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隧道施组.doc_第1页
金马隧道施组.doc_第2页
金马隧道施组.doc_第3页
金马隧道施组.doc_第4页
金马隧道施组.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深铁路广东段站前工程XSGZQ-7标段金马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编 制: 审 核: 批 准: 中 国 人 民 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二总队厦深铁路工程指挥部二分部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目录目录目录1图目录1表目录1金马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1、 工程概况11.1 设计概况11.2 设计标准11.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1.3.1 工程地质条件11.3.2 水文地质条件11.3.3 不良地质情况(地质构造)12、 编制范围、依据12.1 编制范围12.2 编制依据13、 主要工程量14、 施工总布置14.1 施工临时设施布置14.2 洞内管、路、线总体布置14.3 压缩空气供应14.4 高压供水方案14.5 施工排水、排污方案14.6 施工用电及照明布置14.6.1 高压电进洞方案及布置14.6.2 洞内照明14.6.3 安全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14.6.4 建立临电档案并及时记录有关资料14.7 洞内外施工调度通信14.8 洞内施工通风排烟方案14.8.1 施工通风管理的原则14.8.2 通风计算14.8.3 通风机型号选择条件14.8.4 通风设备的选择14.8.5 通风方案确定14.8.6 风机、风管安装及维护14.8.7 洞内通风注意事项14.8.8 通风排烟管理措施14.8.9 洞内通风标准14.9 洞身降尘方案15、 施工组织15.1 劳动力安排15.2 机械设备配置15.3 施工进度安排15.4 施工顺序15.5 工期安排16、 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16.1 洞口施工16.1.1 施工准备16.1.2 施工临时排水设施16.1.3 洞口开挖16.1.4 边仰坡支护16.1.5 洞门修筑16.2 进洞措施16.3 暗洞开挖16.3.1 施工流程及循环时间表16.3.2 施工防排水16.3.3 超前支护16.3.4 洞身施工16.3.5 爆破作业16.3.6 出碴及渣场管理16.3.7 初期支护16.3.8 防排水施工16.3.9 混凝土施工16.3.10 二衬背后注浆16.4 隧道施工测量16.4.1 施工测量管理16.4.2 测量误差分配16.4.3 洞外控制测量16.4.4 洞内控制测量16.4.5 竣工测量16.5 围岩及支护结构量测16.5.1 监控量测目的16.5.2 监控量测项目、方法16.5.3 围岩量测程序16.5.4 量测断面间距16.5.5 量测断面测点布设16.5.6 量测频率16.5.7 监测数据的处理17、 重点难点工程17.1 进口浅埋段施工17.2 不良地质区段施工17.3 山顶水库段施工18、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18.1 工期保证体系18.2 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18.3 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18.3.1 现场科学组织,加强工序衔接18.3.2 实行信息化管理,科学调度,均衡施工18.3.3 开展生产竞赛,掀起施工高潮18.3.4 加强质量、安全、环保控制,以保证工期18.3.5 设备、物资、资金保障18.4 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18.4.1 以施工准备的充分性保证工期18.4.2 以技术装备的先进性保证工期18.4.3 以施工组织的严密性保证工期18.4.4 以安全质量的平稳性保证工期18.4.5 保证工期的专项措施18.4.6 确保工期的应急措施18.4.7 工程进度的监控方法19、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9.1 质量目标19.2 质量保证体系19.3 质量保证管理措施19.3.1 PDCA 循环控制质量19.3.2 三阶段控制质量19.3.3 “三全”控制质量19.3.4 质量工作管理制度19.4 资金保证措施110、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10.1 安全目标110.2 安全施工原则110.3 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110.3.1 安全保证体系110.4 安全管理制度110.4.1 安全事故申报制度110.4.2 安全组织结构110.4.3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10.4.4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作业制度110.4.5 安全检查制度110.4.6 安全评比制度110.4.7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10.4.8 施工现场保安作业制度110.4.9 用电安全制度110.4.10 防洪、防火、防风制度110.4.11 高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10.4.12 安全生产费管理制度110.4.13 其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10.5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10.5.1 安全教育保证措施110.5.2 做好安全交底110.5.3 安全生产检查措施110.5.4 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批110.6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110.6.1 隧道开挖安全保证措施110.6.2 装碴与运输安全保证措施110.6.3 初期支护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10.6.4 衬砌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10.6.5 隧道内用电安全保证措施110.6.6 通风与防尘110.6.7 火工品运输及爆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10.7 安全应急预案110.7.1 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组织机构110.7.2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培训制度110.7.3 日常检查和演习110.7.4 救援物资的准备110.7.5 伤亡事故110.7.6 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应急预案110.7.7 防大风、台风应急救援预案110.7.8 爆破事故应急预案110.7.9 突水、突泥应急预案110.7.10 塌方应急预案110.7.11 应急方案响应程序111、 环保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11.1 施工环境现状及环保和水保的主要特点111.2 方针和目标111.3 保证体系111.4 施工环境保护内容及措施111.4.1 施工环境保护内容111.4.2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111.5 文明施工与现场管理111.6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11.7 文明施工组织措施111.8 文明施工技术措施111.8.1 现场管理111.8.2 现场机械管理111.8.3 治安、保卫1 7 图表目录图目录图 1 洞内管线布置图1图 2 水幕降尘器的构造图1图 3 洞内水幕降尘示意图1图 4 洞口工程施工程序框图1图 5 截水沟截面图1图 6 隧道断面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1图 7 108管棚布置图1图 8 洞口长管棚工艺流程图1图 9 超前小导管施工示意图1图 10 注浆小导管结构图1图 11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1图 12 隧道洞身台阶法开挖施工流程图1图 13 级围岩台阶法开挖施工方法示意图1图 14 台阶法开挖各部位施工顺序示意图1图 15 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各部分施工顺序示意图1图 16 三台阶七步法施工作业程序图1图 17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图1图 18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框图1图 19 砂浆锚杆工艺流程1图 20 中空注浆锚杆工艺流程图1图 21 钢架施工工艺流程图1图 23 防水板施工工艺流程图1图 24 初期支护表面处理图1图 25 防水层铺设台车示意图1图 26 防水板铺设方法示意图1图 27 橡胶止水带布置示意图1图 28 止水带接头形式图1图 29 移动栈桥仰拱施工示意图1图 30 仰拱、仰拱填充施工工艺流程图1图 31 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1图 32 液压衬砌台车结构示意图1图 33 注浆导管安放示意图1图 34 洞外控制网示意图1图 35 洞内控制网示意图1图 36 洞内基本网示意图1图 37 围岩监控量测流程图1图 38 地表下层测点布置图1图 39 断面测点布置图1图 39 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图1图 40 工期保证体系框图1图 4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1图 42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1图 43 保证工程质量措施框图1图 4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流程图1图 45 工程质量自检体系框图1图 46 安全保证体系1图 47 安全组织机构框图1图 48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图1图 49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图1 4 表目录表 1 线路曲线资料1表 2 线路主要技术标准表1表 3 金马隧道围岩分级统计表1表 4 主要工程量表1表 5 金马隧道临时设施汇总表1表 6 通风计算参数表1表 7 风机技术性能参数表1表 8 劳动力计划表(单个作业面)1表 9 金马隧道施工任务划分及主要设备配置安排表1表 10 施工进度指标表1表 11 工班任务分配及劳动力配置表(单个作业面)1表 12 正洞开挖、支护循环时间表1表 13 各级围岩初期支护每延米工程量(加宽0cm)1表 14 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案一览表1表 15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1表 16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1表 17 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mm)和检验方法1表 18 混凝土养护的最低期限1表 19 泵送砼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表 20 监控量测的项目、方法表1表 21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1表 22 必测项目间距量测断面间距1表 23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1表 24 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量测率表1表 25 变形管理等级表1表 26 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应急物质1表 27 突水突泥应急资源1表 28 塌方应急资源投入1金马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厦深铁路(广东段)站前工程XSGZQ-7标段金马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 工程概况金马隧道总长1957m,其中级围岩530m,级围岩260m,级围岩1167m。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351+293、DK353+250,隧道进出口隧线分界里程分别为:为DK351+280、DK353+259。隧道平面DK351+468.351至出口为曲线,洞内曲线长1781,曲线参数见表 1,其余为直线。隧道纵坡为人字坡,变坡点里程为DK351+900,坡度分别为3和4.534,进口高程为41.634,最高点高程为43.313,出口高程为37.334。金马隧道级围岩洞段占隧洞总长60以上,是本标工程的重点和难点。表 1 线路曲线资料曲线资料曲线名称JD26分界点ZHHYYHHZ里程DK351+468.351DK351+768.351DK353+381.243DK353+681.243曲线要素az-242121 R-4500 I-300 T-1121.288 L-2212.892曲线名称YJD26分界点ZHHYYHHZ里程DK351+466.388DK351+766.541DK353+381.185DK353+681.352曲线要素az-242121 R-4500.000 I0-300 T-1121.288 L-2212.8921.1 设计概况(1) 洞内设置双侧侧沟和中心盖板沟、双侧电缆槽、电力电缆槽位于边墙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采用合槽的方式置于道床侧。(2) 隧道内设综合洞室7处,综合洞室内预留余长电缆腔。综合洞室沿隧道室两侧交错布置,每侧间距为500m,深5.0m.(3) 隧道施工中遇到基底软硬分界处设置环向贯通的变形缝。(4) 隧道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DK351+650+DK352+135段为级,采用C35混凝土,其余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及相关规范执行。(5) 本隧道设计防排水措施为:I、 初水等级:满足地下工程水技术规范(GB50108)规定的一级防水标准,衬砌表面无湿渍。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II、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拱墙设置EVA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mm,防水板与初期支护间敷设400G/无纺布。III、 本隧道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8。IV、 二次衬砌环向施工缝拱墙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和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仰拱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设钢边橡胶止水带和橡胶止水条。变形缝拱墙部位防水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和背贴式橡胶止水带沥青木丝板塞缝聚硫密封胶(内侧设置排水暗槽引排渗入水)等措施,仰拱变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沥青木丝板,聚硫密封胶塞缝的措施。V、 二次衬砌防水板背后环向设置50打孔波纹管,间距约8m设置一环,在隧道两侧边墙墙脚外侧泄水孔标高处分段设置110打孔波纹管,环向盲沟与纵向盲沟均直接与隧道侧沟连通,纵向盲沟中部设置顶50PVC泄水孔连通侧沟。1.2 设计标准本工程涉及的正线线路主要技术标准见表 2。表 2 线路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目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I级2正线数目双线3速度目标值200km/h,预留提速条件4最大坡度4.5345最小曲线半径4500m 6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7牵引种类电力8闭塞类型自动闭塞9建筑限界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要求1.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组成见表 3。1.3.1 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表条件:剥蚀丘陵,自然坡度3040地势起伏较大,相对高差40120m,植被发育。坡脚谷地多为旱地,种植有荔枝等经济作物。地层岩性:设计测区内出露有晚侏罗系兜群凝灰岩、燕山侵入期花岗岩和第四系地层,地层由新至老叙述如下:Q4dl+el粉质粘土含少量碎石,裼黄灰白色,硬塑,厚约04.5m。Q4dl+el棕黄色,潮湿,中密密实。以石英质粗角砾为主,粒径大于2m的颗粒含量约5055%,多呈次棱角状,泥质、砂质充填03m。晚侏罗系兜岭群J3dl凝灰岩,褐黄灰白色,全弱风化。全风化层厚830m。岩体节理较为发育,45条/m ,延长度约0.5,微张,无充填。Yy4花工岗岩侵入体,仅DK352+470+620段出露,全风化呈黄褐色,土状, 原岩结构较清晰,局部含少量强风化碎块,岩质极软,浸水易软化,手易捏碎,厚约8m;强风化呈半土状,红褐色,岩质较软,锤击易碎。裂隙极发育,裂面多铁染,厚约4m;弱风化,灰黑色,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质坚硬,锤击声脆。裂隙较发育,主要裂面轴向夹角约30、45,裂面较新鲜,多为硅质充填胶结。表 3 金马隧道围岩分级统计表编号起始里程终止里程长度(m)围岩级别开挖方式1DK351+293DK351+32330大管棚进洞2DK351+323DK351+35532三台阶七步法3DK351+355DK351+480125三台阶七步法4DK351+480DK351+51535三台阶七步法5DK351+515DK351+57560三台阶七步法6DK351+575DK351+60530三台阶七步法7DK351+605DK351+860255台阶法8DK351+860DK352+135275台阶法9DK352+135DK352+1405三台阶七步法10DK352+140DK352+16525三台阶七步法11DK352+165DK352+20540三台阶七步法12DK352+205DK352+24540三台阶七步法13DK352+245DK352+33590三台阶七步法14DK352+335DK352+38045三台阶七步法15DK352+380DK352+42545三台阶七步法16DK352+425DK352+47550三台阶七步法17DK352+475DK352+52045三台阶七步法18DK352+520DK352+641121三台阶七步法19DK352+641DK352+73190三台阶七步法20DK352+731DK352+78150三台阶七步法21DK352+781DK352+82140三台阶七步法22DK352+821DK352+941120三台阶七步法23DK352+941DK353+01069三台阶七步法24DK353+010DK353+190180三台阶七步法25DK353+190DK353+21020三台阶七步法26DK353+210DK353+25040大管棚进洞1.3.2 水文地质条件隧道进出口地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不发育,出口处地表水较发育,隧道稳定涌水量为339m3/d。本隧道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1.3.3 不良地质情况(地质构造)据设计物探资料存在五处物探异常:1)DK351+520至+570段弹性波速为2829m/s; DK351+875至+925段弹性波速2696m/s;DK352+170段弹性波速2759m/s;DK352+310至+355段弹性波速863m/s;DK352+430至+475段弹性波速2819m/s。这些异常带推测为局部基岩破碎或破碎带。2、 编制范围、依据2.1 编制范围金马隧道,线路起讫里程DK351+293DK353+210,范围内拆迁、临时便道、生产生活设施、隧道洞门、明洞、洞身开挖支护及衬砌、竣工和缺陷修复,线路长度1957m。2.2 编制依据(1) 厦深铁路广东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2) 厦深铁路广东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补疑(答疑)书。(3) 国家、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则等。(4)设计图纸。3、 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量见表 4:4、 施工总布置4.1 施工临时设施布置施工临时设施包括施工便道、便桥、临时施工营地及拌和站。分别在金马隧道进口及出口分别设置施工便道,连接省道241与施工现场,工地临时便道如附CAD图所示,道路参数见表 5。拌和站布置在DK350+868右侧,厦深项目部三工区指挥所附近占地约16000m2。表 4 主要工程量表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备注开挖m3291261.9含洞口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网喷C25纤维混凝土m311930.6网喷C25混凝土m3927.7素喷C25混凝土m36216.325中空注浆锚杆L4.0mm14588L3.5mm2730L3.0mm450522砂浆锚杆L4.0mm11670L3.5mm2210L3.0mm11130钢架I20a型钢钢架kg3016334.525格栅钢架kg13538322格栅钢架kg166389.1二次衬砌模筑C35钢筋混凝土m339098.9仰拱填充C20混凝土m320448.3拱顶压浆m3740.4超前支护超前锚杆25mm中空锚杆,L=4.5根3393超前小导管50无缝钢管m3136542无缝钢管m36900超前大管棚108超前长管棚kg46060.0789超前长管棚kg70553.44水沟及电缆槽C25钢筋混凝土m35316.7含洞口边仰坡防护m2241.25弃碴m3291262表 5 金马隧道临时设施汇总表序号编号起点终点宽度长度路面材料道路性质用途备注1JM-B1JM-AJM-C7.23280泥夹石路面新建连接金马隧道出口与桉树林,用于运送施工材料、机械进场与出渣2JM-B2JM-BJM-F7.6420泥夹石路面新建连接金马隧道出口与新建临时渣场,用于隧洞出渣3JM-B3JM-CJM-D7.3350砂石路面扩建原桉树林人行通道,扩建为机械进场及前期材料进场施工道路4JM-B4JM-DJM-E6.9280砂石路面扩建原241省道至桉树林小型农用车道路,扩建为机械进场及前期材料进场施工道路5JM-Y1面积963生活营区6JM-Y2面积1770拌和站6JM-Y2面积1630空压机、钢筋厂房7LJ-B1LJ-ALJ-B6.3760泥夹石路面新建连接2#营区与金马隧道进口,用于运送施工材料、机械进场及隧道出渣8LJ-Q1LJ-HLJ-I6.717钢贝雷桥新建出渣、机械进场及施工材料运送9LJ-Q2LJ-JLJ-K6.713混凝土框架桥新建出渣、机械进场及施工材料运送10LJ-Q3LJ-JLJ-K6.57.3混凝土框架桥新建出渣、机械进场及施工材料运送11LJ-B2LJ-BLJ-D7.81560水泥路面,水泥厚18cm新建原为村人行小道,扩建为进入营区及施工区域的永久性质的施工便道12LJ-B3LJ-JLJ-E7.51730水泥路面,水泥厚18cm新建原为进入村庄的小路,路宽2m,供小型农用车使用,扩建为进入营区及施工区域的永久性质的施工便道13LJ-B4LJ-JLJ-F8.22870水泥路面,水泥厚18cm新建原为进入村庄的小路,路宽2m,供小型农用车使用,扩建为进入营区及施工区域的永久性质的施工便道4.2 洞内管、路、线总体布置洞内布置管线主要有:动力线、照明线、高压水管、通风管、高压风管。洞内管线布置见图 1。图 1 洞内管线布置图4.3 压缩空气供应在隧道各掘进口设电动空压机站,空压机的配置满足洞内高压风的需要。配200mm供风钢管,管道安装高度为内轨顶面上450mm。在管线最低和末端处加设油水分离器,经常排放高压风管和风包中的积水、油污,保证供风质量。进口及出口各配置两台空气压缩机。4.4 高压供水方案施工用水采用高山水池供水结合普通泵增压的方式。从附近水源取水,用高扬程水泵抽水至隧道的高山水池,再用80钢管从高山水池分别引入隧道内,如压力不够,中间设多级泵增压,供洞内高压用水。供水管在适当位置设三通,直接供洞口外部的生活、拌合站等用水,使用前进行水质检验,符合标准方可使用。4.5 施工排水、排污方案(1) 顺坡排水为及时排除洞内渗水,保持洞内干燥,将洞内积水排至侧沟,顺坡排水至洞外污水处理池中。(2) 反坡排水拟采用高扬程大流量分段逐级接力机械抽排方式。洞内路面设横坡,一侧设0.2m0.2m的纵向排水沟,间距50m设一临时集水井,水井的大小和间距根据地下水渗流情况适当调整。掌子面积水采用多台小型移动潜水泵将积水抽至附近水箱式移动水仓(容量46m3)内,再由潜污泵抽至下一级集水箱,如此接力抽至洞外污水处理池。(3) 污水处理洞内施工排放的污水经沉淀过滤和净化合格后排放。滤渣由挖掘机装至自卸车上运出。4.6 施工用电及照明布置4.6.1 高压电进洞方案及布置(1) 洞口高压配电设置各洞口施工从附近的专用高压线T接至洞口,经变压器降压后供掘进、排水、照明、供混凝土拌合站、临时堆碴场和生活区等用电。为满足洞内施工用电需求,供电半径设计为500m,当掘进超过500m时,采用高压进洞,利用移动式箱式变压器供电,每500m移动一次,将移动式箱式变压器设于大避车洞内。(2) 设计原则供用电系统配置遵循“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进行。(3) 备用电源为了保证不间断供电,在各洞口配备250kW的柴油发电机组1台,当主供线路停电时自备电站自动投入供洞内外部分施工生活用电。(4) 供用电设备选择配备电力变压器选择电力变压器根据周围施工环境特点,为确保安全可靠和经济的供电,选择S9-10/0.4kV型电力变压器,其中:各隧道洞内选用400kVA的防爆箱型移动式变压器;洞外选用800kVA的普通节能型固定式变压器。(5) 保安装置洞内电力变压器均采用高压计量,保安装置设计有高压馈电线路漏电保护,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高压均采用RM6的SF6组合柜,配合两进一出双回路供电,低压开关采用DZ15L和DZ20系列自动开关,漏电保护、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这种配置高压侧闸操作快速,低压保护安全可靠。由于洞内供电半径较长,电缆中间接头多,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正洞洞内高压进线各采用两路YJLV22-10kv350交联聚乙烯钢带铠装电缆给洞内变电站供电,为避开风管以及台车等机械设备,高压电力电缆沿边墙布设,距轨顶高度3.5m。正洞内箱式电站均设计为两路电源进洞,正常状态下,各变电站分别由各自的供电电缆上取电,当一路电缆故障时在变电站内手动切换,做到两路电缆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另外在施工进程中当需要进行移动,更换、新安装变电站或检修电缆线时,可将所有变电站切换到同一路电缆上用电,将另一路停电后,在停电的一路上作业,工作完成后再恢复到各自的供电电缆上,从而实现不间断供电。电缆头采用新型TCJ10-250型插接式电缆头,可方便地组装变换成中间头、分歧头和终端头,能极大地缩短电缆接续时间,提高电缆供电质量,减少投资。动力配电线采用VLV低压电力电缆,移动设备采用YEW重型橡皮护套电缆沿墙敷设。配电总开关选用AH系列耐湿热型,分开关选用DZL系列低压断路器和DZ15L系列带漏电保护的自动开关。(6) 电力电缆选择施工用电高压电缆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并具有一定的抗机械损伤性能。本系统为10KV电压等级,选用YJLV22-10系列电缆。4.6.2 洞内照明照明负荷距洞口500m处,由洞外电源供电,以后的照明由洞内电源的变压器供电。照明供电均采用TN-S系统,即三相五线制,以各段变电站为中心向两端布置,最远端距离500m,负荷均布。用BLV-25mm2绝缘电线沿右侧边墙蝶式瓷瓶明配,间距15m,下侧距轨面3.5m。照明光源采用高效节能高压钠灯,每延长米按10瓦计,每隔15m一盏,衬砌完成后改用灯箱照明,灯箱规格参见厦深铁路广东段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相关要求。距离掌子面100m范围内,考虑作业人员集中,采用24伏安全电压供电。经DJMB2-5000照明变压器隔离降压后为照明提供电源。4.6.3 安全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项目部设调度负责本系统的电力调度,设电气工程师一名,负责安全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设临电维护操作电工2名,负责填写临电记录和维护临电线路设备及操作开关。电工必须熟悉用电安全规程,规范并认真执行。4.6.4 建立临电档案并及时记录有关资料线路开关及设备每月检查一次,包括线路的绝缘测试,接地电阻测试,设备绝缘测试及线路设备的检查等。配电系统全部采用TN-S系统,所有用电设备的外壳必须与专用的PE相连通,总接地电阻必须小于4。手持式用电设备的保护地线应在移动电动缆芯内,其截面大于1.5mm2。维护和操作开关时,电工必须按规定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必须使用绝缘工具。开关箱内不得有杂物,并保持清洁。开关的更换,熔断器熔化的更换,不得用不合格的开关熔体代替。洞内10KV电力电缆和低压电力电缆,以及其它线缆必须做好标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洞内设备与电力电缆相接触需移动或工作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由于低压电力电缆,10kv电力电缆,照明灯具线路均设于同一侧,工作时梯子不得靠在电缆之上,照明灯应与电缆一定距离。现场配备灭火工具及灭火器材,确保电气设备及其他设备的安全。4.7 洞内外施工调度通信为了使洞内外各道工序协调配合、洞内外施工运输有序,现场指挥准确可靠,本标段设置强有力的施工运输、机械设备调度系统,负责工程施工、车辆运输、设备运转的统一调配调动工作。项目部采用程控电话与移动电话相结合的方式;洞内与洞外采用有线电话和无线对讲机(办理使用许可证)相结合的联络方式。程控电话与当地电信部门联系,就近接驳,无线电话根据当地移动或联通网络情况直接使用或与其联系,在工地架设无线转播站,保证无线通信联络的畅通。4.8 洞内施工通风排烟方案4.8.1 施工通风管理的原则施工通风管理的原则为:“合理布局,优化匹配,防漏降阻,严格管理,确保效果”二十字方针。实施中,以长代短,风管每节长50100m,减少接头数量;以大代小,在净空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大直径风管。4.8.2 通风计算(1) 设定参数设定参数见表 6。表 6 通风计算参数表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备注1开挖断面积A130m2级围岩开挖断面2一次开挖长度L3m台阶法开挖进尺3一次爆破最大用药量Q499kg4洞内最多作业人数 m80人5出碴车辆Ni6173KW按6台沃尔沃自卸车计6机械平均利用率Ti0.707爆破后通风排烟时间t40min8通风管直径1.5m9管道百米漏风率110最小洞内风速V0.20m/S11风量备用系数k1.1512功率通风计算系数K2.83.0m3/minKW我国暂行规定13洞内每人每分钟所需新鲜空气q3m3/min14摩擦阻力系数2.0104kg/m3(2) 通风计算以开挖深度最大金马隧洞掘进工作面计算:I、 按洞内允许最小风速计算采用公式:Q1=60VA(m3/min)式中:V洞内最小允许风速m/s。则 Q1=600.20130=1560m3/minII、 按洞内同一时间最多工作人员数量计算采用公式:Q2=qmk(m3/min)式中:q洞内每人每分钟所需新鲜空气,取q=3m3/minm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80人。k风量备用系数,则 Q2=3801.15=276m3/minIII、 按洞内同一时间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计算根据通风方式,进行风量计算。压入式通风压入风量按照下式计算式中:Vhy 压入式通风计算风量,m3/min;A隧洞的断面积,m2;L压风管口至工作面距离,一般为30m左右;Q同时爆破的炸药量,kg;t通风时间,取30min;淋水系数,取0.8;b爆炸后有害气体生成量40L/Kg。P漏风系数,取1.18根据以上公式,可计算出施工所需风量332m3/min。IV、 按稀释洞内内燃机废气排量计算Q4=KTiNi式中:K功率通风计算系数,我国暂行规定为2.83.0 m3/minKWTi各台柴油机设备工作时柴油机平均利用率系数,取0.8Ni各台柴油设备的额定功率,按洞内最多4台大型自卸汽车进行计算,每台汽车按173KW计算Q4=341730.8=1660(m3/min)取以上四种计算得到的最大通风量作为设计通风量,由计算可知内燃机作业稀释废气需要风量为控制风量,设计通风量为1660m3/min。 V、 风量修正计算隧道采用大风量供风,拟采用软质风管,管路直径1.5m,每百米漏风量率可以控制在1%以内。隧道供风量:Q隧=PQP=1/(1-L/100)式中:P 漏风修整系数 百米漏风率 L 通风管长度代入相关数据,P=1.108则:供风量Q =1.1081660=1839m3/minVI、 通风阻力计算A、管道摩擦阻力计算h=PLQ2g/S3(pa)式中:风管摩擦力系数,取 =0.0002P通风管周长,取4.71mL管道长度,取978mQ风量(m3/s) ,Q=30.65(m3/s)g重力加速度,g=9.81m/s2S通风管道断面积,取1.77m2 h=0.00024.7197830.6529.81/1.773=1.531(kpa)4.8.3 通风机型号选择条件通风机型号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条件:(1) 通风机通风量不能小于理论计算风量;(2) 通风机直径与选取通风管直径不能差别太大;(3) 风机全压值管道总阻力。4.8.4 通风设备的选择根据计算数据,通风机采用天津通风机厂生产的SDF(C)-NO12.5型(2110KW)低噪声轴流式通风机轴流式通风机,最大风量可达2912m3/min,全压5355Pa,功率为2110KW。拟选用的各种通风机技术性能参数见表 7。表 7 风机技术性能参数表风机型号(轴流)可调档位转速 (r/min)风压(pa)风量(m3/min)高效风量(m3/min)最高点功 率 (kw)最大配用电机功率(kw)SDF(C)No11高14806244150101519851550107552中98029519006901345109833.5172低750160109554010068251582SDF(C)No12.5高1480137853551550291223852161102中980629244510521968161067.5342低75035513758401475120828.4162风管的选用主要从风管出口处的风速和风量、风管的耐用性、风管装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考虑。压入风管选用洛阳机械厂生产的1500mmWSFG型双抗软质拉链风管。该风管具有防水、阻燃、抗静电性能。每节风管3050m长,连接头为拉链式,以实现防漏降阻。风机接口处采用1500mm硬质风管。4.8.5 通风方案确定第一阶段:各隧洞洞口设置一台SDF(C)No12.5型风机,直接向洞内压风,完全能满足施工要求。根据通风情况启用一台或同时启用两台向洞内进行压入式通风。将洞外新鲜空气通过风管压送到工作面,工作面的污浊空气沿隧道排出洞外,以达到通风的目的。第二阶段:掘进到正洞600m后,在主洞位置安装一台SDF(C)No11型风机与原供风系统串联向洞内供风。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掌子面空气循环。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实现排烟的目的。4.8.6 风机、风管安装及维护(1) 安装风机在每个掘进洞口各配置1台SDF(C)-NO12.5型低噪声轴流式通风机,风机的位置不要太靠近洞口,距离洞口20米以上。洞外风机安装位置距洞口为2530m,支架稳固结实,保证风管、风机在同一直线上。风机位于洞口外上风向位置,避免洞内压出废气循环进入风机形成二次污染。风机出口设置加强型柔性或变径管与风管连接,风机和风管接口处法兰间加密封垫。(2) 安装风管通风管挂于隧道顶部,作业时先算出风管位置,并每隔5m算出锚杆位置。风枪打眼后安装1.5m长锚杆。再将8mm盘条吊挂线拉直拉紧并焊固在锚杆上,然后吊线挂上风管,这样可使风管安装达到平、直、稳、紧,不弯曲、无褶皱,减少通风阻力。为克服风管长期使用造成长度延伸、挠度增大。风管吊挂必须做到平、直、稳、顺、紧。即:在水平面上无起伏,在垂直面无弯曲,风管无褶皱、无扭曲。(3) 通风系统的维护通风系统由专人负责维护,实现防漏降阻,推广防尘技术。健全通风管理制度,使工作内容制度化,工作标准规范化,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每月进行一次系统检查,每300m为一个检查调整段。开挖期间,风管出现破洞,及时粘补,较大的破口可先缝再粘补。风管每隔一段距离要设放水孔。4.8.7 洞内通风注意事项 压入式进风管口设在距洞口20m左右的位置,并做成烟囱式,防止污染空气再流入洞内。压入式通风管的出风口距工作面不大于15m。通风机装有保险装置,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停机。通风系统定期检测通风量、风速、风压,检查通风设备的供风能力和动力消耗并做好记录。如通风设备出现事故或洞内通风受阻,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在通风系统未恢复正常工作和经全面检查确认洞内已无有害气体之前,任何人均不得进入洞内。施工场所的通风机械噪声不得超过90分贝,如有超出,第一,检查风机消声器的工作性能,第二,改装或增设消声器。硬质风管安装顺直、严密;风管的联结采用密封法兰盘接头,橡胶垫板,拧紧,尽最大努力防漏降阻。4.8.8 通风排烟管理措施设立通风排烟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实行通风排烟值班。风管安装必须做到平、直、稳、紧,且不漏风。风管转弯半径不小于风管直径的3倍,风机及风管必须随掘进而延伸。通风机安装牢固,通风方向与管道方向基本一致,尽量增大每节风管的长度以减少风管接头。出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通风效果。作业面爆破前,做好对风机及风管防护,爆破后由专职人员携带防毒面具进入拆除防护及延伸送风管,确保送风管出风口到掌子面距离少于10m,同时尽快开启送、排风机,达到加速排烟的目的。当开挖与砼浇筑或开挖与喷射砼平行作业时,通过浇筑砼或喷射砼处的风管换接临时风管以保证向开挖面和砼工作面的顺利通风。4.8.9 洞内通风标准隧道施工时,供给每人新鲜空气量,不低于3m3/min,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1kw功率的机械设备供风量不小于3m3/min。隧道开挖时全断面风速不小于0.15m/s,但不得大于6m/s。隧道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洞内空气含氧量不得少于20%。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空气含有10%以上游离SiO2的粉尘必须在2mg以下。一氧化碳:不大于30mg/m3。当施工人员进入开挖面检查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必须在30min内降至30mg/m3。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超过0.5%。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4.9 洞身降尘方案洞内粉尘90%来自凿岩作业,其次由爆破产生,装碴、运输所占比例很少。隧道施工防尘的主要方法是湿式凿岩作业、喷雾洒水降尘、机械化正常通风及加强个人防护等。经过处理后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为2mg;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水泥粉尘为6mg;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的粉尘为10mg。(1) 采用湿式凿岩利用高压水湿润岩粉,变成岩粉浆液,冒出炮孔,防止岩粉飞扬。(2) 采用水幕降尘水幕降尘,就是把水雾化成微细水滴并喷射到空气中,使之与尘粒碰撞接触,则尘料被水捕捉而附于水滴上,或者被湿润的尘料互相碰撞而凝聚成大颗料,从而加快了其沉降速度。措施是利用风水混合型水幕降尘器使水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