的原理;8.掌握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9.掌握配气机构的工作过程;10.掌握配气机构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情况。教学重点:配气机构的组成、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教学难点:液力挺住的工作原理及配气相位各相位角的含义和作用。(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教学内容:1.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2.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燃油供给路线;3.汽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1)汽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2)汽油机可燃混合气成分与发动机性能、工况的关系。4.汽油供给装置:(1)汽油箱的作用和结构;(2)汽油滤清器的作用和结构;(3)汽油泵的作用和结构。5.空气供给装置:(1)空气滤清器的作用和结构;(2)进、排气管的作用和结构。6.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1)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2.了解汽油箱、汽油滤清器的作用和结构;3.了解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4.理解汽油机可燃混合气的成分与发动机性能、工况的关系;5.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燃油供给路线;6.掌握汽油机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表示方法;7.掌握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重点:汽油机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表示方法及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供给路线。教学难点:汽油机可燃混合气成分与发动机性能、工况的关系。(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教学内容:1.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2.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燃料供给路线;3.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1)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2)柴油机燃烧室形状对可燃混合气的影响。4.柴油供给装置:(1)柴油滤清器的作用和结构;(2)输油泵的作用和结构;(3)喷油泵的作用、结构;(4)调速器的作用和结构;(5)喷油提前角调节装置;(6)喷油器的作用和结构;5.柴油机增压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2.了解柴油滤清器和输油泵的作用、结构;3.了解柴油机燃烧室形状对可燃混合气的影响;4.了解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方式;5.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燃料供给路线及与汽油机的不同;6.理解柴油增压技术的工作原理;7.掌握喷油泵和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喷油泵和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柴油增压技术的工作原理。(六)发动机冷却系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1.发动机冷却系的作用;2.水冷系的组成;3.水冷系的工作循环路线:(1)小循环路线;(2)大循环路线;(3)混合循环路线。4.水冷系主要部件的作用和结构;5.风冷系的构造和工作情况。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和发动机的冷却方式;2.了解风冷系的构造和工作情况;3.理解发动机过热或过冷的危害;4.掌握冷却水循环的路线;5.掌握水冷系的组成和各组成部件的作用、结构。教学重点:冷却水循环的路线。教学难点:发动机过热或过冷的危害。(七)发动机润滑系的结构及其认识教学内容:1.润滑系的作用和润滑方式;2.润滑系的油路和工作过程;3.润滑系主要部件的作用和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润滑系各组成部件的作用和结构;2.理解润滑系的作用和润滑方式;3.掌握润滑系的油路和工作过程。教学重点:润滑系的油路和工作过程。教学难点:润滑系的油路和工作过程。(八)汽油机点火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教学内容:1.汽油机点火系的作用和类型;2.蓄电池点火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分电器;(2)火花塞;(3)点火线圈;(4)断电器。3.点火提前;4.蓄电池点火系的主要部件的作用和结构;5.半导体点火系的主要部件的作用和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汽油机点火系的作用和类型;2.了解无触点点火系的特点;3.了解冷型火花塞和热型火花塞的结构特点;4.理解蓄电池点火系的工作原理;5.理解点火提前的意义;6.理解无触点点火系的类型和工作原理;7.掌握分电器和点火线圈的结构;8.掌握蓄电池点火系的组成。教学重点: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的结构。教学难点:无触点点火系的类型和工作原理。(九)发动机起动系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1.起动机的组成结构;2.起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发动机起动系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过程;2.掌握起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发动机起动系的工作过程。教学难点: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十)汽车传动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教学内容:1.汽车动力传递路线;2.传动系的功用和组成;3.传动系的布置形式;4.离合器的组成和构造;5.变速器的作用、结构和工作过程:(1)手动变速器;(2)自动变速器。6.分动器的功用和构造;7.同步器的作用和工作过程;8.驱动桥的作用和组成;9.汽车底盘的组成;10.万向传动装置的作用、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传动系的功用和组成及传动系的布置形式;2.了解变速器和分动器的功用、分类;3.了解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的作用和结构;4.理解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工作过程;5.理解同步器的作用和结构;6.掌握汽车底盘的组成系统;7.掌握手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8.掌握汽车动力传递路线;9.掌握离合器的结构和作用。教学重点:汽车动力传递路线、离合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手动变速器工作过程。教学难点:同步器的作用和结构。(十一)汽车行驶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教学内容:1.汽车行驶系的作用和组成;2.车架的功用、类型和构造;3.车桥:(1)车桥的作用和分类;(2)转向桥的作用和结构;(3)转向轮定位和转向驱动桥。4.车轮与轮胎;5.悬架:(1)悬架的作用和分类,主动悬架、被动悬架、麦弗逊悬架的特点;(2)弹性元件、减震器的作用和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汽车行驶系的作用和组成;2.了解车架的功用、类型和构造;3.了解转向桥的作用和结构;4.了解悬架的作用和分类;5.了解轮胎的型号规则;6.了解弹性元件和减震器的作用和结构;7.理解主动悬架、被动悬架、麦弗逊悬架的特点;8.理解减震器的工作过程;9.掌握车轮与轮胎的作用和构造;10.掌握转向轮定位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重点:汽车悬架系统的工作过程、轮胎的构造和转向轮定位。教学难点:转向轮定位的内容和意义、减震器的工作过程、麦弗逊悬架的特点。(十二)汽车转向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教学内容:1.汽车转向系的作用和组成;2.汽车转向过程;3.动力转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汽车转向系的作用和组成;2.理解转向传动机构的作用和结构;3.理解动力转向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汽车转向过程、动力转向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动力转向的工作原理。(十三)汽车制动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教学内容:1.汽车制动系的作用和组成;2.汽车制动过程;3.汽车制动系统类型、组成、构造和工作过程,盘式制动、毂式制动的特点;4.ABS与ASR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类型、组成、构造和工作过程;2.了解制动力调节装置的组成、构造和工作过程;3.理解ABS与ASR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4.掌握汽车制动过程。教学重点:汽车制动过程、制动系统的组成结构。教学难点:ABS与ASR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四、学时分配表课程内容讲课讲课实践环节小计汽车和发动机整体构造认识426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认识66配气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44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88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66发动机冷却系的基本知识22发动机润滑系的结构及其认识41620汽油机点火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44发动机起动系的基本知识22汽车传动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1212汽车行驶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88汽车转向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22汽车制动系行驶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6814复习22合计702696附:实践环节说明1.汽车和发动机整体构造认识:实践环节2学时主要内容:发动机、底盘零件辨别。考核方式:现场教学,小组讨论,现场提问。2.发动机拆装:实践环节16学时主要内容:直列4缸,V6发动机技术拆装。考核方式:实践操作。3.底盘拆装:实践环节8学时主要内容:手动变速器、驱动桥、离合器的拆装。考核方式:实践操作。五、参考附录(一)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金宇.汽车构造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2 闫妍,臧杰.汽车构造实习指导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 参考书:郭新华.汽车构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吴际璋.汽车构造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5 卢若珊.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8高永强.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4(二)参考文献关文达.汽车构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三)修订说明因行业技术更新,故对部分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重新编排,并加入了汽车上的新技术内容,故对汽车构造与拆装课程的大纲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课程名称 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84(72/12)开课学期大二第一学期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考核方式考试编写人员崔跃飞制定日期2007.8.01审核人员刘洋审核日期2007.8.03修订人员贾文静修订日期2010.3.20审核人员王佳审核日期2010.3.20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目前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理解车用汽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检修方法。三、教学内容(一)汽油发动机的有关知识教学内容:1.发动机对混合气的要求:(1)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发展概况;(2)空燃比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3)发动机对混合气的要求。2.发动机的排放与净化:(1)发动机排放中的有害气体成分和分类;(2)汽车排放中有害气体的生成机理;(3)影响排放中有害气体的生成因素;(4)排气净化措施。3.发动机对点火系的要求及其发展过程:(1)发动机对点火系的要求;(2)点火系的发展过程。4.汽车微机基础:(1)单片机的组成、分类;(2)常见单片机介绍;(3)汽车电脑ECU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发展概况;2.了解汽车排放中有害气体的生成机理;3.了解点火系的发展过程;4.了解发动机对点火系的要求;5.了解常见单片机的特点、组成、分类;6.理解空燃比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7.理解ECU的工作原理;8.理解发动机对混合气的要求;9.理解影响排放中有害气体的生成因素;10.掌握发动机排放中的有害气体种类及名称;11.掌握各种排气净化措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各种排气净化措施的基本原理,ECU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发动机对混合气的要求。(二)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教学内容:1.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种类及控制内容:(1)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种类;(2)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内容。2.汽油喷射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1)汽油喷射的基本概念;(2)发动机汽油喷射的发展过程。3.现代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1)按喷油器的安装部位分类;(2)按喷油方式分类;(3)按喷射时序分类;(4)按喷射装置的控制方式分类;(5)按空气量的检测方式分类。4.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用:(1)进气系统;(2)燃油系统;(3)点火系统;(4)电子控制系统。5.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种类及控制内容;2.了解汽油喷射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3.了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4.理解现代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5.理解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用;教学重点:现代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教学难点: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用。(三)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教学内容:1.空气流量计:(1)翼片式空气流量计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2)卡门漩涡式空气流量计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3)热式空气流量计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2.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1)磁感应式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2)霍尔式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3)光电式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3.进气压力传感器:(1)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2)弹性波式进气压力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3)电容式进气压力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4.氧传感器:(1)氧化镐式氧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2)氧化钛式氧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5.温度传感器:(1)进气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冷却水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6.爆震传感器:(1)爆震传感器结构及原理。7.节气门位置传感器:(1)电位计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结构及原理;(2)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结构及原理;(3)综合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结构及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翼片式空气流量计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2.了解卡门漩涡式空气流量计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3.了解弹性波式进气压力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4.了解爆震传感器结构及原理;5.了解综合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结构;6.理解光电式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7.理解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8.理解电容式进气压力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9.理解进气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0.理解冷却水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1.理解电位计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2.理解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3.掌握热式空气流量计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14.掌握氧化镐式氧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15.掌握氧化钛式氧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各传感器的作用。教学难点:热式空气流量计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四)执行器及燃油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教学内容:1.电动燃油泵:(1)电动燃油泵的分类;(2)各种电动燃油泵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电磁喷油器:(1)喷油器的分类及结构;(2)喷油器的驱动方式;(3)喷油器的检修。3.冷起动开关及热限时开关:(1)冷起动喷油器的作用;(2)热限时开关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怠速空气调整器:(1)怠速空气调整器作用;(2)怠速空气调整器的分类;(3)步进电机式空气调整器的工作原理。5.点火线圈:(1)开磁路点火线圈;(2)闭磁路点火线圈;(3)无分电器式点火线圈。6.燃油滤清器的结构及安装位置。7.燃油压力脉动阻尼器结构和工作原理。8.燃油压力调节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滚柱式、侧槽式电动燃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了解喷油器的驱动方式及检修方法;3.了解怠速空气调整器的分类;4.了解燃油泵的分类;5.了解燃油滤清器的结构及安装位置;6.理解涡轮式电动燃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7.理解喷油器的分类及结构;8.理解开、闭磁路点火线圈的工作原理;9.理解热限时开关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0.理解步进电机式空气调整器的工作原理;11.理解燃油压力脉动阻尼器结构和工作原理;12.掌握怠速空气调整器的作用;13.掌握喷油器的检修方法;14.掌握冷起动喷油器的作用;15.掌握无分电器式点火线圈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6.掌握燃油压力调节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喷油器的检修方法、涡轮式电动燃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燃油压力调节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无分电器式点火线圈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燃油压力调节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五)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 1.燃油喷射的控制:(1)喷油正时控制;(2)喷油量的控制。2.点火系统的控制:(1)微机控制点火系统;(2)无分电器点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