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创新23393_第1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23393_第2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23393_第3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23393_第4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2339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六年十一班六號盧非易製作 台灣傳統文化 中國人喜歡熱鬧 逢年過節更是喜氣洋洋 許多民俗遊藝 便依附在節日的喜慶和迎神賽會中 其中最常見的算是舞龍與舞獅 另外還有踩高蹺 划龍舟及跳財神 皆是具有傳統特色的賀喜活動 打開廟宇的裝飾藝術 當你走進一般台灣傳統寺廟時 一定會對寺廟裡豐富的陶藝裝飾印象深刻 諸如人物 花鳥 走獸等各種造型 或靜或動 千變萬化 引人入勝 事實上 這種典型用於裝飾在寺廟 宗祠 富宅等建築物上的工藝品 交趾陶 也是最具台灣本土特色的民間傳統藝術 它是融合捏塑 繪畫 燒陶三項專業技藝 這種特殊的技藝 經過專家調查後發現是由中國廣東 福建的民窯體系傳入台灣 民俗天窗 高蹺陣 高蹺陣是屬特技性的表演 表演者雙腳踩在釘有腳踏板的長木上 憑著高超的技巧及卓越的平衡感 表演行走 進退 跳躍及舞劍等各式動作姿態 高蹺依其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為 文高蹺 及 武高蹺 文高蹺有劇情 強調身段作表 並著重於踩 扭和人物情節的表演 中國北方的 高腳秧歌劇 即屬此類 而武高蹺除一般的動作表演外 著重武術與特技的表演 並依照傳統劇碼安排出場人物 台灣的高蹺陣多屬於此類 歌仔戲的創新 歌子戲是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劇種 歌子戲也是台灣人最親切的台灣經驗 百年來 從說唱的簡單音樂形式 融合歌舞等表演藝術並吸收亂彈 南管 京劇 等各劇種養分 同時在現代劇場藝術及舞台技術前導下 逐漸發展為代表當代台灣的成熟劇種 傳統戲劇 布袋戲 傳統老戲偶因年代久遠及使用程度 傳世的作品多呈散落錯置的狀況 通常傳統戲偶只有在演出前才會完成裝配工作 每個偶頭因應不同的戲偶會有不同的裝扮出現 因此在演出前後戲偶多半呈現衣 帽 偶身分置各處的場面 只在演出戲碼確定後再重新整換衣裝上場 因此 我們若想要欣賞一尊完整的戲偶 只有透過演出時的驚鴻一瞥 也因此 我們很難從一整籠的戲偶中找到一尊完整的戲偶 更不用說經由古物流通和買賣一波三折過程的作品 十三年來彰藝坊致力的工作 便是希望還原 復原 掌中戲偶本身的獨立性 完整性 這些手工原作的內在價值是 規矩的內蘊 堆砌的深化 誇張的強調 古典的再創 這些深刻的內在品質便是透過這一代代傳承的歷史戲偶訴說了出來 打開藝術的天窗 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的崛起 為公共空間帶來了豐富的藝術作品 尤其是在美國 這是一種空前的藝術成長過程 它是視覺的 是顯著的 也開放接受觀眾對它的評判 然而 公共藝術品的外表只是藝術家和社區團體 都市計畫師 建築師合作之間的冰山一角 最初原始之意 是您細細品味 漸強漸弱的體會作品的多元化表現 我的心得與感想 我覺得文化很重要 因為文化要一直不停的傳給子子孫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