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晋第一宅”山西王家大院的考察报告 规划编研科 尹燕“灵石古村山水间,四合坊巷礼为先,楼台塾馆凝文气,儒雅兴衰二百年。”古老的三晋大地,无限的黄土高原,曾经在历史上尽出豪门望族,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便是其中之一。一、基本概况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静升王氏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后西迁至山西太原。南宋初年,族人王实由太原南迁至灵石县沟峪滩村。元皇庆二年(1313),王诚斋又率家族迁至静升村。清初,族人王兴旺开始经商,做小买卖,至第十四世王谦受、王谦和、王正居等,资本见厚,店铺增多,逐步成为豪商巨贾。到清中叶,王家便由原来的平民百姓发展成为居官、经商、事农综合型的名门望族。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乾、嘉年间,当时,除大兴土木营造豪宅、开设店铺外,还在当地赈灾、修渠等善举不断。王家辉煌时期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的官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士大夫达42人,家族显赫,威振三晋。2006年05月25日,王家大院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二、空间布局特点王家大院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其总的特点是: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再加上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容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1 、东大院(高家崖)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鸟瞰东大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长 127米,宽11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花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东大院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2 、西大院(红门堡)出东大院的西堡门,走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面向与背靠同东大院完全相同。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只有一个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堡内东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七座。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三、建筑特色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不仅完美的具备了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内涵到规模气势,从规模选择到内部结构设计,都体现出了一种磅礴大气和匠心独运。整个建筑在合乎礼制和讲究实用的前提下,把造园艺术和造院技巧融为一体。既保存了北方民居的传统风格和匠心独运,又充分借鉴了南方园林的设计思路,在布局、穿插、连贯、分隔中注重运用明暗虚实、浓淡轻重的手法。王家大院整体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入选中国民族建筑集汉北方民居一书。四、 山西民居与其它地区民居的对比1、 山西民居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山西的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渠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这几处晋商宅院可以说是将民居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菁华,同时,它也是晋商 500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难得的是,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2 、北京民居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里面的建筑布局,在封建宗法礼教的支配下,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建筑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3 、苏州民居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住房一般坐北朝南,略偏西南,因而村落屋向基本一致。房屋的门窗多为木质结构。门上有浮雕,窗棂的花纹为镂空透雕。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4 、徽派民居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责任险合同范本
- 面点师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车管所辅警笔试题库及答案
- 数据保密协议书范本
- 招聘会模板试题带答案
- 校国安全顾问合同范本
- 全国摄影竞赛试题及答案
- 基于样本块图像修复算法的优化与创新研究
- 施工便道修复协议书
- 基于极点配置的网络控制系统性能优化与实践应用研究
- 牛肉面技术培训
- 移动式板房吊运施工方案
- GA 1814.3-2023铁路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第3部分:运营线路
-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8武术《健身短棍》教案设计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 2022年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获奖项目
- GB/T 3033.1-2005船舶与海上技术管路系统内含物的识别颜色第1部分:主颜色和介质
- GA 1800.2-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2部分:火力发电企业
- 《公路设计》第九章-挡土墙设计(39P)课件
-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规程》2017年1月18日
- 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