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介入道德~~道德不道德.doc_第1页
法律介入道德~~道德不道德.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介入道德道德不道德 该题是介于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一次辩论之后,我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对这一课题也更加关心,进而借助这次考试发表我的一点个人见解。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社会伦理道德的一些热点社会事件不断为媒体所报道,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天津许云鹤案”、“如皋公交司机救人被诬案”、“宁波女大学生献血致害事件”、“路人漠视被撞女童件”等等,一系列关涉社会伦理道德事件的报道,不仅极大得刺激着社会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人们对法律是否需要介入的道德问题的再次热议。实际上,在现代知识体系中,法律与道德尽管一直都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但二者却有着相同的价值指向。从法理上来说,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任何法律的制定都有一定的伦理背景与道德动机,其内容也都离不开一定道德规范的支持,脱离了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将无以存在。这是已为法律文明史所证明了的真理性认识。不仅如此,道德也是法律的评价标准。法律规则的设置是否合理,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而这一标准不可能是法律本身,而只能是超脱于法律之外的一种规范。这一规范就是作为法律基础的伦理规范与道德准则。只有当法律符合道德的内在要求时,它才可能是良法或善法。法律与道德的以上关系表明,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具有介入道德的法理基础,而且,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法律也必须要介入到社会道德领域,将那些作为社会底线的道德原则转化为法律。法律介入道德不仅能够强化其自身的合理性,而且更能够维系和稳固人们应有的道德水平,使法律与道德之间能够相互关照,相互间更加协调。就此而言,法律介入道德其实是个本不该存在争议的问题。然而另一方面,法律和道德在价值层面上显然也存在着根本的不同,这种不同决定了法律对道德介入只能是局部的而不可能是全方位的。具体而言:法律所维护和体现的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它本身要求的道德层次比较单一;而道德在价值层面上却是分层次的、非单一的。富勒就曾把道德分为“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所谓“义务道德”即我们所说的基本道德,是维系社会运转和发展的最底线、最基本要求,如不杀人、不抢劫、不强奸、不侵犯他人隐私、不侵占公私财产等,它不仅是法律的基础,而且绝大部分都已直接转化为具体的法律规范;而“愿望的道德”则是一种实现社会生活幸福的高标准的道德要求,是道德的理想价值层面,如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捐助等。对于“义务的道德”(亦即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法律介入,并将各种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是维护人类社会秩序的内在需求,这在在法理上并不存在异议。但对于理想价值层面的道德(即“愿望的道德”、高层次的道德),法律的介入则满足需要特定的要求。具体来说:法律介入理想价值层面的道德只能通过权利设置等内含激励机制的方式而绝不是以强制性的方式,例如规定人们自愿捐献血液或器官的权利、保障人们捐献遗体的权利、倡导人们见义勇为、鼓励人们济困扶危等等,法律要对人们从事的高层次道德行为予以确认和褒奖,而不是拔苗助长,以法律义务的形式规定人们必须去从事这些高层次的道德行为。这是因为,理想价值层面的道德强调利他和奉献,某种情况下甚至倡导和鼓励有风格地放弃,而更高层次道德行为甚至以纯粹的自我利益牺牲为代价。在道德的理想价值层面,人们的道德行为所招致的权利和义务是不相匹配,甚至是严重失衡的,其义务要远远多于权利,甚至完全放弃了权利(如献血、捐款等)。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作为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器,应当尽可能努力地去扶正基于价值理想层面的道德行为所带来的权利与义务的失衡,这是法律追求公正所内含的一个基本要求。不仅如此,在道德的理想价值层面亦即“愿望的道德”层面,法律还需要在道德实践与法律实施之间建立协调和衔接机制,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济和帮助,并对那些有损于或可能有损于这些高尚道德行为的卑劣行为给予打击,使“善行”有“善果”。惟其如此,才能形成对高尚道德风尚的鼓励和支持,使人们敢于做好事,甚至也乐于做好事。很显然,透过近一段时间来广为人们所关注的以上各种敏感社会道德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现行法律介入道德的过程中,尽管充分注意了基本道德的法律化问题,但却显然没有充分关注和重视高层次道德法律化的问题。体现在立法实践中,尽管包括现行宪法、民法通则等诸多法律中都设置了一些高层次的道德原则(如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而在设置过程中也比较注意了对这些道德原则法律化时应遵循“非强制性”的要求,但却并未在道德实践与法律实施之间建立协调和衔接机制,以为这些高层次道德原则的法律化提供立法支持。甚至,由于司法者对法律适用的简单和武断而招致了“好人无善报”的不良后果,数年前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以及不久前发生于天津的“许云鹤案”无疑就是最好的注脚!而在法律无法为高尚道德行为提供足够支撑和保障的情况下,各种行为虽然高尚却无法获得“公正”法律的救济与帮助的情况就会大量发生,这使得道德之人进退维谷。这种尴尬再经过媒体与社会舆论高度放大之后,客观上已经产生了“蝴蝶效应”,很多的人已经惧于做好事的成本而不敢再做好事,成为人心渐冷,社会道德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成为法律应否介入道德这一本不该争议的问题形成争议的最主要原因!我以为,在目前高层次道德滑坡之势头正在显现以致带动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下划而影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社会健康发展的情势下,我国立法应当有限度地介入到高层次的道德领域,充分发挥其在维系社会道德水平方面的作用。为此,立法应当设置专门的道德行为救济机制以及反道德行为的制裁机制。具体到社会公德领域,可以通过立法来要求政府或相关机构(如民政部、卫生部等)设置专门的“社会公德基金”,对那些因从事高尚道德行为而致自身利益受损的道德之人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