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论文 3000字 摘要: 在中国, “留守儿童 ”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 “留守儿童 ”在生活、学习、性格、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现状 问题 原因 建议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 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留守儿童 ”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从农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就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中大部分处于 014周岁,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它亲戚、朋友一 起生活。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据 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 “留守儿童 ”近 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 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 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 “留守儿童 ”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 18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 “留守儿童 ”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 据统计, 80%以上的 “留守儿童 ”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留守儿童 ”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 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 “留守儿童 ”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留守儿童 ”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 “留守儿童 ”在校率大幅度下降, 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 88%。在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极端强化时,就会形成孤僻,焦虑,自私等心理,不愿和人交往,对他 人不信任,对自己不自信,缺乏了正当的引导,产生各种心理上的问题,当他们寂寞无聊,学校周围网吧游戏厅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堂。 “留守儿童 ”大都是隔代抚养,代沟明显,父母常年在外,总觉得有愧于孩子,便给钱以补偿,老人也纵容孩子,不多加以管教,自己也放纵自己。他们享受着自己觉得应该得到的生活,不关心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在哪做,危不危险。 “留守儿童 ”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 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2、缺乏抚慰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 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 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 1次 ;近 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 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 “留守儿童 ”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 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 得自己受 歧视, 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 20%。 3、疏于照顾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 ”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 “留守儿童 ”。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由于大部分 “留守儿童 ”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加上不少 “留守儿童 ”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4、社会关爱不足问题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 “留守儿童 ”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它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 “留守儿童 ”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 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留守儿童因 ”为父母的离开,在很多方面都发生改变,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 “留守儿童 ”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 “留守儿童 ”无法象其它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它孩子不一样 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他们把这种思想加注在不学习的思想,孩子无法享受正常亲情关爱,逆反心理加强,网吧也不足以满足,他们开始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其实哪个不是因为心中的孤独寂寞。他们打架赌博,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安全也成为了重要的问题。他们感觉无人关心自己的生 死,可是远在他乡的父母却无能为力,苦口婆心、循循教导,却让他们觉得 “烦人 ”。放纵自己,也放纵着着生命。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5800万人,其中 14周岁以下的农村 “留守儿童约 ”4000万人。今日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 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 家长每周会同孩子联系一次, 家长每个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 家长每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 家长甚至和孩子没有联系。 “留守儿童 ”存在严重的 “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地的 “留守儿童 ”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亲人安慰和关心。但由于这些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甚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可言。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逾四成以上 “留守儿童 ”感到孤单,三成以上 “留守儿童 ”出现心理卫生问题。 2、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 或一方不在身边,对 “留守儿童 ”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大多数 “留守儿童 ”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学好了,没人夸 ;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 “留守儿童 ”身上体现极为普遍。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 “留守儿童 ”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 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 2%的成绩优秀, 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 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有绝大部分的 “留守儿童 ”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3、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 ”的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的生活状况,问题尤为突出 。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 “留守儿童 ”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 “留守儿童 ”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 “扛 ”。 “留守儿童 ”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 “留守儿童 ”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 ;有的 “留守儿童 ”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另外,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农业被称为 “老弱病残 ”农业。优秀的劳动力大部分都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残成了农业的主要劳动力。 “留守儿童 ”在其稍有一点力气的时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 “留守儿童 ”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 2300多万 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 ”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 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 “留守儿童 ”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关爱的缺失,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隔代监管和隔代教育使 “留守学生 ”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后,就把儿童托付给年迈的父母 (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照管, “留守儿童 ”长期 与父母分离,负责照管孩子的农村老人不仅年迈而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 “留守儿童 ”因 “情感饥饿 ”而产生畸形心态,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 ;逆反心理重 ;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 ;没有礼貌,没有上进心,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 ;学习成绩低下,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和刻苦精神 ;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学校、家庭又无法沟通,学生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学生就更加难管了。 (二 )、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是导致 “留守儿童 ”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1、学校的 “分数 ”评价导致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的产生。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把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使得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管,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 “留守孩子 ”。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学校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各学校、基层教育部门制订的考核细则中不难发现,无论从多少个指标中来考核教师,最终拉开教师之间分数的还是班级学生们的 “考分 ”! 2、教师的不当教育导致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的产生。 教师不当学生观,是 “留守儿童产 ”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好坏或听不听话,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主导因素。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一点机会都不给,或者是给予很少的机会。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 “留守儿童 ”,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于是就会抑郁悲观,往往以 “不好 ”、 “更不听话 ”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而他们的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弃,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 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的方式,给这部分“留守儿童 ”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教师落后教学观,是导致 “留守儿童 ”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权。认为学生是白板,教师可任意涂抹。教师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恐惧感。第二、信奉 “严师出高徒 ”的古训,认为 “玉不琢不成器 ”。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半点违背教师的意思,惩罚成为家常便饭,学生每时每刻如履薄冰,如临大敌,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第三、由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学生严重地不负责 任,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儿童在家得不到关爱,在校得不到温暖,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 )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是 “留守儿童 ”产生心理问题的重大诱因。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农村 “留守儿童 ”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 1、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 “留守儿童 ”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 “留守儿童 ”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 的不利影响就更大,经常偷钱、编造谎话逃学上网。 2、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 “留守儿童 ”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农闲时节, “闲人 ”太多,致使赌博风盛行。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 “留守儿童 ”的代管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 “潜移默化 ”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更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成长和生活环境,不让孩子有过多的心理压力,能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 家庭方面 目前在中国,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 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 “后勤部长 ”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本身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 “子不教,父之过 ”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 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 “留守儿童 ”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 “监护人 ”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 “监护人 ”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 ;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 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 ;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 “翡翠 ”,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抚顺市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附解析含答案
-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公共基础知识》深度预测试题含解析
- 老年人医药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 老年卫生健康宣教课件
- 老师职业介绍
- 老师关爱留守儿童课件
- 老师介绍自己的课件
- 房地产开发不定期按揭贷款借款合同
- 美食广场承包经营与品牌整合管理合同
- 美术生班会课件
- LS 8010-2014植物油库设计规范
- GB/T 20041.21-2017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第21部分:刚性导管系统的特殊要求
- GB/T 19465-2004工业用异丁烷(HC-600a)
- GB/T 18255-2022焦化粘油类产品馏程的测定方法
- GB/T 11832-2002翻斗式雨量计
- 防损培训课程之一防损基础知识
- GA/T 1147-2014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检验实验室规范
-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
- 轮机英语词汇汇总
- 沟通秘诀-报联商课件
- 充电桩检测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