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与浪漫派的反讽人生时光悠忽即逝宛如滔滔流水时光带走的一切永远都不会返回生就是死生就是不断死亡的过程人们奋斗不息却难以摆脱困顿人走完生命的路最后化为乌有他的事业和追求湮没于时光的潮流对于人的事业精灵们投以嘲讽的目光因为人的渴望是那样的强烈而人生的道路是那样的狭窄迷茫人在沾沾自喜之后便感到那无穷的懊丧那绵绵不尽的悔恨深藏在自己的心房人贪婪地追求的目标其实十分渺小人生的内容限于此那便是空虚的游戏有的人自命不凡其实并不伟大这种人的命运就是自我丑化 这是马克思的浪漫诗异化之诗中的一首,我认为它最具有代表性了,代表了马克思早期在浪漫派上的思想和定位。对德国浪漫派而言,诗既是人类学的原则,也是宇宙的原则。马克思的形象值得人们思考,然而,马克思创作的诗歌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而且,对他希望成为一个诗人的理想我们不以为然。他在人生中一再强调事物的短暂性,因此可以看出,人类生活不是永恒精神的反映,而是另外一种情形。人类的向往、渴望和努力所有的这一切都注定落空,因为一切即将成为过去。生命不过像“微风吹过”一样。生命是一个矛盾,这首诗最后一句话是自我嘲讽。这明显是转向反对自己的反讽。总之,“唯有事物”中没有永恒,自然没有永恒,客观性也没有永恒。事物的流动不是救赎,而是反讽的毁灭。 从以上诗歌可清楚得知,马克思开始把宇宙体验为“唯有事物”。客观性只是毁灭了人类的主体性,把人遗弃在异化的国度。面对冷漠的客观性,面对无情的宇宙,经受巨大痛苦的抒情心灵最终开始把实在,甚至永恒体验成一个压迫者。 浪漫派本体论的基本前提是,宇宙只不过是热爱主体性表现,是永恒生命的表现。在无意识和无方向的生成中,浪漫派的人反而发觉自己受到无意义和无目的的生成所困。经验的外在性不管多有动力,还是保持不变。因此,人类发现自己是压迫客观性的牺牲品。他并不伴随生成而流动,而是被无情存在的固化和冷漠所锁定。浪漫主义的形而上学王国确切地说一条诅咒。浪漫的宇宙至少与浪漫派的前提相关对人最深层的需要漠不关心。人是永恒的边缘,就此而言,宇宙是无情的客观性除非人能够摧毁它,除非人能找到新的救世祖。 总而言之,“唯有事物”似乎没有爱的本我,也没有矛盾。抑或,倘若宇宙果真存在上帝,那么上帝必定是个恶的上帝。如果上帝真的存在,那么他肯定是冷酷和罪恶的,因为他不知道人的诗化需要。但是,浪漫派的抒情主义在马克思哪里瓦解了。宇宙至少还如其现在一样,不是“诗化语言”,它肯定也不是人类得救的故事。 范洛文在天堂的批判中写道:“小心地阅读马克思的诗歌,你会惊讶于一种显著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海洋的象征主义的重复使用,其中使用最多的水的海洋,但偶尔也使用火和光的海洋。从心理分析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多半发现一种强烈的唯物主义象征的偏好,浮现于潜在的欲望中,并返回发源地的前生和前意识的极乐。根据宗教现象学,这显然有母性宗教象征的倾向。”根据马克思留下来的诗歌,如果仔细研究这些诗歌,那么,很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了解浪漫派的哲学主题。他的诗歌冗长的倾向,更多牵涉到马克思部分天才的缺乏。马克思说得对,“自然的无,从月光创造的一切”是诗歌标记不过马克思肯定缺乏使他的感情具体化的诗人能力。马克思找不到完美的形象去表现他所构想的诗化的宇宙。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可以谈及“被迫的”天才。马克思的形象常常可以打动读者(尤其是深堷历史知识读者),同时也打动那些过于保守的、自信的以及被压迫的读者。 然后,在我看来,马克思并没有个人化诗化的抽象概念,也没有赋以其诗化的天堂以具体形式和自然性。浪漫派不仅希望体验绝对的东西,而且希望利用经验的客体来体验绝对的东西。创作精神只是通过天堂的群星间接地照耀人类。这一点正是浪漫抒情主义批判的开始。浪漫派的渴望即在尘世中感受天国之乐的固执欲望,或者在“万物”中感受普遍的一的固执欲望这是翻译的马克思的所有诗歌的共同特征。这种渴望的形态和由其伴随与衍生的心情相异。马克思对这种渴望的现实和非现实的主观反应也不同。在马克思的诗歌中,浪漫派的渴望遭受挫折,这显然是宇宙自身造成的,结果导致了异化意识的滋长。马克思主义是根植于诗歌的境象之中,因而它确实是一个历史的反讽,因此,马克思主义常常致使其拥护者对人类心理上的诗歌功用缺乏敏感。但是,这恰恰表明了他的创造天才,因为马克思把诗歌的意境深崁于“科学”的术语上,以致他的追随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我看来,马克思恰恰隐没在他自身浪漫诗情创作的背后。 对浪漫诗人来说,梦即是现实,因为梦是精神的声音;梦真正是精神自身。沉眠于万物中的内在音乐性被经验为心情,这是浪漫派诗歌的最基本的特征。心情被经验为感情不是个人私人的感情,而是神圣的感情,或者是精神的音乐,它在万物中悸动。这也是浪漫派诗歌抒情特性的起源。这些诗歌的语言是流畅的,如声音一般。浪漫派诗歌常常是一出由心情透露出来的调性歌剧。因为心情最接近生命主体性的感情,所以浪漫派诗歌就很难去“解释”。当然,这只是事物的表面含义,即诗歌语言所提及的对象和人物的表象,而这些客体肯定有一个连续性的内容。浪漫诗的含义不是其经验上描述之所是,而是内在的心情以所说的形式暗示的东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一起塑造了想象的联系,而不是交谈的直接陈述。 同样,浪漫派的比喻不是唯一的,它似乎是表面之物,浪漫派诗人的隐喻非常想表达他们对自然和客观性的主观反映。一切“事物”只不过是同一内在精神的表达。个体生命只是整体生命在小宇宙中的反复,因此,自然本身有心智和灵魂,有理解力和爱,甚至还有幻想。马克思的诗歌同样如此,他的心情具有宇宙的意义;而他的心情表明了他对生命和死亡的阐释这是问题的问题。马克思的诗是宇宙的叙述,并揭示了存在的喜剧。 浪漫派诗人通常想在特定的对象、特性、境遇和艺术作品里具体化自己的心情。在寻求能够表明心情和生命自发性的媒介时,浪漫派常常转向寓言诗派。他们相信,寓言诗表现了生命深处的真正感情。浪漫派诗人力图模仿寓言诗韵律的朴实和自然。有时候这一结果这马克思的诗歌来说格外真实具有破坏性的反讽。 哲学就是意识形态的拯救形式。可哲学认识到什么呢?能够在人类心灵产生激情的哲学的内容是什么?这一内容无疑就是神圣的力量,即征服世界的力量。从对马克思诗歌的讨论中可以知道,哲学揭示了一种宇宙意义,因此在内容上属于诗歌,尽管形式上不属于诗歌。浪漫派和黑格尔一样,都力图寻求赋予生命力量的意识,在这种意识中由于自身的有限,人便可以淹没自身。根据浪漫主义,反讽哲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变体:系统混沌系统,理性意志理性和意识意志力意识。思想到实践力量的转变代表了哲学化的怀疑阶段和反讽阶段,虽然这种力量最初只是作为理论上的实践起作用,马克思已经承继了作为创造和辩证力量的哲学观,马克思的问题已经由理论的的力量转变到实践的力量。对黑格尔和马克思而言,神圣力量的本质是对客观性和自然的创造性统治。通过把客观性转变为普遍意志和社会意志,人便看见了自身现实的创造性,看到自己是一个创造者。因此,内因谋划得以实现。对马克思而言,哲学不是抽象物,哲学对普遍本论的原则的沉思也不感兴趣。哲学是由征服世界的核心,由使人的自我意识转变为至高的神圣欲望所感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的出租合同范本
- 生产与销售合同范本
- 上海出售民房合同范本
- 水泥制件销售合同范本
- 外包服务合同范本模板
- 寻找灵感创作委托合同
- 农民怎么写合同范本
- 020版租房合同范本
- 物业泳池转租合同范本
- 网络安全评估托管合同
- 水电运行培训课件
- 十一皮草活动方案
- 居家护理服务标准化操作手册
- 省级质控中心管理制度
- 诊所日常器械管理制度
- 新生儿42天体检要点解析
- 煤矿联网课题题目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安保服务市场现状动态与前景方向分析报告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林科院面试题库及答案
- T/CSIQ 8014.1-2018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