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地情网建设情况汇报及栏目内容介绍.doc_第1页
延安地情网建设情况汇报及栏目内容介绍.doc_第2页
延安地情网建设情况汇报及栏目内容介绍.doc_第3页
延安地情网建设情况汇报及栏目内容介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安地情网”建设情况汇报及栏目内容介绍延安市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延安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刘占平(2012年4月13日)各位领导、同志们:延安地情网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建,今天正式开通使用了,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地方志办公室对关心支持“延安地情网”建设的市委、市政府、省地方志办领导以及热心为延安地情网提供资料和技术指导的单位和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关注延安地情网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继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机构组织实施”的体制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陕西省第二轮三级志书编纂规划和延安市志(19972010)编纂工作实施方案,着力启动和推进市、县区两级志书编纂工作和地方综合年鉴编辑出版工作;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加快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和方志馆建设。截止目前,延安市志篇目设计和修改完善工作已完成,市直各部门和中省驻延各单位供稿工作以及向全社会征稿工作进入扫尾阶段,计划下半年进行总纂;各县区志续修工作全部启动,其中黄陵、安塞、富县、志丹、宝塔区、延长、宜川等县区进展较快,成绩显著;延安年鉴编辑出版工作跃上新台阶,在增大信息容量、创新栏目设计、突出地方特色、增强时效性可读性等方面大有提高;全市各县区方志机构都已开展编辑出版地方综合年鉴工作,其中一直未出版年鉴的三个县已有甘泉、宜川两个县创刊号年鉴印刷出版,吴起县正在编辑,近期出版;宝塔区和志丹、安塞、富县三县地情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整理出版旧志15种,编写出版地情类书籍120多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加工、存储、传播及利用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读志用志方式已不能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有些地方为新任领导提供全套志书都很困难。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效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志书在出版的同时被数字化,已有400多个地方志机构建立了地情网站。2011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安排我市建设市地情网站和12个县区的地情网站。我办领导班子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地情网站筹建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并主动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办站想法和实施方案,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争取到市财政建设地情网站所需的资金,于去年8月开始市情资料的整理和数字化工作。为了节约资金,增容扩版,我们请示省方志办予以技术支持,得到省方志办领导的热心帮助,选派网络专家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延安地情网”建成并开通使用,将使社会各界广大读者,在电脑上就能查阅和看到延安历史文化各方面的资料和图照,就能看到电子版的各级各类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这种读志用志的便捷程度和广泛程度,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延安地情网,目前全部文档数7677个,图片3200张, 总字数2156万字,设定有:首页、市情概况、圣地延安、古今大事、延安人物、图说延安、风景名胜、民风民俗、名优特产、志鉴动态、市志、县区志、部门志、年鉴、地情书、旧志校注、志鉴园林、政务公开18个一级栏目。在设计理念上,我们充分考虑了社会对大量延安地情信息的殷切需求,努力打造一个“服务政府决策、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地方崛起”的新平台。各栏目突出延安地域特色、突出地情信息特点,从风格、内容、功能等各个方面来迎合公众的使用习惯和现实需求。“市情概况”栏目包括延安之最、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气候与气象、历史沿革、古今名人在延安、重要兵事、革命旧址、行政区划与人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内容。“圣地延安”栏目包括“党中央在延安”、“延安精神”、“领导人在延安”、“延安新貌”四个二级栏目,其中“党中央在延安”栏目用了300多张珍贵的图片和详实的资料再现了中央红军从落脚延安到离开延安,13年期间的战斗、生产、政权、文化、卫生、体育、文艺、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红色岁月。“延安精神”栏目系统的禅释了延安精神的起源、内涵和发展。“领导人在延安”栏目介绍了历年来国家领导人在延安视察工作的重要时刻。“延安新貌”栏目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幸福延安的英姿和风彩。“古今大事”栏目分年度列出了延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事,以大事记的方式展示了延安发展的历史轨迹。“延安人物”栏目分古代人物、近代人物、当代人物,重点是当代人物,本栏目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全市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简历。“图说延安”栏目分为“延安记忆”和“延安地图”两个二级栏目。“延安记忆”用大量老照片再现了陕甘宁边区时期的延安红色记忆,年轻人和老延安人看到这些老照片心中的感悟和心情自然不同。“延安地图”则拥有全市13个县区的行政区划图、民俗特产图、旅游景点图、交通图、县城城区图、地貌图、卫星影像图,地图内容详尽。“风景名胜”栏目分13个县区介绍了各县区的县域概况、风景名胜、旧址、地方特产及全市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情况。“民风民俗”栏目包括“民间艺术”、“人生礼仪”、“年节风俗”、“社会礼俗”、“民风习俗”、“民间谚语”6个二级栏目,系统介绍了陕北的民风民俗,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名优特产”栏目分13个县区介绍了全市的名优特产,图文互映,具有较强的资料性、知识性。“市志”、“县区志”、“部门志”、“年鉴”、“地情书、旧志校注”6个栏目归属于“地情资料库”版块,是“延安地情网”的重点内容,通过地情资料库可以免费、快捷地检索、查阅延安地区志、13个县区的县区志全书电子版,以及延安年鉴、各县区年鉴、各部门志书、大量地情书籍的内容和介绍,为社会免费提供了权威、准确、真实、详细的延安地情信息资料。“志鉴园林”栏目包括法规文献、志鉴知识、理论文章3个二级栏目,为宣传、交流、学习地方志理论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志鉴动态”栏目可以及时展示全市地方志工作的最新进展,为地方志工作科学发展引领方向,交流经验,起到极积的促进作用。延安地情网开通了,我们要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更新完善内容和技术维护工作,努力加快年鉴、部门志、地情书的数字化、网络化,使延安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