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doc_第1页
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doc_第2页
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doc_第3页
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doc_第4页
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丹阳实验学校 孙国忠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教育就是“唤醒”学生,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美丽女教师深情的一吻。美国的一所小学里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教师,扎着一根东方式的大辫子,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她。在一次散学典礼上,女教师做主持,在给学生发奖时,老师情不自禁地在一位品学兼优的孩子的额头上吻了一下,这时,站在台下的一个小男孩,一跃跳上奖台,指着自己的脑门,对漂亮的女教师说:“老师,能亲我一下吗?”老师微笑说:“可以,明年散学典礼当你像他们一样优秀的时候,老师一定吻你。”从此以后,这个在学校被认为调皮大王的孩子一下子变了,变得处处以身作则,不但自己勤奋好学,还帮助那些不太守规矩的学生改掉了许多坏毛病,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次年的散学典礼上,女教师兑现了诺言:紧紧拥抱着这个孩子,并在他额头上深情地一吻。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所以,教育就是给孩子一个梦,教育就是唤醒。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也说:“一个不重视心灵教育的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是危险品。”因此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用心灵唤醒心灵,用高尚培养高尚,用渊博造就渊博。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唤醒学生沉睡心灵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强健的心灵肌肉,教会学生成功,成人,成材,成为一个适合在社会各种复杂的环境中生存的一种人,一个心灵健康健全的人。只有心灵健康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财富,才能拥有更多的人脉,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才会有更美好、更辉煌的未来。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有信心、有能力去创造出无数惊人的奇迹。一个心灵残缺、心理病态的人,一颗饱受摧残和打击而发生异变的心灵,他不仅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而且会让社会增加更重的负担。因此,心灵教育是对中国乃至天下所有父母对自己孩子负责的教育,是让我们真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教育,是人类最终的教育!只有这种人才能拥有更多的财富,拥有更多的人脉,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才会有更美好、更辉煌的未来。教育学者孙云晓著有一书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他概括出“成功教育就是一种唤醒的艺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国家督学成尚荣曾明确指出:无数案例早已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需要刺激的,人的“深度自然”生命力需要唤醒;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唤醒了学子心灵宝库中的巨大能量。感动中国的洪战辉唤醒了学子自强自立,百折不挠,关心家人,回报社会的人生态度 这一切无不体现了以大爱唤醒生命,教育的真谛就是唤醒。教育就是唤醒。用阅读这个扩音器,唤醒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颗博爱而敏感的心灵,做一个完整的自我;唤醒老师,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首先应该唤醒沉睡于学生心中的激情。年少的他们本该激情澎湃,信心满怀,甚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是他们过早的坐在书桌前,过早的戴上了眼镜,和一堆教辅资料为友,在一堆作业中突围,为学业打拼作为教育,首先应该唤醒他们激情,生活的激情和学习的激情,快乐的激情和痛苦的激情让他们绽放青春的笑脸,迎接初生的朝阳还应该唤醒沉睡于学生心中的爱。爱是一种能力,首先能感受爱,享受爱;其次是表达爱,传递爱。可是多少人懂得真正的爱呢?真爱不一定挂在嘴上,但一定洋溢在心中;真爱不一定穿着漂亮的衣服,但是一定有最美心灵;真爱不一定表现在语言中,但一定会落实在行动上。真爱是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真爱是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真爱是雪中送炭,是众志成城;真爱是欢乐共享,风雨共担;真爱是成功共赢,失败同挑真爱是面对妈妈的唠叨,默默承受,因为那里有殷殷期盼;真爱是面对老师的批评,勇敢承担,因为那里有老师的谆谆教诲;真爱是面对弱小的深深同情,甚至是伸出援助之手;真爱是对自然的敬畏,甚至细心呵护花草;真爱是面对强盗的一声怒吼,那里包含着对正义的追求;真爱是面对虚伪的一声呐喊,那里蕴含着对真理的呼唤。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感。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推诿;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推卸;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的明天负责,不逃避;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对别人负责,不偷懒;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对自己的祖国负责,不苟且。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负责,掌好自己的人生之舵,行好自己的生活之舟。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呢?你对他再好,他都觉得是应该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有点儿漠然,甚至麻木了,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也不知道感恩了。从前别人对我们好一点儿,我们都会铭记在心,念念不忘,还把“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如今呢,朋友对他好,应该;老师对他好,也应该;父母对他好,更应该。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包括你的父母。只有你懂得感恩,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只有你能感恩,你才会赢得更多的朋友和尊重。感谢朋友吧,有了他,你会远离孤单;感谢老师吧,听从他的教诲,你会走近文明;感谢父母吧,有了他们,你才有一个温暖的家;感谢花草树木,有了他们,才有我们的碧水蓝天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走进水草丰美的芳草地,呼吸自由的空气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个人的阅读积累越丰富,他的人生感悟力就强,他的发现就越多,而他对人间的关注和思考也就越有价值。教师的阅读经验,往往也是学生的精神资源;教师的人生情感体验,对学生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传播真善美重要途径。可是现在,社会环境热衷于快餐文化,大众读书的越来越少,尤其可悲的是很多教师也很少读书,以语文教学为例,已故的张翼健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师自己不读书。”而顾黄初教授生前也曾叹息:“语文教师成了要别人的书而自己不读书的人。”更要命的是,我们的孩子面对着越来越多诱惑,我们大人有时候都难以拒绝,更何况孩子呢?还有,孩子们每天忙于题海战术,根本没兴趣,也没时间去书上探险读书不仅是为了视野开阔,不仅是为了内心丰富,不仅是为了精神提升,它更是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最好途径啊。你所有丢失的梦,你都将在忘我的读书中找回。读书,它益智、育人,使人生美丽。不要轻易卷进读图潮流、动漫漩涡,那会变得弱智,会阻断成长。在未来的人生中,忘了什么,也别忘了与言语为友,与读书相伴!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要知道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再加上赏识教育,再说一句关爱的话,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记得我班上有一位叫琳琳的女孩,文静可爱,羞涩少语。初三时遭遇一男生的追求,一时之间,情书、电话、放学后的执意同行,使琳琳陷入了困扰之中。她先采取了直接回绝的态度,缺没料到那男孩竟然偷偷喝酒至大醉到了校园中,幸好被老师及时发现并作了处理,才没酿成糟糕的局面。这可吓坏了琳琳,她害怕父母知道后产生误会,又怕此事在同学中产生不良影响,思来想去 ,鼓足勇气,向我倾听了她的苦衷。得知事情的详细经过后,我便开始尝试解开这恼人的青春“结”。我告诉她,被别人欣赏等于从侧面证实了她的优点,对这一点无需惊慌和羞愧。不过,这种欣赏来得太早,打扰了她的学习生活,那就该坚决地回绝,一点不能拖泥带水。发生意外,说明了那个男孩过于偏执,这不是女孩的错,不必害怕还应像以前一样做遵守纪律,努力求学的好同窗,不要因外界而改变自己正确的做法。我的一席话安慰了她的情绪,她的脸色也由愁云笼罩而转为“风和日丽”了。我进一步趁热打铁,借机鼓舞她学习的热情,并承诺我一定找男孩好好谈一谈,尽量妥善处理好此事。此后我多次找到那男孩,耐心交流,谈青春年华里,一个人最该珍惜时间,过早地分散精力而关注爱情所带来的危害,并送他一首小诗“所有的花开,都希望结果,但花开过早,是美丽的错。”虽然美丽,但毕竟错了。为什么?因为那不成熟的,青涩的果子会阻碍两个人的脚步,一旦走错,带来的可能是终身的蹉跎,无尽的追悔,一生的伤痛。在我不懈的真诚感召,唤醒下,这位执着的男孩终于答应了我从此后,以学习为重,不再去打扰琳琳。我建议他们约定努力学习,彼此都为班级争光,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那些不适合中学生的情感,留待到独立走上社会以后再以一个大人的身份来看待这一切,也许都会云淡风轻了。如何做到有效的唤醒学生呢?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尔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沟通。”是的,“沟通”其实就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最大的功能就是激发和唤醒,这种唤醒往往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简单的动作和纯洁的神情代表的是情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有时只是一杯水的暖意,有时只是一句话带来的温馨,但它却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和任何批评惩罚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如用眼神沟通可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睛来说话”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每当教师走进教室,面对全体同学亲切的一瞥,教师的目光与几十双眼睛的对流露出饱满精神的眼神,教师要投去赞许的目光。对眼神飘忽不定,左顾右盼的同学。教师的目光则多停留片刻,提醒他集中注意力。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目光关注那些学困生,发现不足及时指出,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教师通过用眼神与学生沟通交流,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制力,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另外,教师可用行为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牵动着学生的目光,一种小小的动作,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增进师生感情,如每天做操前,站在操场上,抚摸一下他们的头,拉一拉他们的手,提提他们的衣服,都会让学生感到亲切,认为老师很在意自己,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当然,也可用评语沟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委婉而充满期望的评语,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在对孩子说话,可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就是他最亲近的人,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值得提醒的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唤醒那些后进生的心灵,可知,在后进生的心灵深处,有多少“优秀”的因子处于“沉睡”?他们多么需要被唤醒呀!正如海伦凯勒所说:“假如一个人有了高飞的冲动,他又怎会甘于在地上爬行呢?”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是灵魂对灵魂的唤醒,生命对生命的点燃,不是谁教育谁,而是共度锦绣人生。教育的智慧也不在于教师表明自己有多聪明,而在于如何适时地给教师以希望和信心,当学生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被你肯定和关注,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时,你就会发现,原来,他们不缺乏激情,关键是你自己要是一团火,能帮助他们点燃激情!关键是你要有持久的有耐心的唤醒!也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