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1310结构要点.doc_第1页
UL 1310结构要点.doc_第2页
UL 1310结构要点.doc_第3页
UL 1310结构要点.doc_第4页
UL 1310结构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L 1310 (Class 2電源供應器)結構要點-11. Scope(適用範圍) 插牆式電源供應器,用於15 A,120 Vac或240 Vac的電力系統;或電源線連接式電源供應器,用於15 A或20 A線電壓對地不大於150 V的電力系統;電源供應器搭配絕緣變壓器,以輸出直流或交流,且輸出符合NEC (國家電工法規)規定之Class 2之等級。 可附有一個DC jack,以供車用電池供電之用。 不論於何種負載之下,輸入功率不得大於660 W。 並不適用於祇單純由DC供應之產品,如車用inverter等。2. Glossary(名詞解釋) Bonding Conductor 用以連接接地之導體。 Injury to Persons 電擊以外會實際造成人體損傷,如機械傷害。 Risk of Electric Shock 超過 14.2.2 (42.4 Vrms, 60 Vdc),或漏電流測試時,超過0.5 mA。5. Mechanical Assembly(機構要求) Lampholder, Switch或其他類似零件,須有除了表面磨擦力外之防止旋轉的措施,如使用lock washer。 可更換的燈,須置於二次側線路上,且更換時不須打開外殼。 5.11 5.13 重心的量測與要求。 直插式adaptor使用mounting tab須符合下列條件:1. 僅適用於15 A、125 V的插座。2. 雙插孔的插座中間須有螺絲孔,以供固定。3. 無接地Pin的adaptor、mounting tab,須設計為可裝在接地或非接地型插座。4. 依據49、2、4標示。 直插式外殼之邊緣到插頭片導體之距離至少要5.2 mm (CSA要求至少要8 mm),若為玩具使用,至少要為7.9 mm。6. Enclosure(外殼) 外殼上任何開孔均不得於大於14.2.1 (以測試手指或測試pin,不得碰觸危險電壓)。 金屬外殼的厚度須符合Table 9.1,如鋼板為0.66 mm,鍍鋅鋼板為0.74 mm,非鐵金屬板為0.91 mm。 塑膠外殼除了本標準所列測試外,亦須符合UL 746C。8. Switches(開關) 位於非Class 2線路上(如一次側)之開關須符合下列:1. 週遭溫度超過50時,須依據其材質溫度等級再評估。2. 開關所在位罝須於正常或異常狀態下,避免機械損害。3. 電壓及電流額定值不可小於其應用的負載。4. 一次側開關要裝於火線(Line)端。5. 一次側開關之電流額定值須不小於正常負載下之兩倍,或是應符合Section 35的過載測試。9. Protective Devices(保護性元件) 保護性元件,需為認證過之零件。 保護性元件,於正常輸出之狀況下不可動作。 一次側過電流保護元件,若為單極型,須置於火線(Line)端,除非是不打算維修的產品。 用以限制輸出功率,使符合28.3.1之保護性元件,須通過Section 29的檢驗測試,且不可為會自動復歸型。10. Components(零件) 電阻、PTC或NTC等用以限制輸出之零件,其效能或可靠度須能維持其限制之能力,不論於工作溫度、電壓、突波電擊或潮溼之影響。 跨接於一、二次側之零件,要為符合UL 1414之Y電容或兩顆電容串接,任一顆符合32.1.3 (耐壓測試)。11. Coil Insulation(線圈絕緣) 一次側不同極性間之絕緣,須為1. 電氣用絕緣紙、上臘或其他防潮處理過,總厚度至少為0.305 mm 或2. 能承受耐壓測試2500 V以上之其他絕緣材料。 二側線圈間及一次側對鐵心之絕緣必須為1. 電量絕緣紙、上臘或其他防潮處理過的紙至少0.305 mm厚。2. 塑膠料構成像bobbin,厚度至少0.64 mm。3. 其他可耐壓2500 V以上的絕緣材料。 當使用膠帶來取代flanged bobbin的距離時,須為連續的,至少0.8 mm寬的膠帶反折。 若一、二次側線圈繞在一起且中間僅隔一層絕緣物,則Outuput Loading要做15天,除非下列情況:1. 使用多層式繞線用線材,且其符合UL 746A、UL 746B、UL 746C。2. 距離符合Table 22.1及22.2。3. 線圈有額外的固定方式,材料CTI值至少100且符合UL 840之要求。 Crossover引線與下列位置須提供絕緣:1. 出線彎折處。2. 相鄰的線圈。3. 金屬外殼。4. 鐵心。且其絕緣須為1)電氣絕緣紙或2)可耐壓2500 V之材料。 一次側出線與相鄰線圈或二次側出線與一次側線圈之絕緣須為1)電氣絕緣紙,至少0.71 mm厚,或2)可耐壓5000V之絕緣材料。UL 1310 (Class 2電源供應器)結構要點-212. Input Connection(輸入連接) 若直插式adaptor有單極的開關或保護性元件,其插頭片頭需為極性化或接地型。 Portable或Stationary型的產品,須提供符合Table12.1 (至少SPT-2以上)電源線,插頭須為極性化或接地型,長度介於1.8 3 m之間,除非以下狀況:1. 產品重量少於一磅時,輸入及輸出線總長可不少於6英呎,輸入線可不少於3英呎。2. 未隨貨附電源線且依據49.1.7標示時。3. 不須任何放電路徑,線路上無單極開關、保險絲時,其插頭可不須為極性化型。 多重電壓輸入之產品,若使用不可分離式電源線且為供旅行用者,其須符合下列:1. 插頭須為125 V、15 V型式。2. 須附有使用者可操作之電壓調整裝置或可於不同電壓下使用。3. 輸入電壓須包括120 V。4. 依據49.1.8要求標示。5. 使用手冊依據50.4標示。 可使用DC輸入之產品,須提供符合UL 2089之車用電池轉接器(雪茄頭),或是須於產品上如此標示。 位於DC輸入接頭上之保險絲,不可用來做為通過Section 28測試的過電流保護裝置。13. Output Connection(輸出連接) 產品要提供輸出線、端子、有絕緣線材或connector。 輸出線須為絞線,絕緣外皮至少0.33 mm厚,長度至少1.8 m,且應提供線扣,但是1) 長度也可少於1.8 m,如果過長會造成危險的話。2) 重量少於一英磅時,長度也可較短。 如果輸入電源至少有1.8 m長,則輸出線可為任意長度,但兩者總長不可超過6.1 m。 如果輸出線為多芯絞線所構成,每一絞線之絕緣外皮加上披覆外皮之總厚度0.33 mm厚。 若輸出端子為插座型,則其不可插入標準插頭片。14. Accessibility of Live Parts(帶電體的觸及) 用以量測是否為危險電壓之電表,其內阻至少要為1 M。 當量測時,所有不需工具之物件,均需除去,以test pin、test finger或test probe可觸及之區域來判定。 Test pin及test finger可觸及之區域不可為1)一次側線路或2)對地,電壓超過42.4 Vpeak或60 Vdc或超過表14.3之混合電壓。 剛量測時,0.2秒內之電壓可以忽視,但須以儲存型示波器監看任何異常時之前兩秒電壓變化。 電壓可以超過上述,若是在做漏電流測試時,其電流不超過0.5 mA。 Test pin及test finger量測時,應施以4.4 N之力,Test pin不可用以fuseholder之類裝置上。 Test probe以上述方式測試時,不可觸及為危險電壓之接線端子(施力25 N)。15. Live Parts(帶電體) 載電流導體須為銀、銅、銅合金、鐵、鋼、不銹鋼或其他耐鏽蝕之金屬。 未絕緣之帶電體,須被固定附著,以避免移動時,造成距離不足。 表面磨擦力並不足以防止帶電體之滑動或移動,但lock washer可以。16. Strain Relief(線扣) Strain relief應提供於輸電源線及輸出線上,且應符合Section 40測試。 當線材被進入外殼有下列危險時,須提供一個裝置(能符合Section 40A測試)來避免:1. 造成電源線或其線材之機械傷害。2. 使電源線或線材曝露於較高溫之環境。3. 造成絕緣距離不足。4. 造成內部連接點或零件損壞。17. Internal Wiring(內配線) 內配線之連接點,須為機械固定且提供可靠之電氣接觸,並提供至少與線材同等級之絕緣。 內配線之連接,須為焊接或熔接,焊接前須先機械固定。若內配線可靠固定於特定位置,無危險之虞,可不須另外之機械固定。18. Separation of Circuits(線路的分離) 除非有足夠電壓額定之絕緣,不同線路間之內配線,須以阻隔或分離方式來分開。用以阻隔之材質,須有足夠機械強度及厚度。UL 1310 (Class 2電源供應器)結構要點-319. Insulation Material(絕緣材料) 絕緣材料須符合UL 746C之要求。雲母片、陶瓷等通常可接受為帶電體之支撐。20. Printed Wiring Baords(印刷線路板) 印刷線路板須符合UL 796,且耐燃等級至少要94V-1,除非下列狀況:1. 若PWB上祇有符合Class 2之線路,可不要求,但仍須符合UL 796、UL 94-0以上。2. 直插式adaptor之外殼無開孔時,其PWB可為94V-2材質。3. 附線型adaptor,若外殼是為94V-2材料,則PWB也可為94V-2。 PWB上之零件須牢靠固定,且於Section 44之機構強度測試中,不能脫落導致電擊或起火之危險。21. Grounding(接地) 接地應連接到可接觸的金屬部位,若無此部位,則應連接到1. 變壓器的鐵心或內部金屬部份。2. 變壓器的二次側輸出3. 連接到二次側輸出端子(導體不可小於內部接地用導線或符合Section 45之測試)。 接地線之連接達成須為金屬對金屬的接觸,接地導線上不可有分接點。22. Spacings(距離) 不同極性間之帶電體,帶電體與接地金屬間,帶電體與金屬外殼間之距離,須符合以下(工作電壓量測方式同UL 60950):有開孔時:120 V3.2 mm(空間)6.4 mm(沿面)6.4 mm(對鐵殼)240 V6.4 mm(空間)9.5 mm(沿面)12.7 mm(對鐵殼)無開孔時:120 V1.6 mm(空間及沿面)6.4 mm(對鐵殼)240 V4.8 mm(空間及沿面)6.4 mm(對鐵殼) PWB上之銅泊可不需符合上述,若其PWB能符合38.7.138.7.5之異常測試。 除了輸出接線端子及對鐵殼之距離外,其餘之空間或沿面距離,亦可以UL 840來取代上述要求。 用以當做距離之絕緣物,須為可適用之材質且厚度至少0.71 mm,除非其可通過至少5000 V之耐壓測試。UL 1310 (Class 2電源供應器)測試要點-123. General 測試電壓為額定 (V)測試 (V)110 120120121 219額定220 240240241 250額定頻率為額定頻率,執行Section27、30、31、33時,以最高額定頻率來測試。 測試環境溫度應控制於2130之間。 輸出若為AC,則其負載以變電阻,調整為額定電流值;若為DC,則可變電阻上,並聯10,000 F之電容,調整為額定電流值。 若充電器是以鉛酸電池來當負載,則每一個單元於測試前須放電至1.75 V。 若充電器是以每單元標準1.2 V之Ni-Cd電池做負載,則須放電至0.9 V,若其他型式電池,則以適當放電速率,放至合適之電壓。24. Leakage Current Test 可移動式產品上限為0.5 mA,固定型產品為0.75 mA。 量測時,若有接地裝置,則需開路;輸出要為最大正常負載狀態。 量測完畢,要通過耐壓測試。25. Leakage Current Test and Dielectric Voltage Withstand Test After Humidity Exposure 量測方式同上,但樣品須先置於882、322的環境之下48小時。26. Maximum Output Voltage Test 量測輸出時之最高電壓(開路電壓,輸出端子之任二點間),以確保輸出為安全低壓。27. Maximum Input Test 用以確保,不論於何種環境下,一次側輸入功率不會超過660 W。 先量出可造成最大輸入之負載狀態,待樣品冷卻後,再通電量取15秒之輸入功率。28. Output Current and Power Test 量測方式及判定類似LPS量測,調整到最大值後,待樣品冷卻後,再次通電以下列時間量測:1. 無任何保護之變壓器,60秒時2. 線路上有阻抗性限流裝置(如電阻、PTC),5秒時3. 變壓器上有溫度保險絲或保險絲,須加以短路,量測60秒時4. 若為複合式產品以最短時間為準。 量測之結果須符合Table 28.1 (先天保護型)或Table 28.2 (非先天保護型)。UL 1310 (Class 2電源供應器)測試要點-229. Calibration of Overcurrent Protection Devices Test 用以通過Table 28.2之保護性裝置,須符合Table 29.1 (如20 V以下、10 A時,2分鐘須動作),而且不可造成起火或電擊上之危險,須通過耐壓測試。 若該保護裝置有適當的額定值(如20 V以下、額定值為5 A以內時),且經過檢驗過可不須再做。 測試時,接地端子須串接3 A快斷保險絲且覆蓋二層紗布。30. Full-Load Output Current Test 用以確保能持續輸出滿載電流。 測試時,調整到額定輸出,過15分鐘再調整回原值,之後不再調整,1hr時,其輸出電流值不可小於額定值之90,過溫或過電流保護不可動作。 若輸出訂為功率,則換算為電流值來量測。31. Normal Temperature Test 直插式Adaptor,須量測水平及垂直位置,若附電源線者,則以最可能使用之位置來測試。 二次側輸出調整至滿載狀態,必要的話,15分鐘後可調整一次。 若充電器無法為連續充電型,則是量測充第二顆電池時之溫度高峰值。 Table 31.1之限制是以25為基準,但也可以23.7所要求(若無過溫度保護時,可為0 40)之任一溫度來做測試。32. Dielectric Voltage Withstand Test 一分鐘耐壓測試,電壓時為1000 V加上兩倍額定電壓(一次側對地、一二次側之間)或500 V(二次側對地之間)。 應用於11.2.8及11.2.9之例外情形1之變壓器(內部距離不足時),須做Induced potential測試。 剛做完溫昇測試後,變壓器一次側,須承受電壓為二倍輸入額定值,時間為60秒之耐壓測試,不可崩潰。 33. Endurance Test on Overcurrent- and Overtemperature-Protective Devices 過電流或過溫保護裝置之壽命測試。 手動復歸型,須動作50次,若為自動復歸型,則須動作15天且不少於2,000次。若為UL 873認可過之thermostat,則做24小時。34. Repeat Dielectric Voltage Withstand Test 耐壓測試。35. Overload and Endurance Tests on Switches and Controls 未認證過之開關或控制器,須執行過載及壽命測試。36. Overload Test on Secondary Switches 同上。37. Operation Test 須符合8.8所要求(用以直插式adaptor且額定值不符)之開關或控制器,須於空載之下,通過1000次之壽命測試。 做完1000次測試後,須再執行Section 35之過載測試。38. Abnormal Test 當執行異常測試時,不可有火焰、熔化金屬、起火或電擊之危險,下列情況視為不可接受之結果:1. 接地保險絲動作 。2. 紗布被點燃。3. 火焰或熔化金屬溢出。4. 帶電體曝露或被觸及。5. 絕緣崩潰。6. 直插adaptor的結構損壞,造成無法立即由插座移除。7. 配電系統的breaker動作。 Output Loading: 測試輸出在短路或最大電流時,其保護方式。若使用可更換型保險絲,須換上保險絲座可接受之最大保險絲,測試結果要直到內部保護動作,溫度穩定或線圈開路。 若變壓器為11.2.4所提之結構(一、二次側繞一起),且使用自動復歸保護器或溫度會穩定之狀況,則測試要持續做15天;若非11.2.4之結構,則做七小時。 若為直插式adaptor,做短路測試時,其外殼溫昇不可超過65;除非該adaptor在開始測一小時內損壞。 若輸出短路會造成自動或手動復歸保護器動作的話,則最大可連續動作之負載狀況,也須被考慮。 若輸出短路會造成保險絲開路的話,則通以一公式算出之特定電流,七小時內保險絲不可開路。 若輸出短路會造成溫度保護絲或單次動作雙合金裝置(溫度限制器),動作的話,則要將其短路,調整負載使線圈溫度維持在保護器額定值加五度之狀況,持續七小時。 若輸出短路會造成線圈開路的話,則其輸出負載為額定輸出加上短路電流對正常額定差異之百分比。測試時其百分比是依75、50、25、20、15、10及5,這樣的百分比來進行,若能持續七小時,則可以停止測試。 若使用穩壓線路,則以保護前之最大輸出來做持續七小時之測試。 Transformer Burnout: Liner型式的變壓器的二次側直接接到負載,調整負載,使用入電流值為正常輸入值之三倍;Switching型式的變壓器,則接在二次側限流迴路不會動作的點,調整負載使輸入為正常值三倍。 若變壓器二次側有多組線圈,或為中間抽頭型,則每一組線圈都要單獨做,除非可以判定某一種情況為最差狀況。 測試過程中,不可有起火或電擊之危險,做完後均需做耐壓測試。 Reverse Polarity: 用來充電池且提供無極性輸出端子,則要將其輸出反接到一顆已充飽的電池上,直到最終結果或自動復歸保護器動作達4小時以上。 Switch Position: 將電壓選擇開關切換在錯誤的檔位。 Component Breakdown: 將線路上之二極體、電阻、電晶體、電容等做短路或開路測試,其結果不可為:1. 輸出能量起過Class 2之限制過或2. 有起火或燃燒之危險。 零件異常測試,可不需做輸出迴路的短路或開路,變壓器的短路,或位於Class 2迴路的零件。 測試須持續到最終結果出現或自動復歸保護器動作達4小時以上。 PWB Abnormal Operation: 當PWB上銅泊絕緣不足時,則以短路測試取代。UL 1310 (Class 2電源供應器)測試要點-339. Test on Insulating Material 用以取代距離的絕緣材料,應執行同39.2之耐壓測試。40. Strain Relief Test 電源應施以35磅(156 N)之力、輸出端(符合Class 2),則施以20磅(89 N)之力,拉一分鐘不可造成下列情況:1. 對一次側或接地金屬距離之不足。2. 對變壓器或外殼造成損壞。3. 造成輸出線之中斷。40A. Push-Back Relief Test 電源線握住離外殼1英吋之處,以6英磅之力往回推。41. Direct Plug-in Blade Secureness Te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