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扶贫工作日记 2017年扶贫攻坚民情日记_第1页
2017年扶贫工作日记 2017年扶贫攻坚民情日记_第2页
2017年扶贫工作日记 2017年扶贫攻坚民情日记_第3页
2017年扶贫工作日记 2017年扶贫攻坚民情日记_第4页
2017年扶贫工作日记 2017年扶贫攻坚民情日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62017年扶贫工作日记2017年扶贫攻坚民情日记2017年扶贫工作日记2017年扶贫攻坚民情日记2017年扶贫工作日记篇1我是市供水总公司24名精准扶贫帮扶队员的其中一员。我的扶贫对象是新桥河村村民万坤兵一家。因万坤兵的儿子六岁时不幸患上“股神经纤维瘤”,为治疗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后续每年定期的复查和治疗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孩子身体上和心灵上遭受的折磨,让孩子的奶奶精神上受到持续打击,导致身体和精神状况每况愈下,继而丧失劳动能力,这给因病致贫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帮扶过程中,我心中时时在思考怎样从根本上帮助这一家人从经济层面和心理层面双脱贫呢万坤兵的妻子向红,在照顾一家老小的同时,还要打工补贴家用,原本乐观开朗的她,面对物质上的困境、精神上的重担,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变得有些消沉。在以往的帮扶过程中,除了按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医疗救助、助学扶智以外,我一有机会就尽量从言语上开导她。2月29日,向红突然联系到我,电话里声音低沉、语焉不详。得知她正在陆城,我马上将她邀请到我的办公室。正如有些生理上的疾病会导致病人性格上的问题一样,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6在贫困户中,物质上的贫困很容易让人出现心理上的“贫穷感”和“被抛弃感”,如果能有人及时疏导,加上配套的其他扶贫举措到位,就能让贫困户真正完成“心理脱贫”。得益于总公司一直以来持续而扎实的帮扶走访工作,让向红对我产生了信任感,需要帮助时能首先想到我。在办公室坐定后,我为她倒了一杯热茶,两人促膝谈心,闲话家常。让她揪心的是儿子的病又到了复查治疗期,家人相继生病后的世态炎凉,工作上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人到中年,各种精神负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同为母亲,又身为同龄人,我特别能设身处地理解她的难处。仔细听着她的讲述,我不断鼓励她正面思考,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在大家共同帮扶支持下,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配合医生治疗,坚定孩子复健的信心,生活就会充满希望。中午,我约上她和她打工单位的主管,一起吃了个简单的便饭,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解决她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予了她一些建议。我深知,这个家庭最缺的是“希望”。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他们的脱贫目标不难实现,难的是家里每一个成员能够坚定信心,在上级和我们的帮助下,扛过这一段困难时光。我真诚地希望,每个贫困户都具备向红勤劳、善良、坚强的品质,我们也将尽其所能,帮助他们早日脱贫。2017年扶贫工作日记篇2长坝虽已入冬但天气还不是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6太冷,早上九点多我已经和村干部到了长坝村阳一社,硬化的水泥路上还有薄薄的一层冰,我们一行7人走在上面脚底下发出一连串咯吱咯吱的响声。山路崎岖难走但也掩盖不了我们喜悦的心情,因为今天是我们工作计划的最后一天,走访的是长坝村最远的三个社阳一,阳二和麻池,这三个社有贫困户27户。为了搞好精准扶贫自查自验自评工作,准确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将国家扶贫政策宣传到位,将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在纪委书记李辉的带领下,我们计划利用四天时间将全村110户贫困户逐户走访一遍,按照镇上“宣传政策,疏导情绪,完善资料”的工作安排,我们每到一户都要详细讲解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政策,不厌其烦地解释群众提出的问题,有的群众说他们当了好几年的贫困户了也没见国家的扶贫政策,我们就解释说,“你村上的路这几年是不是硬化了,是不是吃上自来水了,生产生活条件是不是大大改变了现在的扶贫政策不是说给了你几百元扶贫款才算享受政策,而是大扶贫,政府通过修桥铺路架水等手段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劳动技能培训,经济林综合管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方式提高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激发群众内在发展动力,变输血为造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穷”,听了我们的解释群众心服口服,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也有了正确认识。我们每到一户都要坐下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6来和群众谈心,了解他们致贫的原因,存在的困难和致富的打算,详细询问他们的收入情况,认真填写了贫困户退出测算表,将装有六种资料的贫困户资料袋发到贫困户手中,再三叮嘱要妥善保存。一天下来已经人困马乏,五点多返回镇上正好赶上大灶开饭,吃完香甜可口的饭菜回到办公室整理好一天的资料,看着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一种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想起了一句歌词,革命人永远年轻。2017年扶贫工作日记篇3今天是我们扶贫工作队入驻红场村的第十九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也都有了新的进展。村民合作社蓝莓产业基地里,四百株从山东引进的“大苗子”,在解决了排水问题后,终于挂果了,颗颗饱满、剔透贫困户方正莲跑过来说,她考虑再三,还是种牡丹和白芍,原来说好的一亩魔芋就不种了单身汉陈春炎决定养牛,老早就去了趟龙潭峪,以八千块钱买回来一头牛崽就连一向固执的李德雨,也终于同意搬离他几十年来独居的樵沟,加入集中安置正如红场村的刘书记所说的那样,农村工作是跑出来的,“一回生,二回熟”,他信了你这个人,才会配合你工作。从机关到驻村工作队,亲近了土地,熟悉了农民和农村。红场村有153户贫困户,380人。宣传部14名干部,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6联系31户,91人。他们多数勤劳却未能致富,他们憨厚而又现实。他们在意外面的世界却依然安土重迁。那些大龄单身汉,因为没有组建家庭而缺少斗志还有那些矿工家属,因为失去家庭主要劳动力而又返贫今年,红场村扶贫工作的重点是“大搬迁”。贫困户们也开始为自己家的房子谋划起来。代兴龙家在等地基前的小桥修好,以便请人拉建房的木料和水泥。代兴林则说得更急切“产业发展的2000块钱,还有搬迁的政策资金,我不要了,你给我五根杉树杆子,我把门口的路修好。”我们告诉他林场的树肯定不能随便砍,但是可以帮他联系预制板和水泥,他自己再运些石头,桥也是可以建起来的。王霖家本来是决定集中安置的,但一想到安置区离自家的地太远,又再三犹豫起来。农民是离不开土地的,粮食、蔬菜、饲料,都要靠自己的地。特别是对于年老而没有其他收入的贫困户,搬进新房后,拥有一点自给自足的土地是那样重要“大产业”,“大搬迁”,“大保障”,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如何使各项政策落地生根,需要每一位精准扶贫干部去思考,这也是我们的责任。红场村的这个春天显得格外热闹。驻村工作队从小红场搬到鲁家湾后,31户贫困户和驻点的邻居们都渐渐熟悉精品文档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