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计划+教学进度表.doc_第1页
单元计划+教学进度表.doc_第2页
单元计划+教学进度表.doc_第3页
单元计划+教学进度表.doc_第4页
单元计划+教学进度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表日期周次教学内容9/1-51加法与减法(1);乘法与除法(1);用计算器计算(1);节约用水(1);9/8-122分数(1);单元练习(2);大数的认识(2)。9/15-193大数的认识(2);平方千米(1);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1);从克到吨(1)。 9/22-264从毫升到升(2);四舍五入法(1);单元练习(2)。9/27-305比一比(1);相等的分数(1);分数的加减法(2)。10/8-106分数墙(1);单元练习(2)。10/13-177工作效率(1);树状算图与算法流程(1);正推(1)三步计算式题(2)。10/20-248逆推(1);文字计算题(1);运算定律(3)。10/27-319运算定律(1);应用(1);单元练习(2)。11/3-710期中复习。11/10-1411圆的初步认识(2);线段、射线、直线(1);角;角的度量(2)。11/17-2112角的度量(1);角的计算(1);单元练习(2)。11/24-2813大数与凑整(2);分数(1);圆与角(1); 12/1-514数学广场-相等的角(1);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计算(1)。12/8-1215期终复习。12/15-1916期终复习。12/22-2617综合练习。12/29-3118综合练习。1/4-919总复习,期终考试。单元计划1单元名称:复习与提高: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用计算器计算、节约用水、分数。单元课时:5课时单元目标:1、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2、 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3、 复习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用法。4、 复习用两位数乘除的计算。学习重点:1、加数 + 加数 = 和 2、 被减数 减数 = 差 一个加数 = 和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数 = 被减数 差3、因数因数 = 积 4、 被除数除数 = 商 一个因数 = 积 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 = 除数商除数 = 被除数 商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练习配备1加法与减法1、 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2-32乘法与除法1、 从实例中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 初步学习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探究乘除法关系及求解乘除法算式中未知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P453用计算器计算1、初步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P64节约用水1、复习两位数的乘除法;2、复习乘除法计算的实际应用。P75分数1、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2、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3、初步体会分数所含有的“比”的含义。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P8目标测试题:1、填空:( )25645 150( )1000 ( )64100 87( ) 18( )1111 35( )1052、先估计结果,再用计算器计算:4609329656972763628213523173、 应用题: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单元计划2单元名称:数与量:大数的认识、平方千米、从平方千米到平方厘米、从克到吨、从毫升到升、四舍五入法。单元课时:10课时单元目标:1、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2、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千米的量感。知道一般表示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平方千米作单位。3、 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通过单位间的换算,借用学生已有的平方米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学生1平方千米的量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4、 知道表示较重物体的轻重时一般使用吨作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通过换算,将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5、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毫升和升。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知道可以使用毫升和升描述液体的多少。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6、 会利用数射线写出与已知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找出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学习重点:1、 读数的方法:读数要从高位上读起,读一个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要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数时,每一级开始或中间的0要读,连续2个或3个0,只读一个零,每一级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2、 写数的方法:写数时,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3、 长方形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C(ab)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aC2b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bC2a4、 长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aSb 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bSa5、 正方形周长公式: 正方形周长边长4 Ca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aC46、 正方形面积公式: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Caa 正方形的边长面积面积 aCa7、 长度单位的进率: 1千米1000米 1 km1000 m1米10分米100厘米 1 m10dm100 cm1分米10厘米 1 dm10 cm1厘米10毫米 1 cm10 mm 8、 面积单位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 km1000000 m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 m100 dm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 dm100 cm9、 重量单位的进率: 1吨1000千克 1 t1000 kg 1千克1000克 1 kg1000 g10、容积单位的进率: 1升1000毫升 1 l1000 ml 11、四舍五入法:看被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 ),如果是5或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练习配备1-4大数的认识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2、 初步会读出一般的多位数,并说出数的组成。(中间不含0的多位数)3、进一步巩固多位数的计数单位及相应数位。4、能够较熟练的按照四位一级的分级方法,正确读出多位数。5、掌握多位数各个数级中末尾“0”及中间“0”的正确读法。6、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的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两级的数 7、掌握大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数的写法。P10-155平方千米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千米的量感。2、知道一般表示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平方千米作单位。P16-176从平方千米到平方厘米1、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2、通过单位间的换算,借用学生已有的平方米表象,进一步丰富学生1平方千米量感。3、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P18-197从克到吨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了解表示较重物体轻重时,一般用“吨”作单位,了解一吨的实际重量。2、知道克、千克、吨之间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重量估计能力。P20-218-9从毫升到升1、通过具体的操作,认识毫升和升,并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2、知道可以使用毫升和升描述液体的多少。3、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4、在初步形成毫升、升实际多少的表象基础上,能与生活中的常见实物建立联系,正确运用单位。5、能用毫升和升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6、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得到不同单位加减法的方法。P22-2510四舍五入法1、掌握凑整的方法之一“四舍五入法”。2、会利用数射线写出与已知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找出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3、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P26-27目标测试题:1、 填空:(1)数的组成:16737700里有( )个万和( )个一。1295330000里有( )个亿和( )个万。(2)写一写,并用四舍五入法凑成整百万数。一千零八十一万九千四百零七写作 - , 用四舍五入法凑成整百万数-。六千一百零四十八万二千四百三十九写作 - , 用四舍五入法凑成整百万数-。(3)单位换算:15平方千米=( )平方米90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17平方米()平方分米3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2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t( )kg4000kg( )t6000kg( )t8t+1t( )kg5升=( )毫升 8000毫升=( )升 30升=( )毫升 (4)填上合适的单位:1瓶眼药水5( )一瓶可乐1500( )一罐洗手液525( )邮票约9 ( )兵乓球台约410( )教室约63( )软盘约1( )2、读数:370500 20300824005108000 13564820100590 1001400000603、写数:二百六十一万六千三百 三千四百七十一万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千4、比大小:50111406314240 72605102800 38234563823546 410200409300单元计划3单元名称:分数的初步认识:比一比、分数的加减计算、小探究分数墙。单元课时:7课时单元目标:1、 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2、 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习重点:1、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2、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就大。3、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练习配备1比一比1、能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合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3、 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灵活性。4、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P29-312相等的分数1、初步认识等值分数。2、进一步巩固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P323分数的加法计算1、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的加法,理解算理。2、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P334分数的减法计算1、 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的减法,理解算理。2、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P34-355分数墙1、 “分数墙”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进行整理,直观建立起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统一模型。2、对相等的分数进行直观探究。P36-37目标测试题:1、大小比较:387810128126949162313232、把下面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272329(1) 4131113713 (2)583856 (3)3、加减法计算: 2/5 + 1/5 = 3/9 + 5/9 = 6/18 + 7/18 = 5/19 3/19 = 5/6 5/6 = 7/8 1/8 = 1 4/17 = 1 5/9= 1 8/10 =单元计划4单元名称:整数的四则运算:工作效率、树状算图与算法流程、正推、三步计算式题、逆推、文字计算题、运算定律、应用。单元课时:7课时单元目标:1、 认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初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 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三步式题。3、 引导学生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能正确计算两步计算文字题。4、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5、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6、 引导学生运用树状算图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7、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8、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1、 常见数量关系:(1)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2)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3)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a+b=b+a 3、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a+b+c=(a+b)+c=a+(b+c)4、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ab=ba5、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abc=(ab)c=a(bc)6、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所得的结果不变。 (a+b)c=ac+bc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练习配备1工作效率1、通过比较,体悟工作效率的含义,掌握工作效率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量三者之间的关系。3、能灵活运用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量”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P39-402树状算图与算法流程1、能从条件出发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2、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含有三个量的两步计算应用题。P413正推1、 理解正推的思想方法,能将“正推”的思维方法用树状图表示。2、 能列综合算式表达正推的过程,正确计算输出的数。3、 能够结合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P42-43 4-5三步计算式题1、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3、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4、认识方括号。5、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6、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7、 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8、 能结合数状算图,体会计算顺序规定必要性。9、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P44-476逆推1、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逆推。2、 能运用加和减、乘和除的关系,有根据地说出推算的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3、 能列出综合算式表达逆推的推算过程,解决实际问题。4、 会区分正推与逆推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掌握逆推的规律,并能用正推思想加以验证。P48-497文字计算式题P50-518-11运算定律1、知道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4、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初步知道结合律内容。5、通过大量的举证,让学生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结合律,并能运用。6、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7、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8、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9、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10、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11、提高学生根据数据特征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P52-5812应用P59-60目标测试题:1、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190901897231066332174466118480020402、 简便计算:125(87)3125487444413(1258)89837=56125=3、应用题:(1)小巧折1000只纸鹤总共用了40小时。小巧平均每小时折了多少只纸鹤?(2)小亚游了800米,小亚游的比小丁丁少400米,小丁丁游的距离是小胖的2倍,小胖游了多少米?(3)煤场里原来有2560吨煤,每天用20辆车往外运,每辆车载煤8吨,7天后煤场还剩多少吨煤?单元计划5单元名称: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角的度量、角的计算。单元课时:7课时单元目标:1、 从生活中的圆出发,通过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并能指出圆心、半径、直径。2、 能用圆规按给出的半径或直径画圆,能按给出的图案画出由圆组成的各种图形。3、 从生活中出发,通过画初步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并能说出线段与射线、直线的关系。4、 进一步认识角,建立角也是由“定点与射线组成”的概念,能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并按要求画出角。5、 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学习重点:1、 圆上所有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等的长度r。其中,o是这个圆的圆心,r是它的半径。2、 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直径半径23、 画圆:先定出圆心,再定出半径,最后才能画圆。4、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它有无数条对称轴。5、 线段、射线与直线线段两个端点可以度量不能延伸射线一个端点不能度量一端可延伸直线没有端点不能度量两端都可延伸6、 角:由一点和从这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7、 1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1平角180 1平角2直角1直角90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8、 量角的方法:(1) 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 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 读出角的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9、 画角的方法:(1) 先画一点并引出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度刻度线与射线重合。(2) 再在量角器的指定刻度处点一个点。(3) 以已有射线的端点为端点,连接两点,再画一条射线。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练习配备1-2圆的初步认识1、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建立画圆的初步概念。2、知道圆心、半径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3、知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能用圆规比较熟练地画圆。P62-653线段、射线、直线1、初步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以及三线之间的关系。2、掌握画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方法。P66-674角1、知道角是由一点和从这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能说出什么是角的顶点、角的边。2、知道直线相交可得到角。P68 5-7角的度量1、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2、掌握3个特殊角“直角、平角、周角”。3、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4、认识、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5、熟练使用量角器量角。6、熟练的运用量角器画角。7、会使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8、锻炼动手操作能力。9、通过画角,对角度的大小有一定的估计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P69-728角的计算1、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2、知道角的计算就是量的计算。3、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P73目标测试题:1、计算:(1)1290,147,2( );(2)12180,245,1( );(3)如果1的6倍是平角,那么1( )。2、看图计算:12330(1) 1( )度,2( )度, 3( )度3、画出下列各个度数的角:35、50、85、125。单元计划6单元名称:整理与提高:大数与凑整、分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