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双拥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1页
市双拥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2页
市双拥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3页
市双拥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双拥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区作为革命老区的市中区,有着光荣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传统。全区现有7个驻军单位,各类优抚对象约6万人,重点优抚对象3529人。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和驻军领导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的新路子,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搭台、齐抓共管、社会唱戏”的双拥工作社会化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谱写了新时期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篇章,先后获得全国爱心献功臣活动先进区、全省双拥模范区五连冠等荣誉称号。一、着眼大局,凝聚双拥社会化工作合力双拥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党政、军民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在区级层面,区委、区政府和驻城部队坚持把双拥创建工作纳入工作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里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政府、驻城部队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宣传、财政、民政等15个区直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区委将双拥工作列入常委工作要点,每年都召开常委议军会,研究解决双拥工作的重大问题。区里每年还组织两次督察,宣传和表扬先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双拥工作落到实处。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和驻城部队先后下发“红头文件”13份,部署安排双拥工作。在镇级层面,各镇街道,区直各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也按照区里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建立了双拥领导小组并明确具体责任人。在社会层面,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拥军工作,形成了“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社会化双拥服务网络,推进了双拥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二、营造氛围,强化双拥意识和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是做好双拥工作的基础。几年来,我们从不断提高广大军民对新时期搞好双拥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入手,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军民双拥的自觉意识和工作热情。一是强化教育。全区建立起了涵盖机关、单位、部队、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防教育网络。目前,全区党政干部、部队官兵受教育面已达100%。去年 9月,我们组织全区21所学校533个班级的37642名学生参加了“迎国庆百校国防教育”活动。金雀山街道15所中小学全部建立了少年军校,利用假期集中开展军训和革命传统教育,全区3年来先后培训中小学生5.8万人。二是立体宣传。在新闻媒体开设双拥专栏,在上千个服务业网点设置“军人优先”服务标志,积极利用孟良崮、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纪念地进行教育宣传,每年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和学生5万余人前往瞻仰。另外,组织老红军、老八路利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近年来共作报告150多场次,直接受教育的近10万人次。三是培养典型。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对双拥典型的宣传。几年来,先后总结推出了为维护群众财产不受损失,在公交车上浴血斗歹徒、身负重伤的 “山东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籍武警战士夏纪龙; 深刻诠释“军民鱼水情”,荣获2009年度山东省新闻人物提名奖,受到黄胜副省长亲切接见的拥军模范岳勤祥等一批新时期双拥典型,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三、互助共建,解决军民关注的突出问题双拥工作与广大军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我们党和政府、军队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多年来,我们克服和防止“单拥”及“一头热”的现象,引导军民坚持双向奉献、共助共建,实现了“双拥双进步、共建共提高”。一方面,作为地方来讲,坚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积极唱好“拥军歌”。一是严格把关,为部队输送合格兵员。在征兵工作中,严把“教育关、体检关、政审关”,把兵役法的宣传教育作为重点,严格执行政治条件规定,做到政策严把关,调查细到位。区武装部与接兵部队密切配合,共同走访,按照公开、民主、择优定兵的原则,坚决杜绝征兵过程中的“人情兵”、“关系兵”,区已连续40年无责任退兵,全区先后有近万名义务兵被所在部队评为优秀士兵、训练标兵、模范党员。二是落实政策,为广大官兵解决后顾之忧。首先,积极保障退役士兵和优抚对象待遇,烈属、伤残军人和老复员军人的优待面达100%。对在服役期间被评为优秀士兵的增发优待金,几年来先后为获得优秀士兵称号的士兵增发优待金30多万元;共为89户重点优抚对象修缮和新建住房,资助冬季取暖困难优抚对象110多户,补助资金100多万元;投资3万余元优先为114户高龄优抚对象安装了“电子保姆”援通呼叫器,使他们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紧急求助和一般帮助的服务;自2008年开始,为1240名农村优抚对象和355名城镇优抚对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参保费用120万元,累计政府补助报销医疗费用77万元。其次,做好军队退役人员安置工作。几年来,共安置100多名转业干部,全部安置到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接收安置转业志愿兵和退伍义务兵1223人,全部安排到事业单位和效益较好的企业,到事业单位的人员占10%,做到了部队、接收单位、转业退伍军人“三满意”。我区还克服单位编制少、就业压力大的困难,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挤出名额,统一安排 64名驻军随军家属就业,并安排其子女入学、入托,受到了驻军部队领导的好评。第三,实施部门联动,为部队搞好后勤保障工作。近几年来,区政府每年都拿出50多万元作为“八一”和春节期间拥军经费;公安部门把部队营区周围作为巡逻值班的重点,加强对营区周围的治安管理;区妇联组织妇女成立“三八”服务队、送温暖小组等,为军属做好事2840件次;区卫生局在各医院专门设置了军人服务窗口,实行挂号、取药优先。三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社会化双拥热潮。在推进双拥社会化工作中,我们注重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引导两新组织、基层组织、社会志愿者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目前,全区已建立镇级优抚服务站89个,送温暖小组1325个,义务帮工队580个,为驻军和优抚对象做好事达15万多件。西关社区每年安置退役士兵15人到效益较好的所属企业,每年用于拥军优属、慰问部队的经费达30多万元;红线婚姻介绍所等社会组织每年都开展联谊会,牵线搭桥,促成了10多名部队军官的婚姻大事;区米面加工厂作为全省首家军供公司,把好部队粮油供应进货关、加工关、储存关,做到供应部队的粮油质量、数量、品种、时间四保证;沂蒙百货大楼自83年起,就与临沂驻军部队结成了双拥共建单位,每年定期组织员工到部队参观学习,并设立“士兵奖励基金”,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拥军优属模范单位”。另一方面,作为部队来讲,坚持军民同心、拥政爱民,始终高奏“爱民曲”。一是积极支持地方建设发展。在我区重点工程建设中,驻军部队先后出工35000多人次,出动机械车辆2900多次,修筑道路26000多平方米,清沟挖渠7570米,完成土石方3560个,极大的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和热心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几年来,仅武警支队驻区各单位就捐款75000余元,衣物2800余件,为我区的各项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鼎力支持地方重要活动。几年来,武警部队先后执行城市武装巡逻900余次,仅2009年就先后出动兵力3483人次,圆满完成了押解、抓捕、警卫等各类临时勤务256起,还协助公安机关处置重大刑事案件48起,逮捕人犯160余人,并协助地方圆满完成了奥运会及全运会火炬传递安保任务和温总理视察临沂时的安保工作等,为维护我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全力支援地方抢险救灾。在抢险救灾中,驻城部队战洪水、搏险情、救群众,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突击队的作用,先后出动兵力近30000人次,加固险堤6165米,整修道路4350米,加固危房2600多间,转移火灾中被围困群众8000多人,为我区历次抢险救灾工作的胜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探索创新,提升双拥社会化工作水平随着军地改革的不断深入,双拥工作的内涵不断深化,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搞好探索创新,做到三个注重,使双拥工作内容有拓展、形式有创新、难点有突破,全区双拥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深化和提升。一是转变观念,注重抓好“智力双拥”工作。在新形势下,我们转变思路,积极帮助部队抓好两用人才的培养工作。几年来,共为部队建立了40多个育才基地,开设了机械修理、无线电、烹调、养殖、种植等21个专业,抽调210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员。区职工中专与民办非企业单位天汇职业学校常年开办“军地两用人才专业培训班”,开设了微机应用、民用建筑、工业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先后对2150名官兵进行了专业培训。二是凝聚共识,注重开展“文化双拥”活动。为活跃部队文化生活,密切军民鱼水情谊,我们经常性的开展文化双拥活动。金雀山街道三里庄、小埠东社区作为双拥模范社区,建立了拥军图书馆、拥军活动室、拥军法律政策咨询室等,为部队官兵和社区居民提供文化交流场所。每逢重大节日,各社区、单位的文艺团体都到部队慰问演出,开展军民联欢活动。几年来,共举办军民联欢和慰问演出一百多场次,民政和文化部门还组织艺术团进京到北京武警部队、国旗护卫队、军体大队等单位进行慰问演出。我区作家协会为弘扬沂蒙精神,与曾在沂蒙山区战斗过的老首长、老战士、老文化工作者一起,联合宣传、文化等有关部门,联合撰写了沂蒙之光丛书,在部队和地方引起了强烈共鸣,激发了军地双方做好双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建章立制,注重完善双拥工作政策保障体系。为深入扎实做好双拥工作,我们先后制定了区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统筹管理暂行办法、区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区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等十几个优抚、安置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完善了双拥规划制度、双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