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有感_第1页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有感_第2页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有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性,求真地思考问题-浅谈柏拉图文艺对话选集理想国两选段“上过我这门课,我对你们别无要求,只要求你们以后凡事起手之前,先用柏拉图的思想想想,判断清楚了,再行动。”老师的这句,可以说是一句话的书评,在第一堂课上就挑起了我这名工科大手,文学愚民极大的兴趣。一门美学概论课,一本古董级别的名著,一场场跨越了半个地球,数千年光阴的对话,莫非会对形形色色,不同领域的人的思想都产生如这句话所说的这般撼动?现在再来看,读毕对话选集,虽不能知透其妙但也确有此事。我感到人还算明朗,像是上过一堂美学的通识启蒙课,从中学会理性思考,不要为情感放弃真理的思维方式,但可能是我钻研不够,看完朱光潜先生的译后记,这篇记反而让我一头雾水,像是走错进了美学专业课的教室。不论他人的想法是否和我的相同,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无论是谁,虽不能想透柏拉图通过他老师苏格拉底的对话传达的所有思想观点,但是他条理清晰,理性沉稳,词从字顺的对话语句,你来我往间,着实能在我们不同的人的心中萌生出不同的枝芽,收获不同的果实。无论是在伊安篇中苏格拉底关于“灵感”的论述;还是斐利布斯篇中,他对悲剧与喜剧,美感,痛感和快感的分析;还是大希庇阿斯篇中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关于什么是美的针锋相对,同一个思想精神,不同的观点层面,都贯彻在了苏格拉底看似“老实”的对话中。可他这真实简朴易懂的对话又是有魔力的,总能把对方给套住,让别人顺从着自己的思路,领他入自己熟悉的领域,而自己又不会迷失自己开始的方向,每一点的建立都有理有据,顺水推舟,最后水到渠成。而他的这种充满“理性”的仿佛推理般的思考方式,也正推理着自己的对待艺术不同于世人的坚持真理,崇尚理性的思想精神。“人的死,是为了真理和正义”,人的生又何尝不是?而文艺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的存在,也应该为真理和正义服务。而在理想国中关于文学音乐教育和诗人的罪状的选段中,柏拉图的分析则最能表现柏拉图对于艺术也是求美求真的观点。在理想国关于统治者的文学音乐教育的末尾,柏拉图曾借助苏格拉底的视角总结了自己对于音乐的观点:“音乐应该归宿于对于美的爱。”也就是说“真正的爱,使用节制的音乐的精神去爱凡是美的,和有秩序的东西。”这些观点首先开始于苏格拉底和阿德曼特关于理想国的教育的对话。苏格拉底先指出一个国家的教育应分为心灵的教育和身体的教育,而心灵的教育应先优先于身体的教育。这一点无可厚非;而心灵的教育手段则来自于音乐和文学,这两者也的确是教育心灵的重要手段;而教育的对象是可塑性很强,能对任何事物产生巨大印象的儿童孩子;而孩子会首先接收到的是虚构的诗人,家长述说的虚构故事。于是乎,为了儿童心灵的健康这一不能驳倒的目标,苏格拉底推理出了针对神话故事的若干条举措:首先要认识到神是绝对的善的存在,是人们尤其是孩子崇拜的对象,是举止的模范,所以,关于神与神之间战斗,神与神父子间的复仇的音乐和文学都应废除,除此之外,还应废除神与英雄的懦弱哭泣,和死亡的描绘来教导孩子学会勇敢;废除神与神之间的欺骗来教育孩子学会诚实;废除荒淫奢华的宴会场面的描绘来教育孩子学会节制在这些基础上树立首要的两条法律好的归功于神,恶的另找原因以及神不变化形状和外表,不用语言和行动欺骗我们。凡是音乐都应建立在这些最真实和纯粹的善的原则上,才不会误人子弟。而这些原则无疑会对整个希腊音乐界带来巨大抨击,很难让人接受,但如此理性的推理,又不得不令人信服。最能表现柏拉图理性思考,强大推理的一章,我认为,就一定是理想国关于诗人的罪状的章节了。在以上音乐是追求“真善美”的观点确立之后,在苏格拉底为了理想国的教育而删除了大量诗歌作品之后,苏格拉底又有了一次大手笔。他决定将诗人逐出理想国,来个一刀切。这看似不敢想象的构想,也正把柏拉图追求真理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苏格拉底企图用百姓稍微愚钝的视角,来建立起三个对于事物的层次:有知,无知和模仿。苏格拉底举了一个经典的床的例子:世界上能被称为床的创造者的人有三种:最先开始构想床提出床的概念的人;了解到人们的需求,开始大规模制造床的工匠;用画笔描绘下床的外表的画家。而这三种人都是床的创造者,构想者是为了床的用途;工匠是为了完成委托人的使命;而画家则是为了床的外表。这三种,只有构造者才是最接近真正的床,而画家则最远离床,但往往,能够打动人的视觉,赢得赞赏的却是第三者。而这三者仿佛就是神的真理,英雄的效仿,和诗人的鼓吹三种事物。而诗人就正如借助着文字功夫而得势的“画家”。诗人离真正的真理隔了两层纸,最背道而驰但是却最能影响甚至扭曲人们尤其是小孩的思想活动。诗人对真理的扭曲,对最纯正的“千古流传”下来的美德的干涉,往往只会起到坏的作用。还比如埃及的统治之所以长久稳定,那是因为王宫内的壁画不允许外人修改,只准一成不变的流传下来。于是数千年,埃及昌盛而稳定。而这些例证,很难被驳倒。所以柏拉图决定将诗人逐出理想国。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柏拉图,他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已经超越了爱的存在。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柏拉图,无疑对于希腊的悲剧,诗歌有着浓厚的热爱。尤其对于荷马的尊敬,甚至模糊了他对观点的阐述(他表示希望不要告诉诗人们自己对于诗人的观点)。但是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决定。他不得不忍痛将诗人“逐出”理想国。尽管他曾给诗人机会,那机会就是能告诉他诗的本质真相。归根结底还是对真理的坚持。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曾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无疑就是对于他求真的一种传承。我不太懂艺术和诗歌的本质是什么,但是现在,我能在理性的思考后,区分不同的文艺给我带来的是美感,快感还是痛感。又是什么能带给我不夹杂痛感的快感,以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世间万物,纷杂莫显,就仿佛捧在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