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 专项规划 (闽政200645号文下发实施)前言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也是新一轮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编制和实施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对于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产业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中长期(2006-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编制了福建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本规划在分析我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主要阐述福建省“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是推进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是政府安排高技术产业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 本规划基期2005年,规划期20062010年。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发展现状 (一)“十五”成效。“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全面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围绕建设海峡西经济区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十五”期间共安排省级预算内资金2.11亿元,促成了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转化落地,带动社会投资119亿元,建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工程,高技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全省高技术产业产值总量由2000年的494.1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542.97亿元,年均增长25.6%,居全国第7位。初步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局部跨越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创新平台建设顺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为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从产业看,全省的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其产值占高技术产业总产值86.5%;从区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厦门市和福州市。2005年,厦门市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55.5%,福州市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34.7%,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带动作用增强。2005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370.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比2000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出口交货值858.93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56.4%,年均增长33.0%,比2000年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07.33亿元,年均增长27.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7.04元,比2000年下降1.22元。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快速增长,为优化全省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出口创汇规模做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十五”期间,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企业技术中心100个,建成福州软件园和厦门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等科技创新基地以及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创新平台不断完善,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技术开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主要问题。“十五”期间,我省高技术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我省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产值占90%,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不足,全省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人才偏少,尤其是工程化高级人才更少,大规模企业少,引进人才难。 二、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高技术产业呈现由发达国家主导和控制,跨国公司垄断的总体格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宇航技术等领域出现了重大的突破,将出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一)信息产业继续作为支柱产业向更大规模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在既有大规模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数字电视、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宽带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正在孕育新的突破,成为未来信息产业向更大规模发展的主要领域。“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两大行业将继续扩大规模,仍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代网络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二)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将引发更为深刻的产业革命。2000年提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使人们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有了新的认识和判断,随着生物技术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业革命正在酝酿和逐步形成。人类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人口、粮食、环境、能源等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未来的10-15年左右,生物技术产业将有可能替代信息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未来五年,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将有较快发展,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动植物育种技术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道地药材、生物活性物质、医药中间体等生物制造产业将逐渐形成集群优势。 (三)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现代高技术发展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材料产品向功能化、复合化、环保化、智能化以及长寿命方向发展。特别是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将材料工业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本世纪前20年将是纳米材料与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促成信息、生物、环境、能源、医药和国防等产业的变革。我省新材料产业将形成局部优势,晶体信息材料及纳米材料等产业出现规模化商业生产。 (四)海洋高技术产业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海洋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海洋水产养殖业、高附加值海洋天然产物、海洋新药、海洋高分子材料和特殊功能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等高技术领域的发展,将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我省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海产养殖、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等为特色的沿海蓝色产业带将逐渐形成。 (五)能源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经济的发展使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化石资源供应日趋紧张,能源消费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负面影响也日趋严重,世界能源将向清洁、高效、可再生的方向发展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进入实用化阶段,将成为世界能源发展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领域。 专栏二:高技术及其产业 高技术是指以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先导作用的知识密集型技术。 高技术主要特征 高智力:是知识、技术、资金密集的新兴技术,主要依赖人才及其智力;高投入:发达国家投入研究资金通常超过国民生产总值2%;高风险: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影响因素复杂,成败难以预见;高收益:成功的高技术产出通常能取得很高的劳动生产力;高渗透:能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带动社会各业的技术进步;高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标志,直接关系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地位;高时效:必须及时向市场投放最新成果,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高技术产业是指以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主导的产业。 高技术产业主要特点 知识和技术密集,科技人员比重大,职工文化、技术水平高;资源、能源消耗少,产品多样化、软件化,批量小,更新换代快,附加值高;研究开发投入大;工业增长率高,一般为传统工业增长率的3-5倍。 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区域布局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创新型省份。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强化产业技术开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技术,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体系,加强原始创新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加快节约型、环保型技术的开发,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坚持培育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大力培育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的渗透和扩散作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高技术产业发展要素的配置作用,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一些战略性、公益性领域,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4.坚持抓大与促小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高技术企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高技术中小型企业,形成重点领域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小巨人;推动高技术企业之间在生产、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战略联盟。 5.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创造宽松环境,优化创新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技术人才。 二、发展目标 着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完善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壮大高技术产业规模,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形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2010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4700亿元,年均递增2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2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9%;高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递增18%以上,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010年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其当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5%。具体目标如下: (一)在信息、软件、生物及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建设10个高技术产业基地。 (二)加强高技术重大专项建设,重点实施300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 (三)新建8个工程研究中心、10个工程实验室、2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四)巩固和做大做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培育150家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 (五)建成一批数字福建骨干工程,建立较为完善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体系,力争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三、发展布局 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按照全省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布局,以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以四个省级高新区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构建若干战略性高技术产业链,实现规模组合有序,功能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集聚,形成若干产业集群。 (一)突出区域重点,推进高技术产业“点、面、群”立体发展 建立若干闽东南高技术产业基地。以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园和创业园等为载体,继续做大做强各区域重点产业基地,推进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移动通信产品、数字视听产品、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新材料、新型陶瓷、光机电一体化、环保设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重点建设国家火炬计划闽东南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福州软件园产业基地、厦门软件园产业基地、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莆田液晶显示器产业基地、德化新型陶瓷产业基地和龙岩环保设备产业基地等。 发展各具特色的外向型高技术产业集群。福州地区以信息产业、汽车制造、新材料为主;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信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电光源为主;泉州民营企业以微波通信、新型陶瓷、光伏电子为主;漳州地区以光机电、节能产品为主。 (二)利用资源优势,建设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 充分利用高技术促进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一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利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地方特色农业品种,建立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加快传统农业更新换代,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大力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促进蓝色产业带的发展。以先进的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种,研究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开发海洋生物药物和高附加值的海洋功能食品。三是农副产品深加工。鼓励利用高技术开拓农副产品的新功能、新用途,重点支持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多梯度利用。四是林业特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开发植物生化产物及其衍生物和林木生物制药原料的提取技术,提高工业用原料和特种经济林产品的高效利用。五是特色中药材资源开发,建设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和加工,加强濒危稀缺动、植物的人工种源繁育,运用现代工艺技术进行传统中药饮片的改良,利用先进的提取、分离、和生产控制技术及先进设备,推进中药材提取物中间体的商品化。 第三章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省高技术产业重点实施“4+3”产业发展计划,即重点发展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等四大产业,培育提高先进环保、先进制造、新能源三大产业。着力加强10个领域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建立健全五类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一、产业发展重点 (一)信息产业 1.信息产品制造业。适应信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总体趋势,加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提高产品国产化水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信息产业链缺失环节,不断拓展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将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2010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值3940亿元。重点发展: (1)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发展基于下一代网络的微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高分辨率平板显示器、新一代打印机、传真机、大功率网络型不间断电源;IPV6核心路由器、程控交换机、无线接入网设备、网络适配器等产品。重点建设DELL计算机二期、捷联液晶系列产品、光电LCM模组、高端网络设备及新一代通讯产品、新型激光打印机和税控收款机、便携式电脑电池、大功率网络型不间断电源等项目。 专栏三:下一代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 ,简称NGN,泛指不同于当代或前一代的网络体系结构,是基于分组技术建立在IP技术基地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能够提供音频、视频、数据传输业务的开放型网络架构。下一代网络架构基本上可分为业务层、控制层、媒体层、传送和接入层。IPV6、光纤高速传输、宽带接入、软交换、IP终端、网络安全等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是下一代网络的主体,随着技术的发展,最终将实现互联网、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 下一代互联网相对于现在的互联网有三个明显的区别: 更快:下一代互联网将比现在的网络传输速度提高1000倍以上。 更大: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应用,使IP地址数量大大增加,让数字化生活变为现实。 更安全:下一代互联网可控性大大增强。 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暨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CERNET2)于2004年12月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标志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全面拉开序幕,取得世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先机。 (2)移动通信产品。发展移动手机、路由器、移动通信关键配件及元器件、各种基站和直放站(无线传输直放站、数字蜂窝宽带直放站等)、各种微波通信直放站核心模块、可视电话、卫星通信配套设备、导航定位系统设备等产品。重点建设移动通信中高端手机、射频无线电通信设备、移动通信功率放大器、密集型波分复用器等项目。 (3)数字视听产品。发展大屏幕液晶电视、大屏幕等离子电视、电视机顶盒、激光视盘机、高分辨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高保真数字音响系统、LCD和PDP显示屏及其显示模块等。重点建设高清数字电视、DVD及EVD激光视盘机、新型显示器件导光板及背光源、卫星接收机与数字电视机顶盒、新型平板电视机、数码影像设备等项目。 (4)新型元器件及汽车电子产品。发展片式电阻、片式电容、电感器、继电器、各种高灵敏度传感器、石英晶振、液晶显示屏、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和新型光电子产品,汽车可视雷达、小电机、直线电机等产品。重点建设片式铝电解电容器、覆铜板、太阳能单晶硅电池、电容器用金属化膜及拉膜、新型继电器等项目。 (5)集成电路及半导体照明。发展小家电芯片、音视频芯片、大功率数模混合芯片、半导体照明等产品。重点建设6英寸芯片、8英寸芯片、12英寸芯片、集成电路陶瓷封装、大功率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多媒体音视频芯片、高亮度半导体照明外延片及芯片等项目。 2.软件业。以应用软件开发为主,加强集成创新,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业。2010年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重点发展: (1)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司法等社会事业的公共服务系统软件;空间地理信息管理软件、政务信息共享软件等。 (2)行业应用软件。电信、金融、证券、财税、交通、电力、烟草、公安、社保和农业生产等行业应用软件、应用系统和应用平台。 (3)电子商务应用软件。重点行业电子商务软件、农资行业电子商务软件、工控行业电子商务软件、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 (4)嵌入式软件。数字视听产品、仪器仪表、网络通信和其它产品的智能化嵌入式软件。 (5)文化教育软件。动漫和游戏软件、文化娱乐和教育软件。 (6)开发Linux系统软件和网络安全软件。 3.信息服务业。大力推进信息服务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重点建设网络基础服务业、现代交易服务业以及专业服务业。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积极推进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发展数字化产品,提高公众文化素质。 (1)网络基础服务业。大力发展以主机及网络设备托管服务、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外包服务;建设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基础服务工程。 (2)现代交易服务业。开展重点行业交易与信息服务试点工程建设,建立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机制;建设第三方交易与信息服务平台,降低电子商务应用成本;发展面向消费者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建立并完善在线交易的信用机制;建设面向重点行业或领域的现代化交易与信息服务工程,以及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综合交易信息服务工程。 (3)专业服务业。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信息工程监理服务、信息化工程外包服务、信息化培训服务。鼓励和促进电子政务外包服务,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信息化外包服务、信息应用服务,建设电子政务外包示范工程。 (4)数字内容产业。大力发展网络文化、教育产品,培育数字影视、网络电视、动漫游戏、网络出版、电子音像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电信网、宽带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通过固定和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平台向社会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 (二)生物及医药 1.生物制造。发挥生物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推进生物技术工程化研究,在局部领域形成产业优势。加快食品、轻工、化工、制药、能源等领域中应用的酶制剂产业化,在“十一五”末形成较大规模的制药工具酶、生物能源脂化酶、饲料蛋白酶等酶制剂产业;加强动植物品种优质种源资源开发,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育种技术发展优质、高产、抗病、抗逆育种技术,在水稻育种等领域的继续保持领先优势。2010年生物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20亿元。重点发展: (1)重要酶制剂。发展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D-葡萄糖苷酶、木质素酶、几丁质酶、-N-乙酰葡萄糖胺酶、转基因角蛋白酶、各种复合酶等产品。重点建设脂肪酶、饲料蛋白酶、几丁质酶、海洋微生物高温酶、低温酶、生物能源专用酶、工业催化极端酶等产业化项目。 (2)重要化学品。发展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虾青素、丙二醇、谷胱甘肽等产品。重点建设新型抗氧化剂-虾青素、二十二碳六烯丁酸、谷胱甘肽等项目。 (3)动植物育种。发展水稻、茶叶、蔬菜、水产、果树、花卉、林木、畜禽等动植物良种。重点建设超级稻、特优质稻、乌龙茶、坛紫菜、甘薯、甘蔗、油料木本生物质、优质水产品、畜禽等育种项目。 (4)生物农药和生物化肥。发展新型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复合肥等产品。重点建设苏云金杆菌及其它植物源杀虫剂和杀菌剂、饲用金霉素等项目。 (5)新型饲料和兽药。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和新型高效安全饲料添加剂、植物源饲料添加剂、中兽药及饲用抗生素等产品。重点建设蛋白酶饲料、固氮菌剂、抗病蛋黄粉和乳粉功能饲料、高效低毒兽药等项目。 2.医药。大力发展药品新剂型,调整药品生产结构,做大做强医药产业。重点推进化学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微生物药物与生化药物、生物毒素药物、现代中药等新药开发,鼓励合法仿制与引进国外已过专利保护期的药品,实现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2010年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180亿元。重点发展: (1)化学制药。发展市场前景好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化学原料及其系列品种、新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原料药、治疗艾滋病的齐多呋啶和拉米呋啶等中间体原料药。重点建设抗艾滋病系列药物(包括利托那韦口服液、阿德福韦酯、奈韦拉平片等)、抗抑郁药物氢溴酸西酞普兰、抗高血压药物替米沙坦、7ACA及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抗病毒医药原料药生产基建等项目。 (2)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活性蛋白和活性多肽,重点是酶和细胞因子,如葡激酶、集落细胞刺激因子、血小板生成素、骨生成素、胸腺素、抗肿瘤多肽等;发展治疗血栓病的溶血纤维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基因多肽药物,治疗偏头痛、忧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传染病炎症和恶性肿瘤的药物及酶受体等蛋白和寡核苷酸类药物。重点建设毕赤酵母表达重组人生长激素等基因工程药物、毕赤酵母表达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干扰素、新型的分支PEG化长效人干扰素a2a、血小板因子4(PE4)生物原料药、一类抗癌基因药(k-22)等项目。 (3)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发展预防用生物制品(疫苗),尤其是各种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引进开发诊断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癌等的诊断性生物芯片,治疗晚期肝脏疾病的生物人工肝,治疗冠心病的基因产品等;发展免疫组化及抗体:单克隆、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免疫组化产品,分子病理学产品,免疫组化自动染色仪等。重点建设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和重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及EBV原位杂交诊断试剂盒、荧光PCR、结核杆菌及其耐药性诊断试剂盒、恶性淋巴瘤诊断试剂、基于多聚物的二抗酶结合物检测试剂盒、前列腺病变免疫组化双染诊断试剂盒、畜禽和水产动物疫苗、鱼类传染病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水产动物口服和浸泡型疫苗等项目。 (4)微生物药物与生化药物。重点建设-氨基丁酸、治疗关节炎和癌症疼痛的镇痛药物、高特异性骨关节炎治疗药物、二类新药西罗莫司、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等项目。应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生产工艺,生产高效低毒的抗生素。 (5)生物毒素药物。重点建设标准化蜂毒源基地、生物毒素源规模化生产基地、采毒加工等蜂毒生产设备生产基地、河豚毒素一类戒毒新药、河豚毒素二类镇痛新药、脱水河豚毒一类新药、蛇毒系列药物等项目。开发河豚毒、蜂毒、蛇毒等动物毒素的高效分离、提取、纯化技术,发展生物毒素治疗癌症、病毒病及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药物及保健品等。推进生物毒素大规模产业化,形成生物毒素药品及保健品产业群。 (6)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立足我省山地资源优势,扶持厚朴、鱼腥草、巴戟天、绿衣枳实、枇杷叶等道地药材 专栏四: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也称天然毒素,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能够分泌毒素的生物,如毒蛇、蝎子、蜜蜂、毒蜘蛛、毒娃、蟾蜍、毒蜗牛、河豚、海葵等。生物毒素多种多样,但它们基本上都是蛋白质多肽类物质。随着医学科学与生物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许多生物毒素可成为宝贵的新药来源,目前主要研究生物毒素药物在降血压、镇痛、戒毒、保健、预防心肌梗塞、抗肿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血栓性疾病等方面的用途。我省在蜂毒和河豚毒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 规范化种植(GAP),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中药材种植产业群。重点建设建泽泻、拓荣太子参、南方红豆杉、雷公藤、肿节风、石蒜、旱半夏规范化种植基地等项目。 (7)现代中药。以动态逆流提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膜提取分离等技术,提取、浓缩中药材的有效成份、单体,加强传统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筛选先导化合物合成新药物,开发速效中药和保健中药。采用缓控释、靶向及透皮吸收等先进技术制成新剂型、新品种。建立特种珍稀中草药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实现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重点建设紫杉醇及其脂质体冻干粉剂、白藜芦、黄枝子黄色素、银杏提取物、雷公藤单体、雷公藤内酯醇、春砂仁、氢溴酸加兰他敏等项目。 (8)生物医学工程。发展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技术和装置,新型医学影像技术和装备,数字化口腔医学影像设备,多参数医疗监护仪,骨及关节系统用的生物活性修复替换材料,医用胶原膜等介入性治疗材料,血浆代用品等产品。重点建设新型医疗器械及生物医学材料等项目。 (三)新材料 积极推进纳米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晶体材料、纳米材料、催化材料、高亮度发光材料等四个产业链群,推进新材料技术与其他产业的渗透,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1.光电子信息材料。加快晶体材料后加工技术攻关,加强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太阳能级和半导体级多晶硅材料、大功率固体激光器、光机电一体化等下游产业开发,将我省激光晶体和非线性光学晶体转化为产业优势,改变以晶体坯料或半成品形式出口的局面。重点建设大尺寸LBO晶体、KDP及DKDP晶体、晶体器件高指标镀膜、掺钕钒酸钇晶体、深紫外无色YAB非线性晶体、新型压电晶体硅酸镓镧系列晶体、酞菁类光电记录介质、氮化镓基白光发光二极管、光电子陶瓷、光电子晶体材料和器件、高亮度发光材料、白光LED高转换效率荧光粉等项目。 2.纳米材料。加快发展纳米光电子信息材料、纳米吸附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和纳米功能材料的应用与制备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群。重点建设一氧化碳氧化/转化催化剂、新型氨合成钌系纳米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纳米光催化材料及相关复合载体材料、新型燃料电池纳米材料、系列纳米陶瓷、高效储氢材料、新型固态光源荧光材料、纳米金属粉体、高性能纳米级过滤膜、纳米太阳能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纳米级钛阳极、 专栏五:纳米技术 1纳米等于110-9米,当物质颗粒的大小在纳米尺度范围(1纳米100纳米)时,其性质都会发生质的变化。纳米技术包括纳米结构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目前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并具备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我国在纳米技术的若干领域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我省的纳米催化材料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实施8个纳米材料专项:纳米催化材料专项;纳米能源材料专项;纳米环保材料专项;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专项;纳米光电信息材料专项;纳米功能材料专项;纳米器件专项;纳米粉体及纳米添加剂制备专项。 纳米无机抗菌剂等项目。 3.新型高分子材料。充分发挥和利用我省石化产业产品和天然植物材料优势,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分子材料。重点建设埋地钢塑复合缠绕管、大口径波纹管、高密度聚乙烯自润滑光纤护套管、医用级生物仿生材料、生物活性材料、高吸水率改性高分子材料、高吸油率改性高分子材料、超吸水保水材料、石化产业下游的相关新材料、环境友好塑料和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项目。 4.特种功能材料。开拓材料的新功能和新用途,加快特种功能材料在信息、生物、能源等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传统石油化工、信息产业、农业等领域的升级改造。重点建设高性能连续碳化硅纤维及复合材料、耐高温氧化铝基保温纤维、高性能微波陶瓷、光催化自清洁陶瓷、微孔陶瓷过滤元件、透明光学陶瓷、三氧化二铝无机陶瓷膜二次供水处理、高纯碳酸铝铵及特种陶瓷用三氧化二铝粉末、氮化硅基陶瓷粉体、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合金冶炼等项目。 5.复合材料。结合资源及技术优势,加快结构复合材料和环保型复合材料的开发,推进产业化生产。重点发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和水泥基复合材料等结构复合材料;先进建筑节能墙体材料。 (四)海洋产业 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立足我省海洋与渔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培育海洋高技术产业群。促进先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在海洋产业中的应用,着力提高海洋产业科技含量,提升海洋资源集约化利用和海洋产业竞争力,实现海洋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海水养殖。重点建设厦门同安、福州平潭、莆田秀屿、漳州东山、宁德三都澳等渔业基地,延伸海水养殖产业链。加快水产良种繁育,改良引进重要鱼种,推广优质种苗。推广高效、安全、节约的标准化、规范化海水养殖模式,发展海水养殖。发展海水生态养殖,改善、修复养殖环境,积极发展休闲渔业。 2.海洋功能食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对海洋资源进行高值综合开发,生产新型高附加值海洋功能食品。重点建设以海洋水产(鱼类、贝壳、藻类、头足类等)加工下脚料为基础原料生产新型海洋生物蛋白钙、蛋白多糖、藻类多糖等保健功能食品等项目。 3.海洋药用物质。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提取高活性、高特异性海洋药用物质,进行化学修饰改性,开发具有确切疗效的海洋药物,建立药源药用物质海洋药物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药物产业链。重点建设天然海洋生物多糖、海洋生物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提取与精制、深海微生物制备新型药物先导物等项目。 4.海水资源利用。积极推进海水综合利用,建设海水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积极开发海水化学资源和卤水资源及其深度加工,开发海水提取钾、镁等技术,发展钙盐、镁盐、钾盐、溴和溴加工系列产品。 (五)先进环保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支持节约型、环保型的生产模式。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综合利用和资源化。 1.废气处理设备。重点发展先进电除尘、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脱硫脱硝、吸附再生式催化燃烧有机废气等成套设备,以及欧盟级标准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室内有害气体光催化净化器等产品。 2.废水处理设备。发展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与设备、紫外线消毒设备,难降解工业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高效瀑气设备,膜水处理技术及尾水的再生回用技术与配套的设备、材料,以及畜禽养殖业粪便生物质能资源化和污染治理设备等,研发城市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3.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开发日处理300-1000吨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装置,利用垃圾填埋场填埋气的发电设备,垃圾渗滤液预处理技术和设备。发展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机以及高效微生物菌体等。 4.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设备。发展冶金、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工业废弃物,以及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废纸、大型智能废包装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设备;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设备;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铝、重金属污泥和垃圾资源化利用设备。 5.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装备。发展矿山开采、尾矿堆放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装备,开发土地荒漠化防技术。研发畜禽养殖污染物治理、污染水体修复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及设备。 6.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与保护系统。发展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和工业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测传感器和控制仪器。开发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设施,危害评估、决策指挥软件和紧急救援系统,海洋污染预警预测及快速检测设备,噪声污染控制设备与技术。 (六)先进制造 适应制造过程的高技术化、绿色化和集成化的趋势,加快发展现代科学仪器设备、精密高效装备以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等。加强闽台产业对接,主动承接台湾制造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若干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比较完善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 1.现代科学仪器设备。发展近红外光谱仪、等离子体光谱仪、金属原位分析仪、辉光光谱仪、激光光谱仪、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电导仪、离子计、电位滴定仪、动态冲击试验机、微机控制材料试验机、材料图像分析仪、电磁超声探伤仪、农残检测仪、生化分析仪、激光诱导荧光和智能化仪器、仪表等仪器设备。 2.精密加工设备。开发制造自动化成型装备及集成系统、快速原型成套技术及装备、大型轧辊表面强化设备、模具加工工艺及设备、大功率激光器及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等产品。 3.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展轿车、微型车和轻型车关键零部件(轿车自动变速箱、高性能刹车部件、安全气囊、电喷系统、新型汽车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大型覆盖件和汽车电子配件)以及小排量高性能汽油机。 (七)新能源 立足资源特色,研发新能源生产技术,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多元化发展,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1.生物质能。加快培育优质、高产生物质良种,促进甘薯、甘蔗、木薯、木本油料作物等生物质原料产业化进程。开发生物能源关键技术,发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质固体燃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生物制氢等。重点建设利用废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制造高密度固体燃料、甘蔗燃料乙醇、微生物单细胞油以及规模化酶法制造生物柴油等项目。 2.风能。开展近海风能资源评价,开发风力发电配套技术,建设海上风力发电示范工程,发展海洋风能产业。重点建设莆田、平潭、漳浦、东山、霞浦等风电项目。 3.太阳能。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控制部件,发展太阳光伏产业。重点建设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大面积高温热水系统、全天候太阳能热水系统、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等项目。 4.潮汐能。利用潮汐能储量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发利用潮汐能。重点建设平潭、福鼎等潮汐能电站项目。 专栏六:生物质 生物质是指由光合作用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它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体中,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光合作用,地球上每年通过光合作用,贮存于植物的枝、茎、叶中的太阳能相当于全球年耗能量的10倍,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经过特定技术工艺处理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燃料。生物质的主要利用方向是制造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固体燃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工业沼气、氢能等。 二、产业关键技术开发 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产业技术开发(攻关)项目,重点攻克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解决产业技术发展瓶颈,加快高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信息技术。重点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技术,基于LINUX平台的应用系统开发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化、智能化关键技术,单晶硅与多晶硅生产及硅提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技术,新型元器件制造技术,新型显示器件的设计、生产工艺及模块制造技术,电子技术等。 (二)石油化工技术。重点开发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生产关键技术,新型催化技术,高效分离技术,精细化工技术,计算机化工应用技术、聚合物改性技术,清洁汽油、柴油生产技术等。 (三)生物及医药技术。重点开发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现代发酵工程、厌氧发酵和生化工程技术,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纯化及利用技术,创制药物、现代中药开发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及安全配套生产技术等。 (四)新材料技术。重点开发材料改性技术,特种材料加工技术,复合材料及复合型功能材料技术,红泥塑料加工技术。纳米技术领域重点推进纳米半导体材料、纳电子器件、纳米气敏材料、纳米光敏材料、纳米温敏材料、纳米电极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骨水泥、纳米人工骨植入材料、抗癌光敏剂的产业技术开发。 (五)新能源技术。重点开发生物质能源种质选育技术,风能、太阳能、海洋潮汐能利用及发电关键技术。 (六)动植物品种选育技术。重点开发水稻育种技术,濒危稀缺中药材的人工种源繁育技术,水产动物良种选育技术,植物良种繁育技术。 (七)绿色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重点开发生态农业、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技术,茶叶、果树、食用菌、水产品无公害种养殖技术,果蔬汁非热杀菌技术,果蔬、茶叶功能成分提取技术,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高附加值远洋鱼类、低值鱼类等水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等。 (八)海洋技术。重点开发海洋生物工程技术,浅海滩涂高值开发与生态修复技术,海洋药物开发技术,海水淡化技术,自动化海洋监测技术,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及防治技术等。 (九)环保与节能技术。重点开发污水垃圾治理和处置技术,工业“三废”治理技术,畜牧业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江河流域污染水体修复技术,化肥、农药污染控制技术,快速反应环境监测和处置技术,冶炼、煅烧、石化等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工业节水技术等。 (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重点开发轧钢氧化铁皮生产还原铁粉技术,废旧家电产品、塑料制品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造纸黑液碱回收、白水回收技术,氯碱行业水回收利用技术,工业发酵的菌体、母液等综合利用技术,印染碱减量与废碱液回收利用技术,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热电联产技术等。 (十一)轻纺技术。重点开发纤维生产技术,纺纱技术,织造技术,涂料染色新技术,转移印花新技术。 三、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实施意见,围绕全省高技术产业及集群化发展的需要,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提升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建设以下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设施: (一)工程研究中心。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强势企业的合作,加强现有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重点在信息产业、生物及医药、现代农业、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保与节能、海洋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高技术领域建设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争取1-2个成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产业技术工程化和系统集成,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套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 (二)工程实验室。继续完善实验室成果工程化研究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适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新建工程实验室,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扩大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完善现有的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推进重点实验室向工程化方向发展。在信息产业、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建设10个工程实验室。 (三)企业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国家、省已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在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作用。继续推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开展产学研联合,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办研发机构;鼓励和支持中小型企业按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到2010年,建成20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家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继续提高现有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和水平,建立面向高技术领域的专业孵化器群和面向区域经济的特色产业孵化器群。在完善以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主要城市为核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10个省级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5-6个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和完善福州、厦门软件园基地和福建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重点推进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州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建立闽 专栏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工程实验室 企业技术中心是设立在企业具有较高层次和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规划,从事中长期的研究和重大技术的开发以及新一代产品的开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加速高技术产业化、提高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企业技术中心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中间环节,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 工程实验室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中间实验平台,是实现产业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化开发有机衔接的桥梁,是产业发展中战略高技术、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装备技术设计等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与手段。其中心任务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室技术原型成果和产业核心技术,对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中间性实验或小批量试制,并完成相应的技术检测,为后续的工程化与产业化开发奠定技术基础。 台科技合作创新平台、福建东盟科技合作园区,加快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引导研究院(所)、高校、相关企业、跨国公司的技术中心或实验室进驻孵化器,形成先进的技术开发、实验和检测平台,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产业化。 (五)高技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有关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科技中介机构,在信息产业、生物及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环保与节能、海洋开发等领域建立若干个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系统完善的产业技术服务链,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推广、设备共享、产品检测、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服务。重点建设福建省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生物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业生物高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循环经济共性技术研发与共享协作研究平台、食品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服务平台、企业管理支持决策系统,设立闽台科技交流服务中心以及福州、厦门、泉州等设区市高技术产业集群研发服务中心。 四、信息化建设 以数字福建建设为核心,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工程,科学整合信息资源,建立条块结合的信息共享机制,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增强网络信息安全。 (一)电子政务。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建设,完善全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政务信息共享水平。建成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政务信息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和完善系列“金”字工程以及公共安全管理、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业务系统,以及社会劳动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司法等公共服务系统。 (二)企业信息化。加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大型企业基本达到信息技术的高级应用阶段,企业创新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调温电炉培训
- 物业工程安全培训
- 2026届四川省绵阳地区化学九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北京市丰台区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传统木工技术概述
- 2026届重庆市南川区部分学校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浙江省部分地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第二区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地生教学工作总结
-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木工课堂安全管理制度
- 全屋定制合同赔付协议书
-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L指标计算与灵敏度分析》18000字】
- 2025-2030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小班语言活动《笑嘻嘻》
- NHSS系列钢丝绳手扳葫芦
- 运动康复项目介绍
- 英语横向课题申报书
- 2025中国地中海贫血祛铁治疗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