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金融创新对金融分业市场及监管体制的挑战与政策建议金融创新对金融分业市场及监管体制的挑战与政策建议 摘要:结构性产品本质上是一种衍生产品,却通常以债券的名义发行。因此,零售领域错误销售成为结构性产品销售监管的难题。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体制是建立在行业和金融产品性质能够明确界定的前提下,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现代许多投资产品都具有复合型的特征,很难清楚地将其定性为某类产品属于哪个行业,而且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也是多个金融行业金融机构合作,超越了行业界限,这就给分业监管体制带来严峻挑战。近几年暴增的结构性投资产品错误销售事件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实例,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为应对金融创新的发展,我国亟待克服分业监管体制的缺陷,进行监管改革。 关键词:结构性产品;适合性义务;监管 ;错误销售 中图分类号:F823.4 一、引言 2009年7月22日,香港16家分销银行最终以63亿港元的代价分别以相当于面值六成的金额(向65岁以下)或面值七成(向65岁以上)回购合格投资者持有的债券的方式了却了长达近1年的错误销售纠纷。雷曼迷你债券事件给香港金融服务业声誉带来很大冲击,不仅如此,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还多次走上街头,造成社会不稳定。而在金融危机期间,内地外资金融机构销售的结构性产品也因大量出现零收益率或本金亏蚀,从而引发诸多纠纷。许多零售投资者反映,外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和欺诈,把不适合的高风险理财产品推销给他们。有鉴于此,在最近的一个通知中,监管机构禁止银行销售过于复杂和高风险金融产品。 结构性产品与衍生产品大量出现相伴而生,也随着衍生交易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结构性产品发展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从机构投资者市场不断扩展到零售投资者市场,而且市场规模发展迅猛;二是结构越来越复杂,非保本、高风险的结构性产品大量取代原来保本结构简单的结构性产品,成为零售市场的主导产品。结构性产品日趋复杂、零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带来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错误销售很容易发生。香港雷曼迷你债券是一款包含了复杂衍生品不保本的高风险投资产品,但却被大量销售给不适合的退休人员和老人,这一大规模错误销售事件不仅给香港整个金融服务业的声誉带来伤害,而且也造成了社会不稳定。香港雷曼迷你债券错误销售暴露出了香港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体制存在缺陷和滞后。同样问题也存在于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随着金融危机逐渐远去,新一轮兴起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销售高潮又将到来,我国需要从香港迷你债券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以确保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结构性产品的定义、特征及发展 本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结构性产品的定义 美国太平洋股票交易所将结构性产品的定义为“派生于或建立在单个证券或一篮子股票,指数、商品,债务或外汇,或其他资产,包括指数、股权挂钩的票据,通常包括一个在特定时间购买股权或债券合约的固定期限票据或单位。” 2005年9月,美国全美证券经纪交易商协会(NASD)在给成员企业通知05-59号通知结构性产品销售自指南中将结构性产品(Structured Products) 定义为:“结构性产品派生于或以单个证券、一篮子证券,单个指数,商品,债务或外汇为基础的证券。” 纽约股票交易所将结构性产品最为简明,将其定义为建立在其他证券基础上的证券。上述定义都偏重结构性产品复合型特点,但没有阐明其风险与收益特点。 美国证交会434号规则将结构性证券(Structured Securities)定义为“现金流特征取决于一个或几个指数或嵌入远期或期权或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或发行人支付义务取决于基础资产,指数、利率或对上述资产价值变化非常敏感的证券。” 这一定义突出结构性产品收益与风险的特点,但外延太窄,结构性产品基础资产范围远比此定义所涵盖的范围要宽。 香港证监会定义是:“结构性产品一般是指除涉及发行人(或在适用的情况中,担保人)的信贷或违责风险之外,亦须在相关资产、机会或风险方面承受通常与有关发行人或担保人无关的风险的金融产品”。!这一定义突出了结构性产品风险特征,但对产品复合型特征与动态性特征强调不够。 上述定义都不够准确,没有完整概括出结构性产品的主要特征。2008年9月,欧盟证券化论坛、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国际互换与衍生协会、伦敦投资银行协会、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联合发布的代表欧洲金融服务业发布的结构性产品:分销商与个人投资者之间关系管理基本原则给结构性产品下了一个业界普遍能够接受的一个的定义。即结构性产品是指把各种现金资产和衍生品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让投资者能够享受到更广泛投资机会各种金融工具。结构性产品的收益通常派生于一个或几个基础资产的表现,基础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利率、权益或债务工具、一篮子证券、证券指数;单个商品或篮子商品,商品指数;单个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一个或篮子证券的信用;或任何的组合。上述定义和解释比较全面的概括了结构性产品区别于传统投资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主要特征。 (二)结构性产品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投资产品和衍生产品相比较,结构性产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投资银行及附属关联企业按债券模式发行与销售 它是由投资银行及附属企业发行以债券或票据形式发行,通过证券经纪商、商业银行零售柜台分销的投资产品,而非传统融资工具。投资银行发行此类产品是为了满足投资者某种投资需求,并通过对销售产品募集起来资产的管理获得投资管理与服务的费用收入为目的。 2.复合型与动态性 结构性产品是传统金融工具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结合,结构性产品复杂程度就取决于嵌入的衍生品的复杂程度。由于纳入到结构性产品结构中投资产品本身性质与风险各有不同,因此,结构性产品的复杂程度、风险、收益、流动性等特点因产品构成而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有的结构简单,保本或部分保本,风险较低,上市交易(流动性较强);有的非常复杂,不保本,风险大,只能到期赎回,不能上市交易(流动性弱)。 结构性产品结构复杂程度取决于嵌入的产品与交易结构的复杂程度,结构性产复杂程度因产品而异,随金融创新发展而发展,是动态的,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因此,从功能监管的角度来说, 结构性产品定性与监管也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监管体制和有关监管方法予手段。# 3.结构性产品可以包装为传统固定收益债券,但是否保本及保证程度取决于结构安排可能面临的复杂市场风险,而不只是发行人或担保人的信用风险 结构性产品有固定期限和固定收益安排,但其本金与收益却取决于与结构中挂钩的衍生产品,面临损失本金的市场风险,这与传统固定收益类债券由着本质的区别。结构性产品通常有固定期限,一般为3年,最长为10年,即便有到期前赎回安排,也会有非常长的锁定期。雷曼在香港发行迷你债券期限3年,年息5.50%(美元)或5.00%(港元)。由于迷你债券与参考机构的信贷风险挂钩,若其中一家参考机构发生信贷事件,迷你债券将会提前终止。而赎回价格是参照信贷事件发生后信贷本金及利息返还的情况,迷你债券的价格及持有人所收取的金额会少于或远少于其投资资本金。如果迷你债券提前赎回,掉期安排将会提早终止,而抵押品也会被出售以支付有关费用,剩下部分则分配给投资者。$ 4.成本与费用结构复杂,产品估值通常要依靠复杂数学模型 结构性产品的支付模式非常复杂,其估值和计算其中的费用需要借助复杂数学公式。在产品开发阶段,结构产品衍生品的定价是建立在交易基础上,其价值是由衍生品的价格和债券价格决定。定价是建立在定价模型基础上的,结果取决于开发者关于投资特征的预期,如预期的市场震荡、相关性和收益。尤其是比较复杂衍生品设计,给他们定价异常困难,都是主观的预测,不同开发者对同一衍生品估价不同。% (三)结构性产品的产生及发展 结构性产品与衍生产品大量出现相伴而生,也随着衍生交易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结构性产品发展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从机构投资者市场扩展到零售投资者市场,而且规模发展迅猛;二是结构越来越复杂,非保本的高风险的结构性产品大量取代原来保本结构简单的结构性产品,成为零售市场的主导产品。 1.结构性产品销售越来越多面向普通零售投资者 结构性产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在美国出现了把衍生品与传统票据与衍生品相结合形成的结构性产品。随着结构性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大投行和经纪交易商开始设计新的复合型产品,起初这些产品都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市场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不太复杂的结构性产品开始向复合资产净值的合格投资者销售。由于越来越多投资银行加入了这个市场竞争,进入21世纪,结构性产品逐渐把目标客户锁定到数量庞大零售顾客。为增加对零售顾客的吸引力,许多目标顾客被锁定在零售投资者的结构产品上是建立蓝筹股和标准普尔500或NASDQ100指数基础上。2005年,发行结构性产品名义上总价值达到了480亿美元;2006年,达到了637亿美元。而欧洲在2006年就达到约1500亿美元,2004年才1000亿美元。2005年,英国就发行了超过500种结构性产品,其中有超过80个发行人发行名义总值超过60亿英镑。&纽约股票交易所统计,2006年6月前挂牌上市的结构性产品比2005年同期就翻了一倍。新的增长主要来自零售市场。 2.结构性产品销售越来越复杂,而本金保证的安排日渐减少 结构产品通常以两种方式出现:增长产品(提供本金保证,收益固定)和收益产品(有机会获得固定的高回报,但存在本金亏蚀的风险)。早期的结构性产品主要是与证券期权相结合的反向转换篮子挂钩票据,如可调整的转换率的权益证券单位,市场价值卖出证券、重置业绩股权挂钩赎回季度支付证券。新近结构产品与以前不同,更加复杂。除与新类型资产挂钩外,与创新性的与多种资产相结合。如发行人将信贷衍生品与股票指数结合,或把石油期货与利率结合等。*随着利率互换、信贷违约互换等柜台衍生交易工具和指数期货、期权期货等衍生工具发展,结构性产品也随嵌入的衍生品的日趋复杂而复杂,而且在同一结构性产品中往往包含多种衍生工具的综合运用。在2000年到2002年间,大多数产品提供全额本金保障。而最近,不保本已经成为主流。在2006年,35%新发行的有全额或部分保本,而65%都是不保本的产品。( 三、复合型结构性产品大量出现对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挑战 复合型结构性产品大量出现给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带来的挑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产品与行业定性困难,监管管辖难以确定 建立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基础上传统监管体制滞后,无法应对结构性复杂产品所带来的挑战。传统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以及金融控股混业经营下的功能监管都是建立在产品以及业务分类基础上的,而复合型的结构性产品早已跨越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下的行业界限,按照传统行业和产品划分方法进行分类方法进行对其加以准确定性异常困难。这就容易导致监管宽严幅度难以准确把握,同时,兼管上的不协调也容易产生监管缝隙和漏洞,形成监管上的盲区。当问题暴露时,也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监管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以香港迷你债券为例,迷你债券可赎回的信贷挂钩票据,既具备“票据”的特点,又包含衍生工具,发行人以“迷你债券”的名称按照香港现行法律以公司条例规定的债权证(即债券)进行发行申报,香港监管机构也按债权证予以注册。但因其包含复杂的衍生工具,从产品性质与风险特点来说,它与公司条例规定传统金融工具“债权证”有着本质区别。社会公众对迷你债券究竟属于“债券”、“票据”还是“衍生工具”,争议很大。香港公司条例对“债权证”(即债券)只有笼统的定义,没有明确把结构性产品排出去,而香港又没有其它有关结构性产品的专门立法,所以,香港监管当局也只能按照公司条例规定的债券监管手段和方法对其发行销售进行监管。) 定性不准确带来的问题就是,迷你债券复杂衍生结构所蕴含的高风险被发行人和销售者有意无意的遮掩和淡化,很容易对投资者产生误导。(1)产品以债券为名和进行宣传实际上是名实不符,对公众具有很大的误导性。(2)迷你债券在银行普通存款柜台销售,银行职员向定期存款到期客户推介,促成顾客认购的。其中不乏存在不恰当误导或暗示,导致许多投资者误把其当作普通的存款产品。_ (二)分业监管体制导致各监管机构之间监管上不协调,监管效率大打折扣 事实上,目前在投资理财服务上,各行业金融机构之间在产品分销、资产管理上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传统分业监管体制已经严重滞后。从香港雷曼迷你债券事件来看,雷曼迷你债券分销主要是通过证券经纪公司和商业银行零售柜台合作进行的。对于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香港2003年通过证券及期货条例对负责银行业监管的金管局和证券业监管的证监会之间职责分工如下:金管局负责银行证券业务的日常监管,证监会则负责证券业务经营许可发放、制定准则、调查和监管执法。+为协调双方之间监管,金管局与证监会签订了谅解备忘录,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与分工以及在监管中协调与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了双方之间在以下事项上进行协调与合作:(1)经营许可与从业人员资质认证与许可上进行协调与合作。证监会在银行有关从业人员资质审查与注册上,金管局就是否准许注册向证监会提供意见;(2)规则制定上的协调。金管局在制定有关证券业务指导性规则上与证监会进行协商,证监会制定涉及银行证券业务规则时与金管局协商;(3)监管职责分工与协调。金管局负责银行证券业务日常活动的审慎监管,证监会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对银行采取任何监管执法时,先与金管局协商。证监会接到任何有关银行及人员违反银行审慎监管的违法违规投诉移送给金管局查处,金管局接到任何违反证券及期货条例的违法与违规行为的投诉通报给证监会处理;(4)监管执法上协调与合作。证监会要对银行采取任何监管执法,应将调查结果通报给金管局分享调查结果,对银行及有关人员采取任何制裁措施前先与金管局协商;而监管局采取任何涉及银行证券业务的调查和处罚,也必须将调查报告提供给证监会分享,在处罚前先与证监会协商。1但从雷曼迷你债券事件处理来看,香港这种分业监管体制增加了监管执法的复杂性,同时,这种复杂安排让投资者投诉感到混淆和困惑,2监管机构之间相互的大量投诉移送严重影响到了处理的效率,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和舒缓群体性纠纷,最终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影响到了香港的社会稳定。 四、世界各国和地区因应金融创新的监管改革 根据30人集团3对17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各国和地区监管体制可以划分为四种模式,即机构的模式(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模式)、功能监管模式、一体化模式和双峰监管模式。 (一)各国监管模式改革 随着市场、市场参与者和产品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传统分业经营界限已经不存在,越来越多发达国家都对传统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体制进行了改革,采取更加协调统一的双峰监管体制和全能化的监管体制,即便是采取分业监管的国家,也为因应金融控股公司下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采取了功能监管模式。 目前采取一体化监管模式有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瑞士和英国等。这种模式能够比较好解决金融服务业融合所带来的监管协调和效率问题,监管高度统一,不产生分业监管所产生管辖上混淆和冲突,同时也减轻了被监管者负担。采取双峰监管模式的有澳大利亚和荷兰采取此种模式。此种模式吸收一体化监管提高了效率的好处,同时解决了金融安全与消费者保护存在的冲突。目前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在讨论是否采取此种模式,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保尔森领导财政部提出监管改革方案中也提倡采取此种模式改革美国现行监管体制。 采取功能监管模式的国家有巴西、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其特点就是以金融机构从事业务性质来划分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管辖权,而不是分业监管完全以机构所属行业来确定监管管辖权,并通过监管机构间协调机制来解决监管之间协调和冲突。4从该报告反映情况来看,采取功能监管国家目前正朝协调程度更高的双峰监管模式和一体化监管模式发展,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还仍然维持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体制。报告还认为,监管协调和沟通,处理好金融安全、稳定与效率关系是分业监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5 (二)立法上,打破行业界限,通过专门的统一立法建立统一的投资产品发行销售制度,实现监管的统一与协调 针对金融创新广泛运用于各金融行业投资产品开发与设计,投资产品结构日趋复杂的发展趋势,投资产品发行与销售监管体制实现统一并轨,打破行业界限,对所有投资产品和投资服务监管制定统一标准和行为规范,以克服监管上的不协调,行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为投资者提供更有效保护。目前,统一投资产品发行、销售与交易的立法,建立更为协调监管体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成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针对一些成员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导致不同行业监管不协调,对投资者的保护存在差异,引起不同行业之间在同类市场不公平竞争的现象,6 欧盟2004年颁布的金融工具销售指令(Market in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 Directive)将所有投资服务和投资活动统一纳入指令的调整范畴,在欧盟层面上为投资产品销售、投资服务提供上建立起了统一的行为规范。该指令在2007年开始生效并实施。 日本2006年6颁布了金融工具与交易法(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Exchange Act)。该法为所有具有投资特征的金融产品发行销售与交易建立起了超越行业界限的统一法律框架,为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的投资产品发行与销售建立起了统一的行为规范。同时,该法对原证券和证券交易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了对不公平交易的规范。 澳大利亚在1997年开始酝酿对整个金融服务业监管体制和立法进行全面改革。其改革目标就是:(1)引入一个与金融产品有关单一金融产品与服务销售、金融服务许可制度;(2)建立起协调一致的便利投资者对不同较金融产品收益与风险进行比较的信息披露制度;(3)金融交易和结算单一许可程序。鉴于过去对金融服务提供者的监管是以产品为导向的,包含在不同立法和政府规章中。因此,为实现上述目标,金融服务改革法谋求消除金融产品之间因行业划分带来监管标准不协调的问题,将合规义务整合,建立一个竞争中性的监管体制。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协调的保护。7在改革前,澳大利亚也采取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储备银行(the Reserve Bank)负责银行审慎监管,保险与超级年金委员会(the Insurance and Superannuation Commission)则负责保险公司和养老金审慎监管,同时也负责保险公司和基金披露义务监督。澳大利亚证券委员会(the Australian Securities Commission)则负责公司和投资基金信息披露义务的监管。8 澳大利亚财政部负责金融服务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和立法起草工作。经过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财政部最后提出了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和立法草案。经过长时期的努力,2001年金融服务改革法(the Financial Service Reform Act 2001)颁布,该法于2004年3月11日生效。根据该立法,澳大利亚确立了所谓的“双峰监管模式”。在该模式下,按功能区分设立三个分别履行不同监管职责的监管机构(Three Commonwealth Agency)取代原来的监管框架。三个监管机构及职责分工如下:(1)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RBA)。其关键角色是制定货币政策,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和监管货币体系。(2)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当局(Australian 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APRA)。主要职责是负责存款机构、人寿保险和普通保险和超级年金审慎监管。(3)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主要职责是管理和实施全国公司法,负责确保市场健全和保护金融产品的消费者。投资产品发行与销售都统一于一个监管机构监管,实现了立法与监管的统一。 综上所述,金融服务业混业经营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对协调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监管资源,建立统一监管规则体系是克服传统分业监管体制弊端的必然选择。 五、我国现行分业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行分业监管体制上存在的主要要问题如下。 (一)银监会与证监会在结构性产品定性和投资结构性产品的理财计划监管上没有太大差异 在产品定性与分类上,银监会将包含衍生工具的结构性产品归为金融衍生工具。2004年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4条,衍生产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2006年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164号,以下简称通知第6条之三款规定,境外理财计划可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具有固定收益性质的债券、票据和结构性产品。商业银行通过综合理财业务方式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时,但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衍生类生产品,以及BBB级以下证券。但在2007年5月10日年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第1条取消了不得直接投资股票结构性产品的限制。它规定,取消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164号)第6条第四款中“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产品,以及BBB级以下证券”的规定,并调整为:不得投资于商品类衍生产品,对冲基金以及国际公认评级机构评级BBB级以下的证券。但对可投资结构性产品的施加了信用级别限制,第4条还规定,商业银行发行投资于境外结构性产品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时,应选择获国际公认评级机构A级或以上评级的金融机构发行的结构性产品。 2008年金融危机中,香港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投资雷曼发行的结构性产品的投资者都因雷曼倒闭而陷入血本无归状态,香港有大量投资者都投诉雷曼在香港发行的本金无保障的结构性产品雷曼迷你债券存在不当和错误销售,有鉴于此,银监会于 2009年7月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65号)(以下简称“通知”)中又加强了对结构性产品投资的限制。通知第4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坚持审慎、稳健的原则对理财资金进行投资管理,不得投资于可能造成本金重大损失的高风险金融产品,以及结构过于复杂的金融产品。”而第16条又规定,理财资金用于投资金融衍生品或结构性产品,商业银行或其委托的境内投资管理人应具备金融机构衍生品交易资格,以及相适应的风险管理能力。通知 把金融衍生品与结构性产品等同,均列为投资受到严格限制的高风险复杂产品。 同样在境外理财管理规定中,证监会并没有把结构性产品当作金融衍生品看待,也没有任何限制。200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有关问题通知(证监发200781号)第5条规定,可投资境外证券产品中,与固定收益、股权、信用、商品指数、基金等标的物挂钩的结构性投资产品并不在限制之列。第5条之(五)在限制投资金融衍生品中,也没有将结构性投资产品列入衍生工具范畴。 (二)在个人理财业务投资产品销售监管上不协调 除在结构性产品投资监管上存在差异外,在个人理财业务投资产品销售适合性评估监管上,银监会与证监会使用的术语表达、适用范围、监管方法、监管准则与标准以及违规制裁上都完全不同。这就很容易形成监管上空隙和漏洞。以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为例,按照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销售适用性指导意见的要求,销售证券投资基金都必须对投资者进行适合性评估,但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只有在提供理财顾问中销售投资产品时,银行才负有投资者适合性评估的义务。 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分业监管体制所带来监管上不协调和不统一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容易形成监管空隙和漏洞;二是在合规上导致规则遵从的困扰,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利用监管上的差异进行监管套利提供了激励,不利于投资者的保护和金融监管秩序的维护。 六、结论与建议 结构性产品是金融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产品融合了传统投资产品和衍生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特点,通过复产产品结构设计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投资选择以满足各种零售投资者多种投资需求。但结构性产品复合型特点以及产品跨行业发行与销售给现行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体制带来严峻挑战,分业监管所形成缝隙和不协调容易诱发产品提供者和销售者的道德风险,在产品设计、发行与销售过程中误导和欺诈投资者,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完善建议: (一)尽快制定统一金融工具发行与销售的监管立法和投资顾问法,建立统一的协调监管规则体系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规范投资产品发行与销售立法,也没有专门规范投资服务,如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的统一行为规范,我国可以借鉴欧盟、日本经验,制定专门投资产品销售法和投资顾问法,统一投资产品和服务规则体系,统一投资产品、投资服务的分类,建立统一的规范体系,监理和完善监管协调机制,尤其是银行业和证券业监管之间协调。只有专门立法才能消除监管规章散乱而不系统的乱象,使投资顾问服务、复杂投资产品发行与销售监管能够有法可依,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二)加强协调监管,以弥补分业监管体制存在漏洞与缺陷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对目前分业监管体制进行彻底改革,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但加强金融行业各监管机构尤其是证监会和银监会之间协调监管却是刻不容缓的。目前银行投资理财业务中很大一部分业务属于证券业务,如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产品的发行与销售,理财顾问中某些涉及到证券投资的咨询服务,这迫切需要银监会和证监会加强沟通与协调,作为过度安排,银监会和证监会应当就这些银行与证券公司交叉的业务以及银证在投资理财上合作建立畅通和稳定的协调机制,在产品发行与销售、投资咨询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加强规则制定与监管执法上协调,消除监管的空隙和不协调,以便能够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注释: 香港监管机构与16家分销银行达成回购迷你债券协议,(2009年7月22日),http://gangao/2009-07/22/content_11755346.htm. 2009年10月15日登陆。 避免香港雷曼迷你事件被政治化,2009年7月6日(凤凰网专稿),http://program/cjzqf/200907/0706_1698_1236046_4.shtml。2009年9月6日登陆。 产品巨亏,外资银行理财产品遭遇信任危机?,(南方日报2008年11月10日),http://money/banks/hydt/20081110/205919.shtml。王维杰,孙承天:客户累陷巨额亏损,外资银行的理财陷井有多深,(卓越理财2009年7月9日),http://topic/waiziyinhang/bank/yhpl/20090709/911138.shtml。2009年9月6日登陆。 2009年7月6日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65号)第4条。 看好经济复苏,结构性理财产品逐步升温(金融时报2009年9月14日),http://news-center/newslist.asp?id=134796。2009年10月12日登陆。 NASD Notice to Members 05-59, NASD Provides Guidance Concerning the Sale of Structured Products. 同上注。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 No. 42746,(May 2, 2000), 65 FR 30171 n.7 (May 10, 2000). 结构性证券(structured securities)与结构性产品(structured products)在美国证券法上是两个等同的概念,因为按照美国1933年证券法对证券的定义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几乎所有的投资产品。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 No. 51094(Jan. 28, 2005), 70 FR 6489 (Feb. 7, 2005). !香港证监会:有关对公司条例的招股章程制度的可行性改革咨询文件的咨询总结2006年9月,载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管局就分销雷曼集团公司相关的结构性产品的事宜提交的报告注释4。 ISDA,LIBA,SIFMA,ICMA and ESF,Structured Products: Principles for Managing the Distributor-Individual Investors Relationship (July 9, 2008). #功能性监管是以产品和业务性质为基础确定监管管辖权。如果把结构性产品以其外在形式定性为债券,则属于证券产品,适用有关债券发行与交易法律,归证券监管部门监管。如果以其结构内衍生产品来定性,则可能定性为衍生品,而衍生品又分为柜台衍生工具和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衍生工具,因衍生品交易场所不同,兼管管辖也有所不同。不仅如此,衍生工具基础资产性质不同,其管辖机构和适用的法律也不同。如美国,柜台交易以证券以为基础资产的衍生品就归美国证监会管,而如果是以期货为基础资产的衍生品,并在交易所交易的则归期货交易委员会关。在我国,目前实行以机构为基础的分业监管体制,如果是银行销售衍生品交易就归银行监督管理机构监管,如果是证券企业销售衍生品,则归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监管。 $香港证监会雷曼迷你债券危机引起的事项向财政司司长呈交的报告(2008年12月)。 %Netherlands Authority for the Financial Markets,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structured products(May 2007). NASD Notice to Members 05-59, NASD Provides Guidance Concerning the Sale of Structured Products. &Structured Products Association ,“Fixed Income Issues and Answers,” SIFMA 2007 Page 4. *Bethel, Jennifer E. and Ferrell, Allen, Policy Issue Raised by Structured Products, BROOKINGS-NOMURA PAPERS ON FINANCIAL SERVICES, Yasuki Fuchita, Robert E. Litan, eds.,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7; Harvard Law and Economics Discussion Paper No. 560. Available at SSRN: http://abstract=941720。2010年2月10日登录. (同上注。 “Fixed Income Issues and Answers,” SIFMA 2007 Page 11 (Source: Greenwich Associates). )香港证监会雷曼迷你债券危机引起的事项向财政司司长呈交的报告(2008年12月)。 _同上注。 +香港金融管理局就分销与雷曼集团公司相关的结构性产品的事宜提交的报告(2008)。 1 香港金融管理局就分销与雷曼集团公司相关的结构性产品的事宜提交的报告(2008)。 2同上注。 3主要由发达国家银行行长、金融机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一个在国际金融监管上影响较大的非营利的民间机构。 4G30, the Structure of Financial Super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介顾问代理合同范本
- 房东定金合同
- Fun reading the three little pigs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清华大学版
- 南信学科教学数学试卷
- 施工合作合同
- 2025公司职员试用期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湖南省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合作经营合同书餐饮店长
- 2025房地产公司合同终止协议书
- 2.3.3近似数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大米先生公司管理制度
- 《黑色三分钟 生死一瞬间》一部-八部事故分类统计
- 2025中小学学校教材教辅征订管理工作方案
- 维修机械合同协议
- 美甲美睫劳务合同(2篇)
-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合格证》
- iata第 66版危险货物规则(dgr 66th)
- 吸痰护理课件
- 军队基本医疗设备配备标准
- 2024年09月全国2024届九江银行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通关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