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学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2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学习重点】1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2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课时计划】2课时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他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为人敦厚,彬彬有礼。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名片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张中行,原名张璇,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2.生难字词(1)字音商酌(shnzhu)累赘(lizhu)拖沓(tut)搀和(chnhuo) 冗长(rnchn)(2)词义累赘:拖累、麻烦。拖沓:形容做事拖拉。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沛:水草丰美的地方。沾溉:浸润浇灌。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2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交流点拨】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交流点拨】待人厚,律己严。待人厚: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第四自然段:送客;第五自然段:复信;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交流点拨】“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4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5.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步骤三精读课文探究问题1.开头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突出“我”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痛心情,表明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2.第一段“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双层的悲哀”指什么? 旧年将去 叶圣陶先生的去世3.作者为什么说在立德这一方面,叶先生总排列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因为在作者的印象中,叶先生多才且平实谦虚;表达的是作者对叶先生的赞誉之情。4、本文多次引用儒家用语来衡量、评价叶圣陶先生的品性,你认为是否合适?合适,作者认为“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文章引用的儒家用语和称颂的人物品行吻合一致。5、“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此句中“无不”表明了什么? “无不”双重否定,表明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6、叶圣陶先生在晚年不能起床,同客人告别“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叶先生待人厚的优秀品行,他的为人厚道不是一时半刻,而是伴随着他的一生。7、“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抽空去看他”说明了什么? 引起下文。 “抽空去看他”说明了作者和叶圣陶先生关系密切。8、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高度评价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品德。 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这两句话承上启下。9、关于叶圣陶先生对“做”和“作”的分工处理,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对于“做”和“作”的分工处理,叶圣陶先生经过商讨而定下标准并监督执行,体现了他律己严,工作极端负责的特点。步骤四 探究写法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真挚。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2拓展延伸叶圣陶文章为何大受欢迎?【交流点拨】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强调词语的运用。他认为文章是为读者而作的,同时他把文章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当时的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他们不具有优秀写作技巧的素养,他们的表达是不准确且意义模糊的。因此,文学作品难以被普通大众接受。五、作业布置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当堂检测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生sh(疏)拖t(沓)恳qi(切)累赘(zhu) 别扭(niu) 商酌(zhu)2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3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譬如(b) 修润鞭炮 鞠躬尽瘁(cu)B打拱(gng) 朦笼 删去 自作自受(zu)C监督(d) 繁碎 丁卯 颠沛流离(din)D恢复(hu) 慎重 遗瞩 诲人不倦(hu)(解析:A.“譬”应读为“p”;B“笼”应写为“胧”;D.“瞩”应写为“嘱”,“诲”应读为“hu”。)03拓展阅读很现代的叶圣陶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先生,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针对青少年读者的作品,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选自光明日报,有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