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考试资料.doc_第1页
物权法考试资料.doc_第2页
物权法考试资料.doc_第3页
物权法考试资料.doc_第4页
物权法考试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物权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TL版第一部分 物权法总则(一) 物权的排他效力一、 概念物权的权利人享有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即同一物上不得同时成立两个以上内容和性质互不相容的物权。二、 注意:物权的排他性并不意味着同一物上不可以并存数个物权,数个物权只要内容相容,就可以并存于同一物上。所有权所有权 NO所有权他物权 YES抵押权抵押权 YES质押权质押权 NO用益物权抵押权 YES用益物权用益物权(地役权除外) NOPS:排他效力的强弱(从大到小):1.所有权-2.占有权能的他物权(eg.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权、留置权)-3.不以占有为内容的他物权(抵押权)(二) 物权法定原则一、 概念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物权法第五条)二、 物权法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种类法定。所谓物权的种类法定,是指哪些权利属于物权,哪些不是物权,要由物权法和其他法律规定。也就是说,物权必须由法律设定,不得由法律之外的规范性文件(如地方性法规、行政规则)随意规定,也不能允许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随意创设。第二, 内容法定。内容(权利与义务)法定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物权的内容必须要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创设与法定物权内容不符的物权,也不得基于其合意自由决定物权的内容。另一方面,内容法定就是强调当事人不得作出与物权法关于物权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不符的约定。(三) 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一、 概念物权公示原则: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即发生物权变动),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即发生物权变动),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物权法第六条)PS:我国物权法只规定了公示原则,未规定公信原则。(一)公示原则 所谓公示,是指物权在变动时,必须将物权变动的事实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 向社会公开,从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权变动的情况,以避免第三人遭受损害并保护交易安全。 (二)公信原则 所谓公信,是指一旦当事人变更物权时,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了公示,则即使依公示方法表现出来的物权不存在或存在瑕疵,但对于信赖该物权的存在并已从事了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认其行为具有与真实的物权存在相同的法律效果,以保护交易安全。 (四) 物权请求权(物权的保护方式)一、 概念权利人为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或者防止侵害的发生,请求义务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依附于物权的独立请求权)二、 物权的保护途径:物权法第32条: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三、 物权请求权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 1.物权确认请求权:只能有法院确认。 2.返还原物请求权。 3.消除危险、排除妨害请求权。 4.修理、重做、更换或恢复原状请求权。5.损害赔偿请求权(五) 占有改定(继续占有)一、 概念在动产物权转让时,如果转让人希望继续占有该动产,当事人双方可以订立合同,特别约定由转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而受让人因此取得标的物的间接占有的物的实际交付。PS:占有改定只能适用于动产物权的转让,而不能适用于动产物权的设定,也不适用于质押。二、 动产观念交付的分类:(注意,动产还有现实交付)1. 简易交付:物权法第25条,受让人已经依法占有动产,无需实际交付,自法律行为(eg.合同生效)生效时,发生物权变动。2. 指示交付:(返还请求权的让与)物权法第26条,动产由第三人占有,事实上转移的是其对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3. 占有改定:物权法第27条,又称继续占有,转让人继续占有,自双方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只适用于动产物权的转让,不适用于动产物权的设定, 第二部分 所有权(六) 所有权一、 概念所有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物权法第39条)二、 所有权的法律特征:1 所有权是法定的财产权;2 所有权的主体为所有人;3 所有权是独占的支配权;4 所有权的无期限限制的权利;5 所有权是完全物权;6 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有体物、特定物和独立物;PS:所有权的性质:自权性、原始物权性、完全性、弹力性、永久性、单一性(整体性)。三、 所有权包括四项权能,即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四、 所有权的取得:1 原始取得:收益(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添附、先占、没收征收(国家强制)、劳动生产、人体变异、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财产。2 继受取得:买卖、互易、赠与、继承和受遗赠。3 善意取得4 遗失物、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的取得5 时效取得(七) 善意取得(即时取得)一、 概念无权处分人将其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受让人,如果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二、 构成要件:1. 受让人为善意2. 无权处分人(转让人)处分他人财产3. 标的物为依法可流通物(法律允许流通的动产和不动产)4. 已完成法定的公示方式(登记或交付)5. 受让人以合理价格有偿取得三、 效力:1 引起物权的变动;2 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善意取得人在取得前已知的原权利(不包括所有权)不消失);3 无权处分人的法律责任。PS:遗失物不适用于善意取得,盗赃物也不适用善意取得。(八) 无主物的先占一、 概念以所有的意思(自主占有),先于他人占有无主的动产,而取其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属于事实行为)。(无主动产由最先占有者取得所有权)先占取得,属于原始取得。(九) 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一、 概念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物权法第70条)二、 专有权:1.必须具有构造上的独立性;2.必须具有使用上的独立性;3.通过登记公示表现(法律上独立性)。三、 法定共有的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1.绿地。 2.道路。道路是指小区内没有经过市政规划的用于通行的道路。3.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用房是指物业管理公司为管理整个小区内的物业而使用的房屋。 4.维修资金。所谓维修资金,就是指由业主支付的专门用于住宅共用部分、共用设施和设备维修所需的资金,如电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维修费用。5.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和公用设施。PS:1. 建筑物的基础、承重结构、外墙、屋顶等基本结构部分,通道、楼梯、大堂等公共通行部分,消防、公共照明等附属设施,避难层、设备层或者设备间等结构部分都为共有(这里的共有包括部分业主共有(楼层间的夹层)和全体业主共有)。2. 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费用分摊、收益分配的原则是约定优先,否则以专有面积所占比例为准。3. 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专有权为前提和基础。(十) 相邻关系一、 概念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是一项单独的物权,是所有权权能的体现)二、 原则: (一) 依据法律法规和习惯处理相邻关系(二) 团结互助、兼顾各方的利益 (三)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四) 公平合理(五) 依法给予补偿 PS: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区别:相邻关系地役权设立方式不同法定的合同约定性质不同不是独立的他物权,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属于所有权的内容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属于用益物权的一种救济请求权不同所有权行使的妨害之诉地役权受损害的请求之诉内容不同必须借助,正常使用的最低标准更好的使用,较高标准PS:地役权必须由需役地,所以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地役权还具有不可分割性。地役权一般不登记,但实行登记对抗主义。(十一) 按份共有(分别共有)一、 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即享有所有权)的一种共有关系。二、 按份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1.按份共有人有权依其份额对共有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权。 2.按份共有人有权按照约定管理其共有财产。(关于共有物的利用,物权法没有规定共有物究竟应当如何利用。对此,法律实际上是委诸当事人自由确定的。)3.按份共有人享有物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是基于物权而产生的、为了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的权利。 4.按份共有人有权处分其份额。5.按份共有人享有优先购买权。6.全体共有人有权处分共有财产。 PS: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三、 承担责任:对内关系:有约定的按约定,无约定的按出资份额,无出资份额的按等份。对外关系:承担连带责任。(十二) 共同共有一、 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根据某种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二、 注意:1 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2 对共有财产的处分,必须征得全体共有人的同意。(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3 适用第三人善意取得4 承担责任: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对内:有约定按约定,无约定共同承担。5 形式:夫妻共有财产(赠予指明对象的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只有法律规定和约定)6 共同财产分割原则和方式:原则:尊重共有人意愿原则;物尽其用原则;依法分割原则。方式:实物分割;变价分割;作价分割。7 分割的效力:分割后,共有关系消灭(但共同关系不一定消灭)。8(十三) 用益物权一、 概念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物权法117条)二、 用益物权的体系:1 土地承包经营权:耕地:30年;草地:50年;林地:70年(只有林地有继承)登记对抗主义只有“四荒”土地可以抵押方式流转2 建设用地使用权商铺:40年;综合用地(商铺+居住):50年;住房:70年(注意:房屋产权是无期限的,这里说的是土地使用权的期限)出让方式获得:协议出让;拍卖出让;招标出让;挂牌出让。划拨方式获得登记对抗主义可以抵押3 宅基地使用权只存在于农村,即农村户口消灭,宅基地使用权也消灭登记对抗主义不可以抵押,不能流转4 地役权期限:不设期限的就是不定期的地役权(即交钱就享有权利)合同设立登记对抗主义5 其他(准物权):海域使用权;矿业权;取水权;渔业权三、 用益物权的特征:1 是他物权2 是限制物权(限制所有权)3 是有期限的物权4 是具有独立性的物权PS:用益物权人也可以对其所占用的他人的动产或不动产,向侵害其用益物权行使的第三人提出赔偿等要求。(十四) 抵押权一、 概念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不移转占有而作为债务履行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可就该财产折价或者就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二、 种类:1 不动产抵押权:登记生效主义(但不影响抵押合同的生效,只影响抵押权的设立)2 权利抵押权:eg.建设用地使用权3 动产抵押权:登记对抗主义三、 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顺位:(1)登记先后;(2)登记先于未登记;(3)未登记的相当于一般债权(按债权比例清偿)。PS:抵押权与租赁权:谁先谁的权利大。收益归抵押人。抵押人的再次抵押权(只要累加不超过抵押物的总价值)抵押权对抵押权人的效力 1.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 2.抵押权人的顺位权。 3.抵押权人的保全权。 4.抵押权人的处分权。 抵押权对抵押人的效力 1.抵押人对抵押财产的处分权。 2.抵押人的出抵权。 3.抵押人的出租权 4.抵押人的收益权。 5.抵押人的追偿权。 (十五) 留置权一、 概念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所享有的留置其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二、 特征:1 法定的担保物权2 与原始债务由牵连性(必须基于原始债务,且留置物是引起原始债务的物)3 合法占有留置权只适用于动产,法律规定不能留置或者当事人明确不得留置的动产不能留置4 效力具有双重性:第一次效力:留置财产,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第二次效力:优先受偿三、 留置权的成立条件 1.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