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总结.doc_第1页
文献阅读总结.doc_第2页
文献阅读总结.doc_第3页
文献阅读总结.doc_第4页
文献阅读总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极端气候事件国内研究1、 极端气候的定义与指标(对观测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极端事件的定义:(1)IPCC的第4次评估报告基于气象要素的概率分布,定义小于等于第10个(大于等于第90个)百分位的事件做为极端事件。参考文献:Solomon S, Qin Dahe, ManningM,et al.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Scientific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2)根据标准差做为判定极端事件的依据。参考文献:龚道溢,王绍武,朱锦红.北极涛动对我国冬季日气温方差的显著影响J.科学通报, 2004, 49(5): 487-492.1、 翟盘茂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分析了我国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极端气候阈值的确定方法:(非参数法)如果某个气象要素有n个值,将这n个值按升序排列,某个值小于或等于的概率为,式中m为的序号参考文献:翟盘茂,潘晓华.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J.地理学报,2003,58(S1):1-10.2、 封国林等总结了定义极端气候事件常用的两种方法(1) 定义与极端事件相关的代用气候指数,通过分析这些气候指数的特征来反映极端事件的变化情况;(2) 根据天气现象(如热带气旋)本身的定义标准,直接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来判断该类极端事件的频率或强度有何变化检测极端事件的常用方法:(1)绝对阈值法;(2)百分位阈值法绝对阈值法就是设定一个阈值,当大于这一阈值则为极端值;百分位阈值法是采用某个百分位值作为极端值的阈值,超过这个阈值的值被认为是极值,并称为极端事件。参考文献:封国林,龚志强,支蓉.气候变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若干新进展J.气象学报,2008,66(006):892一905.3、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标专家组(ETCCDM I,Expert Team on Climate Change Detection and Indices)定义了27个代用气候指数,主要集中在对极端事件的描述上,其中包括16个气温指数和11个降水指数,这些指数是从逐日最高、最低及平均气温或逐日降水量计算得到的。?4、章大全等采用中值和均值两种极端事件检测方法,分别对中国194个站点19572001年的日温度资料和月平均温度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1)基于均值的极端事件检测方法(2)基于中值的极端事件检测方法参考文献:章大全,钱忠华.利用中值检测方法研究近5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趋势J.物理学报,2008,57(7):4634-4640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各分量指标的定义名称缩写定义单位高温日数Htd日最高气温第90个百分位值的日数d低温日数Ltd日最低气温第95个百分位值的总降水日数d干旱面积百分率Dap发生气象干旱的区域面积与有效观测区域面积的百分比值%登陆台风频数Tcf统计时段内登陆我国沿海的台风数量个沙尘天气日数Dsd统计时段内有观测记录网格点平均的沙尘天气日数d大风日数Swd瞬时平均风速17 ms-1的日数d5、 王翼等对长江中下游5种基于日降水量的极端降水指数进行了分析,指出长江中下游近46年来极端降水指数呈上升趋势,并且降水强度上升趋势最为明显。5种基于逐日降水量的极端降水指数定义名称缩写定义单位连续5天最大降水量R5d连续5天最大降水量mm降水强度S总降水量/降水日数mm/d大雨天数dR20日降水量超过20mm的天数d非常湿天降水量R95日降水量超过95%百分位数的降水量mm极端湿天降水量R99日降水量超过99%百分位数的降水量mm参考文献:王冀,江志红,严明良,张金玲. 19602005年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 2008, 28(4): 384-3886、 (1)任国玉等对中国极端气候变化观测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指出对于区域极端气候变化的研究仍比较薄弱,需要在极端气候变化的机理方面近一步研究,并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极端气温与极端降水指数参考文献:任国玉,封国林,严中伟.中国极端气候变化观测研究回顾与展望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 (4): 337-353. (2) 任玉国等总结了7种极端气候指标,并对这7个指标定义了两个综合极端气候指数,等权重合成及差异权重合成参考文献:任国玉,陈峪,邹旭恺,等. 综合极端气候指数的定义和趋势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15 (4):354-364国内外通用极端气温与降水指数极端气温指数名称缩写定义单位霜冻日数FD0日最低气温(TN) 0C的全部日数d结冰日数ID0日最高气温(TX) 0C的全部日数d月极端最高气温TXx每月内日最高气温的最大值C月最低气温极大值TNx每月内日最低气温的最大值C月最高气温极小值TXn每月内日最高气温的最小值C月极端最低气温TNn每月内日最低气温的最小值C冷夜日数TN10p日最低气温(TN) 10%分位值的日数d冷昼日数TX10p日最高气温(TX) 90%分位值的日数d暖昼日数TX90p日最高气温(TX) 90%分位值的日数d热日持续指数WSDI每年至少连续6天日最高气温(TX) 90%分位值的日数d冷日持续指数CSDI每年至少连续6天日最低气温(TN) 10%分位值的日数d极端降水指数名称缩写定义单位1日最大降水量Rx1day每月最大1日降水量mm5日最大降水量Rx5day每月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mm降水强度SDII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日降水量10 mm)比值mm/d中雨日数R10日降水量(PRCP)10 mm的日数d大雨日数R20日降水量(PRCP)20 mm的日数d暴雨日数R50日降水量(PRCP)50 mm的日数d持续干期CDD日降水量连续95%分位值的总降水量mm极强降水量R99p日降水量99%分位值的总降水量mm(注:持续湿期即连续最大降水日数)7、 陈效逑等通过计算气象综合干旱指数CI对黄河流域的极端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参考文献:陈效逑,刘立,尉杨平.19612005年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J.人民黄河,2011,33(5):3-69、汶林科等对长江中游地区的7中极端降水指数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极端降水与ENSO的关系。参考文献:汶林科,崔鹏,杨红娟,邹强,向灵芝.ENSO与长江流域中游地区雨季极端降水的关系J.山地学报,2011,29(3):299-305.10、 李庆祥提出了基于实际样本频率分布的阈值计算的新方法,并且对极端高温事件阈值确定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比传统方法,有较好的稳定性。按实际概率分布确定阈值,方法如下:首先对某站某年份的气温序列,确定样本频率分布的组数G,n为实际样本容量,求得变量的概率分布后,再利用累积频率值相比较。参考文献:李庆祥,黄嘉佑.对我国极端高温事件阈值的探讨J.应用气象学报,2011,22(2):138-144.11、 (1)杨萍等分析了我国近40年来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和季节特征,指出冬季极端冷指数变化趋势最明显。参考文献:杨萍,刘伟东,王启光等.近40年我国极端温度变化趋势和季节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0,21(1):29-36. (2)利用基于k阶最近距离从集点提取算法,对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规律进行了研究参考文献:杨萍,侯威,封国林. 2010.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规律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 15 (4): 365-370.12、钱维宏等总结了我国平均气候与极端气候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的区域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参考文献:钱维宏,符娇兰,张玮玮,林祥.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7):673-684.13、翟盘茂等较系统地对我国极端气候事件进行了研究。(1)对我国过去50多年的气温、降水及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气候增暖相当明显,北方地区较突出。参考文献:翟盘茂,邹旭恺.1951一2003年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及其对千早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1):16-18.(2)利用百分位阈值法分析了极端气温的气候学分布特征。参考文献:潘晓华,翟盘茂.气温极端值的选取与分析J.气象,2002,28(10):28-31.(3)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分析了中国北方夏半年极端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参考文献:刘莉红,翟盘茂,郑祖光.中国北方夏半年极端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J.高原气象, 2010, 29(2): 403-411(4)分析了大城市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与周边的区别,指出大城市极端降水强度和频数增加的趋势比周围大。参考文献:王萃萃,翟盘茂. 2009.中国大城市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初步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 14 (5): 553-560.(5)对1951-1995年对中国降水极值的变化进行了趋势检验,指出中国平均降水强度极端偏高的区域范围表现为扩大的趋势。参考文献:翟盘茂,任福民,张 强.中国降水极值变化趋势检测J.气象学报,1999,57(2):208-216.(6) 分析了1951-1990年最高最低气温,并对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规律原因进行了探讨。参考文献:翟盘茂,任福民.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J.气象学报,1997,55(4):418-429.(7) 分析了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参考文献:翟盘茂,潘晓华.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J.地理学报,2003,58(增刊):1-10.14、王志福等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分析了我国不同持续时间的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特征。参考文献:王志福,钱永甫.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数和强度特征J.水科学进展,2009,20(1):1-9.15、 闵屾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对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定义:(1)极端降水的区域性:当某站发生极端降水事件时,其周边地区出现极端降水,或虽然没达到极端降水阈值但雨量较大的降水事件(简称为较强降水事件)的可能性较大的台站数的多少。(2)极端降水的持续性:单站极端降水的持续时间长短以及持续时间较长的极端降水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参考文献:闵屾,钱永甫.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8,19(6):763-771.16、 陈海山等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分析了中国近50年来极端降水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参考文献:陈海山,范苏丹,张新华.中国近50 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的季节性差异J.大气科学学报,2009,32(6):744-751.17、龚志强等利用NECP温度资料,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定义极端高温事件,分析了我国温度极端事件的区域特征及与气候突变的联系。温度变化的空间分区采用了动力学自相关因子指数Q,采用滑动t检验法检验了温度的突变。参考文献:龚志强,王晓娟,支蓉,封国林.中国近58年温度极端事件的区域特征及其与气候突变的联系J.物理学报,2009,58(6):4342-4353.18、(1)杨金虎等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定义了极端降水事件,运用EOF、REOF、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分析事件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参考文献:杨金虎,江志红,杨启国等.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J.中国沙漠,2007,27(2):320-325.(2)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对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年极端降水事件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参考文献:杨金虎,江志红,王鹏祥,陈彦山.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13(1):75-83.19、李斌等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分析了澜沧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参考文献:李斌,李丽娟,李海滨等.1960-2005年澜沧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J.地球科学进展,2011,30(3):290-298.20、邹用昌等分析了CO2倍增对我国东部极端降水的影响。参考文献:邹用昌,杨修群,潘志祥等.CO2倍增对我国东部极端降水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2):84-89.21、 赵勇等使用一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北疆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数和极端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参考文献:赵勇,黄丹青,朱坚.北疆极端降水事件的初步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4(5):1-5.二、极值统计理论的研究进展(从概率统计的角度对极端气候时间进行分析)1、 黄琰等采用百分位阈值法描述极值,同时利用系统聚类法对百分位阈值进行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