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本 根结 气街 四海 第一章经络总论 1 第三节 1 了解根结 标本 气街和四海的概念 2 熟悉根结 标本 气街和四海的内容和应用 3 掌握经络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临床应用 目的要求 根结 标本 气街和四海是关于经络纵横关系的理论 根结 标本主要分析经络的纵向关系 气街和四海主要从大范围分析经络的横向关系 3 概述 标本 根结 气街和四海理论是在阐明经络分布和气血运行的基础上 进一步说明经络腧穴有上下 内外的对应关系 即四肢和头 胸 腹 背之间经气的来源 分布与联系 从而指导针灸临床辨证和取穴 4 概述 5 根与结 根结概念 是指十二经脉之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 根 指经气所起的根源处 为四肢末端的 井穴 结 是经气所归的结聚处 在头面 胸 腹的一定部位和器官 6 灵枢 根结 太阳根于至阴 结于命门 命门者目也 具体见下表 足六经根结部位表 头 根与结的内容 出于 标幽赋 更穷四根三结 依标本而刺无不痊 四根 十二经脉以四肢井穴为 根 三结 十二经脉以头 胸 腹部为 结 四根三结 8 根 溜 注 入指手足三阳经脉气出入流行的部位根 经气所起的根源处 为 井穴 溜 经气所流经之处 多为 原穴 或 经穴 注 经气所灌注之处 多为 经穴 或 合穴 入 经络之气所进入之处 上部为颈部各阳经穴 下部为各阴阳经 络穴 表1 3 2 手足三阳经根溜注入部位 根于四肢末端 井穴 手足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阴经 结于头结于胸结于腹胸 根结归纳 10 四根 三结 1 强调十二经脉气以四肢末端为出发点 归结于头胸腹 2 说明经气活动上下相互联系的对应关系 3 经气流注与五输穴排列一致 进一步强调五输穴的重要作用 4 是经气运行的另一重要形式 强调四肢腧穴对头身的重要作用 根结理论的意义 11 临床上对于头 胸 腹方面的病症 可以选取四肢部 井穴 治疗 肘后歌 头面之疾针至阴 资生经 少商治 咽中肿塞 谷粒不下 针灸大成 隐白治 妇人月事过时不止 千金翼方 少泽治 妇人无乳 12 根结理论的应用 又可 根部 与 结部 相配合取穴 商阳配迎香 齿痛 颈肿 鼻衄隐白配大包 崩漏 胸胁疼痛头临泣配厉兑 目痛 腹胀 梦魇瞳子髎配足窍阴 头痛 目疾 耳疾 13 根结理论的应用 1 指导临床取穴配方 上病下取 结部有疾 取根部穴 下病上取 根部有疾 取结部穴 上下配穴 根部穴与结部穴配合组方 2 指导临床治疗 咽喉肿痛 结部 取少商 根部 疝气 结部 取大敦 根部 头痛 目疾 耳鸣耳聋 瞳子髎配足窍阴 上下根结配穴 下肢痹痛 根部 取风池 结部 14 根结理论的应用归纳 标与本 15 指十二经脉之气集中和弥散的部位 说明经脉上下相互关联和本末关系 本 指经气集中于四肢的本源部位 标 指经气扩散于头面躯干一定部位 16 标本概念 十二经脉均有 标 部与 本 部 本在四肢 位在下 标在头身 位在上 如足太阳之本 在跟以上5寸中 即跗阳处 其标在两络命门 即目 穴为睛明 具体内容见P17 表1 3 3 标与本内容 17 标本归纳 足三阳经本部在膝关节以下 并有相应穴位 手三阴经本在肘关节以下 并有相应穴位 标在头面 颈部 并有相应穴位 标在胸背及颈并有相应穴位 18 本在肘关节以下 并有相应穴位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本部在膝关节以下 并有相应穴位 1 强调经气集于四肢 散于头面 躯干的一定部位 阐明经气运行上者应于下 下者应于上的密切关系 2 本 是经气汇集的重心 标 是经气扩散的区域 说明四肢与躯干两极之间的经气联系 3 阐明了四肢肘膝以下的经穴对头身远隔部位的重要治疗作用 4 标本理论更强调了与十二经脉营气流注不相一致走向的另一系统 更广的说明经气的升降出入 上下内外的对应关系 表明了人体机能活动的复杂性 标本理论的意义 19 1 本部腧穴的应用 病在上 取之下 肘膝以下本部的腧穴除治疗近部疾患外 具有治疗本经远隔部位疾患的重要作用 百症赋 太冲泻唇喎以速效 标幽赋 脾冷胃疼 泻公孙立愈 20 治疗方面 标本理论的应用 1 本部腧穴的应用 治疗近部疾患 治疗其远隔部位疾患 上病下取 头身之疾取肘膝以下各特定穴治疗 如 四总穴歌 的应用 21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2 标部腧穴的应用 病在下 取之上 头面标部的腧穴 能治疗头面 五官及脑的疾病 通玄指要赋 风伤项急 始求于风府 头晕目眩 要觅于风池 肘后歌 取风府治疗腿脚疾患 胸 腹 背部的穴位 不但主治相应脏腑的病症 还主治与脏腑相关联的组织器官的病症 如脾俞可治疗脾气虚弱引起的泄泻 又可治疗四肢萎软无力 标本理论的应用 22 2 标部腧穴的应用 头面标部穴位 主治头面 五官疾病 如头晕目眩取风池 胸背标部穴位 以俞募为代表 治疗相应内脏病 如肺脏病取肺俞 治疗其远隔部位疾病 下病上取 取标部穴位治疗下肢疾患 如 四肢瘫痪 取神庭 23 1 标本 根结理论意义上大体一致 主要分析经络的纵向关系 强调以四肢为根本 为经气之源 以头面躯干为结为标 为经所汇聚与弥漫输布之所 2 从十二经脉如环无端的流注之外的另一角度 阐述经气流注运行的升降出入 上下内外的对应关系 3 为针灸临床辨证 确立治则 配穴原则 取穴配方提供了又一理论依据 4 强调四肢部腧穴对头面 躯干作用的重要性 标本 根结小结 24 气街 25 气街 气街是经气聚集 纵横 汇通的共同通路 灵枢 卫气 胸气有街 腹气有街 头气有街 胫气有街 故气在头者 止之于脑 气在胸者 止之膺与背俞 气在腹者 止之背俞 与冲脉于脐之左右之动脉者 气在胫者 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 26 气街 气街 主要说明头 胸 腹 胫这些部位是经气循行的共同通道 气街理论从部位上联系 标 和 结 可以看出 头 胸 腹是 标 和 结 的所在 根 和 本 位于四肢 标 和 结 位于头 胸 腹三部 与气街关系密切 27 28 气街与 结 标 部位对照 气街理论的意义及应用 头气街以脑为中心 胸气街以心肺为中心 腹气街以肝 脾 肾及六腑为中心 脏腑通过气街而前后相连 在躯干部胸气街将胸膺与背部相连贯 腹气街将腹与背腰部相连贯 气街以横向分布为主 联络前后 沟通脏腑体表的内外关系 纵贯人体上下 成为经络联系的统一体 29 头气之街 脑 手足三阳及督脉所通 胸气之街 膺 背俞 心 肺 心包 手三阴所通 腹气之街 腹部 背俞 肝 脾 肾及六腑 足三阴所通 胫气之街 气街 气冲穴 承山 踝上下 30 气街理论的意义及应用 因此 凡分布在相应气街部位的腧穴 可治疗各相关部位的疾病 头痛 头晕 百会 风池 咳嗽 气喘 中府 肺俞 心痛 心悸 膻中 心俞 腹痛 腹泻 中脘 天枢 脾俞 大肠俞 下肢痿痹 伏兔 足三里等 气街理论的意义及应用 31 1 分布于相应气街部位的腧穴 既能治疗局部病 又可治疗相关内脏的疾病 2 扩大了十四经穴的主治范围 各经穴除治疗本经及联系的脏腑器官病外 还可治疗其他脏腑经脉器官病 3 是针灸临床腧穴配伍的重要理论依据 如俞募配穴 前后配穴 近部取穴等 气街应用归纳 32 33 四海 四海 四海指 髓海 气海 血海 水谷之海的总称 为人体气血营卫产生 分化和汇聚的四个重要部分 灵枢 海论 人有髓海 有血海 有气海 有水谷之海 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34 髓海 位于头部 上输百会 下输风府气海 位于胸部 上输大椎 下输人迎血海 位于下腹部 上输大杼 下输上巨虚 下巨虚水谷之海 位于上腹 上输气冲 下输足三里 四海的部位及输注穴 35 四海的联系 髓海 脑 位于头部 神气本源 主宰脏腑 经络功能活动 气海 膻中 胸部 宗气所聚处 推动肺之呼吸和心血运行 血海 冲脉 腹部 十二经之根本 化生原气水谷之海 胃 上腹部 化生营卫气血 四海的联系 1 四海对十二经脉起总领作用2 四海是全身精 神 气 血的生化和汇聚之所3 四海是十二经脉的归依 4 四海是对头 胸 腹脏器功能的最大概括5 强调了水谷 气血 脑髓在人体的重要作用 四海的理论意义 37 1 髓海 脑 在头 1 生理 2 病理表现 临床诊治 精明之府 精神最高主宰元神之府 神气之本源诸阳之会 阳气之依归 是人体各系统的统帅 髓海有余 轻劲多力 自过其度髓海不足 脑转耳鸣 胫酸 眩冒 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 取百会 风府及相关穴治疗 四海理论的应用 38 2 气海 膻中 在胸 四海理论的应用 注 悗 音同满 悗息 即胸满喘息 临床诊治 3 水谷之海 胃 在上腹 四海理论的应用 40 临床应用 4 血海 冲脉 下腹部 四海理论的应用 41 临床应用 血海有余 常想其身大 怫然不知其所病译 血海邪气亢盛 就会觉得身体胀大 郁闷不舒 但又不知所患 血海不足 常想其身小 狭然不知其所病译 血海不足 常觉身体瘦小 意志消沉 但又不知所患 42 第四节经络的作用 43 一 沟通内外 网络全身 1 十二经脉 经别 表脏腑 脏腑之间2 十二经脉 十五络脉 表表 表脏腑3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经4 标本根结 气街四海 前后腹背 头身上下5 诸经协同 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支节 将人体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经络的作用 44 经络作用 二 运行气血 协调阴阳 行血气而营阴阳 濡筋骨 利关节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 濡养周身及协调阴阳 即内溉脏腑 外濡腠理 营养全身 保持人体的相对平衡 三 抗御病邪 反映症候 1 抵御外邪 溢奇邪 2 多重 防线 皮部孙络络脉经脉腑脏 双向性 3传注病邪 经脉病变可以传入内脏 太阳表证内传 内脏病变可累及经络 肝病两胁痛 胆病右肩痛 心火上炎舌生疮等 脏腑之间病变通过经络相互影响 肺病可引起大肠不通 心移热于小肠等 经络作用 46 四 传导感应 调整虚实 1 感应形式 得气 行气 2 临床意义 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 不至 3 补虚泻实 泻其有余 补其不足 阴阳平复 针灸第一要则4 调整方式 良性的双向调整作用 兴奋抑制 抑制兴奋 经络作用 47 一 经络的病候及其机制当经络生理功能失调时 即会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 其病候表现除与经络气血的虚 实 盛 衰有关外 还取决于其脏腑器官属络关系及其循行所过之处的组织 官窍联系 二 传注病邪 反映病候 经络系统病理变化 49 第五节经络的应用 一 经络诊法 二 分经辨证 三 循经取穴 四 药物归经 经络的临床应用 一 经络诊法 当脏腑组织发生病变时 常在其所联系的经脉上 尤其肘膝关节以下部位 出现多种阳性反应 通过对经脉所过部位的详细诊查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经络诊法 望诊 问诊和切诊 经络的临床应用 经络的临床应用 一 经络诊法 1 望诊 通过观察局部的变色 隆起 凹陷 出血 血管充盈及皮肤粗糙等线条状 或点状 片状等阳性反映点所处经脉系统来初步诊断是何脏腑组织发生了病变 52 手太阳小肠经 2 问诊 前额头痛 阳明头痛颞侧 偏 头痛 少阳头痛枕部 后 头痛 太阳头痛头顶痛 厥阴头痛痛经 足太阴脾经线路上出现疼痛 经络的临床应用 3 切诊 通过指腹触摸或按压以感觉皮温和湿度或皮肤肌肉的隆起 结节 压痛等异常反映点所处经络来诊断疾病 慢性腹泻 足太阴脾经所过处出现皮下硬结 胃病 足三里处有明显压痛 经络的临床应用 二 分经辨证每条经脉都有自己的分布区域及其所属脏腑组织 根据经络循行联系以分析病症归属何经何络 即分经辨证 经络的临床应用 1 十二经脉主病 是动则病 本经及所属脏腑异常变动所产生的病症主所生病 本经及穴位能主治本经所发生的病症 2 十二经脉主病分类 外经病 脏腑病 其他病证 络脉 经筋 皮部病 二 分经辨证 56 根据生理联系诊断 如心火上炎引起舌部刺痛 肝火上炎引起两眼红赤 胆囊炎在阳陵泉下面有压痛 根据循行所过辨证 如前额部以阳明经为主 后项痛以太阳经为主 侧头痛以少阳经为主 巅顶痛与督脉 足厥阴有关 二 分经辨证 57 三 循经取穴指在辨证分经的基础上 根据腧穴穴性的不同 选取与病症相关联经脉上的穴位 腧穴是气血汇聚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也是气血容易瘀积阻滞的部位 针灸之可疏通经络消除疾病 经络的临床应用 1 经络所过 主治所及经脉所分布联系的部位 就是其穴主治范围 2 手足六阴经以治内脏病症为主 手足六阳经以治经脉外行线上病症为主 但六阳经还治六腑及气 血 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课 Windows XP的桌面教学设计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第二册黔教版
- 01 第7讲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答案】作业手册
- 保姆教育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保姆基本知识培训内容
- 人教版地理七下8.1《中东》教学设计
- 保健胸部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10月“江南十校”2026届新高三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茶道艺术NFT茶艺师专业技能提升课程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信息技术岗位招聘考试指南及模拟试题
- 2025年农村合作经济背景下的财务岗位应聘指南与模拟题解析
- 2025年社工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病理检查报告审核制度
- 《数据库系统概论》全套课件(南京农业大学)
- 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 山西建投集团考试真题
- JT-T-325-2018营运客运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 JT-T-844-2012港口设施保安设备设施配置及技术要求
-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总结
- 2069-3-3101-002WKB产品判定准则-外发
- 美国发布2024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