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出国班).docx_第1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出国班).docx_第2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出国班).docx_第3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出国班).docx_第4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出国班).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出国班)一.语言基础训练(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饿殍(pio) 逡巡(qn) 弃甲曳兵(y) 丢三落四(lu) B中绳(zhng) 句读(du) 瓮牖绳枢(yu) 心广体胖(png) C庠序(yng) 氓隶(mng) 度长絜大(du) 抛头露面(l) D供养(gng) 经传(zhun) 贻笑大方(y) 间不容发(jin)2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春秋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5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3分)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之以孝悌之义。A遗 振 述 B贻 振 申 C贻 震 述 D遗 震 申6对“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B体察邻国的政令,不如我这样用心的C考察邻国的政治,不如我的用心 D了解邻国的政令,没有像我这般用心的7对“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3分)A兵器拿到手,(士卒们就)抛下武器而逃跑B兵器已经接触,(士卒们)抛下盔甲拖着武器逃跑C兵器已经握在手,(士兵们)丢下大部队拖着武器逃跑D兵器刚接触,(士兵们就)甩下盔甲、武器走了8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而神明自得 神明:神的总称 B圣心备焉 圣心:圣人之心 C骐骥一跃 骐骥:骏马 D金石可镂 镂:雕刻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10 以下句中加横线的字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外连衡而斗诸侯。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却匈奴七百余里。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二、文言阅读理解(14分)(一)阅读过秦论中的语段,回答问题。(8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11对“奋六世之余烈”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振奋六世的神威B发扬六世遗留下来的功德C表彰六世的烈士D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12下列词语在文段中具有比喻意义的一项是( ) (2分)A宇内B至尊C百越D藩篱1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一句省略的主语是( ) (2分)A百越之君B秦始皇C下吏D胡人14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表现了秦始皇对内镇压对外掠夺的暴行。B描写了诸侯、百越之君、胡人、士人害怕秦始皇的心理。C写出了秦始皇的权威和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政治、军事措施。D歌颂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 )好乐,有(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 ),直好世俗之乐(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15根据上下文,填入括号中的虚词依次为( )学科(2分)A之 乎 也 耳B之 诸 耳 也C以 诸 也 耳D以 乎 耳 也16为下面句中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分)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1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2分)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A大王你这么高兴,齐国该差不多了吧。B大王你这么喜欢音乐,齐国的庶民该差不多了吧。C大王你这么喜欢音乐,齐国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D大王你这么高兴,齐国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2分)想像鸟鸣的幸福曾 柱 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缘于她们质朴的乡土味。鸟们是乡村的,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淅淅沥沥的早晨抑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一粒粒细小的鸟鸣,像赤脚农夫在软软 的耕地上撒种时脱手而出的种子,唤醒牛马,唤醒村庄,唤醒道路,唤醒树林,唤醒房屋。 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房顶,从一方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 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像那么好听的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多好。这样,满树叶子便成了满树的鸟。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鸟声,这是个有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对于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阴丛中,国画简墨般的村庄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轮廓,四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的具象,一切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 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 常见的两种凡鸟。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而体型更纤小,毛色更灰土、鸣声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一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我深以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草窝里,叽叽喳喳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唱,单一的单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及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划拉一下,其中的美妙一定是 不可言说的。 这些可爱的小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被人为列为“四个坏蛋”之一,几乎被人们赶尽杀绝。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最亲密的联盟。” 兔子也好,鹧鸪也罢,它们是自然的亲近者。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此种情境,今天的我们已只能在诗中画中略见一二,又哪里还有心静听?因此,对于我来说,对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想像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18“一粒粒细小的鸟鸣,像赤脚农夫在软软的耕 地上撒种时脱手而出的种子”,品读句子,赏析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19.文中为什么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请分条概括理由。(4分) 20.结合全文,说明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幽梦影中这句话的用意。(4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落 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2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14分)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2) ,或五十步而后止。(3)锲而不舍,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5)青取之于蓝,_。(6)_,巫山巫峡气萧森。(7)丛菊两开他日泪, 。(8) ,小弦切切如私语。(9) ,此时无声胜有声。(10) ,蓝田日暖玉生烟。(1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2)所守或匪亲, 。 (13)但见悲鸟号古木, 。 (14) ,夕避长蛇。六、语言运用题(14分)23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3分)A社会上有少数人爱传播小道消息,他们把不经之谈猎奇为新闻,甚至把谣言也加以扩散。B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C老胡虽然年过花甲,但还是少不更事,书呆子气十足。D教室里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学得认真,课堂气氛沸反盈天,十分活跃。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他在中美贸易协定中所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不能肯定中美两国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B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C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并且从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率真而又自然。D老先生很有度量,他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经常争论不休的人也能交朋友。25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_,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A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减退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D再多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26. 在招聘会上,某公司的考官对前来应聘的大学生说了下面的话。请写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为大学生设计一段简明、得体的应对的话。(3分)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言外之意:_ 应对:_27.西南大学附中一直以“立人”作为最高目标,值更名之际,拟写一副对联来突出学校特点,现上联已写出,请补充完下联。(2分)上联:环境清幽收四时美景下联:_七、写作(60分)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从前有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便决定悬赏寻表,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赏金500美元。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 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一无所获,结果一个个都放弃了。只有一个小孩,为了那笔巨额赏金,仍不死心地继续寻找。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谷仓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为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静是大自然的赏赐,静是一种奇妙的心态,静是一种和谐温馨的社会风情画请以“静的魅力”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2019年春高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一、语言基础训练(30分)1D (A lul;B pngpn;C yngxing)2D (A 取胜;B 尽;C 超过)3D (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4B春秋末期改为战国末期。5. B 6.A 7.B8.A神明:指人的智慧9.A (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10.A(“因”因该解释为沿袭。)二、阅读文言文段(14分)(一)11D 12D 13B 14C(二)15C 16B 17C三、现代文阅读(12分)18.用比喻(或“通感”)的手法,写出了鸟声细小、清脆、连缀等特点,说明鸟鸣和种子一样,都给人带来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感觉。19.麻雀外形平常,叫声普通;麻雀生活环境简陋,生活单调;麻雀每天歌唱,快乐自在;麻雀与人和谐相处,同存共荣。20.与上文描写鸟鸣的幸福画面相呼应;与现实中鸟鸣的缺失构成对比;表达作者倾听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愿望,深化主旨。四、诗歌阅读(6分)21. 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五、名句默写(14分)22(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或百步而后止(3)金石可镂 (4)蟹六跪而二螯(5)青取之于而青于蓝 (6)玉露凋伤枫树林(7) 孤舟一系故园心 (8)大弦嘈嘈如急雨(9) 别有幽愁暗恨生 (10)沧海月明珠有泪(11)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2)化为狼与豺(13)雄飞雌从绕林间 (14)朝避猛虎六、语言运用题(14分)23A(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B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此处与语义不符,应为漠不关心C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不能用于老者。D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用于此不妥)24C(A不合逻辑,删掉“不会”;B一面对两面;D在“与”前或后加“和”)25A 26.(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应对:)单纯也是一种美德,如果我有幸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给我一个舞台,还您一份精彩。27.示例:人文浓厚育天地通才七、写作(60分)28.静的魅力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以外观默默无闻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富有魅力。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印度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荨麻,渴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静”思得佛门真谛,成为一代高僧。面壁,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能让思想纵横千里。 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自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