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设定的实证分析.doc_第1页
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设定的实证分析.doc_第2页
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设定的实证分析.doc_第3页
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设定的实证分析.doc_第4页
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设定的实证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设定的实证分析2O11年6月第31卷第3期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Jun,2011VO1.31NO.3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设定的实证分析杨玲梅(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642)摘要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借阅权限大多数都是按等级划分与同级平均分配的原则来设定的,然而读者需求量大小,各类文献的借阅周期不同才是决定读者借阅权限的重要因素.文章就上述两个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借阅权限作对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设定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的办法,为充分开发与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提供参考.关键词读者需求;高校图书馆;借阅权限中图分类号G2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一ll67(2011)030050041研究背景本文所讨论的借阅权限,主要指的是借阅册数,借阅期限.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都是以读者类型划分权限大小,一般借阅权限都是按照教职工>研究生>本科生逐级递减,同级的则采取一刀切的平均分配办法,这种借阅权限的制定虽然便于管理,但不利于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文献资源.国内的一些学者虽然己经注意到了现有借阅制度的不足,也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改革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是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更多地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理论探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借阅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命题,只有更多地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图书馆借阅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另外,对于读者的需求分析显得也不够,只注重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基于此,笔者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20092010学年流通借阅数据为例,对读者需求量与对各类型文献被利用的情况作定量分析,并与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借阅权限进行对比,以实例分析,证明借阅权限中以读者类型划分等级,同级的采取一刀切的平均分配办法的不合理性.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挖掘读者需求,不同类型文献利用情况与借阅期限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借阅权限的设定,以提高罔书利用率,降低读者的拒借率,为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的科学合理的设定,充分开发与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提供一些参考建议.2研究数据与方法21数据的提取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使用的图书管理系统是ILASII,5O由于该系统对读者分类统计功能,不能达到本研究的需要,笔者通过导出ILASII系统的流通日志进行统计,按照本研究所需要的统计信息对20092010学年度流通日志数据进行处理,获得829,194条文本式读者借阅记录,将这些记录导入特定的数据库处理软件,结合EXCE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文献分类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分类.22研究方法为了区别表述,不同类型的读者与同一类型不同专业的读者统称为不同读者群.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流通日志的数据进行挖掘统计,分为两条研究主线,一条主线是从不同读者群需求量大小分析,另外一条主线是从各类型文献被不同读者群利用情况分析,从而挖掘出它们与借阅权限的关系,提出确定合理的借阅册数与借阅期限的办法.3统计与分析31读者借阅量统计为了了解不同读者群的需求量差异,笔者按不同类型与同类型不同专业两种情况进行分别分析.3.1.1不同类型读者人均借阅量对比表120092010学年度不同类型读者人均借阅量统计表读者年借阅量占总借阅量年读者人数人均借阅量类群(册)比例()(人)(册/人年)本科生743o5289.6238177l9.4硕士生582877.O328832o.2博士生447lo.544579.8教职工233842.825O484.6笔者将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读者类型分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职工四类,对20092010学年度人均图书借阅量作统计,从表1可以得到:硕士生读者人均借阅量最多,其次是本科生,博士生第三,教职工人均借阅量2011年6月第31卷第3期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Jun,2011Vo1.31No.3最少.结果表明,硕士生与本科生是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图书资料的两大读者群,占总借阅量的96.65,对图书需求量是较大的.博士生与教职工人均借阅量不到1O册,说明这两个读者群对图书需求量不高.以上数据说明,不同类型的读者需求有明显差异,并非学历高的读者对图书需求量就大,学历低的读者对图书需求量就小.3.1.2同类型不同专业读者人均借阅量对比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科生读者人数多,而且借阅量占了总借阅量的89.62,因此他们是图书的最主要读者群.华南农业大学从2002年起已由农业大学转变为一个农,工,文,理,经,管,法综合性大学,笔者按照学校的不同专业挑选了八个有代表性的学院进行人均借阅量对比分析,通过不同专业本科生的人均借闭量对比,分析各专业类型读者需求量的差异,如表2.表220092010学年度不同专业学院本科生读者群人均借阅量对比表各院系年院系本科生人均借阅量学院总借阅量(册)人数(人)(册/人年)农学院23765160014.9艺术学院58025324917.9公共管理学院77lO7344122.4工程学院79822403419.8理学院298O629979.9经济管理学院100521429723.4人文与法学学院43109163126.4外国语学院2186991523.9从表2可以得出:(1)人文与法学学院的人均借阅量最高,外国语学院排在第二,经济管理学院的人均借阅量排在第三,公共管理学院的人均借阅量排在第四,而且都高于学校人均借阅量19.4册(表1),说明文科类,管理类学生对图书资料的需求量较高,这与他们的专业性质有关.(2)工程学院人均借阅量与学校总人均借阅量持平.(3)艺术学院,农学院,理学院人均借阅量都低于学校总人均借阅量.理科类的读者对图书借阅量较文科类读者低很多.以上数据说明,不同专业的读者需求量有明显差异,文科类读者需求量大于理工科,艺术类,农科类读者,同级的读者群需求量并不是均等的.3.2文献借阅量统计为了详细分析不同文献类型的图书被不同读者群利用的情况,笔者对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不同类型文献被不同读者群利用的情况作统计对比分析.3.2.1不同类型读者对各主要类图书的人均借阅量对比笔者就不同类型读者对各类型图书的人均借阅量高低进行对比分析(如图1).从图1看出,除了教职工没有明显倾向某一类图书外,其余三种不同类型的读者对各主要类图书需求量有差异.例如,本科生除了对S,Q,R三类图书需求量较小外,对其它各主要类文献需求量都较大,说明本科生阅读面较广;硕士生对各类文献的需求量都较大,说明硕士生注重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的学习;博士生对s,Q,F,TP四类图书需求较大外,其余类的图书需求量都不太大,说明博士生注重专业研究与应用.以上情况说明不同类型读者对各类型文献的利用是有侧重点的.<蜜赛仆扑*趟似,扑柱l_l靴-J督0口本科生硕士生圜博剐扑扑扑窭舞藻茌琳,副,0凼0.皿士生教职工邑图120092010学年度不同类型读者对各主要类图书人均借阅量对比图3.2.2同类型不同专业读者对各主要类图书的人均借阅量对比笔者就本科生不同专业的读者群对各主要类图书的人均借阅量作对比分析,如图2,图3.<蹇口农学院圜公共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工程学院图220092010学年度同类型不同专业读者对各主要类图书人均借阅量对比图51窭琳,需皿dIL扑爿,糯扑划.扑,剐0尉舞,似)H戗,恤埯l孑燃,餐1扑,】,.嘉粗2011年6月第31卷第3期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Jun.201Vo1.31NO.3扑凑仆扑t长,H,_上,扑扎牡u督密凸口理学院圈人文与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图320092010学年度同类型不同专业读者对各主要类图书人均借阅量对比图从图2,图3得到:除了H,F,I,TP四类图书借阅量普遍较高外,各类专业图书被不同专业学生利用也是有显着差异的,农学院的学生对s类图书的借阅量明显高于其它院系i艺术学院的学生对J类,TP类的图书借阅量也明显高于其它院系;公共管理学院对B,C,D,F类需求量大于其它院系;工程学院的学生对TP类需求量明显高于其它学院的学生i人文与法学学院的学生对B,D,I类的借阅量大大超过其它学院的学生;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对F类图书的借间量远远大于其它院系的学生;理学院学生对O类的借阅量高过其它院系;外国语学院对H类需求量明显高于其它院系.以上情况说明同类型不同专业的读者群对各类网书和需求也是有侧重点的.33综合分析从3.1,3.2的数据统计得出:不同读者群的图书需求量有明显差异,不同类型文献被不同读者群利用情况也有明显差异.这与读者的专业设置与阅读原因是相关的.(1)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基本上都设在农科类院系,而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院系只有本科生,没有硕士点与博士点,因此博士生与硕士生对Q,s业性较强的两类图书利用较多.(2)本科生主要阅读原因是增加知识面,休闲娱乐,专业辅助学习,因此图书需求量也较大,而且借阅文献类型广泛,但借阅期限较短;一般硕士生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他们在广泛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对专业罔书需求也很大,总体需求量是很大的,专业图书借期要长些;博十生主要需要的是课题研究的相关性专业资料,而且他们对专业信息时效性,前沿性要求较高,因此图书需求量没有本科生与硕士生大,但对于期刊与电子资源需求量较52大,但他们图书借阅期限较长.(3)文科类读者的专业学习主要是依靠查找参考文献,而理工科类,农科类读者专业学习相对比文科类更注重动手能力与做实验,因此图书需求量小于文科类读者.当然每个学校的读者群的需求情况是不同的,要具体分析.4合理设定读者借阅权限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借阅权限是:本科生可借阆册数为17册,研究生与教职工可借阅册数为22册,借期均为两个月,续借一次,续期为一个月.将读者图书需求量大小与借阅权限的设定相比较,需求量大的本科生其可借阅册数反而少,而需求量小的博士生与教职工可借阅册数反而多.同一等级不同专业的读者,文科类读者需求量大于理科类读者,但他们的借阅权限又是一样的;各类图书被利用情况也是不同的,有些类别的图书被广大读者利用,有些类别的图书只被少数读者利用,但所有罔书借期的设定所有是一样的.由以上看出,目前设定的借阅权限与读者需求,文献的利用情况是不相符的,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在其它高校图书馆也普遍存在.4.1根据读者类型设定借阅册数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应该增加本科生的借测册数,这有利于扩大图书借阅量,提高网书利用率.如果将本科生的借阅册数提高到与研究生,教职工的一样,即22册,假设以每人都用满自己的借阅册数,并同时外借,那么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总凄者人数45,656人来讨算,图书馆最起码要保证有2246,565=1,024,430册网书,而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能外借的总图书量为1,475,870册.显然这个操作是可行的.既能满足各种类型的读者需求量,又不影响图书馆的正常服务.一般在馆藏量不够的情况下,才降低需求量小的读者借阅权限来满足需求量大的读者的需求,否则,只要提高借阅权限小的读者的权限就可以了.4.2根据文献类型设定借阅期限可借册书越多.借阅期限越长,文献的流通速度就越慢,因而藏书的复本量就越大;反之,则要减少藏书的复本量.,因此,为了不增加复本量,在增加读者的可借阅册数时,必须对所有读者需求量都较大的图书的借期要缩短,否则会造成复本量不足,图书拒借率提高.通过图1与图2,图3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所有读者需求量都较大的图书为F,H,I,TP类,研究生对专业性较强的图书Q,S类需求量较大,冈此,笔者对这几类图书的平均借阅周期作了调查,如表3.从表3可以得出,(1)纵向比较,这几类书中,两年之内入藏的新书借阅周期都较短,说明读者借剜频率较高,25年入藏的图书比两年内入藏的图书平均借阅周期长,l0987654321O暴琳,血三扑划,幽扑藻刊0扑,割0剐舞,)I2011年6月第31卷第3期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JUFI,2011Vo1.31NO.3说明读者借阅频率有所下降.510年人藏的图书与两年内入藏的图书平均借阅周期差不多.理论上应该是越旧的图书借阅周期变得更长才对,主要原因是2006年以前,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借阅期限为1个月,续借2次,续期2个月,所以平均借阅周期反而比25年内入藏的图书借阅周期短了.也由此可以证明缩短借阅期限可缩短借阅周期.为了降低新书拒借率,必须缩短新书的借阅期限,以提高图书利用率.(2)从横向比较,I类平均借阅周期最短,TP类平均借阅周期最长.H类借阅周期较长.表3六大类图书在不同时效的平均借阅周期(天】FHlSQTP2年之内人藏的图书36392737354O25年之内人藏的图书4O4329433845510年之内人藏的图书373926393543总平均借阅周期(天)384O27403643平均借阅周期一累借天数/(累借次数+续借次数)根据以上分析,可设定不同类型文献的借阅期限:2年以内人藏的图书一I类借阅期限调整为2O天,F,H,TP类均调整为1个月,续借均为1次.Q,s类借期可为1.5个月,续借1次;2年以前人藏的图书I类借阅期限调整为3O天,F,H,TP类均调整为4O天,均可续借1次.Q,s类借期仍为2个月,续借1次.当然以上分析只是粗浅的.改变图书馆呆板的图书外借期限规定,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抉择工作.5结论与不足之处5.1突破传统思想,以读者为本对各类读者,各专业读者设定不同的借阅册数,对不同类型的文献设置不同的借阅期限,这无疑会增加图书馆的工作量与操作复杂性,但只有突破陈旧思想,从读者的角度,而不是方便管理与减少工作量的角度来设定借阅权限,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才能使图书馆的文献充分被利用与开发.5.2文献资源是借阅权限设定的基础按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图书馆的生均藏书量应该达到80100册,人均年进书量也得达34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体系方面,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制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因此每个图书馆借阅权限的设定要根据本馆的馆藏量与特色来决定,不能盲目地扩大或者压缩读者的借阅权限.要保证广大读者的文献需求量.5.3读者需求是借阅权限设定的主要依据借阅权限设定与修改前,要大量地进行调研分析,其中读者需求是借阅权限设定的主要依据,不能简单地以读者类型划分读者权限或者一刀切地同等级平均分配.要根据该馆的不同读者群的实际需求量大小与各类型文献被利用的情况,来决定不同读者群的借阅权限.对广大读者需求量大的图书要适当缩短借阅期限,以提高文献利用率,对部分读者需求量较大的某类图书则可以延长这部分读者对该类图书的借阅期限,充分开发文献利用价值.5.4可操作性是借阅权限设定的衡量标准一个合理的借阅权限的设定,最终的目的是要能够实施,因此在借阅权限的设定的同时,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不然仅仅是理论设想,而没有现实意义.因此一项新的借阅权限设定后,必须要调查实施效果,检验是否可行,是否最终提高了图书利用率,文献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55不足之处以上分析只是粗线条的定量分析,由于时间与条件有限,获取其他学校的流通数据有一定的困难,本研究只能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流通数据分析,找出需求量与借阅权限的关系.样本数据的准确性与代表性存在不足.借阅权限的制定还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核心读者,核心文献的确定,借阅期限的精确设定,这有待今后不断地研究与探讨.参考文献1曾怡.大学图书馆借阅制度动态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2王晓荣.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期限改进的思考(J3.图书馆杂志,2009(7):4849.3郑茂华.从图书的借阅权限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建设J.大众科技,2O10(1):187188.4刘冰.对高校图书馆读者规章制度的思考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4):2629.5陈兰兰.关于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影响因素的几点分析J.今日科苑,2009(10):282.63杨安利,诸葛毅.读者图书借阅权利限定因素的多维思考J.情报杂志,2007(3):140142.73王云祥.流通环节中某些不合理现象的再思考J3.图书馆,2004(3):8084.83刘小谦,何晓阳.211工程大学图书馆借阅规则现状及分析J3.医学信息,2009(6):853856.9戴鹭涛,曾惠颖,陈娟,萧德洪.扩大读者借阅量的成功尝试J.大学图书馆,2007(6):l317.(103尤晓青.图书馆学中的定量分析(J3.石家庄学院,2006(4):125128.11周春玲,曲杰.高校图书馆增加读者图书借阅权限的思考;J3.辽宁教育行政学院,2008(12):141143.(下转第122页)532O11年6月第31卷第3期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Jun,2011V01.31No.3中主要投入来源是政府拨款和少量知识信息服务机构投入.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知识信息服务机构的运行体制也会逐步发生变化.强调国家宏观管理下的市场运行机制运行,即在知识信息服务机构实现双轨制运行,在强调知识信息公益服务的同时,寻找经济增长点,开拓市场化的服务业务,在价值规律作用下保证知识信息服务机构的利润,形成知识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科学评估体系的保证下形成知识信息服务发展的良性循环.可以预见,随着我围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和知识信息服务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图书馆等知识信息服务机构价值运行(如上图)将在国家宏观管理下进行知识信息服务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逐步将知识信息服务机构推入市场,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机制的导入可以实现公共资源效用最大化提升,如宁波市数字图书馆针对地方产业特点,建设面向产业的,自建的特色数据库,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使其成为国内专业领域的特色内容,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总之,知识信息服务机构价值运行将在国家计划和市场运行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下进行知识信息服务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3结语随着国家创新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创新战略的实施已经被置于国家发展的制高点,我国加大了对信息资源和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投入.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保障,知识创新服务也因此备受关注.从知识创新的社会化推进,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引发各类用户知识信息需求内容和知识信息需求结构的变化,这就是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变革的根本原因.为了减少国家经济发展中知识信息服务活动的风险,降低成本,提高能力与效率,必须清楚认识到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价值体现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和信息保障,帮助用户形成核心价值以及提高和保持核心竞争力;了解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价值运行规律以及运行机制,制订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估体系,挖掘知识信息资源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中图书馆知识信息资源的最优配置.参考文献1IFLACoreValliesEB/()L.20090928./III/intro【)(,.htm#CoreValues.(21C.W.Holsapple,M.Singh.Theknowledgechainmodel:activitiesforcompetitivenessJ.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200l(20):7798.3FedericaSaliola,AntonelloZanfei.Multinationalfirms,globalvaluechainsandtheorganizationofknowledgetransferJ.ResearchPolicy,2009(38):369381.ff43MarceloCaldeiraPedroso&DaviNakano.Knowledgeandinformationflowsinsupplychains:AstudyonpharmaceuticalcompaniesffJ3.Int.J.ProductionEconomics,2009(122):376384.5RobertA.Paton&StephenMcIaughlin.Servicesinnovation:Knowledgetransferandthesupplychain(J3.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2008(26):7783.(61邓胜利,胡昌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知识信息服务发展定位与系统重构(J3.图书情报知识,2009(2):l721.(71伍振华.知识与信息的定义及其关系新探(J3.图书情报工作,2003(10):4449.TheValueRunningofLibraryKnowledgeandInformationServicesIIANGMenghua(ArchivesDepartmentofShanghai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34,China)Abstract:Thepaperfirstdiscussesthemeaningofknowledgeandinformationservices,pointsoutthevaluerunningofit.Thecorevaluesofknowledgeandinformationservicesisreflectedasprovidingtousersvaluableandhighqualityknowledgeandinformationtoenhanceandmaintainthecorecompetitivenessofit.Thenthepaperpresentstherunningvaluemodelofknowledgeandinformationbasedonexternalresourceinformationandinternalenvironmentsupportingeachother,anddiscussesthevalueofopera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