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试行)-填报说明.doc_第1页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试行)-填报说明.doc_第2页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试行)-填报说明.doc_第3页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试行)-填报说明.doc_第4页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试行)-填报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试行)(一般排污单位)填报说明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印填报要求1.工业企业等一般排污单位应填报本表。2.表中上年度情况以上年度实际为准填报。3.当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需作改变或者发生污染事故等造成污染物排放紧急变化的,必须分别在改变3日前或变化后3日内填报相应的排放污染物月(季)及变更申报表(试行),说明变更原因,履行变更申报手续。4.必须用钢笔填报,蓝、黑墨水均可,书写工整、清晰,填报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文字说明一律用汉字,涂改后必须签章有效。5.本表须按“填表说明”如实规范填写,若填报表页数不够,可复印加页填报。各项栏目不得空缺,如属于“无”、“零”、“未检出”、“未测”、“不明”等,应用文字注明;单位平面示意图、生产工艺示意图、主要污染治理工艺示意图内容没有变化的,图中可注明“同上年”。6.本表每年填报一次,一式两份,每份需加盖公章,于每年1月1日至1月15日内报环境监察机构,环境监察机构审核后退申报单位一份。7.排污单位申报的相关数据经环境监察机构核定后,将作为征收排污费与其他环境监督管理事项的依据。填表说明【表封】1.申报登记代码:由9位行政区划代码、4位行业代码和5位自编代码组成,共18位。由环保部门填写。2.申报年度:为报出日期所在年份。3.行政区划代码:为排污者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共9位。前六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GB/T 2260)规定填写,后三位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规定填写,没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标准的后三位填写000。4.单位名称:按法人登记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名称填写。单位名称应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一致。5.法定代表人:由法人单位代码证书中的法定代表人签章认可。没有法定代表人的,由单位实际负责人签章认可。6.申报单位法人代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法人单位代码证书上的代码填写。对于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或跨不同行政区划的大型联合企业(如联合企业、总厂、总公司、电业局、油田管理局、矿务局等),其所属二级单位为填报报表的基本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环境监察机构申报。前述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二级单位在填写企业法人代码时,除填写上级单位(独立核算单位)的法人代码外,还应在九位法人代码后的括号内填写其在上级单位中的顺序编号(两位)。7.填表人:由填写报表的人员签名。8.报出日期:填写报表报出日期。9.排污类型:按照申报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类型,在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后划“”。【一、基本情况及上年污染物排放情况】表1-1单位基本信息1.单位地址2.中心经度3.中心纬度:是指申报单位所在地址,应具体到县(市、旗、区)、乡(镇)、街(村)和门牌号码。大型联合企业所属二级单位,一律按本二级单位所在地址填写。中心经度、纬度填入申报单位所在的中心经度、纬度。4.单位环保机构名称5.专职环保人员数:指申报单位负责环保工作的机构名称和专职环保人员(从事环境管理、科研、监测工作的专职人员和以环保工作为主的兼职人员数,不包括“三废”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车间或班组中的生产人员)数。6.联系人7.电话/传真8.电子邮件9.通讯地址10.邮政编码:申报单位环保联系人姓名和单位环保机构办公电话/传真(含地区码)和电子邮件地址,及经邮政部门认可的办公通迅地址和邮政编码。11.装机容量:指上年申报单位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2.投产(开业)日期:指申报单位投入生产、使用、营业日期。如有试生产、试使用、试营业的,以试生产、试使用、试营业起始日期为准。13.上年生产(经营)天数:指上年申报单位实际的生产(经营)的天数。14.年末职工人数:指上年末申报单位实际职工总数。15.企业规模:按照企业规模代码表的规范填写名称,并在“”内填写代码。16.单位类别:按照单位类别代码表的规范填写名称,并在“”内填写代码。17.登记注册类型:按照登记注册类型代码表的规范填写名称,并在“”内填写代码。18.隶属关系:按照隶属关系代码表(GB/T 12404-1997)的规范填写名称,并在“”内填写代码。19.行业类别:按照国民经济行业代码表(GB/T 4754-2002)的规范填写行业小类名称,并在“”内填写代码。20.开户行21.帐号:填写申报单位财务基本账户的信息。22.上年总产值23.上年利税金额:按申报单位上年度财务报表填写。24.上年“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指上年度利用“三废”(污水、废气、固废)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的产值,已经销售或准备销售的,应计算产品产值。25.上年末固定资产原值:指上年末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原值,按上年度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填写。26.环保设施原值:指截止上年末用于防治污染、“三废”综合利用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装置、设备、构筑物和仪器、仪表等固定资产的原值。27.污水治理设施数28.污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29.上年污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按上年度的实际情况填写,不含已报废的。30.锅炉数31.锅炉总蒸吨数32.其中烟尘排放达标数33.其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数:按上年度的实际情况填写,不含已报废的。34.工业炉窑数35.其中烟尘排放达标数36.其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数:按上年度的实际情况填写,不含已报废的。37.废气治理设施数38.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39.上年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按上年度的实际情况填写,不含已报废的。40.脱硫设施数41.脱硫设施脱硫能力:按上年度的实际情况填写,不含已报废的。42.排污许可证编号43.排污许可证发证日期:环保部门给申报单位颁发的排污许可证编号和发证日期。44.环保管理关系:按照负责日常环保管理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级别填写,在“”内划“”。45.重点污染源级别:按照环保部门实际确定的情况选择划“”。46.上年缴纳排污费总额47.上年环境违法罚款:按申报单位上年实际缴入国库的排污费和环境违法罚款金额填写。表1-2上年污染治理设施情况1.治理设施名称:填写申报单位主要的污水、废气、固体废物整套治理设施名称。2.污染类别:分别填写“污水”、“废气”、“固体废物”。3.处理方法:污水处理方法根据污水处理方法代码简表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组合工艺处理法等类别填写具体的处理方法;废气处理方法按废气除尘、脱硫方法代码表或工艺废气净化方法代码表进行填写;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按固废处置方法代码表进行填写。4.设计处理能力:按设计的污染处理能力填写。5.处理量:按实际进入治理设施的污染物介质量的情况填写(污水、废气按监测进入治理设施前的污水量、废气量计算处理量;固体废物量按实际情况填写)。6.排向的排放口名称及编号:指治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废气经某排放口排入环境的排放口名称及编号。7.运行天数:按上年实际发生数填写。8.运行费用:指申报单位上年维持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与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9.投入使用日期:按治理设施实际投入使用的时间填写。表1-3上年主要产品、原辅材料年产(用)量1.主要产品名称:指在上年总产值和总利润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主要产品名称。2.计量单位:本行业内通用的计量单位。3.设计年产量:指该产品设计年产量。4.年产量:指该产品的上年实际年产量。5.主要原辅材料名称:指该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三种主要原辅材料(如有原料煤应填入)。6.用(耗)量:指该原辅材料的上年用量或上年耗量。7.单位产品用水量:指该产品按计量单位的平均用水量。单位产品用水量=用水总量/产品产量。8.单位产品能耗量:指该产品按计量单位的平均能源消耗量,折成标准煤计。单位产品能耗(燃油耗)量=能耗(燃油耗)总量/产品产量。9.其中单位产品煤耗量:指该产品按计量单位的平均煤炭消耗量,以原煤计。单位产品煤耗量=耗煤总量/产品产量。表1-4上年单位产品排污量1.主要产品名称:与表1-3中的主要产品名称对应。2.计量单位:与表1-3中的计量单位对应。3.单位产品污水排放量:指该产品按计量单位的平均污水排放量。单位产品污水排放量=污水排放总量/产品产量。4.单位产品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名称:指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三种主要水污染物名称,按水污染物编码中规范的污染物名称填写。5.单位产品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该污染物按计量单位的平均排放量。单位产品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污水排放总量污染物排放浓度/产品产量。6.单位产品废气排放量:指该产品按计量单位的平均废气排放量。单位产品废气排放量=废气排放总量/产品产量。7.单位产品废气中主要污染物名称:指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三种主要气污染物名称,按气污染物编码中规范的污染物名称填写。8.单位产品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该污染物按计量单位的平均排放量。单位产品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废气排放总量污染物排放浓度/产品产量。表1-5上年能源消耗情况1.煤炭合计: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消耗的煤炭总量。2.燃料煤: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消耗的燃料煤炭总量。3.原料煤: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消耗的原料煤炭总量。4.其他固体燃料: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消耗的除煤炭外其他固体燃料总量。5.油类燃料合计: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消耗的油类燃料总量。6.重油: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消耗的重油总量。7.柴油: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消耗的柴油总量。8.其他油类燃料: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消耗的除重油、柴油外其他油类燃料总量。9.其他液体燃料: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消耗的除油类燃料外其他液体燃料总量。10.天然气: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消耗的天然气总量。11.其他气体燃料: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消耗的除天然气外其他气体燃料总量。表1-6上年用水情况1.用水总量:指申报单位上年度使用的新鲜用水量和重复用水量之和。2.新鲜用水量合计:指申报单位上年度取用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水源(如雪水、雨水、中水等)作为申报单位新鲜用水的总量。3.自来水: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消耗的自来水水量。4.地下水:指申报单位上年度抽取的地下水水量。5.地表水:指申报单位上年度直接从地表水(如湖泊、河流、水库)中抽取的地表水水量。6.其它水:指申报单位上年度使用的其他水源的水量(如雨水、雪水和从其他单位取得的废水但可作为申报单位新鲜使用的水)。不包括处理后回用水。7.重复用水量:指申报单位在上年度用水中重复再利用的用水量(含经处理后回用量)。8.重复用水率:指申报单位上年度对污水的循环利用效率。重复用水率=重复用水量/用水总量100%。表1-7上年污水及污染物排放汇总情况1.排放口数量:指申报单位污水排放口的总数量。2.污水排放量:指按所有污水排放口加总后的污水排放量(体积)。它包括外排的生产废水、厂区生活污水、直接冷却水、矿井水等,不包括独立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3.达标排放量4.超标排放量:指申报单位按污水排放口加总后污水达(超)标排放的总量。每一排放口只要有一项污染物超标,视为该排放口污水超标。只有污染物全部达到排放标准,才能视为排放口排放的污水达标。5.直接排入海量:指直接排入海域的污水量之和。直接排入是指未经城市下水道或其它中间体,直接排入海域的污水。6.直接排入江河湖库量:指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的污水量之和。直接排入是指未经城市下水道或其它中间体,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的污水。7.排入城市管网量:指每一排放口排入城市管网的污水量之和。8.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量:指每一排放口直接或间接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之和。9.其他去向量:指每一排放口除直接排入海(江河湖库)量、城市管网量外的污水量之和。10.污染物名称:申报单位实际排放的污染物中如有表中已列明的具体污染物必须如实填写,实际产生的其他污染物按水污染物编码中规范的污染物名称填写。11.去除量12.其中当年新增设施去除量:去除量是指某污染物经治理设施处理所去除的污染物量之和。13.排放量合计:指某种污染物排放量之和。14.达标排放量15.超标排放量:申报单位上年底所有污水排放口中该污染物能够做到全年稳定达标排放的每个排放口该污染物的排放量之和为达标排放量,未达标的即为超标排放量。表1-8上年废气及污染物排放汇总情况1.排放口数量2.其中工艺废气排放口数量3.其中燃烧废气排放口数量:分别指申报单位废气排放口的总数量和工艺废气、燃烧废气两类排放口数量。4.废气排放量:指按废气排放口加总后的废气排放量。5.其中工艺废气排放量:指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总量。如化工、冶炼、建材、化纤、造纸等企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总量。6.其中燃烧废气排放量:指燃煤、油、气锅炉、烘干炉、锻造加热炉,退火炉及其它纯燃料燃烧炉窑在燃烧过程中所排废气总量。7.污染物名称:申报单位实际排放的污染物中如有表中已列明的具体污染物必须如实填写,实际产生的其他污染物按气污染物编码中规范的污染物名称填写。8.去除量合计9.其中当年新增设施去除量10.其中燃烧废气去除量11.其中工艺废气去除量:去除量分别指燃料燃烧或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经污染治理设施处理所去除的污染物量之和。12.排放量合计:是指按排放口加总后排放的污染物量之和。13.达标排放量合计14.超标排放量合计15.燃烧废气排放量合计16.燃烧废气达标排放量17.燃烧废气超标排放量18.工艺废气排放量合计19.工艺废气达标排放量20.工艺废气超标排放量:申报单位上年度所有废气排放口中该污染物能够做到全年稳定达标排放的每个排放口该污染物的排放量之和为达标排放量,未达标的即为超标排放量。表1-9上年固体废物产生及去向情况1.固体废物名称:指申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和高浓度液态废弃物的名称,按照表中的分类分别填写。2.产生量:按申报单位上年度实际产生的固体废物量填写。3.主要有害成分:指固体废物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名称。4.综合利用量合计:指申报单位上年度通过综合利用(用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数量。(包括上年度利用的往年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5.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指申报单位上年度综合利用往年贮存的固体废物的数量。6.处置量合计:指申报单位上年度利用焚烧、热解、填埋等方法处置的固体废物数量(包括当年处置的往年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7.符合环保标准处置量8.不符合环保标准处置量:是指申报单位固体废物的处置符合或不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的数量。9.其中运往集中处置厂量:指申报单位将本单位产生的固体废物运往集中处置厂的数量。10.处置往年贮存量:指申报单位上年度内利用焚烧、热解、填埋等方法处置往年贮存的固体废物的数量。11.贮存量合计:以综合利用或处置为目的,将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或堆存在专设的贮存设施或专设的集中堆存场所内的量。12.符合环保标准贮存量13.不符合环保标准贮存量:是指申报单位固体废物符合或不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量。14.历年累计贮存量:指申报单位往年累计至上年末贮存的固体废物量之和。15.排放量:是指申报单位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以外的量,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16.是否办理转移联单:是指申报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办理转移手续情况。表1-10上年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情况1.污染治理项目名称:指以治理污染源的污染、“三废”综合利用为主要目的的工程项目名称。本表中的项目是指上年内正式施工的项目,包括上年新开工项目和以前年度开工跨入上年继续施工的项目。上年内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以及上年和以前年度全部停缓建在上年恢复施工的项目,为上年正式施工的项目。凡已纳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的不在统计范围之内。2.治理类型:按企业治理污染的对象分为9类,参照治理类型代码表填写。3.开工年月:指污染治理项目开始建设的年月。按照建设项目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永久性工程第一次开始施工的年月填写。如果没有设计,就以计划方案规定的永久性工程实际开始施工的年月为准。4.建成投产年月:指污染治理项目按计划规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在一定时间内全部建成,经验收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引进项目并应按合同规定经过试生产考核达到验收标准,经双方签字确认)正式移交生产或交付使用的时间。5.计划总投资:指污染治理项目按照总体设计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计划(或按设计概算和预算)需要的总的资金。6.至上年底累计完成投资指至上年末,企业在污染治理项目中实际完成的累计投资额。实际完成投资额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值、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没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付款和没有进行安装的设备等,不能计算入此指标。7.上年完成投资及资金来源合计:指在上年度企业实际用于环境治理工程的投资额。投资额中的资金来源,是指投资单位在上年内收到的用于污染治理项目投资的各种货币资金,包括国家预算内资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来源资金。各种来源的资金均为上年度投入的资金,不包括以往历年的投资。8.国家预算内资金:指企业单位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中由国家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拨款和更新改造拨款,以及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拨款中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资金等。9.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指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从收缴入库的排污费中统筹安排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的资金。10.其他资金合计:指除上述资金来源以外的其他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包括国内贷款、利用外资、企业自筹资金及其他来源资金。11.国内贷款:指企业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用于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投资的各种国内贷款。12.利用外资:指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国外资金,包括统借统还、自借自还的国外贷款、中外合资项目中的外资,以及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国家统借统还的外资指由我国政府出面同外国政府、团体或金融组织签订贷款协议,并负责偿还本息的国外贷款。13.企业自筹:指企业自行筹集的污染治理资金。14.上年竣工项目设计及新增处理能力:设计能力是指设计中规定的主体工程(或主体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辅助工程(或配套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的处理能力。上年度内竣工的污染治理项目,属新建项目的填写设计文件规定的处理、利用“三废”能力;属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的填写经改造后新增加的处理利用能力,不包括改扩建之前原有的处理能力;只更新设备或重建构筑物,处理利用“三废”能力没有改变的不填。其中“工业废气”为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含工业粉尘)两部分废气处理能力之和。表1-11排污许可证情况1.水污染物名称2.污水中污染物允许排放量3.最高允许排放浓度4.污水允许排放量: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水污染物及其允许排放情况如实填写。5.气污染物名称6.废气中污染物允许排放量7.最高允许排放浓度8.废气允许排放量: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气污染物及其允许排放情况如实填写。图1单位平面示意图1.按各工厂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比例。2.标明工厂方位,四邻。3.标明办公区域、主要生产车间(场所)及主要设备的位置。4.标明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位置。5.标明污水、废气排放口、噪声源及其监测点位、固废处置场所等的编号及其名称(编号必须与排放情况表中一致)。6.若有的车间不在厂区内,应另绘该车间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图。7.编图图式见下表。厂界锅炉铁路工业窑炉公路烟囱桥梁油库河流固体废物堆放场污水管道及流向噪声源车间污水排放口放射性污染源出厂污水总排放口电磁辐射源固体废物排放口热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口污水处理装置废气无组织排放口废气处理装置渗坑、渗井污水监测点自备水井废气监测点水塔噪声监测点有害废弃物排放口其他监测点有害废弃物堆放场监测点编号 图2生产工艺示意图1.生产工艺按方框图绘制;工艺复杂的企业,可按车间分别绘制,重点放在产生污染的工艺流程上。2.标明投加的原料和辅助材料。3.标明给、排水流程、水源种类、废水种类、总排污口注明编号和废水排放去向。4.标明废气、固体废物及有害废物的排放位置。5.标明各监测点的位置和编号。图3主要污染治理工艺示意图对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等的污染治理工艺分别绘出示意图。表2-1污水排放口上年排放情况(多个排放口单位复印此表)1.排放口名称:填入申报单位的排放口名称,进行了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的单位按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的名称填写。2.排放口编号:按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的排放口编号填写。3.排放口位置:描述排放口的具体位置。4.经度5.纬度:按排放口所在位置经度、纬度填写。6.功能区类别:按水域功能区类别代码表进行填写。7.执行标准类别:按照(1国家排放标准2地方排放标准3行业排放标准)填入排放口排放的污染物执行的相应类别编号。8.污水排放规律:按污水排放规律代码表填写。9.排放天数:填写该排放口的排放天数。10.排放时间:平均每天排放的小时数。11.排放去向:按排放去向代码表进行填写。12.水体名称:填入该污水排放口实际流入的海或江河湖库具体名称,按照水体/流域代码表填写。13.污水排放量:指该排放口污水的排放总量。14.其中达标排放量15.其中超标排放量:达标量是指该排污口所有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即为达标排放。只要有一种污染物超标排放即为超标排放,达标或超标各自排放量之和即为该排放口的全年达标排放量或超标排放量。16.排放月份:在相应排放月份后划“”。17.最后一次建设的项目名称:指有污水流入排放口的生产设备或装置最后一次新、扩、改建的项目名称。18.建设日期:指申报单位最后一次新、扩、改建的项目的环评审批日期,没有环评审批的按项目动工日期填写。19.污染源自动监控仪器名称:按申报单位实际购买的自动监控仪器名称填写。20.污染物名称:表中的预置的污染物名称中有产生的必须填写相应情况,产生的其他污染物按水污染物编码中规范的污染物名称填写。21.污染物排放量合计:填写上年排放的该污染物量之和。22.达标排放量23.超标排放量:指该排放口该污染物上年实际达标排放或超标排放量。表2-2废气排放口年排放情况(多个排放口单位复印此表)1.排放口名称:申报工艺废气排放口情况的单位申报直接填入工艺废气排放口的名称;对于申报燃料燃烧废气的排放口情况的申报单位如果可以取得排放口监测数据的,按燃料燃烧排放口的名称填写。如果不能在燃料燃烧排放口取得监测数据而是在每台燃烧设备(如锅炉)处取得监测数据的,则填入燃烧设备的名称(参照锅炉等燃烧设备名称编码)。2.排放口编号:按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的编号填写。3.排放口位置:描述排放口的具体位置。4.经度5.纬度:按排放口所在位置经(纬)度填写。6.功能区类别: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代码表填写。7.执行标准类别:按照(1国家排放标准2地方排放标准3行业排放标准)填入排放口排放的污染物执行的相应类别编号。8.是否两控区:根据酸雨控制区范围的行政区划编码和二氧化硫控制区范围的行政区划编码选择。9.排放口类型:选择工艺废气排放口或燃料燃烧排放口。10.设备名称:参照锅炉等燃烧设备名称编码、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表示法、工业炉窑分类填写。11.废气排放规律:按废气排放规律代码表进行填写。12.排放天数:填写该废气排放口的排放天数。13.排放时间:平均每天排放的小时数。14.排放口高度15.出口内径:按排放口实际高度、出口内径填写。16.装机容量:填入锅炉、火电机组等的装机容量数。17.废气排放量:指该排放口的废气排放总量(体积)。18.其中达标排放量19.其中超标排放量:达标量是指该排污口所有污染物全部达标的排放量。只要有一种污染物超标即为超标排放。20.排放月份:在相应的实际排放月份后划“”。21.污染源自动监控仪器名称:按实际购买的污染物自动监控仪器名称填写。22.污染物名称:申报单位实际排放的污染物中如有表中已列明的具体污染物必须如实填写,产生的其他污染物按气污染物编码中规范的污染物名称填写。23.污染物排放量合计:填写本年度排放的该污染物量之和。24.达标排放量25.超标排放量:指该排放口该污染物实际达标排放或超标排放量的相应排放量之和。【二、主要代码】1.企业规模代码表代码企业规模名称1特大型2大型一档3大型二档4中一型5中二型6小型7其它2.单位类别代码表代码单位类别1县以上工业企业2县以上非工业企业3事业单位4乡镇街道工业企业5乡镇街道非工业企业6部队7其他3. 登记注册类型代码表代码登记注册类型100内资企业110国有企业120集体企业130股份合作企业140联营企业141国有联营企业142集体联营企业143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149其他联营企业150限责任公司151国有独资公司15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60份有限公司170私营企业171私营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172私营合伙企业173私营有限责任公司174私营股份有限公司190其他企业20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10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220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230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240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00外商投资企业31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320中外合作经营企业330外资企业34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400个体经营410个体户420个人合伙4. 隶属关系代码表代码隶属关系名称1中央2省4市、地区5县6街道、镇、乡7居民、村民委员会9其他5. 国民经济行业代码表(略)6. 污水处理方法代码表代码污水处理方法1000物理处理法1100过滤1200离心1300沉淀分离1400上浮分离1500其它2000化学处理法2100化学混凝法2110化学混凝沉淀法2120化学混凝气浮法2200中和法2300化学沉淀法2400氧化还原法2500其它3000物理化学处理法3100吸附3200离子交换3300电渗析3400反渗透3500超过滤3600其它4000生物处理法4100好氧生物处理4110活性污泥法4111普通活性污泥法4112高浓度活性污泥法4113接触稳定法4114氧化沟4115SBR4120生物膜法4121普通生物滤池4122生物转盘4123生物接触氧化法4200厌氧生物处理法4210厌氧滤器工艺4220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4230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工艺4300厌氧/好氧生物组合工艺4310两段好氧生物处理工艺4320A/O工艺4330A2/O工艺4340A/O2工艺5000组合工艺处理法5100物理化学5200物理生物5210物理好氧生物处理5220物理厌氧生物处理5230物理组合生物处理5200化学物化5300化学生物5310化学好氧生物处理5320化学厌氧生物处理5330化学组合生物处理5400物化生物5410物化好氧生物处理5420物化厌氧生物处理5430物化组合生物处理7. 废气除尘、脱硫方法分类代码表代码除尘方法A重力沉降法B惯性除尘法C湿法除尘法D静电除尘法E过滤式除尘法F单筒旋风除尘法G多管旋风除尘法W其它除尘方法X0炉内脱硫法X1循环流化床锅炉X2炉内喷钙法X9其它炉内脱硫法Y0烟气脱硫法Y1石灰石石膏法Y2旋转喷雾干燥法Y9其它烟气脱硫法Z0炉内脱硫与烟气脱硫组合法8. 工艺废气净化方法代码表代码工艺废气净化方法1冷凝法2吸收法3吸附法4直接燃烧法5催化燃烧法6催化氧化法7催化还原法8冷凝净化法9其他净化方法9. 固废处置方法代码代码固废处置方法10围隔堆存(属永久性处置)20填埋21 置放于地下或地上(如填埋、填坑、填浜)22 特别设计填埋30海洋处置31 经海洋管理部门同意的投海处置32 埋入海床40焚化41 陆上焚化42 海上焚化50固化60其它处置(属于未在上面5种指明的处置作业方式外的处置)61 深层灌注62 废矿井永久性堆存(包括将容器置于矿井)63 土地处理(属于生物降解,适合于液态固废或污泥固废)64 地表存放(将液态固废或污泥固废放入坑、氧化塘、池中)65 生物处理66 物理化学处理67 经环保管理部门同意的排入海洋之外的水体(或水域)70其他处理方法10. 污染治理项目治理类型代码表代码治理类型1工业废水治理2燃料燃烧废气治理3生产工艺废气治理(含治理工业粉尘)4工业固体废物治理5噪声治理(含治理振动)6电磁辐射治理7放射性治理8污染搬迁治理9其他治理(含环境综合整治)11. 污水排放规律代码表代码污水排放规律1稳定连续排放2周期性连续排放3不规律连续排放4有规律间断排放5不规律间断排放12. 污水排放去向代码表代码污水排放去向A直接进入海域B直接进入江河湖库等水环境C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库)D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沿海海域)E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F直接污灌农田G进入地渗或蒸发地H进入其它单位K其它13. 锅炉等燃烧设备名称代码表类型代码锅炉与机组、茶炉、大灶名称火电厂锅炉A05小于45.5MW(65t/h)煤粉发电锅炉A0845.591MW(65130t/h)燃煤发电锅炉A1191210MW(130300t/h)燃煤发电锅炉A14210287MW(300410t/h)燃煤发电锅炉A17287469MW(410670t/h)燃煤发电锅炉A21469700MW(6701000t/h)燃煤发电锅炉A247001400MW(10000.72.8MW(1.04t/h)燃煤蒸汽锅炉A450.72.8MW(1.04t/h)燃油蒸汽锅炉A460.72.8MW(1.04t/h)燃气蒸汽锅炉A472.87.0MW(4.010t/h)燃煤蒸汽锅炉A482.87.0MW(4.010t/h)燃油蒸汽锅炉A492.87.0MW(4.010t/h)燃气蒸汽锅炉A507.024.4MW(10.035t/h)燃煤蒸汽锅炉A517.024.4MW(10.035t/h)燃油蒸汽锅炉A527.024.4MW(10.035t/h)燃气蒸汽锅炉A5324.5MW(35t/h及以上)燃煤蒸汽锅炉A5424.5MW(35t/h及以上)燃油蒸汽锅炉A5524.5MW(35t/h及以上)燃气蒸汽锅炉A59其他蒸气锅炉工业(热水)锅炉A701.4MW(120万大卡/时)燃煤热水锅炉A711.4MW(120万大卡/时)燃油热水锅炉A721.4MW(2.87.0MW(240600万大卡/时)燃煤热水锅炉A772.87.0MW(240600万大卡/时)燃油热水锅炉A782.87.0MW(240600万大卡/时)燃气热水锅炉A797.0MW(600万大卡/时)燃煤热水锅炉A807.0MW(600万大卡/时)燃油热水锅炉A817.0MW(600万大卡/时)燃气热水锅炉A89其他热水锅炉常压(茶浴及采暖)锅炉A900.7MW(60万大卡/时)燃煤常压(茶浴或采暖)锅炉A910.7MW(60万大卡/时)燃油常压(茶浴或采暖)锅炉A920.7MW(60万大卡/时)燃气常压(茶浴或采暖)锅炉A930.7MW(60万大卡/时)燃煤常压(茶浴或采暖)锅炉A940.7MW(60万大卡/时)燃油常压(茶浴或采暖)锅炉A950.7MW(60万大卡/时)燃气常压(茶浴或采暖)锅炉A99其他常压(茶浴或采暖)锅炉饮食大灶ZM燃煤大灶ZY燃油大灶ZQ燃气大灶ZC其他燃料饮食大灶(如:烧柴草等生物质燃料大灶)其他设备(主要是机组和直燃机组汇总)Y0125MW燃油发电机组Y0325125MW燃油发电机组Y05125300MW燃油发电机组Y07300MW燃油发电机组Y11燃煤(采暖、空调)直燃机组Y13燃油(采暖、空调)直燃机组Y15燃气(采暖、空调)直燃机组14. 废气排放规律代码表代码废气排放规律1稳定连续排放2周期性连续排放3不规律连续排放4有规律间断排放5不规律间断排放15. 噪声源性质名称代码表代码固定噪声源性质10噪声危害11 机械性噪声12 电磁性噪声13 流体动力性噪声(包括空气动力性噪声)14 其他噪声20振动危害21 机械性振动22 电磁性振动23 流体动力性振动(包括空气动力性振动)24 其他振动危害16. 危险废物名称和类别代码编号废物类别废物来源常见危害组分或废物名称1医院临床废物从医院、医疗中心和诊所的医疗服务中产生的临床废物、医疗废物、医院垃圾等。手术包扎残余物生物培养、动物试验废物化验检查残余物传染性废物废水处理污泥如:废医用塑料制品、玻璃针管玻璃器皿、针管、有毒棉球,废敷料,手术残物,传染性废物,动物试验废物,化学废物等2医药废物从药品的生产和制作中产生的废物,包括兽药产品(不含中药类废物)蒸馏及反应残余物各种高浓度母液及反应基或培养基废物脱色过滤(包括载体)物用过废弃的吸附剂、催化剂、溶剂生产中产生的各种报废药品及过期原料废抗菌药、抗组织胺类药、镇痛药、心血管药、神经系统药、基因类废药、杂药等,如:甲本残渣、丁脂残渣、苯乙胺残渣、废铜触媒、菌丝体、硼泥、废甲苯母液、氯化残渣。3废药品、废药物过期、报废的无标签的及多种混杂的药物和药品(不包括HW01,HW02类中的废药品)生产中产生的报废药品(包括药品废原料和中间体反应物)使用单位(科研、监测、学校、医疗单位、化验室等)积压或报废药品(物)经营部门过期的报废药品(物)废化学试剂,废药品,废药物,如:道诺霉素、磺胺。4农药废物来自杀虫、灭菌、除草、灭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经销、配置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蒸馏及反应残余物生产过程母液及(反应罐及容器)清洗液吸附过滤物(包括载体,吸附剂,催化剂)废水处理污泥生产、配制过程中的过期原料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的过期和淘汰产品沾有农药及除草剂的包装物及容器废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螨剂、有机磷杀菌剂、有机氯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锡杀菌剂、有机氮杀菌剂、醌类杀菌剂、无机杀菌剂、有机砷杀菌剂、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醚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取代脲类除草剂、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无机除草剂5木材防腐剂废物从木材防腐化学品的生产、配制和使用中产生的废物(不包括与HW04类重复的废物)生产单位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工艺反应残余物、吸附过滤物及载体使用单位积压、报废或配制过剩的木材防腐化学品销售经营部门报废木材防腐化学品含五氯酚,苯酚,2氯酚,甲酚,对氯间甲酚,三氯酚,屈萘,四氯酚,木馏油(杂酚油),萤蒽,苯并a芘,2,4一二甲酚,2,4一二硝基酚,苯并(a)蒽,二苯并(a)蒽、苯并()萤蒽的废物等。6有机溶剂废物从有机溶剂的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包括HW42类的废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的合成、裂解、分离、脱色、催化、沉淀、精馏等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残余物、吸附过滤物及载体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溶剂的清洗杂物废催化剂,清洗剥离物,反应残渣及滤渣,吸附物与载体废物,如废矾触媒、甲乙铜残留物、甲基溶纤剂残物、铝催化剂等。7热处理含氰废物从含有氰化物的热处理和退火作业中产生的废物金属含氰热处理含氰热处理回火池冷却含氰热处理炉维修热处理渗碳炉含氰热处理钡渣,含氰污泥及冷却液,含氰热处理沪内衬,热处理渗碳氰渣8废矿物油不适合原来用途的废矿物油来自石油开采和炼制产生的油泥和油脚矿物油类仓储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机械、动力、运输等设备的更换油及清洗油(泥)金属轧制、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渣)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及油泥油加工和油再生过程中产生的油渣及过滤介质废润滑油(脂)、废机油、原油、液压油、真空泵油、柴油、汽油、重油、煤油、热处理油、樟脑油、冷却油9废乳化液从机械加工、设备清洗等过程中产生的废乳化液、废油水混合物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过剩乳化液机械加工、金属切削和冷拔过程产生的废乳化剂清洗油罐、油件过程中产生的油水、烃水混合物来自于(乳化掖)水压机定期更换的乳化废液废皂液、废切削剂、烃水混合物、乳化液(膏)、乳化油/水、冷却剂、润滑剂、拔丝剂10含多氯联苯废物含有或沾染多氯联苯(PCBs),多氯三联苯(PCTs)、多溴联苯(PBBs)的废物质和废物品过剩的、废弃的、封存的、待替换的含有PCBs、PCTs、PPBs的电力设备(电容器、变压器)从含有PCBs、PCTs、PPBs的电力设备中顷倒出的介质油、绝缘油、冷却油及传热油来自含有PCBs、PCTs、PPBs或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电力设备的拆装过程中的清洗液被PCBs、PCTs和PPBs污染的土壤及包装物含多氯联苯(PCBs),多氯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