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_第1页
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_第2页
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_第3页
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_第4页
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老师们,同学们明天是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77年前的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对我同胞实施了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使南京这座文化名城遭受了空前劫难。作为一座文化名城,南京历史悠久,有着6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近2500年的建城史和约45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但是77年前却在这上演了一场悲剧。那才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一场大悲剧那才叫血流成河、尸体遍地30万啊30万人是个什么概念科学这样告诉我们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液大约为4800毫升。30万人的血液,应该约有1500吨如果用10吨的车装运这些血,则需要150辆车。150辆车组成的车队,可谓浩浩荡荡,见首不见尾。如果将1500吨的血,注入一根小管子内让其自然流淌,2/11则需要数月时间方能流尽,流经的长度可以延绵几百公里。科学还这样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绝望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为15000HZ。30万人若同时发出绝命的怒嚎,则产生的巨大震撼力超过八级地震,能将20层高的摩天大楼推倒七十六年过去了,时间越来越久,那场浩劫中的幸存者也越来越少,南京大屠杀似乎距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我们该怎样来牢记这段历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己历史伤痕的记忆,不能依靠仇恨来维持,必须依靠深入骨髓的“文化记忆”。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民间不间断的纪念活动,以及建设内涵丰富的纪念场馆等等,追根溯源,所要完成的任务只有一项营造强大的文化氛围,将“国耻”根植于本民族的集体记忆,让国人在提及“南京大屠杀”,提起12月13日时,不再只是泛泛地联想起一串空洞的数字,而是能够真切感知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1994年12月13日,XX市民听见了回荡在全城上空的警报声,那是南京地方层面首次为南京大屠杀所做的公祭行动。在往后的20年里,12月13日上午10点准时响起的尖锐警报,总会让南京人与以前那段血腥的记忆产生共3/11鸣,历史的画面,就通过这“一年一会”的警笛声,扎根在南京人的内心。为了铭记历史,向全世界传递中国人民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表达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2016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伤感日、伤痛日。在这样的日子里,无论是生活还是行走在这些城市中,总是能体会到比平日里更多的沉重和伤感。但不同的是,南京的伤感,不是因为天灾,而是因为一场人性的灾难。从人类学上说,战争本身就是一次人性的灾难。回忆那段历史,不仅仅是哀悼在“南京大屠杀”中罹难的30万同胞,更是在思考这一人类历史上少见的惨剧发生的根源。重提那段让人心痛的历史,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在1213,请暂时收起玩笑,静下心来,提醒自己1213是祭奠30万同胞遇难的伤感之日;1213,尊重南京,正视历史。随着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记忆越来越清晰,让我们忍不住对这座城市、对这个民族、对人类前进的脚步进行反思。“南京大屠杀”绝不是一城一地的事,因为南京当时是中国的首都,南京被攻陷以后,遭遇了这场大屠4/11杀。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南京的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受难的象征。”是国家不够强大,受到外国欺辱的惨痛案例。公祭的对象也远远超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亲人惨遭荼毒,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千千万万条生命累加、放大起来,就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受难。”因此,国家祭奠,针对的不仅仅只是南京大屠杀。公祭的对象,于概念上也超越了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这不光是时间上的超越,不仅仅是抗战14年和8年,而是所有在近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杀害的遇难者。这70年间所有被日本帝国主义杀害的遇难同胞应该都在这个公祭的范围之内。现在日本的右翼势力不断滋长,从美化侵略、否定“南京大屠杀”到修改历史教科书,从参拜靖国神社到钓鱼岛“国有化”,屡屡挑起事端,右翼分子处处兴风作浪,群魔乱舞,尤其是在安倍政权之后,气焰日趋嚣张。我们举行国家公祭就是要震慑日本这些否认侵略历史的人,不能篡改历史。不能对死难者进行二次加害,因为遗属还在,幸存者还在。”后人不会忘记他们,这是人民的记忆,国家的记忆,也是民族的记忆。国家公祭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由国家领导人出面,体现的是一种国家的意志,亦是国家的尊严。5/11历史是一种记忆,凝聚国家和民族的信念和力量今年3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德国演讲时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历史应当成为理智的启迪。南京大屠杀是一场国耻国难,它留给人们太多的历史思考和启迪。试问,如果国家富强,不畏强敌,哪里会发生南京大屠杀的悲剧如果军力强大,御敌于国门之外,哪里会有南京大屠杀中的民众受难不要轻视和矮化悲剧文化,人们可以从中汲取一种精神力量,这或许会永远促进我们的文化自省和自觉。正如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所言“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一个民族怎样对待历史,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我们今天不是为了历史去研究历史、思考历史,更不是为了复仇,而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凝聚民族的力量,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中学生,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6/11我们今天在这里隆重集会,不仅仅是为了祭奠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的亡灵,更重要的是作为战争受害地人民,愿与所有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人士共同审视和反思过去,汲取历史的教训,揭露侵略战争的罪恶本质,更广泛和更有力地推动国际和平事业,伸张人类正义,呼吁世界和平。我们吁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团结起来,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共创人类美好的明天。12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想问大家,明天12月9号是什么日子吗12月13日又是什么日子呢今年的12月13日被确定为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国家公祭日。1935年12月9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在北平爆发了,当北平的爱国学生在听到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后,他们像雄狮一样怒吼起来,开展了抗日救亡斗争,掀起了”一二九”运动。南京大屠杀,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深深地印在中国人民滴血的记忆当中。如今,硝烟散尽,屈辱犹在,那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的照片带着历史的凝重和岁月的沧桑,时刻警示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勇敢的肩负起强盛民族的大业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7/11国强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以青年人特有的激情歌颂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的,责任,这两个字很好读,一点也不拗口,但这是个沉甸甸的话题。责任是什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事。责任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他人寄托的希望,是社会托付的使命,“责任”这两个字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树立了一座又一座历史丰碑。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必定是敬业、热忱、主动、忠诚,把细节做到完美的人。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他们会积极挖掘自我潜能,会更加勇敢、坚忍和执著,会充满激情地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一个人,在社会上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作为学生,我们有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的责任;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有关心他人,共同进步的责任;作为子女,我们有感恩报答,孝敬父母的责任;作为公民,我们有遵纪守法,遵守公共道德的责任。虽然身份责任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做人的道理一样,那就是我们有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要是我们的同学都能说,保持清洁卫生是我的责任,那我们每天来到的就是一个空8/11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校园;要是我们的同学都能说,努力学习是我的责任,那我们的学校就是一个良性竞争,人才辈出的校园;要是我们的同学都能说文明礼貌、尊敬师长是我的责任,那我们的学校就是一个团结协作、有序和谐的校园。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做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随手捡起一片纸屑,给他人一个微笑,如果我们都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我们就能创造辉煌。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用行动向革命先烈致敬谢谢1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尤其是1937年的12月13日,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一个不该忘却的日子,是一个让人的心会流血的日子。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万人,并发生了2万多起抢劫强奸暴行。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时至今9/11日,日本却连一个正经的“对不起”都没有。相反,日本的一些高官多次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面对大量无可辩驳的物证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却一再歪曲和否认历史,还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甚至称南京大屠杀是“伪造的谎言”。他们从未直面真实的历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未到到南京实地考察,也无视中外学者考证确凿的历史铁证,而是仅凭个人情感和信念曲解事实,掩盖真相。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开放,用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的侵略罪行,将尘封的沉默和真实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永远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开启被日本右翼势力长久封尘的记忆,坦诚面对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和自觉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训。然而,据称今天的日本教科书,很少有把日本的这段真实历史教给他们的下一代。这种异乎寻常的顽固与反动令国家人民感到愤怒和难以理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76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从今年5月开始,XX市教育局、南京出版社等单位10/11组织专家学者,陆续编写完成了小学版血火记忆、初中版历史真相、高中版警示思考三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读本将首次全面进入江苏中小学课堂。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反攻倒算,是为了避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